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不过这趟沿海之行也让李璋收获良多,其中主要有两个点,第一点就是大宋的海贸情况,以前李璋只知道海贸利润丰厚,各个港口每天都有大批的货物进出,但并不了解详细的情况,而这次他不但去了泉州和广州,另外也去了明州和杭州,对这些大港口的调查也让他掌握了许多关于海贸的详细情况。

    总的来说,大宋主要是出口丝绸、瓷器这些手工业品,而进口的要么是贵重的黄金、珠宝等物品,要么就是香料、矿石等农产品或原材料,特别是矿石这方面,李璋也是第一次知道,因为大宋缺铜,所以一直从海外进口铜矿石。

    而据李璋初步的统计,大宋各个港口进出口的货物估计在四百种以上,数量种类极其繁多,不过总的来说,大宋对外一直处于贸易顺差之中,毕竟大宋出口的主要是手工业口,附带着劳动价值,而进口的大都是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或者是其它一些十分初级的原料等。

    另外李璋还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宋的铜钱也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因为大宋的铜钱造型精美,又有大宋的国力背书,所以在海外也是通用货币,也就相当于后世美元的地位,特别是大宋周边的国家,都十分喜欢用大宋铜钱,因此有些海外的商人会把货物换成铜钱,然后运到海外卖掉,获利也是十分巨大。

    不过这也造成了大宋铜钱的流失,毕竟大宋本来就缺铜,于就产生了从海外进口铜矿石的情况,但是依然满足不了铜钱的需求,幸好这些年钱钞发展的极快,已经在南方港口普及开来,这也极大的缓解了钱荒,甚至听说海外也开始有商人使用钱钞。

    “也许要把在海外开办钱行的事提上考虑的日程了!”想到钱钞,李璋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钱行现在名义上虽然还是属于他的私人产业,但其实已经在一步步的交给朝廷了,特别是豆子考上进士后,钱行已经具有了半官方的背景,估计再过几年,钱行就会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钱行了。

    不过在海贸的兴盛之下,也掩藏着不少的阴暗与危机,比如因为海贸的获利巨大,也演生出许多靠海贸为生的阴暗职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盗,甚至许多有名的大海商本就是海盗,这帮人在海上杀人放火无恶不做,而海上又是法外之地,根本没有任何律法能惩治他们,这也使得海盗的发展迅速,许多海盗甚至敢上岸抢掠。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恐怕日后大宋沿海就要出现一个海盗王了,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其实早在唐朝时,沿海的海盗就通过互相吞并,最后形成一些不小的势力,只是唐朝强盛,海盗也不敢上岸,




第六百九十章 福祸相依
    蔚蓝的海面上浪花朵朵,本来是一副十分美丽的景象,可是现在海面上却多了不少的杂物,其中有木板、破布、绳索等等,看起来就像是把一堆垃圾倒进了海水一般。

    “侯爷,前面应该有船遇难了!”这时胡指挥使也盯着海面道。

    “遇难刚才的风雨并不怎么大,怎么会有船遇难”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的道,甚至他立刻就想到了海盗,听说有些海盗抢劫了商船后,可能出于毁尸灭迹等原因,于是会把商船凿沉,让船只也随同商船一起沉入到海底,难不成前面就有海盗出没

    “这里是通往杭州的航线,而且距离杭州已经很近了,应该没有海盗敢轻易靠近,唯一的解释就是有船在刚才的风雨中遇难了。”胡指挥使这时似乎也看出了李璋的想法,当下也开口解释道。

    他们离开泉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再往前就是杭州,相比泉州和广州,杭州虽然在港口上差一些,但因为是海陆的交通枢纽,所以海防还是十分严格的,很少有海盗敢靠近。

    “刚才的风雨那么小,也会有船遇难”李璋听到这里再次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刚才的风雨虽然使得船只十分颠簸,但还在承受的范围内,他甚至都不用把自己绑在柱子上。

    “侯爷有所不知,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咱们的战船这么平稳,特别是一些海外的小国,他们的船只又小又破,刚才的那阵风雨对咱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小船来说足以致命了。”胡指挥这时耐心的解释道。

    就在胡指挥使的话音刚落,似乎就像是在证明着他的话一般,只见前方的海面上终于出现了一些浮尸,李璋也立刻拿起望远镜向远处打量了一下,结果发现那些浮尸的样貌打扮十分眼熟,竟然是他曾经见过的倭国人。

    “原来是倭人,可惜了!”这时胡指挥使也通过望远镜看清了海面上书的浮尸,竟然露出了一副可惜的表情感慨道。

    “怎么有这么多的女人”李璋这时也分辨出那些浮尸中竟然有不少的女人,而一般的海船是禁止女人上船的,就算有也很少,可是现在海面上的浮尸竟然有近半都是那些他见过的矮小倭女。

    “侯爷可听说过借种”胡指挥使这时忽然有些龌龊的一笑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立刻反应过来,当初他第一次见到倭人时,就有不少的倭女跟随倭国的使团到京城借种,而且听说还专门找国子监的学生借种,甚至还有人送给自己一个倭女,最后被自己给赶出去了。

    “这帮倭人真是无耻之尤,他们经常到沿海一带借种吗”李璋当下皱起眉头问道。

    “也不是经常,倭人的造船技术太差,他们的小船只能借着洋流飘过来,所以一年顶多来个一两次。”胡指挥使再次回答道,不过就在他的话音刚落,就只听海面竟然传来了呼救声,这让胡指挥使当即也是一拍大腿叫道,“有活的!”

    李璋这时也闻声望去,结果只见在远处的海面上浮着不少的木板和木梁,而有些人正扒着这些漂浮物向这边挥手,声音中也带着掩饰不住的狂喜,毕竟没有什么能比劫后余生更让人感到惊喜了。

    胡指挥使当即命人把人救上来,这些活着人不多,大概只有十几个,而且女人居多,胡指挥使手下的这帮水师将士看到那些存活的女人时,一个个眼睛都快冒绿光了,毕竟他们都知道这些女人是做什么的。

    李璋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暗自摇头,杭州水师的情况虽然比泉州、广州等地的水师强一点,但也十分有限,看来等到自己回到京城后,就必须要推动对水师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偶遇这批遇难的倭人只是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很快他们的船就到了杭州,李璋在杭州又逗留了几日,主要是之前他路过这里时,因为急着赶路,所以并没有对



第六百九十一章 辽国西征
    莽苍的大草原上,前几天的薄雪还没有融化,但一些顽强的草芽已经从雪堆中钻了出来,使得本来黄白相间的大地上也多了几分绿意。

    不过很快无数只马蹄踏过这片土地,使得黄土与雪水混在一起,变成了一滩烂泥,刚刚萌发的草芽这时也被践踏进泥水里,只是一抹绿色的草尖依然顽强的伸出头来。

    “仁先兄,都怪我,早知道我就不应该把党项的事情禀报给陛下!”耶律智让这时一脸愧疚的向旁边的耶律仁先道,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支数万人的骑兵,他们也刚刚从中京出发,目标直指遥远的西北路招讨司。

    “智让兄不必自责,就算你把事情隐瞒下来,肯定还会有其它人禀报给陛下,到时依然无法改变现在的结果。”马上的耶律仁先这时颇为无奈的道。

    前段时间耶律仁先顺利的镇压了女真人的叛乱,使得耶律宗真威望恢复了一些,而耶律仁先稳定了北方的局势后,也立刻回到中京,并且向耶律宗真建议借着这次大胜,彻底的稳定国内的局势,收缴各地贵族手中的兵权,只要将兵权收回,就不怕那些贵族再敢阳奉阴违。

    耶律宗真对耶律仁先的建议倒也十分赞同,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感觉一点点的收回兵权实在太慢了,刚巧前段时间党项的李元昊打下西北招讨司后,也开始一路向西征讨,将辽国西部相当大的一部分区域收归己有。

    当耶律宗真得知连小小的党项都如此的嚣张,丝毫不把他们辽国放在眼里时,他也终于忍不住想要再次出兵,而且他的打算也很好,如果这次能顺利的打败李元昊,不但能收回失去的国土地,而且肯定会让他的威望再次提升,到时借着两次大胜,收回各地兵权的事也会更加顺利。

    也正是在这种想法下,所以耶律宗真决定出兵西征,而耶律仁先虽然苦苦劝说,告诫耶律宗真现在国力匮乏,实在不宜出兵,可是耶律宗真根本就听不进去,最后的结果就是耶律仁先再次率兵出征,另外耶律智让则做了他的副手。

    “陛下……陛下实在太心急了,现在咱们大辽内忧外患,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起色,只需要对各地的贵族各个击破,收回他们手中的兵权就行了,可是现在冒险出击,这要是万一……”

    耶律智让说到最后也说不下去了,而他的脸上也满是懊悔的表情,因为李元昊的事正是他第一个禀报给耶律宗真的,他的本意只是想给耶律宗真一点压力,可是没想到耶律宗真的反应竟然这么大,无论如何都要派兵出征。

    “为臣分忧是咱们臣子的本分,既然陛下决意冒险,咱们也只能想办法打好这一仗了。”耶律仁先这时也叹了口气道。

    其实对于耶律宗真的性格,耶律仁先也十分的头疼,当初在古北口时,就是因为耶律宗真死也不肯退兵,哪怕将士们都饿着肚子了,却还要催着将士们攻城,最后这才导致了后来的大败,而这个教训才刚过去没两年,他却又犯了老毛病,对此耶律仁先也真的是一点办法没有。

    “仁先兄,这次咱们带这么多野人出征



第六百九十二章 高丽要出兵
    夜凉如水,李璋站在船头打量着远处的河景,这里是沟通大宋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就像是一条大动脉似的,将大宋的南北两地紧密的联系起来,哪怕到了夜晚,有些河段上依然是船只往来如织。

    这里距离京城已经不远了,李璋也不知道今晚怎么了,竟然一直睡不着,最后索性就披着衣服来到甲板上欣赏运河的夜景,不过这时的他却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辽国的情况。

    对于耶律宗真这个家伙,李璋从见到他的第一眼开始,就很想揍他一顿,因为这个家伙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似乎天下间所有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不过自从古北口大败后,想必这个家伙的高傲也被摔的粉碎,李璋本以为对方会老实几年,可没想到耶律宗真却再次出了昏招,竟然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兵西征。

    虽然李璋很不喜欢耶律宗真,但也知道这个家伙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比如耶律宗真通晓音律,爱好儒家学说,甚至还会作诗,据说水平也相当不错。

    不过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耶律宗真的性格有着巨大的缺陷,这也是导致他古北口惨败的主要原因,而这次耶律宗真依然没有吸取教训,竟然在国内政局没有稳固前出兵,实在是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本性难移,对于耶律宗真这种性格早已经成型的成年人来说,让他改变自己实在太难了。

    “李元昊兵锋正盛,辽国却是元气大伤,他们现在打起来简直就是上天在帮大宋!”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如果这次能让辽国和党项两败俱伤的话,那可就更好了。

    不过对于辽国的这次出兵,李璋并不怎么看好,虽然领兵的是耶律仁先,而且听说他还征调了不少的兵力,可是他的对手却是李元昊,虽然李元昊是个残疾人,但自从受伤后,李元昊似乎比原来历史上更加的狡猾冷酷,而且他在西北招讨司已经经营了数年,手下的兵力也迅速的扩张。

    相比之下,耶律仁先却是劳师远征,再加上辽国内部本来就没有稳固下来,后勤能不能跟上都是个大问题,如果李璋是李元昊的话,肯定不会与耶律仁先正面交战,而是以拖为主,就像当初宋军在古北口对付辽军一样,只要拖上一段时间,耶律仁先如果不退兵的话,就只能重蹈当初古北口惨败的覆辙了。

    “耶律仁先虽然是一代名臣,可是遇到耶律宗真这种皇帝,恐怕也难以有什么大的做为了!”最后李璋冷笑一声再次自语道。

    想到辽国西征的事,李璋又想到与这个消息一同送来的另外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与高丽有关,之前李璋就建议派人联络高丽,利用高丽与辽国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牵制辽国的目的,而现在这个计划已经顺利的实施。

    李植这个倒霉蛋被派做使节出使高丽,这个家伙是个聪明绝顶之人,当初连李璋都被他给蒙骗过去了,而他这次出使高丽也没有让人失望。

    说起来也是巧了,高丽第九位君主王钦对辽国的态度一向十分强硬,从当政时就想收复鸭绿江东岸的国土,为此也与辽国闹的很僵,



第六百九十三章 报纸的构想
    离京大半年,李璋一行人也终于回到了京城,赵祯也知道李璋这一路辛苦了,所以也没有急着召见他,而李璋也趁着这个机会呆在家里多陪陪家人,只是吕武一群人还没有从燕云回来,但却送回几封信,最后一封是一个月前的,据吕武说他们在那边买座庄子,打算在那边住上一段时间再回京。

    对于吕武他们的决定,李璋也有些无可奈何,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变得越发的固执,这点在吕武身上尤其明显,说起来吕武与李太后之间还曾经有过一段感情,可惜天意弄人,使得两人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否则李璋就得改口称对方为姑丈了。

    三天之后,李璋乘着马车进宫,不过在进宫的路上,他却发现京城有了一些变化,那就是在街道两侧的一些空地上,竟然立起了一些告示牌,上面张贴着一些官府的告示,有些是对犯人的海捕公文,不过更多的则是朝廷新颁布的一些法令解释。

    看着街道两侧这一面面的告示牌,李璋忽然想到后世在某个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报栏,这东西与告示牌的功能差不多,只是报栏贴的是报纸,而且为了防止被人拿走,一般报栏都是由正反两面玻璃窗组成,报纸放在玻璃窗里面供人观看,只是后来随着网络的兴起,报纸这种传统媒体就显得落后了,报栏这东西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后来直接成了打广告的地方。

    想到报栏,李璋也就想到了报纸,说起来他早就想把报纸搞出来了,只不过以前他根本顾不上这些,毕竟当时大宋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而且报纸这东西的影响力也很大,一个不好可能会成为别有用心者的工具。

    不过现在也的确是时候把报纸搞出来了,毕竟报纸这东西也是开启民智的工具之一,而且随着报纸的推广,也能加快消息的流通,不至于让一部分把握消息的来源,从而鼓动不明真相者闹事,比如前几年南方有人借传教起事,受鼓动的都是那些愚夫愚妇,如果能利用报纸揭穿那些神棍们的手段,就有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在李璋考虑着报纸的事时,马车也终于进到皇城,赵祯得知李璋来了,也立刻在垂拱殿召见了他,而陪同的还有吕夷简等几个宰相,毕竟整顿水师这么大的事情,肯定需要这些人参与进来,而在几个相公之中,李璋也一眼就看到了自己推荐的程琳,他已经从大名府赶回京城,接替了王曾原来的位置。

    “表哥,这一趟南方之行如何,有没有什么发现”看到李璋进来,赵祯立刻急不可耐的开口问道,虽然之前李璋也时不时的给他送回一些所见所闻,但赵祯还是想亲耳听李璋介绍一下南方沿海的情况。

    李璋这时也从怀中拿出一份厚厚的记录送到赵祯面前道:“启禀陛下,这是臣在泉州等的地所见、所闻、所想,也有不少胡商在沿海一带违法乱纪的供词与证据,为此臣也将这些人就城处斩,另外还有许多的官员参与其中,这些人也都被押送到京城,听候陛下的处置!”

    “孙立等人的案子朕已经让人去审了,到时绝不会放过这帮贪官污吏!”提到那些被抓的官员,赵祯这时也颇为恼火的开口道,



第六百九十四章 活字印刷
    对于李璋打造一支专业的海军这个建议,赵祯第一个表示了赞同,他可不是一味的仇视胡人,而是也知道胡商也给大宋带来相当大的利益,而想要取代胡商,或者说是彻底的在大宋境内消灭胡商,就必须让大宋的商人走出去,而海军则可以保证这些商人在海上的安全。

    吕夷简等人本来还有些顾虑,但是当李璋把自己记录下来的水师现状给他们看过后,这帮大臣们也都露出沉默的表情,其实对这种情况他们并非完全不知情,毕竟之前大宋的武备松弛也是人尽皆知,连京城禁军都打不了仗了,更别说偏远的南方沿海了。

    只不过吕夷简他们也没想到水师的情况竟然腐化到如此地步,特别是李璋提到,他仅仅用几百人就穿过泉州水师大营,然后控制了泉州水师的指挥使,虽然这对李璋来说是件好事,但也足以说明水师松弛到了何种地步。

    所以最后吕夷简等人在考虑过后,也终于决定整顿水师,打造一支专业海军的事,不过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而且还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李璋也趁机向赵祯建议,可以在武学设一个海军专业,调集一些有经验的水师将领来武学教学,专门为海军培养人才。

1...235236237238239...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