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唐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迷茫的老舟
听完张直方的话,张允伸道:“副使既然抓获了山奚百姓,可否得知他们的藏身之所这几年末将对山奚贼人发动了多次进攻,但每一次都因为山大沟深,无法找到敌人的踪迹,最终是无功而返。”
张威知道张允伸之所以如此关切山奚人的藏身之所,肯定是在这方面吃亏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张允伸关心这个问题自然有他的道理。
走了一遭辽东的路,张威知道一路走来过了
了多少山,趟过了多少水。更知道山奚人是少数民族,常年跟大山打交道,山里来,山里去,来无影去无踪,等带兵追过去的时候,人家早就不见了踪影。
再说了就算是好不容易追到了敌人所处的地方,等你辛辛苦苦赶到的时候,敌人却已经跑到山上去了。
山上山下听起来简单,追起来可就难了,好不容易,气喘吁吁的上了山,结果敌人又跑到山对面了。
人家山奚是山里的猴子,大是刚进山的菜鸟,能相提并论吗
看得见摸不着,听得见追不上,这就是跟山奚人作战最深切的感受。
张允伸之所以如此关切敌人的老巢所在地,想法其实跟张直方和张威等人是一致的,那就是打算在敌人不注意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偷袭山奚贼人一举剿灭敌人。
想法是美好的,道路是遥远的,想得美是想得美,做不到是真的美。
张直方听罢摇摇头,“这些山奚贼人甚是顽固,虽然已经杀了不少,但是敌人始终不肯说出他们的老巢所在。不过这也不要紧,既然我们已经带兵来了,就算他们不说,我们照样能够消灭他们。”
张允伸没有说话,既然你执意带兵剿灭,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张直方继续道,“老将军,我们大军已经集结完毕,你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说说你的意见,我们该如何进军,是沿着大凌河一路向西开进呢还是先沿着辽西走廊一路向西,进入小凌河之后再向北开进”
张威明白这其实是行军路线问题,自己刚来辽东,对这里的地形地貌还不是很了解,在没有实地查看和掌握的情况下还是少说为妙。
从小娘就教育他,话要少说,言多必有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在没有实地查看了解的情况下,自己还是不要插言的好。
&nb
第46章 战略和战术
说出实情是我的事,信不信是你的事。
但当下辽东所能够使用的兵马还真就这么点了。
虽然幽州节度使张仲武防范着辽东将军张允伸,但作为辽东将军的张允伸还是很诚恳的把辽东形式给张直方交了底。
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张允伸这位老将军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大局观念的,他很清楚一旦辽东丢失,遭受损失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一人,还有数十万的辽东百姓和将士。
为了这数十万的百姓和将士,张允伸决定放弃个人恩怨,好好配合张直方的清剿行动。
随后张允伸给张直方和张威分析了辽东的驻军情况。
大凌河驻军是为了防止山奚敌人对辽东的进攻,至少需要五千兵马;浑河南岸驻军是为了防止契丹南下,至少也需要五千兵马的;而辽河口也是要由驻军的,因为这里向南就是大海了,如果不防着这里,一旦敌人从海上杀过来,对辽东守军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绝对是措手不及的伤害。
左防右防,最后留给张允伸的机动兵马就只有不到五千人了。
五千人,就这么点,人家还真没欺骗你。
听完张允伸的解释,张直方还能说些什么呢
不到五千兵马,这点兵马能做什么呢
怪不得一个小小的山奚,大队一次次剿灭,一次次失败,原来是兵源不足,后劲不足啊!
要知道山奚虽小,但人家可是全民皆兵的,随便拉出来一个青年男人,上马轮刀,下面射箭,绝对是不成任何问题的。
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壮大,当下山奚贼人的兵力也不少了,初步估计也在万人以上。
虽然当下的山奚分成了五部,但只要是进攻大唐,人家五部会立即融合在一起,一致对外,绝不含糊。
用几千步兵对付上万骑兵,优劣立显。
张允伸都这样说了,张直方还能说些什么呢什么都准备好了,唯一不足的竟然是兵源,这可咋办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欠的还是东风,万一欠的是士兵了,要不要东风其实是没什么用的。
张直方铁青着脸,重重的将酒杯放在案几上,然后望着张威。那目光一方面是在征询你的意见,也是在挑衅你。你不是哭着闹着要来边关吗现在你来了,也看到了,这就是边关的现实情况。
大唐很强大,兵力也不少,但
但是分散到各地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别一天到晚就知道喊高调,唱赞歌,“大唐无敌,大唐万年”光喊那些是没用的,关键时刻靠的是兵马说话。
赞歌的背后其实是恓惶。
张威当然明白张直方目光里的含义了,也知道用这点兵马对付山奚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所有的兵马都开进了努鲁尔虎山,最后还得哭着出来,如果遭到敌人的伏击,谁知道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傻了吧,木了吧,不说话了吧。
这时张威说话了,“副使大人,张老将军,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堂堂的幽州节度副使都没办法了,你一个小小幕僚还有何话可说呢
张直方虽然看了他,但绝不代表就要他发言,人家仅仅是向他展示自己的难处罢了。
不过在冷场的情况下,有人发言也算是为自己解围,张直方道:“张公子有话请讲。”
张威说话了,“副使、老将军,我以为在进攻之前首先应该解决战略和战术上的问题。”
战略和战术
好高深的问题啊!
张威一出嘴就说出了一个令张直方和张允伸感到新奇甚至是好玩的字眼“战略和战术”。
张直方和张允伸当然不懂得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了。
其实战略一词的历史是相当久远的,“战”指战争,略指“谋略”。综合起来说战略就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属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
相对宏观的战略,战术就简单多了,指的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具体怎么打的问题。
这问题说起来有些深奥,张直方和张允伸咋会懂得这些呢
第46章 战略和战术
说出实情是我的事,信不信是你的事。
但当下辽东所能够使用的兵马还真就这么点了。
虽然幽州节度使张仲武防范着辽东将军张允伸,但作为辽东将军的张允伸还是很诚恳的把辽东形式给张直方交了底。
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张允伸这位老将军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大局观念的,他很清楚一旦辽东丢失,遭受损失的可不仅仅是自己一人,还有数十万的辽东百姓和将士。
为了这数十万的百姓和将士,张允伸决定放弃个人恩怨,好好配合张直方的清剿行动。
随后张允伸给张直方和张威分析了辽东的驻军情况。
大凌河驻军是为了防止山奚敌人对辽东的进攻,至少需要五千兵马;浑河南岸驻军是为了防止契丹南下,至少也需要五千兵马的;而辽河口也是要由驻军的,因为这里向南就是大海了,如果不防着这里,一旦敌人从海上杀过来,对辽东守军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绝对是措手不及的伤害。
左防右防,最后留给张允伸的机动兵马就只有不到五千人了。
五千人,就这么点,人家还真没欺骗你。
听完张允伸的解释,张直方还能说些什么呢
不到五千兵马,这点兵马能做什么呢
怪不得一个小小的山奚,大队一次次剿灭,一次次失败,原来是兵源不足,后劲不足啊!
要知道山奚虽小,但人家可是全民皆兵的,随便拉出来一个青年男人,上马轮刀,下面射箭,绝对是不成任何问题的。
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壮大,当下山奚贼人的兵力也不少了,初步估计也在万人以上。
虽然当下的山奚分成了五部,但只要是进攻大唐,人家五部会立即融合在一起,一致对外,绝不含糊。
用几千步兵对付上万骑兵,优劣立显。
张允伸都这样说了,张直方还能说些什么呢什么都准备好了,唯一不足的竟然是兵源,这可咋办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欠的还是东风,万一欠的是士兵了,要不要东风其实是没什么用的。
张直方铁青着脸,重重的将酒杯放在案几上,然后望着张威。那目光一方面是在征询你的意见,也是在挑衅你。你不是哭着闹着要来边关吗现在你来了,也看到了,这就是边关的现实情况。
大唐很强大,兵力也不少,但
但是分散到各地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别一天到晚就知道喊高调,唱赞歌,“大唐无敌,大唐万年”光喊那些是没用的,关键时刻靠的是兵马说话。
赞歌的背后其实是恓惶。
张威当然明白张直方目光里的含义了,也知道用这点兵马对付山奚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所有的兵马都开进了努鲁尔虎山,最后还得哭着出来,如果遭到敌人的伏击,谁知道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傻了吧,木了吧,不说话了吧。
这时张威说话了,“副使大人,张老将军,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堂堂的幽州节度副使都没办法了,你一个小小幕僚还有何话可说呢
张直方虽然看了他,但绝不代表就要他发言,人家仅仅是向他展示自己的难处罢了。
不过在冷场的情况下,有人发言也算是为自己解围,张直方道:“张公子有话请讲。”
张威说话了,“副使、老将军,我以为在进攻之前首先应该解决战略和战术上的问题。”
战略和战术
好高深的问题啊!
张威一出嘴就说出了一个令张直方和张允伸感到新奇甚至是好玩的字眼“战略和战术”。
张直方和张允伸当然不懂得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了。
其实战略一词的历史是相当久远的,“战”指战争,略指“谋略”。综合起来说战略就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属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
相对宏观的战略,战术就简单多了,指的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具体怎么打的问题。
这问题说起来有些深奥,张直方和张允伸咋会懂得这些呢
第47章 敌人有嫌隙
张威这个两面夹击的办法很显然是受到了张直方和张允伸的共同赞许。
赞许是好事,但是现实的问题还是有解决的。这就好像领导对你最近的工作很赞许,但这绝对不代表人家就一定会提拔你,从赞许到提拔这之间的路还很长。
道路是曲折的,路程是漫长的,过程中还是有波澜起伏的。
张直方道:“张公子的建议不错,可当下我们在辽东的机动兵力不足,就算是两面夹击,我们用这不到一万的兵力也未必是山奚军队对对手。”
不管是两面夹击还是三面夹击,最终还要靠军事上的胜利做支撑,不说别的,就当下唐军在辽东的兵力未必就是山奚的对手。如果从东面不能完全取得胜利,山奚敌人肯定不会向西逃窜。
如果山奚不向西逃窜,那幽州的唐军在七老图山设伏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间隔着近千里的距离,夹击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听完张直方的话,张威知道自己的想法虽然很美好,但这些都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如果离开了军事实力的支撑,不管想法多么美好,山奚人也不会怕你的。
张威何许人也,那也是精的跟猴子似的人物,经过了温庭筠、令狐滈、恽王李漼等人的熏陶,说话办事已经是相当的老道了。
听完张直方的话,张威笑道:“副使大人,兵力不足的情况我很清楚,除了你带来的五千精兵,辽东所能够拿出来的机动部队不到五千。两者加起来不足万人。而当下山奚五部的兵马加起来早就过了万人,而且人家还是骑兵。用不足万人的步兵对付上万人的骑兵,胜负立见高下。”
随后张威话音一转道:“但如果我们用兵得当的话,一万兵马足以。”
好的口气。
真是站着说话不要疼,吹牛闲侃不闪腰啊!
张直方和张允伸都是打了多年仗的人,深知兵力上的差距乃是战争决定胜负的关键一环。更何况还是骑兵与步兵之间的差距呢
“说说你的想法。”张允伸用疑惑的口气说道。
在他看来这个新来的节度使幕僚虽然很有想法,但在一些事情上还是有些拿不稳自己,军国大事,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年轻人慢慢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我老张在军中混了一辈子,头发都白了,胆子也小了,军国大事面前轻易是不敢说大话的。你一个新来的竟然敢在我们两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前说大话,我倒是要看看你到底有几斤几两,到底是说大话还是真有本事
“二位大人,一路过来我对山奚多少有了些了解,特别是听了二位大人的谈话后,了解到这山奚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实际是分为五部的。二位大人应该知道这世上只
要有区分就会有矛盾。只要他们之间有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他们,直至消灭他们。”
随后张威伸出右手道:“二位大人,山奚五部就像这只手上的五根指头,看似一块,实则分为五指,而且有长有短的。我们就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一根指头一根指头的斩断,最后会完全消灭敌人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