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留下爱个好印象,杨霖便起身告辞,不然的话就太唐突了。

    走到一半,杨霖突然转头,问道:“本官在汴京,招收弟子门生,我看姚家这两个年轻人都很不错,夫人若是有意,可以问一下姚古将军,愿不愿意让他的子侄随拜本官为师。”

    杨霖收徒,乃是陛下御笔准奏,轰动太学的大事。

    便是京兆府,也曾有所耳闻,遍寻天下惊才绝艳的少年,还要到故乡数次审查,没想到他竟然看上了平仲和逸仲,姚夫人一对俏丽眼珠儿滴流圆,稍微一转便笑着道:“若是叔叔知道,指不定多高兴呢,妾身就替他答应下来,改日再摆束脩谢师宴。”

    “哈哈哈,夫人这就见外了,本官公务繁忙,陛下数次差人前来催促回京,这拜师之礼就不在京兆府举办了。姚家若是有心,可以到汴京补办。”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都有些茫然,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这个少宰的学生。

    不过,当了他的学生,仕途必定可以一帆风顺,也未必是坏事啊。

    杨霖给了两人一个鼓励的目光,师道尊严,一旦进入为人师的角色,他还是很正气的。

    “你们准备一番,到了汴京到昭德坊找我,哈哈,我带你去见圣上。”

    姚平仲乐呵呵地点了点头,浑然不顾自己屁股还隐隐作痛,已经对这个未来的师傅有些好感了。

    杨霖不是推脱,赵佶确实派了好几拨人前来催促他入京了,原因竟然是两个最受陛下宠爱的小帝姬,柔福帝姬和茂德帝姬同时病了

    赵佶的皇子皇女,有六七个夭折的,在他看来这是自己风水不顺,为了保住两个爱女,必须让杨霖回来堪舆一番。

    杨霖却不是很着急,茂德帝姬和柔福帝姬都是活到十几年之后的,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春夏之交,有些病痛很正常,等自己回去之后,带着外甥许叔微进去看一看,又是一桩功劳。

    陆谦扛着一把朴刀,正在给几个姚府的下人发放腰牌,看到杨霖出来上前道:“少宰,我们乘船走水路回汴京吧。”

    杨霖点了点头,长安城外水路纵横,交通便利,尤其是现在有了专门的治河衙署,顺带着又疏通了一遍周围的河渠。

    自己在西北一路走来,沿途有不少的民夫在黄土上种树,看来宗泽虽然走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好的治河班子。

    宋元之际是黄河彻底崩溃的时代,在这个时候及时治理,还有机会——

    江风吹来丝丝凉意,时值黄昏,夕阳正红。

    河面上锦帆如云,舟楫似林,热闹非凡。

    杨霖站在船头,看着来往的客船,时不时就冒出几个打着万岁营旌旗的大船,笑着对身边的陆谦说道:“挖河修渠,架桥铺路,看似花费甚巨,实则利在千秋。

    你看这条河,不知道多少的人赖以为生,两淮也是一样,江南多少读书人,在骂着炀帝的时候,也都享受着他的遗产。”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读书人的嘴,最是”

    陆谦说道一半,突然想起跟前的少宰也是个读书人,还是一个状元,当即闭嘴。

    好在他抬头一看,杨霖并无愠色,自己的这个少宰,时时刻刻就没怎么把自己当成读书呐。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考上的状元,便是后来又朝中人帮忙,若是没有一定的才气,就是官家也不敢钦点他为状元。

    他哪里知道,眼前这个人,在十五岁之前,可是苦读十年书的真正书呆子。

    沐浴着晚霞江风,杨霖心中正在酝酿着有一个大手笔,交通才是商业繁荣的基础。

    不管是船只、橡胶轮胎,还是更平整的地面,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呐。

    自己虽然造不出来,但是可以引导,让社会上有这种诉求,让袖楼拿出足够动人心的财帛来,设立一个奖项。

    凡是有所发明的,都可以领取那巨额的赏金,还怕没有人钻研?

    回头一看,长安城墙已经看不见,杨霖甩了甩手,对着陆谦说道:“回船舱歇息吧。”

    陆谦应了一声,刚要走,杨霖突然道:“那个姚夫人”

    “属下明白”




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子出宫
    汴河,清溪港口。

    人满为患,多有紫金官服,环佩玉带的朝中大臣,前来迎接凯旋的杨少宰。

    盛唐之时,吐蕃崛起西南,从此制衡唐朝百年,一直蚕食唐领土到河西走廊。

    如今,吐蕃平定在即,又把杨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船之后,杨霖迈步而行,身后跟着一种官员和五个学生。

    张商英上前,道:“文渊,我等已经备好酒宴,为你接风洗尘呐。”

    “哈哈,天觉公摆宴,杨霖岂敢推辞。”

    随着车架前来,到了一所临湖而建的庄园,亭台楼阁布局有致,飞檐翘角,古树葱茏,环境清幽。

    张商英下车之后,亲自将人都迎了进来,一时间宾客如云,热闹非凡。

    众人先是盛赞了杨霖南征的功绩,然后便是各自落座,笑颜与座上众人寒暄。

    “自从文渊出了汴梁,如今已经半年有余,这东京汴梁可是安静不少啊。”张商英开着玩笑,精神矍铄,声若洪钟。

    杨霖笑道:“天觉公莫要打趣,不过是走马兰台,听鼓应官,为官之人的本分而已。此番回京,这百万户汴梁城,也不过是多了一个为君尽忠的臣子而已。”

    众人又一齐称赞起来,杨霖捏着酒杯一角,暗暗舒展腰股,心中已经琢磨着去到昭德坊美美的睡一觉。

    难怪古人会发明舟车劳顿这个词,实在是太累了,这个时代的长路简直难行。

    丝竹声一响,侍女们穿花蝴蝶一般上酒菜,张商英刚要开口,外面来了一群锦衣侍卫,一看便知是皇城司的人。

    这些侍卫簇拥而出的,却不是皇城司提举刘清水,而是缉事厂的杨戬。

    杨戬见到座上杨霖,相对一笑,然后道:“杨少宰,陛下有请。”

    众人无不暗暗称羡,这少宰的圣眷之隆,果然是无出其右者。

    刚刚回到汴梁,饭都没吃一口,就急着召见。

    杨霖却是明白其中原委,赶紧起身道:“有劳哥哥传旨了。”

    起身一抱拳,杨霖笑道:“刚说完,这就叫嗟余听鼓了,哈哈,改日我摆宴,咱们再聚。”

    “官家的事要紧,文渊赶快去吧,我等自饮自乐。”张商英起身,捻须笑道,作为这一脉的领袖,杨霖的圣眷就是他们权势的保证。

    随着杨霖起身的,就是他的五个学生,跟着马车也回到了昭德坊。

    杨霖在车内问道:“哥哥,那两位帝姬,病的可严重?”

    杨戬面带愁色,叹道:“你是不知道,今年你走之后,宫中夭折了两位皇子陛下为此大哭一场,闷闷不乐,如今帝姬染病,更是热动了陛下的情肠,生怕再有些闪失。”

    杨霖暗暗点头,道:“我且回府,带上一位郎中,此人乃是我的外甥,最善医道。”

    “如此甚好,那两位帝姬乃是郑皇后亲生,算起来和你也沾些亲戚。”——

    博山炉内香烟袅袅,珠帘后端坐的帝后二人半遮半掩,神情难测。

    “臣杨霖,见过陛下,殿下。”

    “你可算回来了,爱卿离京这段时间,朕诸事不顺,痛失爱子。郓王、淑庆都离朕而去”赵佶色哀语弱,郑皇后赶紧握着他的手,良言温劝。

    杨霖心道,这个皇帝对家人还真是不错,他要是知道自己后来会把全家害成什么样,不知道会不会因此痛改前非。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管家无须伤神,臣这就带人前去看看两位帝姬。”

    帝姬年幼,虽是金枝玉叶,也没那么多的在乎。

    杨霖带着身后一声玄青色道袍的许叔微,来到郑皇后的宫内,两个小帝姬大白天的躺在床上,盖着薄薄的绒被,睡得正沉,神色萎靡。

    有宫女上前,轻轻掀开一角,把一根红线拴在两个帝姬细细的手腕处。

    许叔微辞官之后,潜心研究医术,刚好主攻的便是此等伤寒症状。

    他先是翘着脚尖,往里观瞧,杨霖刚想拽他,又想到望闻问切,这便是望,便转到一旁,替他遮挡一下。

    捏住红线,许叔微闭目凝神,似乎是在探脉。

    眉头一拧,许叔微低声道:“舅舅,两位帝姬小小年纪,积攒阴寒,阴虚火旺。”他一转头,像旁边的宫女作了个揖,问道:“敢问这位女官,帝姬是不是长期不寐?”

    郑皇后在外听见,急声道:“怎么可能,本宫这两个女儿,哪次不是日上三竿才起床。”

    几个宫女忙道:“娘娘有所不知,两位帝姬常常半夜起来呢。”

    许叔微轻轻点头,走到一旁道:“那就对了,这就是寒气入体,此地乃是山泉泯泯,风水极好,对成人来说再好不过,不过不太适合幼稚孩童居住。”

    “干山药、酸枣仁、辰砂、蒲黄、木通、远志,水二钟、姜三片煎服。三个月的调理,应该可以无碍。”

    杨霖点了点头,出来之后,对帝后只说是陛下福运太盛,亲王帝姬不堪承受,赵佶面带难色,道:“既然如此,就让皇儿皇女,搬回禁中居住。”

    从此之后,艮岳没有了皇子帝姬长住,反而搬回了赵佶原本的大内禁中。

    杨霖神色一动,道:“禁中憋闷,不如为诸位亲王营建府邸。”

    赵佶眉间轻轻一动,杨霖赶紧说道:“陛下亦可时时前往,而不至闷在艮岳,又成了另一个禁中。”

    赵佶这才点了点头,道:“此言不差,朕这就安排梁师成去做。”

    处理完了家事,郑皇后留下,君臣二人来到艮岳外的园子内。

    赵佶这才道:“爱卿,两日前金人来使,相约结盟取辽,爱卿之意如何?”

    杨霖心里暗暗骂娘,这么大的事,自己竟然不知道。

    实则是他在河上船中,无法通知他,刚一下船又被接到了酒宴上。

    “臣以为,万万不可。”

    赵佶楞了一下,杨霖一向是乐于开战拓土,如今契丹累败,将自己的衰弱无能暴露在世人眼前,怎么杨爱卿发倒不想打了。

    “却是为何?”

    杨霖沉声道:“陛下,若是早早结盟,如何能两边取利。契丹还不到穷途末路之际,女真又有如此悍勇,不如坐山观虎斗,臣愿派人前往契丹,若是他们真的不支,不动一兵一卒把幽燕要回来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百二十二章 将相之才
    “看到了,看到了。”种归夷举着一个黄澄澄的长筒铜管,站在昭德坊外院的阁楼上又蹦又跳。

    她神色激动,蹦蹦哒哒,周围还有几个孩子,有男有女。

    哇的一声,小桃子从栏杆前下来,将手里的长筒背在身后,一副乖乖女的模样。

    杨天爱奇怪道:“桃桃,怎么啦,怎么啦,你看见什么了?”

    种归夷把手里的长筒给她,指着前面说:“诺,你自己看吧。”

    杨天爱好奇地一看,远处的景色如在眼前,只见自己心爱的义父,背着手带着几个学生往这里赶来。

    在一旁晒太阳的杨天赐,懒懒地问道:“姐,怎么了?”

    “父干干爹回来啦。”杨天爱心中暖暖的,语气有些局促地说道。

    杨天赐顿时一个鲤鱼打挺,他和外院的一群杂学家,用义父的指导,做出了这个千里镜。

    实际上汉人玩透镜已经几千年了,《淮南万毕术》里甚至有用冰加工成球形透镜的方法,东汉张衡还借助透镜观察月亮。宋朝人赵希鹄《洞天清录》中曾讲到的叆叇就是眼镜,只不过琉璃这玩意被阿拉伯人炒的太贵,眼镜才没有在北宋普及开来。

    有了杨霖讲解组合使用的原理,分清目镜和物镜所使用的透镜区别,再加上他的昭德坊有的是透明水晶供应,几个杂学家和杨天赐一道,经过多番试验,终于制造出了当世的第一个“望远镜”。

    如今义父回来,正好去讨赏,就算什么都不给,让义父夸几句也是杨天赐自小渴望的。

    杨天赐一跑,几个孩子也跟着他,哒哒地下楼蹿了过去。

    外院门口,杨霖带着两个学生,分别是宇文虚中和马扩。

    “我已经在陛下面前,保举你们两个做使者,出使大辽。”

    两个人对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眼里的兴奋,杨霖顿了顿,找了个院中的石凳,坐下之后说道:“你们对于金辽之战,怎么看?”

    一听恩师要考校自己,马扩鼓起勇气,抢先道:“学生以为,历来草原强族,都是趁势而起。在汉为匈奴;随唐为突厥,唐末至今是契丹;如今女真气势如虹,必能一举攻灭契丹。

    如此,我大宋该与金人结盟,发兵讨回幽燕之地,一雪太宗北伐之耻。”

    他的声音嘹亮,脸色红晕,显然是壮志凌云,就想着大干一番。

    杨霖并不急着否定他,问宇文虚中道:“叔通,你怎么看?”

    宇文虚中并不急着回答,反而拍了拍师兄的肩膀,道:“子充,你所言虽然有些道理,但是我细细想来,却也颇有风险。

    那女真如此凶蛮,黄龙府下杀了多少的无辜百姓,各族都受其害,显然是蛮心未消,兽性压过了人性。

    契丹则不同,他们虽然也是蛮夷,却已经有了法度、礼仪、廉耻。

    若是和女真一道,将契丹攻灭,我们只得幽燕之地,女真人却轻松吞下整个大辽。

    到时候,他们岂能不想南下,染指这花花江山。”

    马扩眼珠一瞪,就要反驳,被杨霖压了压手打消。
1...123124125126127...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