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夕阳终于完全沉了下去,旧日落下,新日才刚刚开始。

    ---

    复辽城内,火把照的广场上通明。

    耶律大石俯瞰着下方,无数的异族跪倒在地,代表契丹皇帝的日月旌旗,迎风烈烈。

    自从上一次大败十三国联军,辽人的势力在此地,一发不可收拾。

    当地的土著兵马,在辽人面前,浑似弱体病夫,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他们的武器,连辽人的盔甲都戳不破,轻轻一砍就断做两截。

    耶律大石由此一统此地,两边都打到了海边,一边是里海,一边是黑海。

    耶律大石下令,在原本的希国都城基础上,修葺扩建了一座城池,改名“复辽城”。

    今日正式入驻复辽城中,耶律大石心中十分畅快,他憋屈了半辈子了,自从逃出云内,扎根于此,是一天比一天顺利。

    大辽和金不同,他们曾经是一个两百多年国祚的帝国,比大宋都长远,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国家统治体系。

    而且辽人本就是征服了广袤土地,建立了多民族的国家,在此地更是游刃有余。

    看着周围喜气洋洋地契丹旧日部下,耶律大石叹了口气,道:“今日定都于此,只是临时的,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打回上京府,拿回契丹人的龙兴之地。”

    萧保保不以为然,劝道:“陛下,我们的远拦子已经打探过了,此地往北、往南、往东,都无强国。以此为中心,生聚十年,打下一片不弱于祖宗的疆域,指日可待!”

    其他人也都是这个想法,这里太舒服了,为什么要去和宋金那两个怪物厮杀。

    遥想当初亡国之时那日子,是人过得么,哪像如今奴婢如云,契丹独大,领土广袤,予取予求。

    河内的硝烟,已经渐渐消失在他们的脑子里,也没有人愿意回忆起。

    在此地,绝对不会有那种级别的恶战,也绝对不会有那种级别的对手。

    完颜娄室,铁浮屠,辽东战马,姚平仲、秦陇军...永远不要再出现才好。云内?去他娘的云内,上京?这里就是上京。

    耶律大石一推桌子,怒火冲天而起,骂道:“祖先埋骨之地,岂容他人践踏起舞!”




第六百一十七章 再起祸端
    洛阳城,城郊。

    百十个道童,如今都是少年了,这么多年下来寒暑不侵地跟着杨霖勤练,再加上昭德坊伙食不错,一个个长得十分高大,精神充沛。

    延庆观内,当时为了杨霖这个名誉掌教,那也是刮地三尺把汴梁清秀的小道童都搜罗来送给他充门面了,杨霖几次把他们往街上一带,那真是汴梁一景。

    杨霖在城郊看着他们过来,带队的依然是延庆观的梅道人,他虽然六十多岁的年纪,但是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一派仙师模样,见了杨霖之后行礼道:“师叔。”

    “小梅啊,难为你这么大年纪亲自跑一趟,一路辛苦了。”

    梅道人笑道:“师叔相召,岂能不来。”

    杨霖开门见山,笑吟吟地把推广道教的说法一提,梅道人倒是没有上清宫那么避世。

    延庆观毕竟是东京汴梁的道观,见识的俗务也多,如何不知道地位的重要性。

    他兴高采烈地接下这个任务,宣号道:“师叔促成此事,于我道门功德无量。”

    杨霖心底一笑,自己不过是为了规范宗教,杜绝民间的邪教传播而已。换一个好一点的教派出头,和官府相辅相成才好。

    带着这些人进到钦差行辕,这百十个小道童,很久没有看到杨霖了,一个个也没怎么出过汴梁,但是都装的住,没有一个左顾右盼,都是一副恬淡的小道士模样。

    行辕隔壁,黄员外见如此阵仗,简直比钦差住在自家院里还开心,不住地拍掌道:“如此盛事,道门之光啊。”

    一旁的黄玄芝身穿一身绯色的流苏裙,挽了一个简单的流云髻,越发衬的清秀俊俏。这个年纪的少女,皮肤嫩的没有肉一拍都能起白浪涟漪,光彩熠熠,最是迷人。

    她垫着脚尖,往人群中寻找自家的“表哥”,一边不解地问道:“爹,道门之光你高兴什么,你又不是道士。”

    他早就知道,原来自家的情郎不是表哥,而是隔壁住的钦差。

    黄玄芝心下当即难受起来,患得患失,生怕杨霖抛弃了自己。

    直到夜里杨霖翻墙进来,又弄了她一夜,说了些甜言蜜语,小丫头才放下心来。

    如今搜寻到杨霖的身影,在那里谈笑风生,周围的人都簇拥着他,围着他,犹如众星捧月一般,黄玄芝的小脸上就是一脸的满足。

    黄员外还在惊叹,全然没有发现女儿的异样,不一会这群人就进了行辕,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府。

    杨霖坐定之后,笑着道:“小梅啊,我不在汴梁这段时间,府上可都还好?”

    梅道人心底暗道,你才走了几天,临行安排的滴水不漏,这能出什么事。

    “师叔且请宽心,府上一切都好。”

    “我最近总是有些精力过剩,浑身是劲使不出来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梅道人轻笑道:“恭喜师叔,此乃八段锦大成之状,从现在开始,便可以学习道家的吐纳内功之法了。”

    杨霖一听,心中大喜,看来勤学不辍果然是有好处的。

    道家那么多人,自己亲眼见到的,年近八旬还腿脚灵动的,不在少数。

    这其中说是没有一些独到之处,自己也不相信,他先是派陆谦去安排了外面一群人住下,然后道:“小梅,我们去一趟上清宫,就先从这洛阳开始,在城中闹市修一处道观。附近每个道观内,每个月都得派人前来坐镇。”

    修道之人喜欢钻进山里,远离世俗,这样忒不亲民。

    想要让大家信你,你就得深入群众才行。

    梅道人连连点头,显而易见,以师叔的手笔,恐怕不止是一个洛阳城了,此举定会推广到各地州府。

    ---

    金国,会宁府。

    校场上依旧是冰天雪地,女真贵族们济济一堂,在这里聚饮。

    他们身上不再是裹着层层兽皮,而是华贵的锦缎丝绸,身上披金挂银,十分晃眼。

    校场上一个谋克的兵士,在互相打斗操练,不时有喝骂声传来。

    上首的一个粗汉,身上倒是干净,大冷天的,胸襟微微敞开,露出一撮浓密的胸毛。

    他的脸上有一道伤疤,乃是当年被围在天宁山,被宋人射的。

    此人就是完颜宗望,完颜阿骨打次子,金人称之为二太子。

    宗望脸色难看,负责给他倒酒的侍女,因着天冷,不小心撒在外面,宗望登时火起。

    这侍女实在冻得够呛,手都是抖得,赶紧跪伏在地上求饶。

    宗望拿起身边的马鞭,一顿乱抽,血肉翻飞,不一会这个侍女就香消玉殒。

    有两个掐腰的大汉,上前将她拖走,这屋内顿时弥漫这一股血腥气,不过在场的几个却都不在乎。

    “宗望,俺知道你为何如此暴怒,是不是老皇帝要把太子的位置,给完颜宗磐坐,你才这样对不对?”

    完颜宗磐是完颜吴乞买的长子,阿骨打想要把皇位给弟弟的儿子,是这些人都没想到的。

    杨璞几次上书,大力反对,朝中也都是一片反对声。

    就连完颜宗磐自己,也是几次到宫中哭诉,不想夺兄长的太子之位。

    但是阿骨打一直没有松口,谁也没有想到,一生铁血无情的老皇帝,对弟弟的感情如此之深。

    只是他这样做,却有些歪打正着的意思,本来就明争暗斗的几个皇子,反倒放下了各自的恩怨。

    连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这样的死对头,都开始互相走动,一度有人怀疑,这是老皇帝故意为之的一招棋。为的就是让自己一盘散沙似的儿子们,能够团结起来。

    “俺爹糊涂了,这江山是我们弟兄打下来的,若是给二叔俺们一句话也不说,二叔是难得的好汉子,在咱们女真人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勇士,可是宗磐那小子做什么了?”

    他下面的完颜杲冷笑一声,道:“宗望,你何必烦恼,就是不另设太子,也轮不到你来做,论年龄有你大哥宗干,论地位人家宗俊可是嫡子。”

    “放屁,俺们女真,什么时候也按南蛮这些狗屁规矩来了,有能耐打上一场,死了的就不会再争了。”

    “宗望,你想要夺权,让老皇帝看重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南征。老皇帝一生,未尝一败,却在宋人手里连输两阵。你要是能给他洗刷耻辱,太子之位还有得跑么?”

    宗望一听,点头道:“这还像是句人话。”

    “现在会宁府里,都是些废物,只有镇守中京府的宗翰,手下有好多能战的儿郎。宗翰一直想南征,苦于没有机会,俺这就派人和他联络,一起做成南征一事,大不了到时候许他管辖宋境。”



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儿毫气,各不相同
    檀州,韩世忠大营。

    主帅帐内,几个哨探浑身是血,被人扶着坐在椅子上。

    韩世忠等几个主要将领,围着他们,细细询问。

    “女真兵马频繁调动,在松子岭一带,有大军驻扎,而且一直有物资运抵。”

    韩世忠低下腰,问道:“大概有多少兵马?”

    “看旌旗和营帐,不下十万。”

    帐中顿时响起一阵惊呼,韩世忠点了点头,眼皮一抹,道:“看来是又要打了。”

    “前段时间,王禀派人来说,野狐岭的完颜娄室,也有增兵之举。如今看来,这几个都是宗翰的人,这厮一直想要南下,也不排除是他故作姿态,引俺们军马出击,他好有南下的借口。

    宗翰在金国地位不低,他若是一直贼心不死,鞑子南下是早晚的事,俺们不能傻乎乎地等着挨打,马上上报朝廷,再讨些兵员盔甲,等着开战便是。”

    韩世忠到汴梁,参加过杨霖封王的密谋,他心里清楚少宰不想现在打。

    他在等更好的机会,少宰说过,有八成的胜算打起来都有两成几率败北,他在等九成甚至十成的胜算再打。

    杨霖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知道新政的厉害,只要步入正轨,国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飞跃。不过韩世忠作为一个宿将,对此并不了解,也不认同,在他看来若有六成胜算,就该追亡逐北,杀出长城。

    这几年下来,长城兵团的战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几次大战,锻炼了将士,充足的粮饷、日夜的操练、完备的后勤,让整个大营中战意满满,气势如虹。

    朝廷派来的文教教官,初时觉得聒噪,后来学多了,韩世忠惊奇地发现,竟然有助于提高军纪。

    刚刚拿下的幽燕之地,经过金辽宋几次易主,当地百姓已经是十存三四。

    朝廷设立的奖惩机制,让许多营中将士,拥有了土地。

    前段时间新政推行,又有很多的地方吏目、差役需要人手,于是很多将士都举家搬迁至此,成为了幽燕人。

    他们在此生根,也更加安定起来,军营中的氛围,已经和先前大有不同。

    韩世忠虽然自诩为良将,但是自问也是做不出这样的改变的,只能说朝廷的新政,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几匹快马,从军营中奔出,卷起一路烟尘,直奔汴梁。

    和平了不久的边关,再次厉兵秣马,准备开战。

    ---

    复辽城内,耶律大石站在城楼,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了敌人。

    远在波斯的塞尔柱帝国,是如今西亚的霸主,也已经派人前来修好。

    耶律大石心中清楚,在自己的这个大辽附近,如今唯一的敌人,就是这个塞尔柱帝国和反叛了他自立的花剌子模王朝。

    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曾经盛极一时,占领了后世的整个中东和现在辽人占据的高加索一道。

    在历史上他们也都曾经败于耶律大石的西辽之手,不过如今耶律大石为了躲避更加强大的宋、金,一口气跑出了漠西,失去了蒙古诸部的支持,也得到了更稳定的环境,和更安逸的领土。

    耶律大石的目光,已经放在了西边,一个地方不许有两个强国存在,这是耶律大石这类人的共同想法。

    这类似于一山不容二虎,当初赵匡胤,也说出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一阵脚步声之后,几个官员跟着相国耶律鑫登上城楼,见到耶律大石后,上前拜道:“陛下,塞尔柱人的使者,已经到了城内。”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笑道:“朕在城头,已经看到了他们的仪仗,这些人还真是豪奢,一个使者的马车,也用金布遮盖,是怕朕不知道他们的富庶嘛?”

    耶律鑫上前一步,问道:“陛下,难道要远征塞尔柱?”

    耶律大石摇了摇头,说道:“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当年俺们的幽燕和云内,是怎么一步步丢失的。”

    耶律鑫咬牙切齿,恨道:“都是宋人无耻,居中使了奸谋。”

    “计策只有管不管用之说,哪来的忠奸之分,宋人拿回幽燕的过程中,先是和大辽议和结盟,又在居庸关和金人议和,马上撕破脸皮重新和大辽议和。短短一个月内,他们几乎是兵不血刃,拿到了幽燕,还打退了威胁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女真东路军,杀了主帅吴乞买。”耶律大石说起旧事,丝毫没有挫败感,那段时间他可是作为杨霖的俘虏,在城中被囚禁了很久。

    “做大事者不能因为你在一件事中失败过,而选择逃避,不去回想。朕时常对此事反复琢磨,宋人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了最大的利益,这就是好计谋。现在塞尔柱和花剌子模,彼此互有争斗,若是我们悍然南下进攻,反倒会让他们结盟起来,对抗大辽。朕要用宋人当初的计谋,为我们大辽拿下这片更加广袤的疆土。”

    耶律大石看着金光闪闪的使团,脸上流露出自信地笑容:“远交近攻,先和塞尔柱结盟,共取花剌子模!”
1...276277278279280...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