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而且那里长年累月驻扎着几十万的兵马,没有几个人敢像江南那样硬抗朝廷政令。

    如今走洛阳到秦陇,秦陇是个更复杂的地带,这里的将门世家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自己打压了府谷折家和麟州杨家,扶持了姚家,算是削弱了种家,四大将门的势力重新划分,对军队的掌控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但是在地方上,这些世家的根基依旧十分牢固,就怕他们为了家族利益,抗拒新政。

    又走了半个时辰,已经下了北邙山,靠近了洛阳城。

    陆谦笑着道:“少宰,你看前面,那就是洛水。”

    大宋的东京是开封府,西京就是河南府,洛阳是除了汴梁之外,另一个繁华的所在。

    高耸的城墙,虽然不如汴梁的雄伟,但是在中原也算是大城了。

    暮春之际,无数的游人选择出来踏青野营,洛水旁人群熙熙攘攘。

    当年武则天这妖妇想要做皇帝,到处搞神迹,于是洛水中就突然有人打捞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四个大字。

    洛水出现了“神迹”,武后一高兴,投桃报李之下,便下旨禁止在洛水里渔钓,这可苦了居住在洛河左右的渔家,他们要么放弃祖祖辈辈从事的捕鱼之业,要么就得迁离洛河,到他处捕鱼为生。

    渔户大量迁走,或者改从其它行业,倒使得洛水两岸一片清幽,成为达官贵人们踏秋散心的一个好地方。

    到了如今,这时候的洛水,已经不复当初的模样,虽然它还是浩渺无际的一条大泽,但是更多的是客商们的赚钱通道,漕船络绎,驶于河心,帆樯林立,遮天蔽日。

    商船从洛水直下汴河,就是一条贯通东西的海商金钱之路,日夜不停的商船,不知道要创造多少的财富。

    杨霖指着洛阳城道:“今天再城中歇息一天,先前已经知会河南府的官员了?”

    “都通知到了。”




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阳祖师,驾临洛阳
    洛阳城外,旗幡招展,伞盖云集,身着号衣的鼓吹乐手与当军卒队伍分列两边,气势煊赫。

    周边百姓和行脚客商不晓得要来什么大人物,畏惧不已纷纷绕道进城。

    当先的红罗镶边罩伞下,几名盘领乌纱的绿袍官员聚在一处窃窃私语。

    尤其是河南知府王守正,用宽袖擦拭着额头汗渍,冲着驿道尽头翘首以盼,颇有些望眼欲穿的意思。

    远处出现七八精骑,身着赤红色锦袍,应该是先行缇骑。

    杨少宰有一支万岁营,虽然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一直护卫在其左右,从未轻离。官员们一见这赤红色锦袍,便知道是少宰到了,纷纷抬脚迎了上来。

    先行的缇骑散开,后面大队人马赶来,除了八百亲卫,其他人照例在城外扎营。

    这一趟下来,顶得上他们这几年的训练,毕竟在外和在校场还是有不同。

    打起仗来,行军是重要的一项,安营扎寨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亲卫们簇拥着杨霖,从中间骑马赶来,为首的河南府知府王守正。

    他迎上来之后,远远地就对着杨霖作揖行礼,身后的官员也都是一副兴高采烈地模样。

    杨少宰来了,官府的靠山就来了,往日里管不了的刺头,一个个排着队交钱。

    府上的吏目,深夜里被敲门声乱醒,打开门一看全是大户人家派来交钱的下人。

    差役们更是高兴,这些钱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工资。

    老百姓给官府打工,跑腿受累不说,还得背黑锅,出了事全是这群临时工的过错。最关键的是,一分钱不给,连饭都不管。

    撇下家中的妻子老娘,跑来受这份罪,家里娃饿的呱呱叫,媳妇面黄肌瘦,米缸空空如也。

    这就是大部分轮到值徭役的百姓,家中普遍现状,如今则大不一样。

    这份工作自己想做都未见得能留下了,只有表现好的,才有机会。

    如今这些差役,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府中的职位,虽然不是官,但是小吏也比平头百姓强不是,关键役钱不低。

    这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改变,念谁的好,还的是咱们杨少宰,所以大家都是一副喜庆盈盈地模样,前来迎接杨霖。

    这份热情,让杨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在众人地簇拥下进了洛阳城。

    路上杨霖问道:“哪个是知府?”

    王守正笑呵呵地道:“回少宰,下官便是。”

    “把公文拿来,有什么作奸犯科,与官府对抗的,知会城外禁军便是。”

    王守正捻须笑道:“少宰放心,下官治下,没有一个人敢对抗国法!”

    你得意什么?杨霖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那是你的功劳么,那不是人家郑州府杀出来的威风么。

    不过杨霖倒是乐得清闲,来到洛阳为他准备的钦差行辕内,杨霖翻了翻公文,确实不错,没有什么难啃得骨头了。

    这些账本,墨迹很多都是新的,纸质甚至有些发软,有的干脆就是昨夜补得。

    不过既然交了,杨霖也就不再追究,反正问责制会一直持续下去,自然有各地的总督,为了军中的财政和自己的官位,使劲督促巡抚衙门秉公收取徭役钱。

    河南府看来是没有必要继续严打了,此地靠近开封,又有郑州荥阳的前车之鉴,相信没有人敢顶风作案,和官府对着干了。

    到了秦陇,又是一块硬骨头,那才是让人头疼的时候。

    洛阳府的行辕,也是当地一个大户人间腾出的院子,一溜儿的青砖门楼,乌漆大门与四边粉墙似乎新修葺过,门上铜环在日光下闪闪发亮。

    居中一个小院内,牡丹花开的正艳,在院内摆了一张小桌,杨霖此时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听王守正汇报河南府的情况。

    青翠的香椿芽配着炒得金黄的鸡蛋,黑脆桑耳,新鲜嫩豆腐丁调和着香葱末、肉臊子配成的鲜汤,齐齐浇在刚出锅的面上,香气扑鼻。

    王守正一边笑着汇报,一边在心底感叹,这名满天下的杨少宰可真好打发...

    “少宰放心,典教司的人已经在路上了,不久之后,洛阳各寺庙道观,都将纳入其管辖之内。”

    杨霖点了点头,吞了一口面,道:“在管制大教大派的同时,也别忘了一些小门小派。江南荆楚等地的邪教危害,你们也看到了,若是有苗头,要及时掐断,更要防患于未然,加强宣教。”

    王守正弯着腰道:“少宰放心,下官都记住了。”

    院子的小门处,陆谦探了探头,见他没有在商议正事,便大声道:“少宰,北邙山翠微峰上清宫的张道长求见。”

    上清宫是洛阳第一大观,号称是道教第一观,号称道教之源。

    唐玄宗时,曾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因而上清宫又叫玄元皇帝庙,后人又追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所以也称老君庙。

    杨霖乃是正一教领袖,延庆观主,辈分高的吓人。上清宫的道士前来求见,也在意料当中。

    “让他在花厅稍歇,我与王知府谈完之后,便去相见。”

    王守正赶紧加快了速度,把洛阳的详情一一叙述,果然没有什么敢以身试法的狠人存在。

    这让杨霖有些遗憾,杀一儆百,一个荥阳怎么够,洛阳号称西京,肯定有影响更大的豪门个大寺,可惜都太老实了。

    送走了王守正,杨霖振衣而起,带着人去花厅会客。

    此间主人听说上清宫的张道长也来了,连忙带着合家老小,在大门外恭候。

    眼看远处几个道童引着一个人走了过来,黄员外马上迎了上去,陪笑道:“张道长,信男乃是此间主人,几次上山,道长都在修炼,缘悭一面,不甚遗憾。今日驾临寒舍,一会一定要来坐一坐,指点一二。”

    张道长也认得这个员外,他出手豪绰,多次供养上清宫,便笑着道:“黄员外,你这宅子被我们赤阳师叔住过,便是风水宝地,又何须本道指点。那赤阳师叔,是有大功德在身的。”

    说完笑着进了院子,在亲卫的引路下,来到花厅。留下一个黄员外,兴奋地直跺脚。

    杨霖来的路上,心中也有些开心,自己身为道教名誉领袖,想帮这些人做些什么,可惜他们太不积极了。道家引人向善,而且对社会的危害很小,若是民间非得有个精神寄托,杨霖更加倾向于将道教发扬光大。

    这上清宫总算是懂事,知道来找自己,希望是开口求我办事。

    就怕是来走走过场的,无欲无求地只顾自己潇洒,我可就有力使不出了。

    杨霖叹了口气,心中笑道,这些老道还真干得出来。

    没办法,实在不行就得赶鸭子上架,不能任由他们不知进取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为先
    瞧见杨霖过来,张道长赶紧站起身子,宣号道:“上清宫张长清,见过师叔。”

    杨霖一看,心中大失所望,这厮丰神如玉、眉宇清朗,见了自己也是一副恬淡模样,一看就是闲云野鹤的性子。

    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上进心,去钻营进取的。

    道家没有佛教那么大的群众根基,就是有些道士忒也高冷,不肯深入群众。

    你光顾自己玩,不深入群众,人家对你是敬而远之。

    哪像那些大和尚,一个个慈眉善目,笑脸对人,十分亲民。

    杨霖心理有些失望,还是试探性地问道:“上清宫乃是大观,你身为上清宫观主,执掌这西京正一教,可有什么志向?”

    张长清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兴高采烈地说道:“洛城之东有吕祖庵,乃是纯阳子修成正果之地,师侄不才,一直致力于我们正一教和纯阳祖师的全真教融会贯通,希望悟得大道!”

    “有什么进展?”

    师叔问这个,可不是挠到了张一清的痒处,他脸上神采风扬:“吕祖前半生浪迹红尘,一事无成,后来择一洞穴,闭关参悟。师侄由此以为,隔绝世俗尘埃,方能得悟大道。”

    杨霖强忍着骂人的冲动,顺了一会气,才心平气和笑着道:“不错,很有想法,你走吧,别耽误了自己悟道。”

    “师叔?我...”

    杨霖挥了挥手,轻笑道:“走吧,走吧。趁着春天土松,别耽误了自己刨洞。”

    “我...”

    “快给我滚。”

    杨霖拂袖而去,心中算计着,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将道教推广开来。

    思来想去,杨霖还是决定,把这件事交给自己一手带起来的那些道童身上。

    当初七八岁的小道童,如今都已经十多岁了,这些小东西跟着自己纵横汴梁,那是深得自己的精髓。

    一个个都是人精一般,而且天天跟着自己练功,精力充沛,是时候放出来发光发热了。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杨霖决定使把劲,做成此事。让着玄而又玄的道门,有隐于山林的修士,也有导人入门的俗家。

    他回到院内,陆谦等人已经在准备收拾东西,既然没有刺头,那洛阳就没什么好待的。

    杨霖笑道:“且慢收拾,我们在洛阳,多待些时日。”

    陆谦停下手里的活,不解地看着他,杨霖笑道:“洛阳是个好地方,既然来了就不急着走。”

    陆谦若有所悟,凑近了问道:“少宰莫非是看上谁家姑娘了?”

    “滚蛋,我是那样的人么?”

    杨霖往椅子上一坐,枕着双手道:“派人回去汴梁,把本官那百十个道童,从昭德坊外院带来。至于这段时间...人生难得有清闲,何不洛阳赏牡丹。”

    “牡丹是谁家的千金?”

    杨霖抓起一个靠垫,朝着陆谦扔了过去,后者笑哈哈地逃了出去。

    不一会,三个亲卫,快马赶回汴梁。

    河南府与开封府相隔不远,之隔着一个郑州,若是乘船回来的更快。

    杨霖闲极无聊,便对陆谦说道:“换身便装,我们去北邙山翠微峰的上清宫中走一走。”

    这次出行,侍卫们没有带便装,本以为到哪里都是刀光血影的,谁知道还有这等游玩的时候。

    陆谦低着头出来,派人到旁边府邸主人家借些衣服,这黄员外虽是豪富,但是府上却也拿不出这等身形的大汉的衣服,只有护院的身材和他们类似。

    黄员外不敢让他们穿护院的青衣,便吩咐下人去购置,陆谦懒得等了,便笑道:“我等正要陪少宰出去,穿护院衣服再合适不过,不用麻烦了,给我准备四十件便是。”

    黄府奴仆如云,这些衣服倒是拿得出来,而且全是新的。

    陆谦吩咐人全部带去外面,准备好了之后,来见杨霖。

    杨霖早就收拾好了,一身月白色的绸缎长袍,佩戴玄青色的镶玉腰带,脖子里插着一把骨扇,一副有钱人家公子哥打扮。

    陆谦咳得脸色发红,问道:“少宰,这是哪来的?”

    “我也不知道,府里的丫鬟给我带上的,刚才一翻行礼,就找出这么一身,怎么样,是不是风流倜傥?”

    陆谦为难道:“是不是招摇了点?”

    “无妨,上清宫乃是正一道教圣地,是我的主场。”

    黄府又送来一辆马车,虽然外表很普通,车内却是茵席、锦垫、竹枕一应俱全。杨霖行路这么久,早就骑够了马,乐得清闲。

    一行人就这样出了府,走在路上都以为是哪家的少爷带着下人出游,也没有过多注意。

    北邙山翠微峰,因为是道教之源上清宫的所在,而且当代观主张长清又是远近闻名的得道之人,所以游人络绎不绝。

    邙山位于洛阳北边,是历代帝王将相最为青睐的埋骨之所。后世有言称: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1...274275276277278...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