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终于,他狠下心,一咬牙,道:“进寺!”

    杨沂中将手里的白杆长枪,对天一指,两千京营新军一起动了起来。

    他们骑着战马,缓缓前进,速度虽然很慢,但是看在山门上的僧侣眼中,就像是一股洪流袭来。

    这股气势,就让人生不出半点抗拒之心,护院的武僧倒还能站稳,很多小沙弥已经吓得双腿打转了。

    突然,一群人冲到了杨沂中的马前,是一群黔首,穿得并不甚好,一看就是普通的百姓。

    “贼军汉,快停下,前面是佛门圣地,岂容你们贼杀才,臭军汉玷污!”

    ps:小小地震,断了会电,无甚大碍...就是更新时间晚一点,弟兄们稍安勿躁,晚些时候奉上第二更




第六百一十一章 规范管理,国法至上
    最怕不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有大智慧,知道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此类人凤毛麟角,往往是时代变革前,那些先行者。他们或为国家,或为民族,轻生死重大义。

    另一类就是愚昧的信徒,这些人不怕死的原因简单的多,就是无知者无畏。

    被各种的宗教或者学说一煽动,让他手刃爹娘孩儿,都下得去手,已经和行尸走肉无异。

    这些人,散开之后懦弱无能,但是聚在一块,往往能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平日里或许见人都要低头躲避,三五成群之后,再被人一撺弄,敢打敢砸敢抢,跟疯狗无异,还以为自己是为了维护心中的信仰,愚昧可笑之至。

    恰如今日的这几十个人,面对如此将士,竟然拦在马前,口出污言秽语。

    杨沂中一拽马缰声,声若洪钟,雄浑嘹亮,不像是这个年纪的声音。

    “京营新军,奉命行事,阻拦者与谋反同罪!”

    说完之后,马踏拦路之人,让他当即口吐鲜血。

    走过之后,在围观的百姓和僧侣还有官员的目瞪口呆中,杨沂中又补了一枪,戳死了还在地上的人。

    其他几个拦路的,作鸟兽散,躲闪不及的尽数死在新军手中。他们一旦动起手来,杀这些人,如同杀鸡。

    京营新军自成立开始,就是白日操练,夜晚读书。

    军人就是军人,命令面前,比什么都重要。若是有人以为裹挟几个信徒,就能阻挡他们维护朝廷的法治,那便大错特错。

    智乐此时已经完全慌了手脚,匆匆躲进了山门,指挥小沙弥们关门。

    杨沂中一箭射死了想要关门的和尚,其他人顿时做鸟兽散。

    “围住所有出口,任何人许进不许出,违者格杀勿论。”

    刘新亭自己也呆住了,他哪里见过这么威风的军队,这是真的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荥阳官吏簇拥着郑州知州,从山门下的阶梯,一级一级地进到寺内,刘新亭突然有点后怕。

    他回头看了看山下,终于在要转头的时候,看到远方来了一群红衣骑士,朝阳下,如火一般地奔驰而来,他的心底顿时一松,四肢百骸充满了力气,转头道:“走!”

    杨霖的侍卫驱散人群,护送着他到来,山门前立下了十几具尸首,全都被马践踏的不像样子。

    杨霖眉间隐隐升起一丝怒气,朝廷旨意在,官府政策在,军队将士在,竟然还有人敢以身试法,竟然还有人不服。

    若是自己不到,地方上推行新政,那得面临多少的阻力?

    自己亲自来了荥阳,也有人敢跳出来作妖了,难道配合新政比要他们的命还难么,如果真是这样,拿自己说不得真的要取了他们的狗命了。

    杨霖骑着马,走到山门的阶梯上,俯瞰着此地尚未散去的百姓。

    他轻举马鞭,缓缓地道:“我是杨霖。”

    轰的一声,安静了许久的人群,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尤其是荥阳学院内的士子。

    杨霖压了压手,声浪才逐渐停了下来,杨霖朗声道:“国法,乃是国家法度,是社稷之基。朝廷制定国法,震慑宵小,奖惩伐罪,是万民安居之本。天下苍生无不受惠于此,若无法度,国将不国,没有人可以保护你们的亲人朋友,所有人都暴露在被侵害的危险中。没有人能逍遥于法制之外,包括这白泉寺,还有什么劳什子其他寺,其他门,其他所有。”

    “以身试法者,必诛之!”

    杨霖回过头来,在书生们狂热地欢呼中,走向山门。

    他歪了歪头,对陆谦说道:“把我刚才的话,记下来,送到通政司。让他们修饰下辞藻,传遍各省各郡县。”

    陆谦虽然不读诗书,只是认得字,但是记性十分的好,很多事听一遍就记住了。

    进到山门之中,寺里已经乱作一团,所有僧侣被押到广场上,被十几个将士列阵围住。

    荥阳吏目带着一队队的新军将士,彻底搜查白泉寺,将所有财物搬出来,地契什么的挨个比对。

    这一查不要紧,让在场的官吏全都开了眼,白泉寺之豪富,远远出乎他们的想象。

    “汉代古刹,果然是名不虚传...”刘新亭冷笑连连,这些人的财富,已经超过了他的想象。

    光是这一会清点出来的,就已经有两百万贯钱,黄金二十箱,白银堆积如山,珠玉宝石无数。

    田产也不是外报的三千顷,暗中还有九百余顷,汴梁附近杨霖亲手改土还耕的农田,竟然也有不少是他们名下的。

    刘新亭暗暗咋舌,周围的官吏却都已经兴奋不已,这些钱财充了地方财政,别说铺桥修路、扩建学院、修居养堂这些小事了,我们荥阳都可以把汴河都挖一遍,把老而无养的鳏寡独孤全都送到居养堂了。

    这都是实打实的政绩啊,这下荥阳官员,要集体升天啦。

    就在众人惊叹之际,杨霖走了过来,看见这满地的钱财,也有些失神。

    倒不是他没见过这么多财物,只是没有想到,在佛堂能见到这么多钱财。

    事实上,很多的寺院,都有自己的地下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王朝更迭也好,天灾**也罢,越是动乱越是穷困的时候,越有无数人寄托着来世,把自己的钱财捐给佛祖,换一个心安。

    经年累月下来,不知道能积累多少的财富,所以每逢有狠人当政,想要有所作为而苦于无钱,往往拿寺院下手。

    最著名的就是“三武灭佛”和柴荣灭佛,三武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

    北周时候,尤其厉害,为了劝谏宇文邕不要“灭佛”,当时得道高僧慧远和尚厉声抗辩说:“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指佛、法、僧),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武帝听后大怒,眼睛直瞪着慧远:“只要百姓得乐,朕也不怕入地狱!”

    唐朝时候,武则天因为得位不正,虽然她杀光了自己婆家的亲戚,狠毒如蛇蝎,但是竟然号称信佛。

    搞得到了唐朝中后期,全国大中型寺院将近5000座,小型庙宇更是多达40000余座,僧尼近 30 万人,寺院奴隶达 15 万人。

    问题是这些寺院还占有良田数十万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相对封闭的庄园,寺院内部的经济大权掌握在住持手中。

    僧尼们极少耕种,而是靠农民耕种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发放高利贷作为经济来源,这种做法使寺院经济得以迅速膨胀起来,以至达到了“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的程度。可以说这些寺庙的主持都成了一个个土皇帝,天下财富有七八分都流入了佛门当中。

    集万千史家之所厚爱的一代英主柴荣,更是刚刚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让国力大增,为其征伐天下,提供了财力,人力支持。一度要收回幽燕,恢复故土,成就盛世。

    杨霖靠近之后,刘新亭等人靠了上来,杨霖叹了口气道:“佛这一教,本是助世劝善的良教,可惜僧侣人心不是都向佛,却成为了藏污纳垢的场所,逃避军役,劳役之人;作奸犯科之人比比皆是。民间更是毁坏铜钱筑造铜像,本身寺庙所享有的免税、田地等特权下,寺庙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严重的危及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成了朝廷的毒瘤。”

    “佛教无罪,有罪的是这些假僧人,真心向佛之人淡泊名利,苦行修心,何必要敛取钱财。”

    众人连连点头,杨霖道:“将寺内假僧人监寺以上的,凡是管理财务的,全部推出去于山门斩立决,佛门不净,我帮佛祖清理门户。没收白泉寺所有田产,以我的名义上书,让朝廷设立一个新的衙署,管理佛道诸教,从今以后在所有寺内设立代收点,凡是捐献的香油钱,皆有官府统一收取,然后抽成收税,再用来铺桥修路,接济穷人,行善积德。若有破败寺庙,入不敷出,当地官府也该接济粮米。僧侣剃度一年之后,当考核佛法,出门游历化缘,劝人向善,沿途去各府的宗教衙门盖章留印,不合格者逐出佛门。”

    杨沂中指使几个手下,很快便提着抓着智乐等人,往山门外去。

    刘新亭凑上前来,道:“少宰,接下来还有几个士绅。”

    “走,去收拾不遵纪守法土豪劣绅!”



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殇殇,葬于北邙
    草长莺飞,花枝繁茂。

    荥阳外,百官齐至,恭送越王杨霖继续西行。

    杨霖弃了马车,骑在马上,朝后挥了挥手。

    此次巡视天下第一站,成功地昭示了此行的决心,可以说是杀一儆百。

    荥阳一片血光,死了许多想要抗拒新政,不交役钱的大户。

    伴随着这果决的执法,是官府收缴的巨额役钱,同样让天下为之侧目。

    通政司内,蔡京连连叫好,他是新政的奠基人,很多的政策是出自他的手笔。

    当初自己执政的时候,为了赵佶、为了获得士大夫的支持,他做了很多的妥协。

    即便如此,依旧是困难重重,政令出了开封府就很难推行开来。

    这次荥阳的事,给了老蔡京很大的触动,不管是故去的老相王安石,还是后继者章惇,他们的手段都是好的,但是为了变法,他们也需要妥协太多。

    瞻前顾后的变法,根本无法动摇这个社会的顽疾,那些盘踞在国家上吸血的既得利益者,会把变法击的粉碎。

    马上通政司的人,就将荥阳的事,经过渲染放大,以邸报的形式传遍天下。

    各地的官府都硬气了起来,有些和士绅勾结的,也都害怕被检举揭发,而惶惶不可终日。

    一十三省的巡抚,受命到各府、各郡县设立巡查司,中书门下白时中已经下令,到年中时候,还没有彻底清查土地,收缴役钱的州府,为首的知州知府必被裁撤。

    各省巡抚治下,有超过三个州府没有完成的,就撤掉巡抚、总督。

    此时军政分离的好处尽显,各省总督和参将为了自己的官位,天天到衙门催促巡抚查案。

    手下的兵马四处调动,来回拉练,震慑治下士绅。

    而朝廷本来因为裁撤官员,而大幅削减官位,从而引起的太学取士缓慢,此时也有了一定的缓和。

    新增设的衙署,已经由明堂内的宰相白时中定夺,命名为:典教司。

    典教司隶属户部门下,主管天下民族、宗教和风俗。

    从各地选派官吏,开府建衙,每一处寺庙道观以及其他庙宇外,都设有专门的吏目,收取信徒供奉的香火钱。

    这些钱,由官府统一管理,抽取一部分分发给各寺庙、道观。

    当然,和尚们也可以上报申请,寺内哪里坏了,由典教司衙门负责修葺,不用自己花钱。

    若是做些法事,收取的钱财,除了抽税之外,是不用上缴的。

    如此一来想要不事生产,在庙里念经,还要衣食无忧,显然是不可能的。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洛阳以东的北邙,是无数豪杰将相的埋骨之地,似乎所有的英杰,都希望死后葬于此地。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一眼望去,十分开阔,北邙山地势起伏平缓,高敞而空旷,中间高而四周低。

    阳春三月,北邙山遍山野花竞相开放,如龙柏连翘、牡丹、杜鹃等。最显眼的,当然还是洛阳牡丹。

    走了两天的脚程,在洛阳地面,杨霖已经看到很多次兵马擦肩而过的情形。

    这一次在官道上,又遇到了大队的人马,杨霖终于忍不住,叫住了为首的一个将佐。

    来到杨霖的马前,看着他身上的紫金官服,这个将领已经知道眼前的人的身份,不禁有些紧张。

    “末将洛阳防御使郑桥,见过少宰。”

    杨霖握着马缰,问道:“你们这来来回回,是在作甚?”

    “回少宰,上面下令,兵马需三日过一县,驻扎一天。若有当地官府需要调遣,好及时配合。”

    杨霖暗暗点头,看来这次杀一儆百的力度很大,效果已经出来了。

    只要持续施压,让各地衙门如此重视,过上个三五年,就成了常态。

    这样的变法才能长久,才会彻底根除害民的徭役法,让国家的根本制度为之一改。

    杨霖问道:“你们是刚从洛阳出来么?”

    “回少宰,我等奉命,从洛阳去往河阳,驻守三天。”

    挥了挥手,杨霖示意他可以离开了,洛阳是河南府的中心,也是一个大城。

    虽然如今落寞了,但是人家以前可是真的阔过,无数的豪门落户于此,所以洛阳也是改革的一块硬骨头。

    宋江这厮给自己安排的路线,现在想来就是先难后易,若是按照自己原本的打算,去往河北、幽燕那些地方,都是新政改革推广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这些地方长期远离中枢,被视为边陲之地,不受重视,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士绅势力。
1...273274275276277...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