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这还没篡位呢,就已经是万民来贺,百族共拜了,果然是可以把声望推到最高。
宋江又将茶盏推了推,道:“回来汴梁之后,当有天下得道高人,齐至汴梁。少宰,莫忘了沿途和这些道观的人,打好招呼。”
立道教为国教,作为自己篡位的理论基础,这些手下们也已经想好了。
果然有自己的班底就是好,杨霖端起茶来,自己女儿凑了过来,杨霖笑着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喂她。
这时候李芸娘从远处走了过来,进到厅内,见有客人在,便规矩了起来,盈盈一拜道:“大郎,外面有高丽的李资谦求见。”
“李资谦?”杨霖不知道为何,嘴角一笑:“让他进来吧。”
李资谦进来之后,身后还带着两个健妇,膀大腰圆,杨霖当即脸色一寒。
“偏远小国,鄙陋之人,拜见越王殿下,见过宋太尉。”李资谦腰几乎弯成了九十度,杨霖脸色稍霁,伸手不打笑脸人。
“李使者,不知来见我,所为何事?”
“高丽小国,上下无不濡慕殿下,今日小臣特来送礼。”
你还真够直接的,杨霖看了一眼他身后的两个壮妇,已经准备让陆谦打人了。
李资谦伸手一拍,这两个健妇上前,杨霖刚要做遮挡状,只见她们手里竟然有一个箱子。
打开箱子之后,珠光宝气,让整个大厅生辉。
杨天仙眼珠瞪大,死死地盯着箱子,杨霖不禁哑然失笑。
这女人喜欢珠宝,原来从这么小就开始了,他笑道:“你这礼物打动了我的小天仙,我就替她收下好了。”
李资谦大喜,杨霖让人给他搬了张椅子,道:“李使者,坐吧。”
这一下让他受宠若惊,赶紧千恩万谢,为了以示恭敬,他屁股只做了椅子的一边边,实在比站着还累。
杨霖笑道:“看李使者的面相,和我们汉人相差不远,由此可见我们都是一衣带水,合该永为宗藩典范。”
李资谦弯着腰道:“殿下有所不知,小臣虽然身在高丽,实则是华夏苗裔。我那祖先,乃是陇西李氏,所娶的是冠军侯嫡传女,我...”
“你等等。”杨霖打断了他,问道:“冠军侯?你们那也有个冠军侯?”
“就是大汉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
去你妈的,杨霖忍无可忍,骂道:“一派胡言,冠军侯英年早逝,根本没有后人。你这厮不要信口开河,造谣谁不会?你咋不说你是我们杨氏的后人呢?”
李资谦扑通一声跪下,大声道:“都说越王乃是赤阳真人下凡,今日才知道,原来您早就看出我们同族来了。小臣回去之后,便改换姓氏,认祖归宗。”
杨霖实在受不了他了,高丽虽说天赋技能,把抱大腿一项点满了。
但是许多高丽的权贵,都是深受儒学影响,虽然骨子里比较脏,面子上还是要皮要脸的。
像李资谦这样的另类,还真是比较罕见,一旁看热闹的宋江也差点被呛到。
赶苍蝇似的赶走了李资谦,宋江笑道:“少宰,这厮回去之后,多半真的会改姓。”
杨霖也笑出了声,道:“真要是改,我也没有办法,人不要脸你能拿他怎么样。”
“少宰,下官倒觉得,他还不错。那高丽国主王氏有一段时间,是侍奉大辽的...”
王氏高丽,在幽燕被割让之后,从大宋的藩属国,成为了大辽的藩属国。事实上,高丽建国之后,曾经一度主动出兵,攻打契丹。为的是扩张领土,可以说是十分嚣张。
当时契丹面对北周柴荣的强势北伐,连战连败,举国人心惶惶,都吓得不行。所以就纵容了高丽的扩张,一味地姑息退让。
可惜天妒英才,一代英主柴荣在打幽州的时候,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只当了六年皇帝的他,差一点为汉家王朝,逆天改命。
柴荣死后,赵匡胤欺负他留下的孤儿寡母,夺了后周江山,建立大宋,决定先南后北,放弃了北伐幽燕。
赵匡胤也是一个雄主,不过比起他的主公柴荣来说,还是相差不少。到后来几次北伐,也没能在契丹人身上占到什么便宜。契丹也因此腾出手来,三伐高丽,把高丽逼得向契丹纳贡称臣。
杨霖哦了一声,吸气道:“你的意思是?”
“换个更听话的,总不会有错,而且到时候他势必要依仗我们。”
杨霖低头,捏着下巴寻思了起来。
坊外,李资谦迈步走向马车,将马车上的“李”字小旗撕了下来。
赶车的民夫大惊,问道:“主人,怎么把咱们李氏的旗子扯了?”
李资谦一个巴掌,扇的他七荤八素,骂道:“以后,我们就是杨氏了,老爷叫杨资谦。”
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
汴河周围,曾经的士大夫公卿辈踏青游玩的庄园,已经全部改作耕地。
当初杨霖主政此事,做的十分彻底,一举解决了汴梁时常发生的粮食危机。
如今即使汴河不通,城中也不至于马上断粮。
正值暮春,两岸都是挥汗如雨的庄稼汉,在田地旁边是来送饭的妇人和小儿。
东风轻轻吹过,泛着白鳞鳞的浪花儿的河面上,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豪放的歌声,渔夫欢笑道将网儿撒进水里,船家使劲摇动船桨的同时,也会跟着附和几句。
百万人以上的大城,便是市井间也有无数的传奇,和值得称颂的故事。
从长安到汴梁的河道,重新整修后不久,杨霖并没有选择从水路走。
几匹快马当先,引着身后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直奔京兆府。
沿途过郡县不入,天色一黑便就地扎营,埋锅造饭,与行军无异,直奔郑州府荥阳。
两天之后,日落时分,荥阳官员在城门外迎接杨霖的仪仗。
大军驻守在外,八百亲卫护送着杨霖,去到府门前。
荥阳地处京畿省,紧邻开封靠近汴梁,这里的官员都是熟悉杨霖的。
饶是如此,地方上依旧十分重视,郑州知州刘新亭站在最前面,在他身后就是荥阳知府、通判,还有当地的道观的道长若干。
衙门的巡检河北捕头,神色紧张地领着百十个衙门维持着秩序。
赤红色的旗帜刚刚映入眼帘,迎接的人群就骚动起来,诸位官僚提起袍子缓缓往前走了几步。当地士绅们组织的锣鼓队声乐喧天,鞭炮响声密密匝匝连成一片,一时硝烟四起。
亲卫们分列两旁,杨霖穿着一身紫金色的官服,头戴两根扇翅的官帽,晃晃悠悠走了过来。
“欢迎越王殿下。杨少宰原来辛苦!无量天尊,弟子恭迎赤阳祖师法驾光临!”
乱七八糟的欢迎语之后,最前面的刘新亭笑道:“越王殿下一路风尘,远道辛苦,下官郑州知州率郑州府官员士绅,恭迎王驾。”
杨霖看了他一眼,这郑州知州十分年轻,皮肤有些黝黑,不似寻常的读书人。
“刘知州年纪轻轻,就能管理郑州这般紧要的地方,算得上年少有为。”杨霖不冷不热地问道,这么年轻就身居高位,极有可能是关系户。
刘新亭一听心想,要论年轻爬得快,如何能和你相比,笑着回道:“下官不过是错蒙朝廷看重,与殿下相比,不值一提。殿下比之年前,又多了份威仪。”
“哦?你见过我?”
这时候身后的一个中年官员,凑上前笑着道:“殿下,刘知州在云内建城,立下四项大功,才被吏部着重提拔。”
原来是自己人,杨霖疑心顿去,笑呵呵地随他们进城。
“我等已在城中酒楼,设下酒宴为殿下接风洗尘,请殿下换乘马车,到了地方再把酒言欢、开怀畅饮。”
杨霖一听,这是自己的巡视第一站,若是打下了基调,那就是在整个大宋,吃喝玩乐一遍。
先不说如此一来巡视的意义就失去了,便是时间也不容许,那样巡视完整个天下,怕不是要等到三四年后了。
“酒宴就免了,本王一路劳乏,目下就想去行辕歇息一番。你们把通政司传下的,需要准备的公文拿来便是。”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只好称是。
这里是汴梁附近,官员们都十分疑惑,不是说杨少宰贪财好色,风流成性,这怎么勤政廉洁起来了。
杨霖带着陆谦等侍卫,也不换乘马车,骑着马在荥阳公人的带路下,来到钦差行辕。
行辕占地近顷,是当地一个士绅的庄园,分前院和东西跨院儿,如今西跨院全拾掇出来,暂做了钦差行辕。
不一会,郑州府的公文就被搬了过来,杨霖手里攥着一根青绿色的小瓜,翻阅着公文。
里面十分规整地记录了新政施行之后,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办法。
原本大宋的役法,是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新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税收中抽取,需要写清楚明细上报朝廷,原本免役的官户,僧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
如此一来,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忙时候分到徭役的青壮去衙门当差,家中的耕地往往没人打理,需要租赁出去,这一年便很难过活。
而他们去当差,一分钱没有,干的是什么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所有的活都要干,也是宋朝的官老爷最为清闲的最大依靠。
老百姓每年义务地去做里正、户长、乡书手等“头衔”来帮助下乡到户收税;有耆长、弓手、壮丁等“职务”去负责抓贼;有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名目给正牌子的官员们服务。
有一些还比较著名,比如县级衙门里的县曹司、押录;州级衙门里的州曹司、孔目,连同各级配备的杂职,虞候、拣掏等,数也数不过来,都要由普通百姓承担,关键是还不给钱。
反倒是士绅家,不用徭役,如今士绅想要继续免役,就只有交钱。
交钱之后,当地官府拿这笔钱,雇佣百姓来当差。官府的差役,从临时工,变成了正式工,而且不再是义务的,而是拿工资干活,往日里叫苦连天的差役,成了香饽饽。
这样一来,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很多农民免除劳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也给了社会上那些闲散人员一口饭吃。
不过士绅们,就要多负担一部分的役钱,这群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然不愿意吃这个亏。
这一条实际上,和王安石当初的募役法十分相似,不过更加彻底,取消了最为害民的差役法。
王安石当初是不敢彻底取消的,因为当初的财政状况不允许,朝廷拿不出钱来自己供养差役。而且你把这个取消了,官衙内这么多活,岂不是要清贵的官老爷自己去干。
王安石不敢彻底得罪所有的官员,所以他的新法,虽然已经十分超前,但是处处都有妥协的地方。
杨霖则不一样,首先他掌权靠的是武力,还把旧官员得罪了个遍。你不同意?可以,要么辞职滚蛋,要么人头落地。江南之所以屡屡有士绅作乱,就是动了他们的这块大蛋糕,百十年来的天堂一般的士大夫家族的特权,被杨霖踏的粉碎。
其次就是如今商税之高,几倍于前,杨霖才有这个底气。
杨霖和他的心腹,常说的翻天覆地的新法,变化就在于这条。
如今的百姓们通过交一定数额的钱,可以得到从前想象不到的空余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去干自己的活,生财养家;朝廷官府得钱,去招募人员当差,可以扩大就业人数,减少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不仅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还能把各种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初王安石之所以失败,就是触动了士大夫的利益,他被贬相之后,第一个被改回的就是募役法。
这就是后世的公务员事业编制度的雏形,杨霖想象不到还有更好的办法了,自从秦朝开始,汉人百姓生下来就有沉重徭役的枷锁,直到如今才被劈开。
这不失为救时惠民的第一好政策,但是阻力也大,可以想象杨霖若是此时遭遇不测,这条新法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尘埃。再现于世,或许就是千年之后了。
杨霖翻到后面,找到官府所遇阻力的记载,果然是写的满满当当。
各种奸猾的手段,被使出来对抗官府,尤其是士绅和寺庙。
民间的佛法为何如此普及,就是因为寺院的田产是不用缴税的,很多的官绅就把自己名下的田产,和寺院挂钩,甚至干脆就是他们自己的家寺。
刘新亭手段十分果决,公文山记载着,他抓捕抄没了许多士绅之家,不过对和尚们的问题,十分头疼。
杨霖哂笑一声,使劲咬了一口,将瓜把一扔,道:“让刘新亭来见我。”
不一会,刘新亭进到院内,见杨霖点着灯再看公文,而桌子上还有没有收拾的杯盘,心中不禁暗暗钦佩。
果然是谣言中伤,少宰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贪财好色之徒,这简直就是当代好官楷模啊。
“殿下。”
杨霖招了招手,道:“你看,这上面记载的,荥阳石泉寺,名下竟然有良田三千顷。整个荥阳才多少耕地,这么多地方不交租,每年朝廷损失多少钱?”
刘新亭面带难色,低声道:“殿下,这石泉寺乃是汉代兴建的名刹,禅宗二祖慧可曾在此地驻锡修行,历史久远,宗风弥长。可谓禅韵深厚,历史悠远,薪火相传,绵延不衰。”
杨霖不耐烦地一拍桌子,道:“本王听你介绍寺院来了,你不想当知州,想改行做导游不成?”
刘新亭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导游,但是一看杨霖不复城外的好脾气,连连告罪。
杨霖指了指公文上的石泉两个字,凝神道:“我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他们亏欠的役钱算出来,一个子也不能差。明日带兵前去收缴,正午之前拿不到钱,你这郑州知州的位置不保,说不定还要治你一个渎职之罪。”
刘新亭冷汗频流,这个变脸速度也太快了,他还在发愣的时候,杨霖不耐烦地道:“刘知州莫非有这个自信,不用一晚就能算清楚?”
“啊?下官愚笨,不能,一晚一晚已经是很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