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一众官员已经在外等候,杨霖迈步进来,这些官员一起站起身来。

    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坐下,在杨霖落座之后,这些官员才重新坐下。

    随手翻了翻已经被摆在桌案上的公文,杨霖心中点了点头,这东西骗不了人。

    他打眼一看,就知道秦陇省算是合格推广了新政,尤其是徭役和田产上。

    “相信你们也有所耳闻,女真人近来有些动作,在云内和幽燕边境,不断增兵。若有战事,秦陇省地处要害,征调民夫、运送粮草,不可懈怠。”

    种洌抱拳道:“少宰放心,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谋划了,只待边乱一起,可以立即动手。”

    杨霖笑着道:“对秦陇的应战之力,我是不怀疑的,你们打了几百年仗,这点小场面自然不在话下。如今秦陇虽然不与金人直接接壤,但是陕甘一带,依然是战后的要地。辎重粮草补给,对战场作用有多重要,不用我跟你们说,在座的都是久战之人了。”

    种师中低着头沉思了一会,沉声问道:“少宰,女真人真的会打么,据我所知,如今女真国内,已经逐渐安宁,他们只要再花一些时间,必定能完全巩固辽阔疆域的统治,此时南下,好像得不尝试吧?”

    这话说得没有什么问题,也确实是女真的现状,金国若是能再稳定一段时间,肯定是可以取代契丹人,管制这一片广袤疆域的。

    尤其是漠西的蒙古诸部,这些人因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瘠的资源,最大的问题就是活下去。

    他们的种族观念也不强,你杀了我们的族长,我往地上一跪,你只要不杀我,你就是新的族长。

    这一带谁强大了,我就是谁的附庸,跟着他到处砍人,大哥吃肉我们吃骨头。大哥死了,不要紧,谁杀得我大哥,谁就是我新大哥。

    如今辽人被赶走了,女真人只需稍微象征性地去招降蒙古诸部,就会有一大帮草原小弟。

    要知道,契丹的西南招讨司,可是有五十万兵马。

    每一个蒙古人,上了战场就是战士,不会骑马的几乎没有。

    如今女真人不去收拢这些蒙古小弟,南下攻打大宋属实不是很明智,在漠南的蒙古诸部,以克烈人为首,几乎完全倒向大宋了。

    杨霖笑了笑,站起身来,种师中和他哥哥相差得有些远,眼光上不够长。

    “女真人以区区小部落,鲸吞大辽,作用万里江山,无数子民。这时候,他们国中几员大将,岂能不拉帮结派,想要更大的利益。

    有时候,打不打仗,并非是完全以国家社稷的得失来做决定的。打这一仗,对金国来说可能不是好事,但是对他们的个别将领来说,可能就是上位的机会。”

    众官员连连点头,杨霖心中对此一清二楚,八成就是那个完颜宗翰的主意。

    这孙子几次侵宋,都是急先锋,每次都是他向阿骨打提议的南下。

    事实上,阿骨打这个人,推翻大辽之后,没有什么南下的野心。

    在后世的历史上,他甚至一度要免费把幽燕还给大宋。

    如今杨霖杀了吴乞买,让阿骨打也有了南下的执念,再加上宗翰等人的不断挑事,金兵卷土重来是早晚的事。

    杨霖自己很乐于打这一仗,所以他在纳妾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一点都不紧张,甚至有些兴奋。

    金兵来,完全突破不了自己的长城防线,只能是延缓金国的崛起速度。

    而大宋,有的是底蕴和他在长城边境耗着,打十年,打二十年,都不会伤筋动骨。

    说到底,我有钱,有人,有稳定的大后方,再守几年,势必要主动出击的。

    若不是有这个底气,别说是纳妾了,就算是娶妻,杨霖也早就急吼吼地直奔边关了。

    种师中听了这席话,也想清楚了其中的道理,看来这一战是真的有可能要打了。

    驻守云内的西军,又是首当其冲啊,想到姚平仲麾下那些正统的西军嫡系兵马,种师中就有些肉疼。

    好在现在,有了长城兵团,有了西北兵团,也都不是以前的乌合之众能比的。

    浴火重生的京营新军,更是一鸣惊人,靠着云内那些坚不可摧的险要关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伤亡。

    杨霖看着一大帮秦陇高官,笑道:“你们都陪我去几个偏远点的县城,看一看新政的成效,总要亲自问询一番,才能让人放心。”

    秦地官员,哪有不会骑马的,众人随着杨霖,一起出了长安。

    路上陆谦过来,对正在和官员们谈笑的杨霖说道:“少宰,京中有书信。”

    杨霖展开一看,字迹十分熟悉,不用看署名也知道是蔡京写的。

    信中没有过多的废话,直入主题,就是蔡京想把通政司和典教司合并,归属礼部治下,是为文教司。

    从此执掌邸报、宣教、宗派、倡文之事。

    杨霖在马上沉思片刻,老东西一把年纪了,还想着发光发热,就看自己有没有这个魄力用了。

    想到蔡京的能力,杨霖终于咬了咬牙,自己如今把势力打造的根深蒂固,蔡京是不会去逆天而为的。说他忠孝两全?杨霖可没有看出来。他想着更进一步,估计只有搭上自己这列车了。

    就用了你又如何,难道还怕你不成,也让老东西看看,我杨霖的心胸。

    而且蔡京的提议,也让杨霖十分心动,他甚至已经想到,要免费往交趾、克烈、大理、吐蕃、西域都护府这些地方,推广汉字,普及汉语了。

    当这些地方的人,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文教司的学院内,免费识字的时候,他们那尚在幼小孱弱阶段的文明,会被一个已经成熟强大,长期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文明所吞噬同化。

    “派人传我的口信给白时中,就说本官同意蔡太师的提议,并且本官向中书门下举荐,文教司提举由蔡太师担任。”




第六百二十一章 赳赳老秦
    东京汴梁,蔡京府上,老臣蔡京捧着一纸任状,沉默良久。

    当初交好童贯,在道君皇帝面前进美言,得了一个学士承旨。

    从那之后,风云际会的大宋朝堂,再也无法避开蔡京这个名字。

    宰执天下六年间,蔡京一举整改了司马光等人党争留下的烂摊子,重塑大宋经济。

    老相公王安石到死也改不了的新政,被他从中稍加改动,便行诸于世。

    士林所望,君王青睐,前途无量。

    如今这个任状,却早以没有了当初的激荡心情,蔡京叹了口气,嘱咐老都管将它收了起来。

    赵佶要的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丰亨豫大。那杨霖呢,杨霖要什么,老夫可以给他带来什么?

    他们可以给自己的,都是权势,在庙堂之上,掌控天下的权势。

    权势这东西,一旦染上了,是戒不掉的。蔡京叹了口气,站起身子来,往书斋走去。

    老头一边走,一边从扬州的湖畔开始回忆,杨霖这小子,到底想要什么。

    结好宦官,高中状元,修建艮岳,掌市舶司,四处行贿...他要的是权钱?

    败讯传来,满堂文武噤声,独自入宫揽罪;灭西夏、纳大理、收吐蕃、复幽燕;取直运河,开挖河渠,筑城天津,惠及河北;推广新政,精简官员,增强武备...

    难道你想要一个真正的盛世么,杨文渊要是有这个执念,还有重用老夫的勇气,那倒真的不是难事。

    在秦陇省,杨霖第一次见识到自己的声望,远胜其他地方。

    这还要得益于当初童贯在秦陇横征暴敛,横山一带累死饿死冻死了十万民夫,是杨霖将他们救了回来。

    一听说是少宰杨霖到了,各地父老夹道欢迎,杨霖随意询问一些新政的事,比如说差役的工钱,土地的丈量,都是按照新政实施的,这才放下心来。

    秦陇如此省心,大大出乎杨霖的预料,他本以为这里是将门世家的大本营,几大家族坐拥无数的良田,岂肯轻易服软。

    但是杨霖低估了大宋百十年来,对武人的压制,没有了西夏的西军将门,时刻担忧鸟尽弓藏的命运,所以危机意识很强,轻易不肯给朝廷一点把柄,所以最为配合。

    折家的前车之鉴就在面前,没人想要背井离乡,去密州做一个富家翁。

    而他们就是秦陇大地是真正的地头蛇,这些人都乖乖听话了,剩下的小士绅,岂敢不服管。

    咸阳城郊,杨霖在一个小河畔驻马,几个官员在地上围坐。

    侍卫们张罗着一些吃食,就近的山泉中打来清水,埋锅造饭。

    杨霖指着周围的拢亩,道:“秦陇地广人稀,男少女多,缺少劳力。不如和江南商户学习,引进新式纺车,便是家中守寡的妇人,也能赚不少钱。”

    种师中不以为然地道:“妇人抛头露面,总归是不好。”

    其他官员,却没有这个顾虑,他们都是秦人,知道此地的情况。

    若是真的引进纺车,让劳力们可以安心在田地里耕作,是一件好事。

    秦陇不少的良田,都荒废着呢,尤其是河西的沃土,着实可惜。

    杨霖心中暗道,这种师中,不适合在地方任职,干脆调到云内和姚平仲守长城去算了。

    他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讲了起来,不过是江南的作坊内,新式纺车的厉害。

    这让秦陇官员十分上心,如今商道通了,若是有大量的布匹,不愁没有买家。

    西域的商人,还有蒙古的马贩子,对布匹的需求是个无底洞。

    杨霖激动地站起身来,指着水草丰美的河畔,道:“秦陇是一个好地方,我让张安专门疏通了河渠,还准备整修道路。朝中政策你们不用担心,只需好好为政,造福一方。你我精诚一心,我有信心十年内,让这满目疮痍饱经战乱的土地,恢复盛唐景象。”

    在场的秦人无不面带喜色,杨少宰说话,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很多不敢想象的政策,都在他的手上实现,这是个不被陈旧规矩束缚的人。

    京兆府的种洌起身,笑道:“朝廷如此厚待,少宰尽可放心。俺们秦人是最不怵变法的。当年商公变法,便是从秦地开始,推广新政,在俺们秦人这里没有障碍。”

    杨霖大喜,心情畅快起来,本以为是老大难问题,没想到竟然最为顺利,比天子脚下的郑州府强多了。

    很快,随行的侍卫就做好了饭菜,在场的都是上过战场的人,也没有几个嫌弃地,秦陇数得上的几个大官,就在这乡野河畔,聚而饮宴,畅谈未来,各抒己见。

    杨霖认真听着每一个官吏的意见,慢慢这些人是真的想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百年苦难之后,依然不改秦人对这片热土的厚爱。

    与京畿省略显浮华不同,此地的官场,流露着一股简单朴实的作风。一刀一枪,父兄热血,换来的安宁和平,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珍惜。

    杨霖十分庆幸,自己提前赶走了折家这种害群之马,没有了他们,秦陇一省的风气让人耳目一新。

    再回长安的时候,在桥边,已经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虽然没有人管理秩序,他们自觉地让出了中间的道路,杨霖也有些感慨,事实上当初制止了童贯,自己也未必是完全为了这些民夫,但是百姓记恩了。

    桥头上,一个老汉举着一个酒坛站住,看见杨霖的仪仗过来,有些发抖。

    陆谦手握着刀柄,亲卫们渐渐散开,杨霖走到了前面。

    老头一看,认得杨霖,呲牙一笑:“小老儿受乡亲所托,为少宰敬酒一坛。”

    他还记得眼前这个年轻官员的相貌,当初在横山,就是他斩杀酷吏,开粥放粮,惊世一跪,替朝廷向几十万民夫谢罪。

    “你们的子弟在前线打仗,为社稷流血,为大宋厮杀,我杨霖既然来了,就不会让他们的父兄在后面受难。”

    “再饿死一个人,我就杀一个都头,饿死两个我就杀指挥使,饿死十个以上,我把你们全宰了。胜捷军的心须也是肉做的,恁的如此无情,刀兵加于父老,是谁人教的?”

    “本官虽然还有一肚子话要说,可若再废话只怕耽误大伙吃饭,落了埋怨。”

    这一句句话,都似乎是就在耳边,当初这个老头就是离杨霖最近的人,至今还忘不了当初的横山。

    杨霖哈哈一笑,跃下马背,拿起酒坛仰头一饮而尽。

    虽然洒了一些,但是如此海量,还是引来一阵欢呼,最后将酒坛反扣,示意一滴也没了。

    杨霖用袖子抹了抹嘴,朗声笑道:“好酒!”



第六百二十二章 立威立恩
    长安城外,杨霖心情畅快地离开,来时他实在没有想到秦陇之行,是这般结果。

    陆谦凑了上来,见他心情不错,也笑着问道:“少宰,还是去延安府么?”

    杨霖拽着马缰,笑道:“延安府没什么好看的了,秦陇官吏,上下一心,好生让人刮目相看。我们去朔州,经由朔州直奔云内,金人有南下之举,不如借机巡视一番长城防线。”

    陆谦看着后面的马车,帘子上凸起一道缝隙,显然是里面的人在偷看车外。

    他心底轻笑一声,问道:“少宰,边关乃是烽火连天的所在,两位小夫人,是不是转道送往汴梁。”

    杨霖斜乜了他一眼,阴阳怪气地道:“老子新婚燕尔,还没有玩...还没有欢聚够呢,送走了你陪我睡觉?”

    “那就算了,属下不善此道。”陆谦笑嘻嘻地说道。眼下杨霖心情好,是个人就能看出来,这个时候,身边的亲卫总是喜欢和他开些玩笑。

    什么时候他皱着脸,那可得离得越远越好,不然必定成为撒气包,没来由挨一顿臭骂。

    “滚蛋。”杨霖笑骂道:“无妨,等到了朔州,我给她们订做一身轻便盔甲就是,身边每个人照顾真不行,朱老头那王八蛋,上次给我铺床里面有一只蚰蜒,老子抱着被子缩在床上一宿没睡。”

    陆谦乐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哈哈笑道:“少宰如此英雄,还怕些许小虫不成?”

    杨霖悻悻地道:“我就膈应这个,比猛兽还吓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1...278279280281282...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