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此时已经是五月份,天气转暖,在大同东边大概两百里外的焦山,战斗率先打响。
姚平仲率兵死守长城,女真一边派出的是大将完颜娄室,两人是老对手了,彼此积怨很深,一开战就是死战。
杨霖在易州府,刚刚坐下,就收到了焦山战报。
完颜娄室昼夜不停,驱使手下攻打焦山,姚平仲已经派人去往弘州调援兵。
易州守将吴玠捧着战报,念完之后问道:“少宰,完颜娄室是宗翰的心腹,也是他的麾下最能打的女真大将,既然把他摆在了焦山,是不是说女真人的主攻点还是云内?”
杨霖沉吟片刻,说道:“我看未必,幽燕河北的纵深太浅了,前者完颜希尹,轻松杀到开封府,至今想来仍然叫人后怕。云内则不一样,打破了大同,还有应州,打破了应州还有雁门关。至于河东一带,也是大城林立,遍地堡寨,我总觉得,女真人还会来打幽燕。活着他们想同时进攻多个地方。”
吴玠点了点头,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故意问一下,是想听听少宰的看法。
看着沙盘上的山川地理,杨霖拍了拍吴玠的肩膀,道:“你守住易州府,十分紧要,往西一昼夜可到蔚州,支援王禀;往北一天就可以到居庸关,驰援宗泽;就算是檀州有失,你也能快速支援。总而言之,你要耐住性子,千万不要贸然行动。此次守边对边关将士来说,是一道考验。
本官如今巡视天下,考较的是地方官吏们的新政,而这次守边就是武将的考较。钱粮辎重若是缺了,算是朝廷的失职,断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你们为将的,就要一门心思,想好怎么守住这次攻势。”
吴玠点头道:“少宰所言大有道理,末将窃以为,此战多半是金国几个好战大将给皇帝进了谗言。金国也未必就要和咱们大宋决战,多半是试探居多。”
“他试探我们,我们也可以试探下鞑子和自己。若是想边关永远安宁,光靠防守是不可能的,我早晚要出兵长城,北上清剿鞑虏,此战不但要试探女真的实力,也要磨砺将士,准备应对今后更大的战争。”
杨霖一个前线城池也没有去,不是他贪生怕死,而是要防守锻炼将士。
每个地方,自己都需要的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因为没有人可以代替他们长期驻守此地。
现在已经不是当初刀悬在头顶的时候了,那时候真是苟住了比什么都强,什么手段一股脑使出来,只要保证幽燕不垮,当初那些刚刚掀翻大辽的女真鞑子,不要杀进武备羸弱的中原,就是天大的功德。
如今则不一样,要开始谋划更大的宏图,这就要在很多事情上,尽情放手。
浑身是铁,才能打几根钉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无法面面俱到,事无巨细都插手,早完累死,也未见得有什么好的效果。
杨霖在吴玠等人的陪同下,正在校场检阅操练的士卒,陆谦过来抱拳道:“少宰,外面来了一群高丽使者,说是要见少宰。”
“高丽?见我作甚?”
杨霖大感好奇,来到军营外,只见又是熟悉的面孔。那个号称陇西李氏之后,霍去病的传人的无耻之徒。
杨霖突然觉得有些好笑,招手道:“李资谦,怎么追到幽燕来了?”
这位高丽权贵,弯着腰过来,笑道:“见过殿下,承蒙殿下赐名,小臣不胜荣幸,已经改叫杨资谦,连宗祠都改了!”
杨霖一下子噎住了,突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半晌之后,叹了口气,道:“你...不错,挺好的,你来作甚?”
杨资谦一拍胸脯,道:“大宋即为高丽宗主国,殿下又与小臣有赐姓之恩,于公于私,于国于家,我等都应该为您抛头颅洒热血。前者小臣听闻,那女真鞑虏,胆敢出兵南下,简直是气的七窍生烟。小臣已经上书国主,劝谏他及时宣战,并且自告奋勇来此为边关将领出谋划策。”
“出谋划策就免了,你有此心,本官已经十分欣慰了。”杨霖笑道:“你马上回到高丽,做成征调民夫一事,硝烟一起,不知道有多少的物资,要运抵前线。你若是做成此事,我杨霖不会亏待了你。”
杨资谦眼睛一亮,甚至来不及说几句谄媚的话,转头一溜烟就没了踪影。
吴玠啐了一口,没好气地骂道:“世间竟有如此人物,末将可真是开了眼了。”
杨霖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消失的地方,突然笑道:“此人十分有趣,我有意提携一下他,就看他有没有这个造化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 奸臣
高丽,开京城。
皇城内,灯火通明,隔着薄纱,灯光有些暗黄。
龙榻上躺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下面跪着几个身穿高丽高阶官服的中年人。
这便是高丽当代国主王俣,已经是高丽的第十六任君主,自从登基以来已经十七年了。他登基之后,被辽人封为高丽国主,但是一直以皇帝自称。
高丽虽然虽接受宗主国的册封,却长期采用类似中原王朝的皇室制度,颇有“外王内帝”的色彩。高丽国王自称”朕“,国王的命令称为“诏”、“制”、“圣旨”;国王的继承人被称为“太子”;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首都被称为“皇城”、“皇都”,高丽国王被尊称为“陛下”、“皇上”、“海东天子”等。
也就是对外装孙子,关上门却喜欢自嗨,什么大叫什么。
“诸位爱卿,李资谦上书,要朕对金人宣战。此獠...包藏祸心啊。朕登基的时候,女真人势弱,先皇嘱咐朕,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女真。”
“先皇高瞻远瞩,早就看出女真人一旦兴起,将会不可遏制,现在果然应验。朕不得不将东北九城归还女真。如今金宋争锋,大辽黯然退场,朕虽然修好大宋,但是却不知道这一场仗谁能打赢。
“女真人如此悍勇,若是贸然宣战,岂不是引火烧身。”
底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臣,乃是高丽门下侍中尹瓘,曾经率领高丽兵马,北伐女真,打下了东北九城。
他沉声道:“李资谦谄媚大宋权臣,连宗祠都改了,他只顾交好宋人,哪里管我们高丽的死活。陛下尽管放心,有老臣在,他不敢如何。”
这时候外面一阵慌乱,一个宫人推门而入,跪地道:“陛下,陛下,邵城侯李资谦,带人进宫来啦!”
王俣剧烈地咳嗦起来,气的浑身发抖,这时候杨资谦已经冲到了殿内,他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两个老臣,不屑地冷哼一声,然后抱拳道:“陛下,为何还不宣战?还有,臣奉命回来,要陛下征调举国民夫,从天津港到檀州,搬运辎重。”
尹瓘站起身来,怒声呵斥道:“李资谦,你要造反么?你是大宋的臣子,还是陛下的臣子。”
“在下杨资谦,既是大宋的臣子,也是陛下的臣子,难道你不知道大宋和高丽,既是宗藩也是兄弟么?”
饶是尹瓘见多识广,也从未见过这样的人,他本是军中老将,身强力壮,虽然白发苍苍,但是依然勇武。
气急之下,上前就要擒住这个败类,门下侍中尹瓘拳脚虎虎生风。一向为他看不起的杨资谦,却丝毫不惧,冷笑连连。
直到尹瓘过来,才轻轻躲闪,一掌拍在他的后背,尹瓘顿时趴倒在地。
杨资谦跪地道:“陛下,此人目无王法,在御前公然袭击同僚,臣请求陛下为臣做主。”
谁说不要脸的人就没有本事...杨资谦幼读诗书,文采出众,后来从军,战功赫赫,如今当了权臣,众人已经忘记了曾经的骁将。
高丽施行的是贵族门阀制度,有些类似大汉王朝,那些权贵之家培养子弟,往往是文武兼备。
他们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可划分为贵族、两班、良人、贱人四个等级。门阀贵族互相联姻,垄断国政,享受免税免役的特权。顶尖的贵族门阀,大概有十五家,长期把持朝政。
杨资谦所属的家族,本是其中的一大支,现在被他把姓改了。
王俣躺在龙榻上,气的牙根发痒,胸口更加难受。
杨资谦有恃无恐,他料定国主不敢处置他,因为整个高丽,都不敢得罪大宋。
“来人呐,将李资谦拿下,等候发落!”
王俣浑身发抖,面色红润,做起了身子,扶着床头大声叫道。
周围的臣子和宫人全都大喜,陛下长年累月卧病在床,没想到今夜坐了起来,还这般有威势。
在地上的门下侍中尹瓘喜极而泣,爬了过来,侍卫们进入殿内,将杨资谦架起来,带了出去。
杨资谦丝毫不慌乱,只是淡淡地笑道:“臣请陛下三思而行。”
---
幽燕,运河上游,今日竣工。
河畔人山人海,最前面一个巨大的石碑,一半掩埋在土里。
杨霖和张安等治河司的官吏,一人拿着一把铁锹,脸上都笑的十分开怀。
“今日在此埋碑,乃是千古盛世,诸位辛苦了!”张安大笑着说道。
杨霖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道:“终于给我挖完了,你们治河司像是撒钱一样,把国库可给掏空了。再挖不完,我是真养不起了。”
杨霖也不是完全开玩笑,新政最困难得时候,他已经想到靠去南海殖民掠夺财产了。
所有的官吏都哄笑起来,张安更是得意洋洋,“少宰,此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等献给少宰封王之礼。”
河北省的官员,最是开心,此河一开,沟通南北,河北再也不是道路难行的边陲闭塞之地了。
可想而知,此地将会逐渐恢复生机,当初大宋的君臣,实在是太损,在河北又乱挖黄河,又栽巨木,让一贯富庶的河北成为了一个穷乡僻壤。
杨霖看了一圈,道:“那咱们就开始吧?”
众官员连连附和,杨霖挥动铁锹,众人一起铲土掩埋碑文。
外面礼炮声连天,锣鼓大作,围观的将士和百姓全都欢呼起来,尤其是挖河的民夫。
就在这个渡口都喜气洋洋地时候,一个亲兵跑了过来,附在杨霖的耳朵旁,大声说道:“少宰,高丽巨变。”
“什么?什么丽?”杨霖笑着和众人一起庆祝,一边问道。
亲兵又提高了些声音,喊道:“少宰,高丽国主王俣病死,杨资谦被捕下狱,国中一片动乱。”
原来高丽储君王楷是杨资谦的女儿生的,朝中许多人指责他气死了国主,他的外孙不适合再当国主。
也有许多人,坚持储君不能换,双方互不相让,国中乱做一团。
杨霖把铁锹一扔,笑道:“贼厮鸟,欺负到我们杨家头上来了。”
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有没有见过四万人的使团
高丽,开京。
国主王俣回光返照,于当夜死在了卧榻之上,顺德王后李氏护着储君,在深宫不出。她手里,有一支忠于王室的侍卫,死死护住王宫。
宰相崔弘嗣等人,一力主张拥护储君王楷继位,但是大将尹瓘、吴延宠等人,拥兵进了开京,反对王楷登位。
这些将领,直言先皇是被杨资谦气死的,怎么可能让他的外孙登位。
宰相等人也看不惯杨资谦,但是坚持储君之位和他的外公没有关系,并且几次进宫,想让储君下令处死杨资谦,打消武将疑虑。
顺德王后自然不肯杀自己的父亲,更何况杨资谦原本没改姓的时候,是仁川李氏的族长。
仁川李氏,长期把持高丽王朝的大权,根深蒂固,不可动摇。而且他们靠近开京,轻易就可以挥师开京城下。
杨资谦被抓,他们派出了私兵,紧逼开京,一时间开京诸方也不敢轻易动手。
高丽乱做一团,这时候大宋使者到来,几百人从天津港出发,在平壤登陆。
这些人带来消息,大宋越王检校司空少宰杨霖,即将亲自出使高丽。
如今这个时候,高丽国内如同一锅乱粥,大宋的亲王,实际权柄的执掌者,竟然要出使高丽。
要知道,这些藩属国虽然自称皇帝的居多,但是他们的爵位是郡王,而杨霖如今已经是贵为亲王了。
杨霖是什么人,他是杨资谦的大靠山,一时间高丽各方势力,都紧张起来。
只有仁川李氏,最为高兴,已经翘首期待杨霖的到来。
天津港前,杨霖看着逐渐成了气候的澄海水师,心中十分愉快。
阮小七在一旁,笑着说道:“少宰,您带的这一万多人,只消三艘船,就可以尽数运到高丽。徐庄主的运兵船,是越来越大了。”
“不要一味追求大,坚固才是最重要的,要是运兵船出了差池,岂不是自损几千兵马。”杨霖嘱咐道。
阮小七一听,笑着说道:“少宰尽管放心,运兵船是最坚固的,而且船上都有救生小艇和抱生木,只要周围有自己的船只,是不会有死伤的。”
杨霖这才放下心来,笑吟吟地打量着澄海水师的其他战船,问道:“小七,澄海水师年前上报的是有四万将士,一百三十七艘战船,三百多其余船只,这么多船平日里都在海面,还是在港口停泊?”
“每日出巡的船只是有定数的,一般不会超过二十艘,不然船只修葺的费用太高了。就是有些时候,需要运兵或者运送一些辎重的时候,会派战船护航,那才会有船只在海面漂泊几十天的情况。”
澄海水师毕竟是第一支海上水师,它的底蕴不是南海水师能比的,但是南海水师的任务很多,敌人也多,澄海水师只需防备女真的船只即可。
女真人的海上力量,全部继承自渤海人,这些年没有什么进步,已经被密州船坞拉下差距。
一声角声过后,天津港内,一万京营新军,开始逐渐上船。
杨霖也在阮小七的陪同下,和亲卫们上船,很快扬起风帆,出发前往高丽。
杨霖站在甲板上,举着千里镜往海面上看去,密密麻麻的一片全是战船。
海浪平静的一圈圈涌过,杨霖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在海上航行了不到四天时间,天色拂晓,已经到了平壤。
登上岸就是高丽境内,高丽边军一见是天朝钦差,不敢怠慢,一边派大军护送,一边快马将消息报送开京。
说是使团,杨霖却带来了一万新军人马,还有三万澄海水师。在亲卫的护送下逶迤前行,掀开车帘,护卫在旁的陆谦催马靠前,向杨霖询问的眼神点头示意无事,杨霖也点了点头,放下车帘,将身上的轻裘用力拉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