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冲直撞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酒中狐
青豚已经越过了两名锦衣卫,他扭头说了一句:“兄弟们,我是南阳卫典膳奉祀张书堂。
待诸位兄弟等会下了值,便让我这几位兄弟带着大家,挑选一个酒楼,置办一场上等酒席。
到时候,诸位说去哪一家咱们就去哪里,哥几个一起聚一聚!”
张书堂说了话,就要朝鼓槌走去……
“你这个胥吏!”周廖大急:“你这厮不能坏了官场规矩,敲不得,敲不得!”
周廖一边说着,一边就要来抓张书堂。
张书堂轻笑:“为何敲不得太祖留下登闻鼓,就是为了给万民伸冤来的,你这厮奉命值守登闻鼓,焉何敢阻拦”
“敲不得!”周廖眼睛一转,见张书堂停下脚步,遂开口吓唬道:“你这小小的典膳奉祀,乃是八品的小吏,哪里知道这里面的隐情。
今日某在此告知你,万万不可敲响了登闻鼓,否则就要大祸临头了!”
“是吗”张书堂笑了笑,就在周廖以为他就要放弃的时候,张书堂抓住了鼓槌。
“敲不得,敲不得,否则你真的有牢狱之灾了!”
周廖大急,急忙来拉张书堂。
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那里是张书堂这等武人的对手。
张书堂不过是随手一挥,就将周廖推开了几步。
“某也熟读律法,却是不曾听说敲了登闻鼓还会招致灾祸的!”
在周廖的满面痛哭之中,张书堂敲响了这面设置了两百多年的大鼓。
“咚!”
张书堂浑身的伤势早已愈合,此时力气大增。
身为一个武人,张书堂自然是臂力惊人,他亲自敲响的登闻鼓,当即声传数里之遥。
“咚!咚!咚!咚!”
鼓声惊动了大半个北京城……
周廖瘫倒在地。
而那两个锦衣卫和军卒,在听到登闻鼓响起了第一声的时候,就放弃了阻拦,与三人赔罪起来。
他们拱拱手,道:“兄弟们职责所在,刚才对不起了!”
刘虎、李陵、曾阿牛三人,也不会再去指责这些小兵,当即笑着约定了时刻一起喝酒,转身聚集在张书堂身边。
张书堂不管不顾,只管敲击着登闻鼓。
倒是瘫在一边的周廖眼神转了转,见到四周无人,就待顺着一边的墙根溜走。
曾阿牛大步上前,一手提起周廖,笑道:“这位大人如何称呼,不知欲往何处去啊”
周廖眼珠一转,开口道:“嗯,那个,这位同袍,本官忽有三急,还请先行放手,本官要去一趟茅房。”
李陵呵呵的笑着,开口道:“人有三急,本官可以理解,只是大人奉
第八十九章:面见崇祯
看着四人愕然的样子,周廖不由得大笑:“诸位,本官劝你们还是不要呈递状纸了,自请惩罚算了,否则不但无法呈递御前,反倒会被追究责任!”
看着周廖那小人得志便猖狂的模样,张书堂轻笑一声,道:“万历十八年,上令:‘令各王府宗室军民人等,非系重大事情,禁止越过封地击鼓,称冤者依律重惩!’大人可记得这个”
文臣们为了禁锢皇帝的思想,便提出了“祖宗之法不可违”的说法!
因此,两人便拿已经先皇钦定的事情,出来说事。
周廖一楞,疑惑道:“你既然知道不是重大案件,不得敲击登闻鼓,为何还敢前来呢”
“大人焉何知道,某所告的就一定是一般案件呢”
张书堂大笑:“还未请教这位大人的名讳呢”
周廖眼见木已成舟,只好无奈的自报名讳道:“本官周廖,字常在,任职户科给事中。”
张书堂拱拱手,报了自己的官职姓名,这才将状纸递了过去,道:“周大人请看看!”
周廖低头去看状纸……
皇宫里几个堂部大佬,正在跟崇祯讨论着北方的战情,忽然听到鼓声响起,众人不由得一愣。
崇祯没有经历过这等事情,他在当皇帝之前,乃是天启帝的弟弟,正是藩王之一。
大明的藩王,都是当做废物来养的,朝政对于藩王出身的崇祯来说,自然是陌生的很。
若不然,他也不会在政治手段上表现的那么脑残了。
因此,当登闻鼓响起的时候,崇祯还不知道这鼓声代表着什么意思。
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开口道:“陛下,登闻鼓响了。”
崇祯一楞,这才想起廷讲之时,大臣们曾经讲过的这事。
这可是他登基以来,第一个敲击登闻鼓的啊!
崇祯眨眨干涩的眼睛,开口道:“王承恩,着人带过来!”
同样是大学士的刘鸿训开口道:“陛下,按照规矩,应该先行查阅状纸,再决定是否面见鸣冤之人。”
崇祯从善如流,急令王承恩前去照办。
“是,万岁爷!”王承恩一甩拂尘,走到殿外,招来一个小太监,让他前去长安门外,接下击鼓鸣冤之人的状纸。
长安门外,周廖看过了状纸,不由得大怒:“唐王过亦!”
文臣们都知道一件往事:
泰昌皇帝登基前一样不得万历皇帝的喜爱,万历帝数度欲要废除泰昌的太子之位!
文臣们不惜发动了长达数年的“正国本”之争!
最后硬是逼得万历皇帝,不得不继续让泰昌帝做太子。
而今唐王竟然同样欲要废除世子,选取喜爱的子嗣做王府的继承人,怎能不让周廖动怒。
“张大人,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周廖数落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你应该联络我等文臣,在朝议上一起发动弹劾,这等正国本的事情,本就是我等……”
周廖挤挤眼,一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神情,他低声道:“若是张大人昨日来寻某,某连夜也要联络一杆同僚,在朝议上替张大人发声的!”
张书堂笑了笑,托词道:“末将不曾到过京城,又是一介武将,是以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内情啊!”
张书堂内心里鄙夷的很,从这厮前倨后恭的态度,就足以看出这厮的人品了!
似这等嫡庶之争,大明文人们一贯支持的都是嫡子,尤其是万历正国本案件发生之后。
朝臣们斗胜了万历,压制的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以沉默来无声的抗争……
那时候,文臣们的权利达到了顶峰。
&
第九十章:陛下正恼你呢
李德子哪里收过十两重的银阔子,见到周廖如此对待,也不恼怒了,他笑呵呵的接过了状纸,让张书堂几人继续等着,转身进了皇宫。
皇宫内,崇祯看了状纸之后,不由火冒三丈。
他咆哮道:“这等恶奴,当杀,当杀!”
陈奇瑜一楞,听陛下的语气,似乎是对张书堂有了怒火,他百思,却不知道崇祯为何会责怪张书堂呢
王承恩在一边低声道:“陛下,陈大人之前就在南阳府驻守,不若听听陈大人怎么说”
崇祯没好气道:“就你多嘴!”
王承恩也不狡辩,只是低声一笑,又站在了一边。
“陈卿家!”崇祯开口道。
陈奇瑜急忙出列:“臣在!“
“唐王府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有恶奴胆敢状告王室子弟
陈奇瑜再楞,怎么陛下对张书堂生了那么大的火气呢竟然恶奴都用上了!
王承恩暗暗叫苦,那个孩子一看就是一个老实人,前天晚上的事情他可没有忘呢!
陛下这么说,怕是想起了登基之前,被魏党一脉欺负,躲在信王府担惊受怕的日子了吧!
“此事说来话长……”陈奇瑜长叹一声,出列拜道:
“臣有罪!”
崇祯一楞,看在跪在地上的陈奇瑜,诧异道:“爱卿何出此言”
参加小朝议的都是内阁或者堂部级的高官,陈奇瑜的这一下子,也将他们给弄糊涂了。
小朝议的规矩却是没有大朝议那么严的,当即最有希望接任首辅的韩爌开口道:“玉铉公何出此言,还请详细说说!”
陈奇瑜长叹一声,开口道:“臣自从担任河南道的分守道之后,就隐约得知了唐王府世子朱器塽被囚禁的事情,但是,整个南阳官场上,对于此事却是讳莫如深!”
崇祯这才好受一点,示意陈奇瑜起来详谈。
陈奇瑜站在屋内,继续道:“直到臣接到了陛下的回京诏令,想着要在临走之前,打探清楚唐王府世子之事,然后奏报陛下。
就在臣接到了陛下诏书的第二天,唐王卫典膳奉祀张书堂,这个八品小吏,找到了臣……“
听了陈奇瑜的讲述,众臣脸色大变,世上还有如此忠贞的臣子
崇祯的脸色也缓和一些,他询问道:“那张书堂,果如爱卿所言的这样有仁有义、有勇有谋”
陈奇瑜再拜:“不敢欺瞒陛下,那小吏浑身的伤势,却是纵横交错,若不是命大,怕是……”
王承恩凑在崇祯耳边,开口道:“万岁爷,这厮就是那天在金水河边,仗义执言的那个小吏。”
“是他”
王承恩这么一说,崇祯也想起来了。
他摇摇头,这厮身负要务,还敢四处招摇,一看就不是一个稳重人。
只是,陈奇瑜乃是他看重的臣子,既然陈奇瑜都亲自做了说明,崇祯确实是不好不见的。
“罢了!”
崇祯挥挥手,道:“去将那厮传唤上来吧!”
王承恩当即领命,亲自去了。
而此时,眼见状纸已经进了宫,周廖知道张书堂这一次必然是进了陛下的眼,他却是刻意与张书堂结交起来。
能从千军万马之中,杀过了科考大关的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官的又有几个是真的呆子
要知道明末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多人,科举又是三年才举行一次,整个大明也不过是只录取一两百人罢了。
因此,这些能够从千万学子之中杀出来的人物,都是猛人,他们也许会贪污舞弊,也许会贪生怕死,但是弱智的却是没有几个。
因此,在张书堂的不做排斥,周
第九十一章:当朝脱衣
“还请公公指点一二,书堂待会见了陛下该如何说呢”张书堂询问道。
“小子,记住了,陛下素来有决断,切不可与陛下争执,只管表明功劳即可!”
王承恩小声道:“陛下虽然性子刚毅,然而却是一个见不得臣子受磨难的人,听陈大人说你为了唐王世子,受伤颇重,记住了,这就是你打动陛下的良策!”
王承恩许是真的欣赏张书堂的性子,却是连这崇祯的性格弱点都说了出来。
张书堂自然明白王承恩说的这番话,若是被他人得知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他当即不在追问,只是老老实实的跟着王承恩前行着。
王承恩又提点了几句待会面圣时的注意事项,张书堂连连称谢。
崇祯这一次平台召对,是在建极殿举行的。
平台召对就是皇帝召见阁部,举行小朝议的地方,或者说是召集这些实权的重臣,单独开一个小灶。
不多时,两人就到了建极殿外,吩咐张书堂在门外等着,王承恩进了殿内奏报。
崇祯听说张书堂来了,他已经被陈奇瑜的解说,给消除了怒火,虽然还不待见张书堂这个以下告上者,但是却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摆手让张书堂进来。
“宣张书堂觐见!”
侍卫们依次传递着崇祯的命令,呼唤张书堂面圣。
张书堂整理了衣衫,趋步走入殿内。
“微臣河南道南阳唐王府典膳奉祀张书堂,参见圣上!”
张书堂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行一跪一叩的面君礼。
崇祯摆摆手,道:“起来吧!”
“谢皇上!”
张书堂起身,侍立在群臣的最后面。
殿内大约有十几个大臣,至于都有谁,长得什么模样,张书堂也不敢抬头去看,只是凭借武人的直觉,他知道殿内的气氛很是肃穆。
“张书堂。”崇祯开口,他的声音一片平淡,听不出丝毫的喜乐来。
张书堂赶紧从队伍末尾站出来,走到中间,弯腰拱手道:“微臣在!”
崇祯道:“朕且问你,状纸上的讲述可是属实”
张书堂再次拱手:“回陛下,属实!”
众臣窃窃私语,若是属实,那乐子可就大了,大明的王爷竟然囚禁了自己的亲生世子,然后毒死了他,改立喜爱的五王子……
崇祯皱眉:“此事你是如何知道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