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在初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堕落的恶魔
每次叫她出门玩耍,于贺礼来说都是一件大工程,这次依旧如此,叫出门磨蹭半天,喊回家小嘴又撅的老高,贺礼觉得,身为亲兄妹,只有他一个人头疼怎么行呢,亲兄妹总是免不了“互相伤害”的,是时候让贺鱼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了。
于是,下午逛完,好不容易把人弄回来之后,贺礼问贺鱼:“鱼儿今天玩得开心吗”
“开心!”
“玩痛快没”
“痛快了!”
贺鱼声音脆生生地,脸上的笑容透着欢快开朗的气息,笑得嘴角的笑窝都出来了。这小模样儿,看得贺礼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笑眯眯地吩咐:“那就今日玩耍的,写一篇文章来记叙一下如何”
贺鱼:“……”
脸上的表情那真是目瞪口呆,直接傻了,木愣愣地望着亲哥笑眯眯地脸,简直不敢相信。
这表情却让贺礼舒坦了,头疼都不药而愈了,继续笑眯眯地拍贺鱼的脑袋:“不许少于一百字,这个条件宽泛吧愚兄小时候,都是不少于五百字的,我只让你写一百字,已经是很宽容的哥哥了!”
贺鱼抿了抿唇,敷衍的点头,毫不走心的夸了一句好哥哥,然后就伸手去抱贺礼的胳膊:“哥,鱼儿不想写,不要写嘛。”
学会撒娇了,这是巨大的进步,但是,没得谈,被刺激了的哥哥就是这么残酷无情!再说了,作为一个小孩子,美好的童年怎么可以没有玩嗨了之后的作文呢!
贺礼觉得他这是在帮妹妹制造童年的美好回忆,绝对不是打击报复,他可是成熟的大人呐。
贺鱼这个老实孩子,明明心里不乐意,居然也不敢反抗,挣扎着撒娇被拒绝后,竟乖乖地坐一边咬笔头,磨磨蹭蹭地想所谓的文章去了。
&nbs
第六十章 开业大吉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五月初一,距离端午节还有四天,街面上人来人往,快过端午节了,城里人来人往的较之平日多些。
外头的天下早就乱了,但还没乱到京城来,城中尚有朝廷的守军,城外的瓦岗军也未动作,洛阳人民还可好好过个端午节。
还有四日,城里便开始有人卖青艾、粽叶、糯米等过节需要的物事,有些路程远的,也大老远赶过来购买过节物资,以备节日,洛阳城里难得的热闹祥和。
“写九州风云,书天下气象,《京城时报》!”
“看《京城时报》,天下大事早知道!”
“时报通天下,便民利大家,《京城时报》!”
辰时刚过,巳时刚开始,一队举着木牌子,敲锣打鼓,带着孩童的队伍便开始在城里游走,队伍里的孩童一边游走一边大声的喊着一些古里古怪的口号,清脆的童声与醒目的锣鼓声,在这街面上分外的引人注目。
“京城时报那是什么”
人群中,若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来,或是露出感兴趣之色,立即有一个男青年上前,一脸笑的请问:“这位兄台可识得字”
“略通文墨。”
“那恭喜阿叔,你中奖了!今天是《京城时报》第一期免费试读,只有区区五百名额,先到先得,恭喜阿叔得中其一!”
“免费”
“对,免费,不用钱,第一期只是试读,是免费赠予你的,不需要阿叔付出钱财,只需要阿叔于午时整到敝社参加一下挂牌仪式即可,阿叔可得空参加”
“今日午时否”
“是的。”
“可到场看看。”
“那好,这是第一期的《京城时报》,阿叔请收好,劳烦阿叔抽空看看,看完了若是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意见,欢迎到西市甲巷第五宅京城时报社登门来提,若被采纳,届时将有礼物赠送。”
“哦哦,好。”
只要识得文字,又确认能参加所谓的挂牌仪式的,都能获得免费赠送的《京城时报》一份。若是不识字的,也不要紧,只要愿意到西市观看挂牌仪式,皆可获赠端午小礼物一份。
……
诸如此类的对话,不时在洛阳城里响起,五百份《京城时报》,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赠送完,洛阳城内,岂止五百读书人,自不是人人可得之,不得赠送的,不免就凑到得了的人旁边,一起看看闹出偌大声势的《京城时报》是个什么物事——
并非时下流行的卷轴,也非竹简,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折叠装帧方式,封面上《京城时报》四个大字,锋锐尽显。
“论隋之亡好大的胆子,好大的口气,时下陛下仍在,隋何曾亡这不是一派胡言吗”
“莫急莫急,且先看看写了什么,看了再骂也不迟。”
……
“隋之亡,非亡于外族之手,非亡于天灾**,实亡于国富、帝不仁。这是什么论调倒是新鲜,且读上一读再说。”
……
“文帝在位,大索相貌,画于图上,重订户籍,有司在册八百余万户,又于天下交通便利处建六大粮仓,论国之富,数代不及焉。然国富至此,开皇年间发生天灾,文帝却不思开仓赈济灾民,以度灾荒,竟令灾民自救,致灾民饿死无数,此等不仁,亦数代未尝闻之……说得有道理!”
…
第六十一章 以志为盾,以笔为刀
京城时报社的两块木栏牌,左边上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刻于木栏牌两侧,中间贴着一张京城时报。右边的木栏牌上,刻了半首残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明明先前还嘈杂的人群,竟一瞬间安静了片刻,旋即突然又嘈杂起来,群情激动,远胜方才。
才柴连忙上前,从阿福手里抢过锣,顺手就是一敲,咣一声巨响之后,人群重又恢复片刻安静,趁机道:“诸位,仪式尚未结束,现在,有请本报社总编贺礼致辞。”
贺礼上前,朝着人群一个深揖,然后才直起身子,挺胸抬头,目光湛然:“诸位有礼,感谢诸位今日于百忙之中拨冗参加本社的开业仪式,在下贺礼,字德规,乃是本报的发起人和第一任总编辑,在下出身东郡韦城县,家中经营一家私学并以此为生,虽世代读诗书,但却与诸位一般,也是这乱世中挣扎求存的芸芸众生之一,因为家贫吃不饱,生得既不高大威猛,又不是英俊硕长的美少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地读书人,一个穷书生。这样的一个人,究竟何德何能,为何有胆色站在这里,开这样一家报社,甚至还敢评说天下大势……诸位心中可有这个疑问”
“有!”
“没有。”
说啥的都有,贺礼笑了笑,拱手道:“说没有的,贺礼在这里谢谢你看得起,说有的,也不奇怪,在下心里其实也有这等质疑,对自己的质疑。夫子曾言道,吾当一日三省吾身,每当夜深人静自己一人独处之时,我都会自省。我才十六岁,尚未弱冠之年,何以胆敢厚颜站在这里,以总编自居不说,还敢对着京城英杰们侃侃而谈呢”
“想来是贺郎才高,小小年纪却学识渊博,见识不凡之故”
这话说的,贺礼看了一眼,竟是江家大郎,不由笑了:“多谢江大郎夸奖,不过,这等夸奖,在下实不敢当。想在下身无百斤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战斗力简直不值一提,这样的我,之所以站在这里厚颜对诸位英杰侃侃而谈,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我是一个书生,一个读书人。何谓读书人何谓书生诸位可有人答我”
“读书人便是读圣贤之书,识文墨、明道理之人。书生那更简单,不就是读书的学生吗”
人群中立即有人答道,刚说完,旁边就有人反驳他:“兄台说的不对,何谓读书人木栏牌上不是有写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方是读书之人当做之事。”
张子四言太过磅礴宏大,这话一出,再无争议,围观的人群中,凡以读书人自居者,皆满面红光,面现激动之色,贺礼也连连点头:“对,这就是读书人立身之根本,我辈读书之人当以此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如此才算不枉先圣教诲,对否”
“对!”
人群中的读书人群情激动的应着,互相注视彼此的目光,皆带着一股骄傲自豪之色。
贺礼笑了笑,又问:“那书生呢书生当如何”
&
第六十二章 愿君成为燎原火
“京城时报虽为我首创,然却非独属于我一人,京城时报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天下所有读书人的。我希望能让京城时报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只要有读书人的地方,便有京城时报,只要是读书之人,便知道京城时报。凡国家危难之时,京城时报便可出现在世上,成型于读书人手中,以我心中志,手中笔,为盾为刀,以天地正气,秉仁义之心,行利国利民之事,拜托诸位!”
说完,贺礼深深地弯下腰,一个深揖到底。是的,他想做的京城时报,与其说是一份报纸,更愿意它成为一个代表着读书人组织的名号,一个象征。
他想让京城时报这四个字成为读书人心目中的神圣所在,心中明灯;愿京城时报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平时隐于灯火阑珊之中,若遇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星星之火能显于野,燎起读书人心中的热血和志气。
贺礼作完揖,直起身子,直视前方诸人:“愿我国之读书人,志气不失,热血不干,梦想不死,不庸庸碌碌随波逐流,不世俗冷漠麻木不仁,愿所有读书人心中永远怀有对家国人民的热情和热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谢谢大家,贺某今日致辞毕,耽搁大家的时间,请!”
贺礼演讲完毕,功成身退,才柴擦擦因激动而产生的眼泪和汗水,上前朗声道:“我们这边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又快要到端午了,准备了一些粽叶、青艾之类的小礼物,有需要的可到这边领取。”
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端午节若是在平日,京中定会组织赛龙舟一类的活动,但如今天下不太平,大家过节也就只是做些吃食。除了赛龙舟,时人还有端午时在门前悬挂青艾攘毒的习俗,所以,准备小礼物的时候,贺礼便提议准备些粽叶和青艾,既应景实用,还节省成本,人穷志短,古人诚不欺我。
被取名叫做福禄寿喜财的五个男仆中的阿福很有眼力见的给贺礼递了一杯水,贺礼接过就灌,啪啪说了一通,加上心情激动,嗓子都干得快冒烟儿了。
然而,不知是从谁开始的,两个木栏牌前,但凡有人经过或离开,皆抱拳弯腰,深深一揖,这样的做的,一人、两人、三人,多是读书人。
贺礼喝水的动作顿了一下,放下水杯,重又站回木栏牌前,有人作揖就弯腰还礼,哪怕已经很累,依然坚持。
想来自此之后,京城时报四个大字,足以在洛阳城里的读书人心中立住,而这些人里,又将有几人会把今日开业之盛事传到天下,届时,贺礼期盼的燎原之火,或许能实现。
燎原之火能否燃起,能否实现,贺礼估计是看不到了,但是,现下的欣慰与感动,却在他胸中激荡,哪怕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他脸上也是在笑的。
有句话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一个穿越来的现代灵魂,在这个乱世里,初时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无兵无权,出身贫寒,他除了有着一肚子的乱七八糟的知识,有颗还算灵活好用的头脑,别的什么都没有。
现下,以志为盾,以笔为刀,他终于走出了独属于他的路子与将来,有所为,生活也有自己的节奏与坚持,并对未来保持着期待,而不是在这个乱世中随波逐流,茫然无措。
送走所有观礼之人,贺礼没什么形象的瘫坐着,靠着凭几,就像身上没有半根骨头,才柴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他一个纯土著,今日受到的震撼较
第六十三章 挚友
贺礼心下侧目,面上愣了一下后,还是成功绷住了,与众人分别见礼,笑着问郑十六:“十三郎,十六郎,你二位怎么来了”
郑十三笑道:“若不来,如何能亲见今日如此盛况以志为盾,以笔为刀,真真听的人热血沸腾,从今而后,百无一用是书生之语可以歇矣。”
一旁的郑十一和郑十六也连连点头,初次见面的郑十一略带羡慕的道:“以志为盾,以笔为刀,只此两句贺郎便足以名垂青史,光耀后世。”
看,只是区区两句话,便显出郑氏堂兄弟俩儿的性情不同来。
贺礼不以为意,有些话对有些人从不需要说,能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说再多也不会懂,没必要特意去说明标榜自己。
“这位是……”
“我与德规你引荐,这是吾家十一郎。十一郎,这是贺礼贺德规,我的挚友。”
介绍了双方认识,贺礼拱手道:“十一郎过奖了,愧不敢当,若能为天下读书人略尽绵薄之力,则今日便不算枉费。”
说着,给众人介绍才柴:“立禾快过来,十三郎、十六郎、顾郎,这是我的左膀右臂才柴,字立禾,多亏有他帮忙,我今日才能顺利成事。立禾,这是荥阳郑氏郑十一郎、十三郎、十六郎,这位是越州顾氏顾十郎,十三郎、十六郎与我是知交好友。”
郑家几兄弟并顾十郎与才柴互相见了礼。轮到顾十郎,顾十郎未发一语,只动作优雅从容的回礼,才柴愣了一下,郑十三瞥贺礼一眼,看得贺礼莫名其妙,就听郑十三道:“我这表弟生来有口疾,无法言说,非是轻慢立禾你。”
才柴恍然,南人素来生得较之北人清俊秀气,看这位顾十郎俊美无俦,举止风雅有度,不想竟有这等缺陷,心下不禁可惜,自不会为此觉得愤怒,好好地与顾十郎见了礼。
贺礼却懂为啥郑十三看他那一眼了,脸上面无表情,心里只有一句吐槽——
我特么真的信了你的邪了!
说完,又问郑十三:“十三郎你今天看见江家大郎否荥阳今日到底来了多少人我怎么好似在人群中看见许多熟面孔”
天知道他正酝酿情绪演讲呢,突然看见熟面孔,情绪都差点垮了,还好他是经过大场面的人,及时的绷住了。
郑十三与他做了这许久的朋友,已有些了解他,完全get到了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笑得厉害:“不止江家大郎,江大老爷及城里许多与你熟识之人皆来了,我虽知你所谋之事定然能成,但也想过来看看。”
贺礼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无奈:“这么大老远的,真是劳大家费心了。不过,怎么只有你们过来,其他人呢应当约着一起吃顿便饭才是。”
郑十三道:“江大当家的说今日盛事,你这主事之人定然劳累忙碌,大家乡里乡亲的,有的是时候相聚,不急于一时,容你缓缓再说。我们几个却是依仗着与你熟识,耐不到别日便先过来了,如何德规,今日之事,可浮一大白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