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不过嘴上却还是一如往常道:“他还是太年轻了一些,需要有人看着走。”眼下之意就是让公叔旦不要生出退出朝堂的念头。一旦公叔旦推出朝堂,万一边子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卫国上下就只有一个边子白可以胜任大司马的职位。
当然公叔旦也不亏,只要他据理力荐边子白,一旦边子白上位之后,边子白怎么可能不会不照顾他的儿子呢
公叔旦已经快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了,他就算是有心,能够照顾儿子多少年
可边子白才几岁
他要是答应照看公叔家族,别说儿子了,孙子都能靠着边子白这棵大树成长。
雨部是苟变的本阵之军。
他自然对这支军队的训练严苛之极,一套动作下来,喊声如滚雷一般震耳发聩,行动如狡兔一般迅捷,却又如白马过隙,一纵而过。
&n
第387章 不新鲜了!
世界上总有那么几个告密者,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将原本被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的丑陋揭露出来,以获取上位者的信任和提拔。
但也不是所有的告密者非要得到一点好处,有的是为了心里快活,有的是为了担忧。
南哲就是这样,他心里有秘密,不得不说的秘密。而他之所以要将秘密说出来,目的倒不是和边子白过不去,而是担忧。
这次赵军铁了心了要大干一场,从将魏侯魏击得罪死,把魏国的五万武卒困在中山郡就能看出赵国国君赵章的野心。他或许是一个昏君,还是一个暴君,但是却是一个才华横溢,懂得审时度势的坏蛋,杀功臣,荒淫无度,奢靡挥霍,但同时他去屡屡能够在对外事务上,给赵国带来巨大的好处。如果将国君的决策当成是一道选择题的话,那么赵章是一个能够将所有的选择题正确答案都标出来的家伙。
同时,他还很惹人厌。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赵国攻打燕国,攻打卫国,攻打魏国,攻打齐国……可以说赵国把所有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诸侯都得罪了一遍之后,最后的死仇只有卫国和魏国,其他诸侯似乎对赵国的反应有点特俗。
恨不得赵章去死!
可又舍不得赵国被魏国彻底打残了。因为没有了赵国的威胁之后,齐国就要成为魏国的出气包,燕国恐怕同样也担心魏国太强大,一统大河以北。
赵章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让赵国在复杂的局势下,屡屡得逞。
当然,最后的苦主只有一个——卫国。
以前,赵国欺负卫国的理由很多,比如说赵国国内受灾,粮食不足;军队没有钱养,想捞一点外快;甚至有时候纯属为了恶心魏国。反正什么样的心思都有,让卫国君臣不堪其扰,你丫恶心魏国和我们过不去干什么有本事去进攻魏国啊!不敢对魏国下手,还不是打不过魏国
但好在以前的赵国胃口不大,最大的一次也就是看中了中牟这座城而已。想要在中牟建造赵国的都城,将原先在晋阳的国都迁到大河边上。这样的目的肯定是附和赵国战略东进和南下的国策。毕竟晋阳虽然营造了数百年,可毕竟周围都是山,山沟沟里的国都,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同时晋阳成为国都,还有一个大问题。晋阳虽然拥有汾河谷底,但是平原不多,无法满足国都内驻扎的大军和庞大人口的粮食需要。
而晋阳以北,也不是产量地。要在邯郸巨鹿一带的粮食运送到晋阳,耗费的人力都不是赵国能够承担的起的天文数字,加上一旦运粮道路被切断,赵国就有可能丢失最富饶的河北之地,于是迁都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自从赵国迁都之后,邯郸周围,朝歌,邺城,都成了四战之地,卫国、魏国和赵国在这片土地上打得不可开交。尤其是魏赵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之前赵国南下掠夺卫国,不过是在边境小打小闹。
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戚邑。
不得不说,赵国的心有点大过头了。卫国的大城邑以前是三个,如今是两个。朝歌,戚邑和帝丘(濮阳),朝歌自从迁都之后,繁华不在。而戚邑就算是经常遭受战场的祸害,但一来没有攻城之战,战争都是在戚邑附近爆发,对戚邑的影响不大。同时戚邑又是商埠城邑,自始至终,贸易的收入是农业的十倍,甚至是百倍。
所以,戚邑一直很富庶。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不为过。
可以说,卫国的一大半财富集中在帝丘,另外一小半财富在戚邑。
如果算上往来戚邑驻扎的商社,大小商人,诸侯国的商队和船队,戚邑的财富甚至可以超过帝丘,达到卫国第一的程度。
这次,赵国是瞄准了富庶的戚邑,准备干一把大买卖。能占领最好,至少戚邑以北的大片广袤的土地将一并吞下,成为赵国的国土。就算是占不下来,抢一把中原最富庶的城邑,也能让府库丰润不少,对赵国来说也是莫大的吸引力。但赵国的这个想法对卫国来说,绝对无法容忍。一旦失去了戚邑的富庶商埠,卫国的实力,至少经济实力将下降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从一个商业诸侯国,一下子沦落成为农业国。正因为戚邑的重要性,就算卫国没有魏侯的援军帮忙,卫国还是要打这一场战争。因为失去了戚邑,后果不堪设想。
这仅仅是对于卫公来说,但是对于拥有戚邑这片封地的南氏来说,戚邑就是一切,不容有失。
自从公子子南推让储君,受封于戚邑,一百多年来,戚邑是南氏数千子弟的根本,一旦失去了戚邑,南氏将不再是衣冠之族,将沦落为和路过三桓一样的境地。就像是孟轲,他的祖上是三桓之一的孟孙氏。曾经鲁国三代国君,都是被三桓驱逐出国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是三桓之中最弱的孟孙氏,但孟孙一族之力,也可以聚集两万大军,在鲁国也是第一等的豪门。可如今呢三桓不复存在,孟孙氏更是连封地都丢了,家族已经彻底从顶级贵族,沦落成为寒门。
如果单靠他母亲的操劳,他连上学的钱都筹办不起来。
南氏的风光也是建立在戚邑的繁华之上的存在,南哲作为南氏的嫡系子孙,自然不会容忍赵国的阴谋得逞。但无法容忍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保护是另外一回事。南哲也知道自己的才能统领上军是不太现实的,也做不好上军将主。就和他大哥南丰一样,表面上看大宗伯是卿大夫,曾经也是统领上军的实力派。
可是南丰对于如何训练军队,如何指挥作战,如何面对强大的赵队,经常是一脸懵逼的表情。以至于身为上军将主,南丰十多年时间里,去过军营的日子一只手都能数的清楚。
他根本就不善于兵事,南氏是诗书传家,可不是将门出身。
南哲虽然比南丰强一点,但也没有强到哪里去。
不得已,一旦戚邑附近遭逢战争,南氏就不得不求助于卫公。让国内有能力的将领指挥南上军,这次卫公选定了边子白。对于南哲来说,边子白的到来不仅没有解开他的后顾之忧,反而让他的忧虑加深了不少。
临别之际,兄弟两人自然会阔别一番。
南哲做贼似的邀请兄长一起驾车同行,其他士大夫也不在意,毕竟是自己家兄弟说的私房话,他们也没有偷听的心思。南哲面对兄长,苦笑道:“兄长还请多多保重。”
“六弟,一直以来,为兄腆着脸成了上军将主,可是没有给上军带任何荣誉,为兄惭愧。不过现在好了,边子白这个人年纪虽然轻了一点,但是很稳重
第388章 上军的真相
“对士卒不是要仁义吗公孙鞅如此胡闹,恐怕军心会不稳啊!不行,一定要告诉边子白,不能让边子白继续听信公孙鞅的蛊惑。≦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此人是王诩的弟子,性格古怪也在所难免,可是要耽误了大事,岂不是卫国之罪人”
南丰当时怒气冲冲的想要命令御者驾车去找边子白告状。
可是南哲却不为所动,冷不丁道:“兄长,难道您还不明白吗公孙鞅所做之事,多半有边子白授意。你去告诉边子白,有何用处”
“可是军遭此恶吏残害,岂不是危矣”
南丰紧张不已,他可不想好不容易有一支能够保护家族封地的军队出现,最后因为士兵和军法官不合,阵前叛变。
南哲道:“兄长稍安勿躁,都怪小弟没有说清楚。军不仅没有发生内乱,甚至士卒也没有因为袍泽触犯军法被杀,而心有怨怼。反而非常平静,但是对军法颇为畏惧,甚至不少士卒到了都能背诵兵法的地步。”
“有这等事”南丰傻眼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
杀一两个触犯军法的士兵也算了,可以震慑人心。可是公孙鞅的做法,恐怕要死百人怎么没人闹事呢士兵反而去争相踊跃的背诵军法,这话听在南丰的耳朵里,有种被欺骗的错觉。她一定听到了假的故事,一定是这样。
南哲苦笑不已:“小弟也是最近才琢磨出来味道,其实公孙鞅杀人最多的是小弟的部属,一开始军心是有过不稳。但是被杀的人首级被撤下之后。军营里到处传着公孙鞅的话,反而人人自危之下军心安定了下来。甚至连族内的子弟都紧张不已,深怕惹了公孙鞅这个杀神。”
“兄长您是不知道,屠刀落下了,死了也算了。真正让人畏惧的是那举在半空的屠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落下来。喀嚓一下子……”南哲右手在空挥动,宛如刽子手行刑那一幕,一刀两断。
南丰并非是傻子,作为南氏族长,他也是才学兼备的精英。之所以一开始担心,主要是没有点透此的关键而已。
等到明白过来,心也是暗自叫绝,可惜,戾气太重,不可以长久使用。
可同时也是心紧张不已,恐怕有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之人,敢如此做吧
但是南丰也很怪,看弟弟的样子,似乎并不是为了这些而来,肯定有跟重要的事情要告知他。但他眼下急于知道军的真实情况,于是轻声问道:“会不会影响到军心”
“应该不会,兄长不知道秦军也加入了吗”南哲问。
南丰理所当然道:“为兄当然知道,秦国公子和君有国书往来,滞留在卫国,自告奋勇进入军抗击赵军。这也是庙堂之都知道的事情,为兄如何会不知”
南丰自信的轻笑着,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
可是南哲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兄长想多了,秦军加入军,恐怕是将主的私心而已。军一直控制在南氏手。凭借他边子白有才能,又有国君的信任和任命,难道在战场他能如臂使指想多了,他一个还没有及冠的少年郎,算是苟变也不过身边只有不到一卒(百人队)的私军,而将主呢他是孤身一人来的军。恐怕这支秦军最后了战场会成为督战队,因为他们是骑军。”
“他做得出来!”
见父亲南丰和叔叔南哲的目光都停留在了他身,南卓再一次肯定道:“他肯定做得出来,我敢断定,秦军了战场不会参与作战,至少一开始肯定不会,而是督战。因为两条腿的人,肯定跑不过四条腿的畜生。”
听到这话,南丰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人生大起大落,可以说,这一天,他听到了太多不好的消息,足以冲淡刚才军的良好表现。
 
帝389章 本将会照顾你的
不到一刻之后,南卓被自己的亲爹给赶到了弟弟的车上,一脸无辜的遥望着帝丘的方向。
而南哲看到兄长如丧考妣的样子,也是暗暗后悔,似乎自己不该将真实情况告诉兄长,引起兄长的担忧。
可看南丰的样子是担忧吗
那是灰心丧气,累累如丧家之犬!
“兄长还请振作起来,切记不可传出去。引起庙堂震动。也许是弟无法看透将主的用意,其实列队行军训练也不错,弟就发现我军行军速度快了不少。另外列阵也颇有有效,也是有效果的。至于说战场杀敌之法,恐怕将主另有安排。”
“为兄省的。”
南丰能说什么呢
边子白执掌上军,还是他这个大宗伯极力促成的结果。他也算是打落了牙也要往肚子里咽,根本就不敢让第三个人知道。就算是明知道边子白会在战场惨败,但南丰也不能说。因为要是边子白不去,他就该上战场了。
他去,甚至还不如南哲带兵出征呢
去了也多余,甚至可能还会浪费一支数量不少的军队成为他在战场的私人保镖。
为今之计,只能让儿子在军队中跟着。并且时刻将军中的情况,通过南氏的商队传到帝丘,好让他有所准备。
不同于卫国其他大夫,送别上军之后,回到了帝丘大摆筵席,认为战胜赵国有望的喜悦浮现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就连帝丘的百姓面对他国的商人,一个个挺起胸膛,仿佛如今当家作主了似的。可大宗伯却回到府邸之后,下令关闭大门,谁请也不去,对外就说,回来之后就病了,推脱掉所有的应酬。
而上军依旧不紧不慢的朝着戚邑的方向行军,等到了戚邑之后,大军要渡河,直接急行军去朝歌。第一次休息是两个时辰之后,这时候南卓才有机会找到了边子白,询问情况。
求见的时候,还遭受了南卓此生以来最大的羞辱。
他竟然被人从车上扯了下来,还邀功似的如同提着小鸡崽似的送到了边子白的面前。当然,南卓也没心思去生气,抓他的人是公子虔,就算是南氏在卫国的实力强大,恐怕也无法奈何到公子虔一根毫毛,人家是秦国公子,身份地位可要比他这个宗伯之子高贵的多。
更何况,公子虔这家伙一脸横肉,看着就不像是善茬。
“哎呀,南卓兄,何以至此,还不快快扶南兄起来。”边子白虽然说话的口吻情真意切,可是就没见这家伙有动弹起来,更不要说过来搀扶一把的举动。
南卓无奈,只好自顾自的从地上爬起来。眼神所及之处,颇为尴尬。尤其是看到公孙鞅双眼中迸发出惊喜的目光,更是让他心头打鼓不已。心说:这家伙什么毛病
边子白见状,佯怒道:“公孙鞅,南兄可不是上军中人,军法不适合他。”
“越级上报,鞭八十,可便宜了你小子。”公孙鞅见没有执法的机会,眼神黯然的撇嘴离开了。留下一阵后怕的南卓,眼神游离的不敢看人。
南卓担惊受怕的缩着脑袋,八十鞭子,估计能打死人了吧
“诸位退下,我和南兄有话要说。”
本来围在边子白周围的诸将转身离开之后,边子白好笑的对南卓问:“南兄,你不是不打算从军了吗怎么又来上军”
“六叔。”
独自面对边子白,让南卓有种如山的压力。忍不住回头对准备离开的南哲喊了一句,后者脚步一滞,脸色尴尬道:“将主,这是小侄,他硬是要来,末将也没有办法……”
似乎让南卓来军营,南哲有难言的苦衷似的。气地南卓差点跳起来动手打人,心中暗暗不平的暗忖:要不是小爷要叫你一声六叔,恐怕今日这一顿打,说什么也免不了。
“说吧,到底什么事让南兄如此不放心边某,出征之日就跟着过来”边子白接过弟子沏好的茶水,吸了一口,正好温热的茶汤,吞下肚子之后,感觉整个人都透出一层湿气,暖洋洋的冒着热汗。可暑气也渐渐的小了很多。
南卓左顾右盼,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最后一狠心,咬着牙道:“边老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