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还有。”

    边子白认为这不是孙伯灵的极限,继续问。

    “骑兵的攻击力要大于步兵,而且骑兵训练时间长,装备昂贵,理应被当作第一选择。所以,在‘却月阵’面前,所有的敌将会忽视一个问题,可能步兵更加有用。”孙伯灵绞尽脑汁,想到了另外的一种可能。脑力的巨大消耗,让他有种大汗淋漓的喘息,但是内心却无比兴奋。

    &




第192章 卖队友
    “敢问老丈,这边上有人吗”

    边子白目光在执政府门前的广场上扫视了一圈之后,落在了一个看似年纪最大的老者面前。就算他选定的老者不是在场年纪最大的,但肯定是最有身份和地位的领头人。

    他也不管老者有没有答应,就撩起袍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卫国的大夫之中有一个算一个,也就边子白会这么不管不顾。没错,士大夫也喜欢席地而坐,但要看地方,满是黄土的地面上能坐人吗不得选一个光秃秃的石头,最好边上还有一棵树,席地而坐之后,煮茶论古今,谈经论大道,这才是士大夫的做派。

    但是在大街上一屁股坐下来,这是街头混混的做派啊!

    老人家的反应恐怕真的比不过年轻人敏捷,从听到有人问话,到扭头过来,却发现一张贱兮兮的,略显稚嫩的脸凑在了跟前。老头嘴唇上的胡子都有点被气地乱了,不过当他看到边子白头上的双梁冠之后,果断的选择了闭嘴。

    对方显然是个贵族,还可能是个大贵族。

    和贵族讲道理,是对自己小命的极端不负责任。

    老头不想说话,但边子白可没能让他如愿,自来熟的问道:“老丈贵姓,在哪个衙门坐堂对抗执政府,霸气!”

    老头气地连连冷哼不已,他什么身份自己难道就不清楚吗一个无品无级,甚至连胥吏都不是的老学究而已。更不要说在哪个衙门坐堂了。坐堂官是衙门之主,可不是一般官员能够称呼的。如果是执政府,坐堂官只能有一个,就是国相子思。而边子白的身份是内师府坐堂大令。这都是有定数的,能够在衙门里对任何事情拍板的主官。

    说话间,边子白就举起大拇指,表示心悦诚服。

    老头吓得脸都白了,什么对抗执政府,他可没有这个胆子。他们只不过被逼地混不下去了,本来城内的学馆就十几个,对于帝丘这个小二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就只有十几个小学,还是总共在校学生只有不到五百的小学生,已经算是落后之极了。

    说是小学生也不对,小学也是贵族独有的称呼,对应于太学或者大学。一般是指八岁以上,十五岁一下的贵族子弟在学的,就叫小学生。闪舞www和后世的小学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在学馆中求学的学生,基本上只有一个身份,求学者。连士子的身份都不要指望。

    可话不能这么说,帝丘的学院不过是教授哪些无法进入贵族族学的孩子,教授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文字。

    这些学生也没机会进入衙门,毕竟不管是府库的书吏,还是衙门的属官,都不是街头的小学馆能够培养的出来的。

    这些学生完成基础学业之后,基本上只有一条路,经商。

    这也是为什么卫国商业氛围浓厚的原因了,因为有太多底层的国人,通过完成半吊子基础教育之后,从事商业活动。不管是从记账,还是做商贩,一个半文盲在脑力上绝对能够吊打一群文盲。至少最简单的契约和记账,他们都能胜任。

    原本,这些学馆的作用就是如此。从识字开始,再教授一些简单的算学,就万事大吉了。

    可随着《千字文》在贵族之间大行其道,原本用《尚书》来认字的贵族族学基本上放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方式,转而用上了《千字文》,就一千个字,再笨的学生一年也能学完。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文字,原本需要三五年的基础教育,在贵族族学里只要一年半载就能完成。

    这就苦了街头的这些学馆,虽然贵族族学的学费比较贵,但是花费的时间短。在街头学馆,一天学四五个字已经顶天了,半年都不见得会读懂一片文章。可是在贵族族学,一天十六个字,还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以回家炫耀。聪明的卫人很快就能算明白,去贵族族学学期短,总的花费更低,却能够提前学成回家帮忙产生效益。如此一来,高下立判。不仅如此,在贵族族学求学,如果是优秀的孩子会被族学中师长所挑选出来,甚至可能进入大贵族府邸做事,成为家臣。

    一旦被大贵族看重,选择其为家臣,就有希望研究更深层次的学问。甚至不如士这个对普通国人有着太大吸引力的阶级。

    好处太多,以至于贵族族学也开始减免费用,这下子,街头的学馆彻底遭殃了。

    学生大量外流,原本紧巴巴的日子,就恓惶到快过不下去了。

    这就有了执政府门口静坐抗议的举动。可国相子思也没办法,指责贵族们的行为霸道,他也是贵族,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再说了,学馆馆长们基本上都是没有一技之长的老学究,才学稀疏平常,但也不能寒了众人的心不是

    “小哥,相差了,我等不过是苦于求学无门,却闻内史大夫边子白创下《千字文》这等雄文,我们虽才疏学浅,但心中向学,苦于不得其中,乃是人生一大憾事。诸位都是收徒开馆之士,此生愿景,不过是一睹雄文而已。”

    老头说话挺谨慎,虽然边子白年纪比他孙子都要小,可一句小哥,似乎表明了边子白贵族的身份,处处陪着小心。

    “裘馆长,莫要和他多费口舌,不过是个舞象少年而已,他知道什么”

    边上的一个中年人怒目瞪视,显然对边子白的横插一杠非常不满。他们静坐要一个交代,更多的是让国相出面让贵族将《千字文》公开,他们好学习之后教授学生。如果他们的馆费比贵族族学要低,就不怕生源的问题。

    可边子白在他人眼里,恐怕和浪荡子没有什么区别。

    而边上站了好一会儿,挣扎着良久也不敢当街坐地上的公孙鞅哭笑不得的心想:“这恐怕就是有眼不识泰山的典范了。”

    边子白作为《千字文》的作者,就站在这些学馆馆主的面前,他们也都不认识。

    可悲可叹!

    “不知这位大哥如何称呼”

    边子白也不生气,反而笑着问。

    对方显然是个直肠子,脑子根本就没有转过弯来,直不愣邓地就将自己的底细都说了出来:“在下石三,东门外学馆馆主。你边上的是四海学馆的馆主,裘海,裘前辈。贵族族学欺人太甚,不给活路,我等积聚执政府前,是想要问国相大人一个交代。”

    边子白暗道倒霉:“国相子思的交代,估计就是拉着小爷顶缸!”

     



第193章 兵家养蛊
    “此事你能如此想甚好何人担任主讲。”

    “下官一开始准备让公孙鞅去给学究们讲学,但是他似乎志不在此,只能另择贤明。”边子白回答。

    子思点头道“公孙鞅是王诩的弟子,似乎王诩也不喜欢讲学。”

    王诩哪里是不喜欢讲学是根本就不会外出讲学。王诩收徒弟的严苛,他刚从楚国回到帝丘的时候,有不少卿大夫大家族想着让名士王诩来教导他们的子弟。可几乎让帝丘城内的卿大夫们恨得牙痒痒的是,王诩不仅一个弟子也没收,还用各种各样古怪的问题来刁难他们的弟子。

    从王诩家里回来的贵族弟子,基本上都要怀疑人生一段时间,长则几个月半年,短者十天半月。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王诩也是大家族出的人,王氏本来就在中原有很多族人。曾经是商王一脉。甚至比起来,要比子氏等本土家族都要高贵一些。

    边子白接着说“所以,下官考量之后,决定让端木方去讲学。一来他学识还是很不错的,二来,他在内史府的份颇为尴尬。”

    执政府内,国相子思的官舍占了一个偌大的院子。坐在主位的子思微微颔首,对边子白能够如此通明事理非常欣慰。

    边子白反倒是不太理解,问道“国相,难道您就不能颁布政令授予学究们千字文吗”

    “这怎么可以”

    子思放下了手中的简牍,抬眼的那一瞬间,流露出一丝的慌乱。贵族掌握了文教的最核心的部分,知识的传承。如果让街头的学究们都能够对底层国人完成最基本的教育,对贵族的根基,显然是一种动摇“子白,这件事你提出来,没有人会反对,但是其他人,不妥。”

    回过味来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的事,显然贵族需要人才的积累。就算是一些大家族,能够完成对于家族子弟的教育。但也不能保证每一代家族成员,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合格的家族领军人物。

    这就需要贵族吸收哪些聪明人加入他们的家族。

    通过开放的族学的选拔,选取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通过家族内部旁系的联姻,甚至庶女的联姻,补充家族新鲜血液。

    任何断绝贵族吸纳人才的举动,都是很危险的做法。当然边子白不在此列,因为千字文本来就是他默写出来的书。他想给谁就给谁,根本就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因为反对没有用。就算是边子白想要将千字文让石匠刻在城门楼子上,让所有人瞻仰,只要卫公不反对,卫国境内的卿大夫也没办法反对。

    可子思就不一样了,他是既得利益者,就算是他没有得利,但是子氏是获利者。他总不至于自己家吃完了饭,一脚把锅踹翻,让大家都吃不成吧

    想明白这些之后,边子白觉得对文教的事业颇为失望。

    似乎在卫国,想要拓展文教事业,就不得不和大家族争夺人才,更让边子白感觉得不偿失的是,这些人才他还没有打算据为己用。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一个外来户,在卫国能够获得士大夫的份,及已经是招人嫉妒了,如果还要一步步侵占贵族的利益,恐怕他的结果会很不妙。

    “原本还准备让端木方给学究们讲解尚书等书,以每年两次左右的教学来丰富学究们的见闻,看来,此事有所不行。”在子思面前,边子白倒是不用藏着掖着,将他原本的设想说了说。

    果然,子思不但没有支持,反而立刻阻止道“此事作罢,不然后有你们头痛的时候。”

    不过,子思想起端木方这个年轻人的份,觉得事有转机,斟酌道“端木家族的家学颇有渊源,如果他要将家学相授,你就不要阻拦了。”

    毕竟,端木赐是儒门享有盛名的大家,他的学说本来就自成体系。端木方作为子贡的孙子,他继承了子贡的完整儒学体系,学问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给学究们讲学,也足够了。另外,儒学不同于其他学派,儒家对于传播学说是非常心的一个学术派系。

    不同墨家的兼,对于弟子的要求简直苛刻。甚至不许做官,就算是做官,也不能穿锦衣,不准蓄奴,做官的俸禄要上缴。

    而黄老之术的学派更加懒散,一大半都在深山老林窝着,是平里难得一见的名士。

    儒家不同,曾子、子贡、子夏、澹台灭明等都是孔子的学生,但是当他们学成之后,基本上都不会因为份而拒绝收徒。甚至都有开馆传播儒术的做法。

    端木方是子贡的孙子,他恐怕也不会敝帚自珍,将家族学问藏在密室内,发霉烂掉。

    果然,当公孙鞅回到内史府之后,将内史府将组织帝丘城内学馆的馆长们学习千字文,让端木方当主讲的时候。端木方欣喜之余,反而松了一口气,他在内史府的存在感很低。一方面,他上有二公子姬岐的烙印;其次就是他是儒生。

    卫国并不止儒生,甚至卫国一直是儒生非常活跃的地区。

    孔子在卫国蜗居十来年。

    孔子的孙子,孔伋,在卫国甚至生活了三十年。

    卫人对于儒学有着非常宽容的理解和包容,但在卫国,儒学却不是主流学派。变法强国的时代,法家的崛起,甚至成为上流社会公认的,能够改变国家穷困现状,强盛起来的唯一办法,且在各诸侯国大行其道。子产、李悝等人的出现,让法家的学说获得制度上的认可。两个强国的出现,让法家的效果公诸于众。

    其次就是道家,阳家,墨家等学派。

    这些学派完了,才轮到儒家。

    孔子的学生很倒霉,他们学习了一个封建统一王朝需要的理论,却生在了一个战乱时代。

    更倒霉的是,卫国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变法的国家,比魏国都要早上上百年。原因,说出来有点卫人脸上无光。国人暴动,国君带着大军没打过以至于,卫国是诸侯之中第一个执行法制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废除奴隶制,井田制等诸多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国家。然后,就没有然后,卫国继续做他的咸鱼。

    端木方是否会将家学传播出去,边子白不得而知,更不清楚当儒家在卫国的辐面越来越广的时候,卫国会走到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他也不会去多想。

    有些事,不是他想要改变就能改变的,顺应时代潮流,才能长久。这个道理,他清楚。说完了学究们的事,子思又问到了孙伯灵。这个他胞弟从齐国带来的童子,让他惊叹天下竟然有生而知之的奇特之外,还有点些期待,或许可以将孙伯灵招揽进入子氏家族。

    当然不是当家臣,做女婿就很不错。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他最小的女儿都已经在孩子了,族中没有合适的嫡女联姻孙氏。至于庶女倒是很多,可这样做不但不会得到孙氏的善意,甚至会因为羞辱孙氏而结仇。毕竟孙武子孙,也不是什么寻常人家。

    不过,边子白的举动让他觉得有点不解,难道这小子想要收孙伯灵为徒弟要知道,边子白的年纪也就比孙伯灵大个五六岁,顶天也就六七岁。这样的师徒关系让人看着就觉得不妥,加上孙伯灵是子蒙非常看重的子弟,甚至比他那个亲传弟子都要来的喜。

    少不了告诫两句,免得到时候子蒙横加干涉之下,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子白,你对伯灵怎么看”

    “璞玉。”边子白不假思索,就说出了对孙伯灵的答案。

    十岁的孙伯灵,已经不是等闲成人能够相比的人物。

    唯一欠缺的就是言传教的洗礼,这一点,或许子氏恐怕难以做到。不过他从子思的话里面已经听出了对方隐晦的意思,让他放手。怎么可能,好不容看到一个中意的小子,让他让给王诩,说什么也不能让啊

    边子白略作惊讶的抬手,似乎觉得又不妥当,略显无奈道“国相大人见猎心起,想要亲自教导伯灵学业”

    被挤兑了子思面色一愣,随即怒笑道“你小子少挤兑我。我没办法教他,但是帝丘城内有人能够教授他成才。”

    &nb



第1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内史府内。

    端木方恭恭敬敬的对边子白揖让而礼,从内心上来说,他对边子白的感觉并不好。这无关乎边子白的才华,也无关乎边子白是否是他的上司,他要做正人君子,不给上官拍马屁。

    而是边子白这人给他的感觉太过功利,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小人。当然,有时候边子白也会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缺德事,就为了图一乐。在他看来,边子白的性格还没有定型,年纪是最大的原因。好在端木方也就在心里琢磨。要是让边子白知道他把自己当小孩看待,心眼不大的边子白恐怕要给端木方小鞋穿了。
1...6263646566...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