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边子白大度道:“哎,你我兄弟何必在意这些。”

    说完,边子白站了起来,仿佛像是往常一样,主人送客。公孙鞅无奈,也跟着站了起来,对在座的诸位拱手表达了歉意。可惜,没人给他好脸色看,反倒是公孙鞅尴尬不已,心中忍不住悔恨,却又难以解释。

    在大门外,公孙鞅还是一再道歉道:“子白,刚才哥哥真错了。”

    “别往心里去,你我兄弟之情,情比金坚,哪里是酒后口误会怀恨在心”边子白一脸的真诚:“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你我兄弟在卫国,还需要互相帮衬,才能共度风雨。”

    公孙鞅终于是上车了,临上车前,边子白突然问了一句:“公孙兄,你多久没有去过王夫子哪里了”

    “有几天了吧”公孙鞅也是心虚不已。

    师父比天大,尤其是公孙鞅还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要不是王诩帮衬了一些他游学的费用,他甚至连出门的盘缠都没有。如今做官之后,反而生疏了,这是何等道理

    “去老师家中。”

    马车走了一段之后,公孙鞅突然开口让车夫改道。可是车夫却提醒道:“主人,今日宋公宴会……”

    “不去了!”

    公孙鞅斩钉截铁道。宋公宴会可不是邀请的是他本人,主角可是齐相,他一个不入流的下大夫,有没有到场,真关系不大。反正也没有人关心,何不做这等攀龙附凤的小人

    送走公孙鞅之后,南卓在饭厅里高声念着酸诗,他似乎又醉了。

    可边子白知道他没醉,这家伙总是在不该醉的时候,醉的稀里糊涂,然后每每都是躲过麻烦。

    “人是善变的家伙啊!没想到浓眉大眼的公孙鞅都变了,这才参加了几次夜宴,这家伙就开始膨胀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好在我还在坚持本心。”南卓给自己戴了一顶高帽子,然后唱起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词悠扬,充满着对俗世的鄙夷,却带着一种空灵般的悲凉。歌声不足以道,唱的人更不合适。

    这是《国风》里的一首小品。

    格调很高,但是……南卓这个花花公子唱就不说了。

    突然,南卓扭头看了一眼还摆出一副气势汹汹架子的嬴渠梁,好笑道:“想动手,为什么刚才不照着人的脸上来几下”

    “这个……”

    嬴渠梁很无辜的眼神求教般看向了边子白,南卓突然抚掌大笑起来:“你看他干什么我告诉你,边子白这个人坏的很,别看刚才公孙鞅气势汹汹的样子,你还不知道,他可是子白的下属。”

    “下属”

    嬴渠梁懵了,以下犯上,不管是在那个诸侯国,这种事都是官场大忌。除非一种情况,公孙鞅位卑权重,或者深受上位者垂青,除此之外,倒霉去吧!边子白竟然好像根本不生气,甚至从开始到最后都是笑呵呵的样子。反倒是南卓笑了,笑地没心没肺的样子:“你恐怕还不知道吧!公孙鞅还是受了边子白的举荐当上了内史小令。”

    嬴渠梁瞪大了眼珠子,眼中怒火都快烧了起来:“无耻小人,恩将仇报,不当人子!”

    边子白摆手示意南卓:“不要背后语人,此行径,非君子所为。”

    嬴渠梁顿时肃然起敬:“先生乃真君子也!”

    南卓想笑,却憋着,很难受。饭后,南卓拉住边子白死皮赖脸的问道:“你真准备不报复,这不是你的性格”

    “你不是该去参加齐相的宴会吗”

    边子白有种想要赶人的态度,并没有让南卓放弃。反而勾起了他内心的熊熊八卦之火。边子白说的任何话,他都不信。尤其是这家伙心眼比自己都小,怎么可能不报复南卓将心比心的想着。

    无奈之下,边子白只好开口道:“你也别用小心人心度君子之腹,我不是你想的那种人。我和公孙鞅相识于阡陌之中,成就于庙堂之上,不是兄弟,却有兄弟之情。尤其是不久之后我们都要出征,有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之间有的是默契,而非你所想。”

    “哈哈,这才是我认识的边子白。”

    南卓高兴地晃着脑袋走了,留下了边子白独自摇头叹息。也不知道他这么做是对是错

    而公孙鞅呢

    叩开了老师家的门,却发现王诩正指挥人装点行装,似乎要搬家。

    “弟子惶恐,不知老师有迁家之事,还请恕罪。”公孙鞅在王诩面前,可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在外滋长的那点信心,顿时灰飞烟灭。

    王诩抬起眼皮打量了一下公孙鞅,继续看着手中的简牍,一本本分类存放,根本就没有和弟子叙旧的意思,良久,才开口道:“我很失望。”

    “弟子万死,让老师失望了。”公孙鞅也没办法站着了,跪着吧!反正对王诩下跪,心甘情愿,师徒两人的情分说起来是父子也不为过。再说他也知道了王诩说话的意思,他不该做一个攀附权贵的小人,有真才学的人,是不需要这样降低自己的品行的。

    “今日怎么过来了”

    “弟子想老师了。”

    公孙鞅继续敷衍道。这在王诩的眼中,根本就隐藏不了,反而老头呵呵乐起来:“你有心事,而且是很重的心事。不过,你要是不想说的话,我也不问。”

    老王头就是这么讨厌,他时不时的就喜欢气人,以前还有不少人上赶着让他气。可如今,似乎风向变了,他再也不是那个神秘的楚国大臣了。而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帝丘糟老头子,身上散发着让人避之不及的凶煞之气。当然,王诩的世界里,唯独有一个人他舍不得故意委屈了,那个人就是庄周。

    这下,大弟子撞上门来,老头或许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逗逗他。

    “老师!这是准备搬去哪儿”公孙鞅张嘴问道,他心里有点疙瘩,在边子白府中的一幕,让他脸面无存,似乎成了唯利是图的小人。尤其是以下犯上,恩将仇报的事迹要是做实了,那么等于他的名声也就完蛋了。

    当然,他不觉得边子白会如此小气,可心里头却打鼓不已。

    “去朝歌城。”王诩撇了一眼公孙鞅,道:“老夫在朝歌城外还有一块封地,从来没有去看过,现在老了,准备去哪里养老,似乎也不错。”

    王诩看了看天色,问:“你今晚住下吗”

    “打扰老师了。”

    “不会,缺少人手整理书籍,你去帮庞涓整




第261章 师徒夜话
    按照王诩的性格,他可不会将答案说出来,基本上都是起个头,然后让弟子去猜,多半存着这样的心思:我不能马上告诉你结果,马上告诉你,你印象不深。

    然后就是弟子们自己去琢磨去吧!

    可这一次,王诩表现出让公孙鞅都大感意外的‘热情’,老头蔫坏的告诉他的大弟子:“恭喜你,要为国出征了!”

    还怕公孙鞅不相信似的,开始解释起来:“边子白出任上军副将这是已经确定了的,司马府已经出了任命,太子监国,自然也不会驳斥。当然,这可能是太子一手促成的事。”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公孙鞅不觉得边子白就因为自己得罪了他一次,他在心里还无力的反驳了一句:只是无心的冲撞而已。可实际上,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小命开始担忧起来。王诩说的话很准,他做事从来只看人,不看事。看透了人心,才能做好事,这才是王诩一直以来教导他的说辞。

    可是公孙鞅一直以来我行我素,不认为老师王诩的这种看人做事的方法正确。

    反而崇尚法家的公孙鞅一直将做事放在首位,而忽略了人的重要性。

    王诩却笑起来,很奇怪的是,他笑起来会好看很多,因为像他这样的老人,很少笑起来会看不到皱纹的,所以,他一笑,就看起来年轻了很多:“你太天真了,真以为我们卫国的军队能够打得赢赵军”

    “上军才多少人”

    “赵国国都就在邯郸,距离帝丘才多远”

    “不想被赵军一劳永逸的歼灭,就不得不用非常手段。”

    ……

    在用兵方面,公孙鞅真的一点说话的底气都没有,而王诩,他可是跟着吴起混了十几年,就算是让他指挥打仗有可能不行,但就凭借一张嘴说,不敢说天下无敌,排在天下前三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他说出的虽然不过是推断,但是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公孙鞅还真被说服了,再说了,老师总不会哄骗他吧完全没有理由啊!可是联想到自己的才干,他觉得自己似乎完全做不了一个口吐莲花能够说服一国国君的说客,担忧道:“赵军来犯,求援少梁不是该由执政去联系吗至少也是太子派遣人出访魏国,才能求来救兵。可是弟子不善言辞,性格鲁莽,恐怕真不适合做这样的事啊!”

    “你想多了。”王诩根本就连想都没想,就一口让公孙鞅死心。

    随即开口道:“你以为边子白这样的人会选择将魏国作为最后的底牌吗”

    “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不成”公孙鞅觉得他的老师这一刻有点神,完全说的和他想的不是一回事。

    王诩愣了愣,突然问道:“你就没有想过齐国”

    “齐国”公孙鞅恍然,可是他不认为齐国有参战的可能啊!再说让他去魏国求救,似乎还能求来救兵,毕竟魏国是卫国的盟主,是保护国,一直充保护费非常积极的卫国求援,就算魏国一时半伙不想和赵国交战,也不得不撕破脸皮了。可是齐国

    田氏虽然和赵国不合。

    赵军也经常欺负田齐,可是相比魏国,要让齐国出兵难上加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卫国太弱,齐国就算是出兵,最后肯定会演变成齐国和赵国的交战,而把卫国摘出去。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做法,精明的齐人肯定不会干的。

    再说,自己凭什么让齐国出兵呢

    一点理由都没有,甚至他去了齐国,还会被齐国羞辱一番。毕竟卫国不去向魏国求救,来齐国求救,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但是王诩也有自己的理由,他凝神道:“一直以来,我认为想要破卫国的局面,一种办法就是卫、鲁、宋抱团,合三国之力,虽然不及三晋之强,也足以和一豪强相媲美。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鲁国不想因为其他诸侯的战争疲于应付,他们宁愿受到齐国进攻的时候求援列国。”

    “加上宋国自从宋公被囚之后,已经是吓破胆,对外作战缺乏动力。也没有领土要求,自然不可能和卫国联盟。其次就是,游走在魏国和齐国之间,平衡双方的关系,获得更大的利益,压制赵国。”

    &n



第262章 霸主
    《周礼》三百,《曲礼》三千,周王朝的礼仪制定者周公旦是个彻头彻尾的礼仪狂魔。他甚至对士大夫,诸侯,王不同等级卜筮用的草的长度都有规定:“天子龟一尺二寸,诸侯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连算命用的草都要规定长度,可见周公旦的疯狂。可他也不想一想,要是那一年天公不美,蓍草长得不好,一尺二寸的草不够,难道周王就不算命了吗

    魏侯并没有对算命用的蓍草有意见,但是他对车驾用的马的数量很有意见,哪里有用五匹马当车驾的,坐上了才知道,很不稳当啊!

    好吧,这不能怪周公旦。

    原本周公旦他老人家设计的时候,诸侯乘坐的车只能用四匹马的,这也是《周礼》规定的。

    可魏击不答应,他是霸主哎,要是和其他诸侯都一样,还有霸主的威严吗所以,他给自己加了一匹马。于是,马车的车辕就放不倒中间了,纠结!

    在马车上晃地七晕八素的魏击,第三次命人停车休息,而他一个人在辎车内生闷气。什么都不顺,日子过的太难受。外人都以为,魏击的人生是失败的,他表面上维持了魏国霸主的地位,甚至给人一种霸主之位稳如泰山的形式。

    魏国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任何一个诸侯都不敢小觑的地步。

    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就是赶走了吴起,让魏国失去了吞并秦国的机会。魏国这二十年来,对秦国往往有绝对的压制实力,却无法打到秦国的渭河腹地,一举灭掉秦国,这会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如果吴起还在魏国,恐怕魏国的版图早就扩张三千里了。但是魏击并没有这么想,真以为吴起在他就能灭掉秦国秦国也曾经是霸主,甚至是和晋国不相上下的霸主。魏国如果灭了秦国,后果将是魏国和所有的诸侯为敌。

    齐国、楚国、赵国、燕国、韩国、甚至一帮小弟、卫国、鲁国都要和魏国为敌。因为一旦魏国灭了秦国,肯定给所有诸侯一个信号,魏国要玩大一统。原本以为是玩带头大哥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家都有好处,肯定跟着魏国一起吃香的喝辣的。但如果魏国要玩大一统,这不是当大哥的要变成地主老财然后死命的欺负小弟吗这下子,谁还会给魏国卖命,也不会有小弟会继续听魏国的了。接下来魏国肯定从盟主的宝座上被一脚踢下来,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魏击有他的打算,并非真的对吴起要杀之而后快。

    不过,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魏击也没有认为自己有向人解释的必要。因为他才是中原最强诸侯的国君。如果能够称王,就好了,魏击如是想到。他现在最头痛的是两个儿子,公子罃和公子缓。都很出色,让他举棋不定,到底该选哪一个

    魏国自从文侯时代就非常注重继承人的培养。魏击是享受到了这种态度的人,当年他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太子,年纪很轻,乐羊灭了中山国之后,文侯就让魏击在中山国治理,并封魏击为中山君。这锻炼了他的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的眼界。但是他的父亲文侯就对他一个人使劲地培养,并没有兄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可是魏击却遇到了难题,他有两个儿子,都很出色。这让他迟迟没有办法下决心侧立太子,决定好继承人。

    优柔寡断似乎成了魏击性格之中最大的缺点。

    “君上,喝一杯蜂蜜水解解渴。”

    用冰激过的蜂蜜水,散发着阵阵的寒气,确实是消暑佳品。魏侯魏击并没有将摆在他食案上的蜂蜜水拿起来,反而问了一句近臣王钟:“新郑的消息没有传来吗”

    “还没有,不过郑人已经坚持了半年,恐怕坚持到冬天并不困难。”中原的诸侯对郑国有着一种谜一样的信心,就连魏击也是如此,他颔首道:“新郑六万郑军,恐怕韩屯蒙又要百忙一场。”

    这源于魏击对郑国难缠的印象,他也带兵进攻过郑国,很尴尬的是,没打赢。将心比心,他觉得韩侯韩屯蒙也没有本事灭掉郑国,郑国当年高光的时候,晋国都带着盟军去攻打,然后不过是互有胜负,表面上郑国是失败了,低头了,认怂了,可实际上谁都知道,郑国牛的一逼。

    晋国当年带着六七个诸侯的军队都没有能够奈何得了郑国,就凭韩国

    &nbs




第263章 人心散了
    “幸有君上谕下,我等肝脑涂地,一刻不敢懈怠,遵上意而披荆斩棘,顺天意明天下至理。兢兢业业,不敢有负君恩;诚惶诚恐,不敢逆国人志向,唯有一死而已。幸有君上护佑,违臣等行错逆之事,一切如旧。”
1...8788899091...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