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辛贲是很紧张的,他压根就不记得国君给他下达过什么命令开什么玩笑,他不过是一个被发配的小官,又不是国君的心腹,哪里有机会承担国君的重托
这完全是魏击的随口一说而已,可没想到的是辛贲回答的还挺好。魏击哈哈大笑起来:“辛贲,这些话你是从哪儿学来的,真不像你了。”
“臣不过是肺腑之言。”辛贲心惊胆战的撑了撑脖子,后背都湿透了,他可不像是哪些长年在魏击身边的卿大夫,能够经常观察国君的喜好,并投其所好。
他得到任何来源于国君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而已,反而处处得小心谨慎,根本就没有出错的机会。
魏国拍马屁的人不多,能够啥也不干就让国君开怀大笑的更换少见。上大夫王钟眼神微微的冷冽起来,心中顿时对辛贲大为紧张。魏国从相国开始,一个个都是妒忌贤才的家伙,自从构陷吴起之后,更是没有不敢做的。
只不过辛贲位卑言轻,还勾不起朝廷中大人物的忌惮。
但是就凭这小子如此能说,绝对不能让他回到魏国。至于上眼药,王钟觉得很有必要:“君上,不止当年中大夫来卫国,您嘱托了什么”
魏击很尴尬,他压根就记不起来啊!可作为国君,错了,也不能承认,只能威逼的眼神看向辛贲。
“王钟,你这卖屁股的小人!爷们是睡你家的婆娘,还是把你儿子丢井里淹死了这么害爷们,你良心都让狗给吃了。爷们就算是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都已经十年没有回魏国了,你还这样陷害爷们,是人吗”
辛贲一肚子的委屈,当然这话肯定只能放在心里。他可不敢说出来,不然连魏侯都要被他一并得罪。
得罪了王钟已经够严重了,如果得罪了魏侯,他恐怕只能跑路了。
辛贲搜肠刮肚的回忆着当年他被发配来卫国的时候的场景,当初的情况很特别,卫公姬颓竟然派兵进攻了赵国……
这是卫国很多年来的唯一一次高光的时刻。
卫国对赵国的不满早就不是秘密了,赵国想要南下蚕食卫国,为赵国开拓足够多的产量地和人口。但是魏国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赵国越来越强大,肯定第一个受到挑战的就是魏国,然后是齐国。当初田氏代齐,魏侯也是出力了的。当年魏击亲自去了洛邑,威吓了周王,不得不给田氏发布诏书,给予诸侯的侯爵爵位。
田氏也是在那个时候,获得了诸侯的地位,并将姜氏取而代之。
但是田氏会做人,周王就算是一开始很不情愿,之后的几年里,田氏年年派遣使臣,可以说是‘年年进贡,岁岁纳钱’,在洛邑的周王年年收到齐国的进贡,这对于有年头没有受到进贡的周王来说,简直是破天荒的喜事,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哪里像是韩、魏、赵三个白眼狼,自从威逼他下了诏书,获得了诸侯的爵位之后,就再也不搭理他了。
不搭理还算是好的,韩国和魏国还看上了周王的地盘,一直来打秋风。这可把周王给恶心坏了。
当然,辛贲的存在不是让他去见识卫公和周王之间私底下的往来,卫国已经没有这份实力了。当年姬颓之所以敢对赵国出兵,主要是后面站了两个大哥,齐国和魏国。这也是齐国和魏国有数的几次联合,在赵军节节败退,实际上是将兵力退守回邯郸,保卫国都。赵军从来都没有怕过卫**队,他们是害怕跟在卫**队身后的魏军和齐**队,当年的卫军着实狐假虎威了一把。将赵国在地方上的小封君收拾了不少,战绩斐然。卫国的大军一度攻破了赵国的防御性城邑……中牟。
这也是卫国在军事上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姬颓人生中最高光的时代。
&n
第264章 无药可救的卫人
中山国一直是魏击心中永远的痛。
这个诸侯国是在魏文侯时代,被乐羊率军攻破国都,并灭国的诸侯国,一度还是魏击第一个封地,他被老爹魏文侯敕封为中山君。当然,他是太子,不可能总在中山国窝着,魏文侯让魏击担任中山君,更多的是给自己这个太子养望,好今后顺利继承魏国国君的宝座。三年之后,让其弟魏挚执掌了中山国,成为新的中山君。
可是在魏击的心目中,中山国一直是他的封地。
但对于魏国来说,中山国是一块飞地,这是一片远离魏国,中间隔着一个赵国的魏国领土。管辖起来非常麻烦,周围还有赵、齐这两个敌人,想要固守却缺乏足够的力量。赵国是绝对不允许魏国的大军来中山国驻扎的,要不然,赵国夹在中间,酒要腹背受敌了。被灭国的中山国残余势力退到了赵国境内的太行山。
在几年前,中山国在赵国的支持下,中山又一次脱离魏国的控制,复国了。
只不过在之前的几年里,魏国的军事重心一直在河西之地,秦公赢师隰的态度非常模糊,不得不让魏击将这个魏国养了三十年的秦国公子放回去非常后悔。要是秦国在出公的手里,才一个两岁的毛孩子,魏国根本就不用担心秦国的威胁。
毕竟国君年幼,封君势大,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成长,秦国是不可能对魏国有任何威胁的存在。
只能说,当时的魏击脑袋被屎给堵住了,他竟然以为赢师隰回到秦国之后,会对魏国言听计从。可实际上,一开始赢师隰确实是这么做的,他回到秦国之后,杀了秦出公母子,安抚了国内的贵族之后,并且派遣使臣来到魏国又是献地,又割土,俯首称臣,做到了一个亲魏国君该做的一切。
但是不同的是,赢师隰也开始了变法。
当然,他这种变法是不全面的,而是以集中自己手中的军队和权力为目标的变法,将渭河下游一部分区域建立县制,并且仿效魏国的制度治理这些地方,获得了一笔丰厚的赋税之后,并且在他手里开始大肆整顿军队。
这时候,魏击警醒了。他要是再看不出来,那么他就是个傻子。
赢师隰之所以割地……(穷的赔不起款),原因是因为赢师隰根本就无法控制秦国的军政力量,一旦被赢师隰彻底掌握了秦国的力量,河西战火将再一次燃起来。一旦战争爆发,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秦国不是赵国,秦国拼命起来,根本就是不管不顾的主,举国之兵出动都是有可能的。到时候,对魏国来说也是一场考验。当然也是一举歼灭秦国的大好机会,但是风险也是并存的,要是让秦国咸鱼翻身了,魏国很可能失去经营了三十年的河西之地。眼下,双方交手的苗头已经初显,河西大战没有,可是小战不断,让魏击颇为担忧。
与秦交战,势在必行。但在此之前,魏击必须要将在手里丢失的中山给夺回来。
中山是魏文侯时期开拓的疆域,魏击根本就不敢丢掉,要是在他手里,魏国不但没有开疆拓土,还丢失了领地,这还让他的盟主怎么装下去
所以,中山必须要攻打,而且要尽快,不仅要快,还要将中山国的残余势力全部歼灭。
让魏击没想到的是,赵国国君赵章这个无耻小儿,竟然在这个时候出手了。而且没有动用军队,只是让几个看守关隘的小官就让魏国几万大军进退不能,而手段,也太过龌龊,让人不齿。在中山国进攻的魏军迟迟无法获得军粮,这让他如鲠在喉般的难受。一方面,前线大军没有军粮的支撑,肯定要退兵。可万一赵国不让魏军从赵国地盘退兵呢总不能去齐国兜一圈之后到卫国转回到魏国吧这样做,军粮是个大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齐国恐怕也不答应啊!
可这不是什么商队,而是几万大军啊!
一旦赵国不让魏国的粮车过境,无奈之下,恐怕魏国只能向燕国和齐国购买粮食,运送到前线。耗费的钱财魏国根本就不在乎,可是魏击猜到了赵国的企图。或者说是赵侯赵章的企图,逼着他让他答应赵国侵吞卫国的国土和国民。
赵国早就看上了卫国的肥沃国土,百姓的富足,想要抢一把。
加上赵国的危机感很重。自从下宫之难之后,赵国似乎有种备荒备战的严重思潮给影响着。但是赵国又很苦逼,需要防范边境的异族,国内粮食产量严重不足,每当打仗就要借粮,苦逼的很。当然打卫国不算,赵人将入侵卫国叫——去卫国发财。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吞并卫国。对于这个可能,魏击是存有疑惑的。倒不是看不起赵军的战斗力,而是想要灭国,短时间内就算是赵章这个混蛋用吃奶的力气,恐怕也没有办法攻破卫国的国都帝丘。这是一座拥有二十万人口的超级大城,比邯郸都要繁华。
没有攻破帝丘,赵军的行为就只能是抢劫。
车内,噤如寒蝉,谁也不敢说话。
从赵国扣押了魏军的军粮,在场的人都能猜到,赵国是真的要对卫国动手了。只是王钟等人不清楚,卫国是否有所准备。而魏击也开始担忧起来。
良久,魏击才开口道:“卫国可有准备”
这话问的人显然是辛贲,这个魏国在帝丘的联络官。
这对辛贲来说并不难,太子训多次派人联络他,目的就是让魏国出兵。可是被他拒绝了,他最多只能上报给少梁,至于结果如何,就不是他一个下大夫能够决定的了。辛贲想了想,郑重道:“卫国上下都已经知道,但是却出现了分歧。”
“分歧”公子缓对于被父亲带着来帝丘,以为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他要当太子了。感觉良好的公子缓认为自己必须要在邦交和军事问题上多说两句:“此战无法避免。”
魏击点头道:“没错。辛贲,说一说,卫国内部的分歧到底是什么情况”
“卫公在半个月之前就让太子训监国,似乎身体抱恙,不再出面署理朝政。而太子训呢他的主张是让我们魏国屯兵进入朝歌,这个消息臣已经将密报送到少梁,不过被大司马给拒绝了。”发现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公子缓的眼神如同要吃人一般地看向他,顿时明悟,大司马不就是公子缓的舅舅吗自己这是作死啊!
辛贲顿时支吾着不敢接着往下说了,不过魏击却摆手道:“此事是我的主张,在收复中山国之前,魏赵不宜动兵。”
好不容易跳出了坑之后,辛贲再也不敢说他和魏国的密报联系了,只能避重就轻的说卫国内部的矛盾:“太子训没有勇气也没有底气凭借卫国的实力挫败赵国的进攻。预计战争会在今年冬,或是明年春发动,距离现在半年左右。但是以大宗伯南丰为首的北方封君并不认同太子训的做法,他们决心用上军的兵力抗击赵军。”
“南氏有如此底气”连魏击都很惊讶,南氏
第265章 对手
魏侯魏击有一万个理由对不服管束的小弟们教训几下,可惜太多,他忙不过来。
“韩屯蒙没有来!好歹派了个侄子过来。”
“楚王没有来,反正他来不来都没关系。”
“齐侯也没有来,但至少国相田方来了。”
“赵章这个无赖,竟然派了一个小吏”
……
实际上,赵侯派的人在赵国身份不低,是一军主将,也算是够得上将军的身份,距离卿大夫或许也就是一步之遥而已。
说话间,魏击仿佛被羞辱了似的,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种要爆发的状态之下,不可自拔。辛贲早就被打发了,能够在魏侯身边的也就是他的儿子和近臣王钟。面对赵章如此不懂事的做法,魏击有心想要覆灭赵国,却只能咬牙发誓的无奈。要是赵章也来了帝丘,魏击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把握说服赵章悬崖勒马,放弃对魏军后勤的小动作。
当然,他也有办法对付赵章。只不过这小子不来,他都没办法发挥出来。真要是逼急了魏国,联合燕国、齐国、鲁国、卫国一起进攻赵国,别的城邑或许攻击起来不容易,但是邯郸四周无险可守,看赵章怎么办
可赵章这小子根本就不打算受威胁,也不给魏击威胁的机会,这就让人觉得恶心了。
赵国捏住了魏国的死穴,魏国不可能在眼下和赵国闹翻。
赵侯显然是看穿了魏国的外强中干,肆无忌惮起来。而他派遣了赵国的将领庞爰作为这次宴会的代表,在动不动就是国君公子,国相执政的宴会之中,一个将军,还不是统领赵国所有军队的大司马,这种身份让庞爰有种低人一等被忽略的感受。
或许,对于国君来说,赵侯赵章才是他们对等的人。
国相和执政,这种国内第二把手的身份也大概是如此。
将军
在军营里或许他一个人说了算。
可是在会盟级别的宴会上,谁也没有去屈尊就卑地去看他一眼,这让庞爰很难受,但是没办法,他可不是来参加宴会的,而是在卫国刺探各国对赵国吞并卫国的态度。甚至因为他赵人的身份,就算是作为主人的卫人对他都爱答不理的,甚至庞爰一度担心卫人会在自己的食物里下毒。好在,这样的事情终究没有发生。
谁都看出来了,他就是来得罪人的。只要能将卫人撩拨起来,到时候赵国出兵就不存在舆论上的不利。
最理想的对象就是太子训,如果是卫公就更好了,当然后果很严重,但不至于死。他可能会被卫国的武士和军队押解到赵国边境,然后丢出去,也可能被暴打一顿之后,羞辱够了,赶出卫国。不管是那种结果都会给他带来机会,赵国进攻卫国的机会。尤其是赵侯已经任命他为这次大军的统帅,可以说,只要斩获颇丰,他的赵国的地位可以被提升不少。如果是灭国成功,他肯定能排进赵国封君前五的行列之中。
当下赵国的机会太好了,魏国有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去剿灭死灰复燃的中山国。而赵国很大度的将魏国的军队从赵国的境内送走之后,将魏国大军的粮草给留了下来。这等于是捏住了魏国的死穴,短期内,如果赵国出兵卫国,魏国投鼠忌器,肯定不敢干预。就算是干预,派几个使者过来,有用吗
可庞爰撑长了脖子,悲哀的发现,他虽然很想给太子训一点颜色瞧瞧,可是他和太子训之间……中间至少间隔了一百辆车。
这是一个让他绝望的距离。
做武将的,武力值肯定不差,但是中间这一百辆车的距离里,不少都是国相国君之类的大人物,身边的武士,至少不会比他的身手差很多。最差的也在和他伯仲之间,强的甚至连他都没有把握。武士和武将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区别很大。
庞爰是武将,他可不是纯粹靠身体吃饭的武士。说出来,这个时代的武将很悲剧,很多武将在单打独斗方面,是打不过武士的。所以,武将和武士相比,只能比智商。可更悲剧的是,武将的智商再高,大部分也比不过文士。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身份。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有点脑子的粗人。
这个结果很让人忧伤。
也由不得他在迎接魏侯的队伍里,排名如此靠后。
尤其让庞爰气恼的是,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小屁孩,年纪不大,但是有机会来迎接魏侯,显然身份挺高,不至于到公子的程度,但也是卿大夫子之类的身份。个子不算高,对于庞爰来说,他是武将,从小就训练身体,身高更不是这个时代普通人能够比拟的。所以,普通身高的人会在他眼里觉得矮小。
对于瘦弱的感觉,就更简单了,他可是膀大腰圆的武将,这么看人没什么不对。
不过一张脸很白净,甚至有种贵气的错觉,但是眼神很妖异,让人看着就不舒服。庞爰很快就给对方下了一个定义,出身良好的纨绔之弟,是一个啥也不懂的祸害。尤其对方还穿着官服,十五六岁的年纪,别告诉我你是靠着真才实学才获得官爵的
对此,庞爰坚决不相信。联想起自己的出身,悲催的是一个落魄贵族,庞爰的心情就更坏了,瞪眼道:“你瞅啥!”
“瞅你咋滴!”
对方连想都没想,就从口中吐出一句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