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郭图这才点头同意。

    “最后就是三地的利益分配,首先是征兵方面,双方都可以在三地征兵,但只能遵循百户抽一的原则,不能借征兵名义把丁口搬空。而钱粮方面,前面说过,三地的税收政策由双方共同制定,而钱粮收取上来之后,会分成四部分,其中三成用作三郡的建设发展,三成归贵方,三成归我方,最后一成上交朝廷。”

    郭图皱眉道:“为何要交给朝廷要知道现在长安朝廷为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把钱给他们等同于资敌啊!”

    简雍点了点头,建议道:“公则说得不无道理,我方之所以提出上交朝廷,其目的是为了让各地宗室、侯爵们能够领到应得的食邑。要知道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很多宗室都断了收入咯!既然贵方不愿意资敌,那么不如就把这一成钱粮由贵我两方来代为发放给各地宗室们,如何”

    袁绍这人虽然不承认刘协,不认长安的朝廷。但不代表他敢公然反汉反刘。至少在表面上,他还是要维持一个对汉室的尊敬的。

    至于侯爵们的食邑,袁绍自己的邟乡侯就好久都没领到食邑了,虽然他不差那点钱,但看着这侯爵金印只能沦为摆设,总觉得有点不舒服。

    感同身受之下,袁绍同意了这一点。

    见简雍把共管的方式介绍完了,袁绍简单分析了一下,感觉……条件十分优厚啊!对方似乎主要心




第三百三十八章 刘表为牧
    审配一听这话大惊:“背叛这是什么话,主公,配何曾背叛过您,是谁诬陷于我配一片忠心,天地可鉴!”

    随即感叹道:“唉,枉我二人在前方力挽狂澜,甘冒矢石亲身奋战,不想背后却遭小人陷害!”

    袁绍才不信他的话,质问道:“那崔巨业说你们中途往北逃了,是何道理”

    审配便解释说,他在败退途中与高览一起收拢残兵数百,想着敌人刚刚经历大胜,心理必然会松懈,如果这时候发起反击,定能建立奇功!

    无奈那崔巨业只想着逃命,根本不同意他的计划,还拿主帅身份强压他。于是他们只得趁夜摆脱了崔巨业,在途中又收拢了溃兵数千。稍作整顿后,偷偷迂回中山国腹地,设计烧毁了中山国相在那里设立的一个重要的屯粮地。这导致公孙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力再战了。

    袁绍这才恍然大悟,亲自给审配和高览接下枷锁,向他们赔罪。同时命人把崔巨业押上来。

    这崔巨业是清河崔家的人,与后来的崔琰是同族,地位不低。故而袁绍才命他去担任讨伐公孙瓒的主帅,却没想到此人居然如此不堪!

    于是在经过双方对质之后,证实了审配说得才是真相。袁绍当即斩了崔巨业,同时赏赐了审配,而高览亦得到了提拔。

    就这样,龙凑-巨马水之役就此宣告结束。

    李傕他们在长安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又是一个表现自己存在感的好机会,于是派出使节到袁绍、赵二、公孙瓒处,进行了调解,劝他们停战讲和。当初董卓这么玩过,李傕他们自然要有样学样。

    袁、赵、公孙三方心说你李傕真会玩儿,我们打的时候你不调解,打完了没事了,你来调解,真会给自己长脸!

    不过也懒得跟他计较,三方都派人应付事一般地接受了调解,算是给了朝廷一个面子。

    李傕自觉得了面子,非常高兴。

    中原其他诸侯听到此消息后,都没有在意,唯独荆州刺史刘表听了这件事后,若有所思。

    蒯良等人便问:“主公有何忧虑,可否与我等商议”

    刘表摇了摇头,表示:“也没什么,只是觉得现在长安那边的朝廷,早已名存实亡,令不出关。没想到还在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影响,做最后挣扎。”

    蔡瑁不由笑道:“哈,不过就是图个脸上光鲜罢了!等别人打完仗了再跑过去调解,有什么用!”

    蒯良却不这么看:“也不能这么说,通过那三家尚还肯卖长安朝廷一个面子来看,这朝廷的威望还是有一些的,并非完全没有意义。或许……”

    “或许什么”

    蒯良想了想,答道:“或许对咱们来说,是个机会!”

    “哦”刘表来了兴趣,“子柔说说看!”

    蒯良便分析道:“趁着现在朝廷还有一些影响力,咱们或许可以利用一下他们!现如今很多地方官还是认朝廷的,我们不妨同朝廷合作一把。我们可以上表朝廷,公开表示支持朝廷,同时命使者携带金珠财宝,贿赂实际把控朝廷的李傕他们。李傕等人无远见,些许小利即可动其心。然后让朝廷发布一些对咱们有利的命令,比如……”

    伊籍插嘴道:“授予主公更多的权力,让主公的政令更加名正言顺!”

    蒯良赞许地看了一眼伊籍:“机伯说得对!让朝廷将主公的荆州刺史变为荆州牧,最好再来个假节。这样主公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更有底气!”

    刘表觉得有道理,看了看蔡瑁和蒯越。蔡瑁虽然不以为然,但也没有反对。蒯越更擅长军略,政治上的事不是很关心。刘表见两人没有反对,于是便按照蒯良的建议施行。

    于是派使者觐见朝廷,带去了一大堆贡品,对着李傕拍了好一通马屁。

    李傕这下更高兴了,便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同时授予假节,并督交、扬、益三州军事。原本朝廷威望尚在时,众人想都不敢想的官位职权,现在居然就这么轻易地给了出去。

    前面那些将军州牧侯什么的倒也罢了,后面的督交、扬、益三州军事的权力就太大了!

    只是这权力大虽然大,但却虚得很。毕竟益州官员肯定不会听刘表的,交州目前的刺史为朱儁的儿子朱符,其治下官员同样不会因为李傕的一道任命而听刘表的。扬州刺史陈温亦然。

    但这不代表这项任命就没用了,如果哪天刘表想要出兵讨伐这三州,有了朝廷的这个任命,就可以让三州的人更容易接受投降,而不会负隅顽抗到底。

    而袁术听到这个消息后,直骂刘表狡猾。正想着要不要也这么效仿时,杨弘却提醒他道:“主公,您手中握有神器,何必羡慕他人”

    “神器轩辕剑还是炼妖壶……呸呸,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到底在指什么”

    杨弘也不答话,指了指某个方向。

    袁术这才反应过来,惊呼:“刘辩!不对,是弘农王。对呀!我手里还有此神器,你不说我都快把这事忘了!”

    随即问道:“之前刚得到弘农王时,你不是力劝我先不要公开消息吗现在难道可以了”

    杨弘笑着摇了摇头,道:“现在不行,但很快就可以了!”

    随



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术伐兖
    蒯越最近不知从哪弄了副羽毛扇子,还偏爱戴进贤冠。他摇了摇羽扇道:“袁公路此次倾尽全力征讨曹操。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盟友众多,但是我料他此行……必败!而等到他败了之后,实力虚弱之时,那便是主公收回南阳之日。到那时,那袁术就不得不去其他地方找容身之所,甚至死在哪个地方都有可能。而主公也不用担忧事后报复了!”

    刘表有些怀疑地问他道:“异度为何断定那袁术必败”

    蒯良又接口分析道:“主公,您想那袁术是什么德行的人这天下又有谁不知他的恶名其人志大才疏,勇而无断。当年担任长水校尉时,奢淫无度,骑盛车马,以气高人,百姓编绰号讽刺他“路中悍鬼袁长水”。如此骄豪,非治乱之主也!”

    “这样啊!”

    蒯良继续说道:“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

    “哦。”

    刘表不由感叹这蒯子柔别的都好,就是有些“雍季之论”。谈事情不从具体问题着手,而是喜欢从道德、道义方面来讲。

    蒯越看出了刘表的无奈,便用“臼犯之谋”,从军事上向刘表解释道:“蒯子柔之言在理!袁公路成不了大事。不说别的,就单说军事方面,他袁术又打过什么正经仗了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他总督各路诸侯粮草,故意不发孙坚粮草也就罢了,问题是其他路诸侯的粮草,他也没好好发过,经常弄得乱七八糟,错漏百出。十八路诸侯的三十万大军,至少有一半是被他袁公路给饿死的!试问主公,他袁公路连个粮草都搞不明白,还能打什么仗”

    随即蒯越又分析道:“反观那曹操。当年黄巾乱起之时,他担任骑都尉,屡立战功。之后担任济南相,济南境内匪寇被一扫而空。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曹操初担任东郡太守之时,手中不过几千新募之卒,而那时整个兖州匪乱多么严重!可是后来呢,斩白绕、破于毒、眭固,驱走於夫罗,坐稳东郡。而后联合兖州诸郡守一起发起反击,推翻刘岱,黄巾纷纷降服,波才解散部众不知所踪,赵二、陶谦、孙坚、公孙瓒四路诸侯亦相继退兵。曹操以一郡之兵力,扫荡整个兖州,威风凛凛,令人难以轻视。试问,以这样厉害的人物,去打一个袁术,又焉能有不胜之理”

    刘表点了点头,觉得袁术这人冢中枯骨,而曹操枭雄之姿。一相对比之下,袁术实在没有打胜仗的可能。

    随即大喜,当即下令部队整军备战,同时派出大量细作前往南阳与兖州侦查。一旦得知袁术战败的消息,立刻回报。之后便可以出兵南阳,把这个荆州最富的郡收回来了!

    而袁术那边,却并不知道刘表那边已经算计上自己了。

    他看着麾下的精兵强将、谋臣武将,感到十分自豪。这就是我袁公路征战天下的资本啊!

    我的大军,加上青州军和徐州军,三个州(南阳一郡顶一州)的力量去打只有半个兖州的曹操,怎么想怎么必胜啊,哈哈哈!

    对了,那青州军和徐州军也该发动进攻配合我了!应该立刻写信给赵二和陶谦,让他们速速发兵,跟我一起来个三路夹击!

    还有,听说那匈奴於夫罗也加入我的同盟了!也给他们写信,算上他们一份吧!

    这时杨弘忽然过来提醒道:“主公,您倾南阳之力来伐兖州,后方空虚,需要提防那刘表图谋不轨啊!”

    袁术想了想的确如此。便问他:“大将有何良策”

    杨弘建议道:“主公可下令给孙坚,命其出击荆州,以为牵制。”

    袁术同意了。

    杨弘想了想,又建议道:“此次出兵兖州,当走豫州路线,以向孙坚展示我方军力,令其畏服!”

    袁术的南阳军要想进入兖州,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是从司隶河南郡走,二是从孙坚掌握的豫州颍川郡经过。

    袁术为了讨伐兖州方便,曾经在河南郡设立了不少据点,用来供大军中途补给之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河南郡也算是袁术的地盘。

    袁术上次进入兖州时就是走的河南郡,毕竟那时候他与孙坚的关系不太好。而现在,两人关系相对缓和一些了,故而杨弘又提议走颍川了。袁术当然同意。

    却没想到大军到达颍川边境时,被把守此地的豫州边防部队所拦截,部队主官说什么也不让袁术军进入豫州。袁术刚要发怒,忽然几骑快马过来,命令豫州军立刻放行。而后为首的人走到袁术军面前,向袁术行礼道:

    “孙贲见过袁将军!”

    孙贲这人袁术当然认识,简单问候一番后,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孙贲便解释道:“实在抱歉,这是一场误会!我家孙将军接到袁将军的信后,不敢耽搁,当即着手准备出征刘表事宜。我们以为袁将军出征兖州会走河南,所以便下令边境部队加强防范,不允许任何部队进入,这本来是为了防范刘表,不想却冲撞了袁将军,真是罪过!”

    袁术一



第三百四十章 下邳阙宣
    袁术想得很美好,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这帮盟友有多坑。那赵二倒是能拿出五万人来,但是这五万都是分散在兖州东部各处,忙着抢钱抢粮抢娘们,根本没打算参战。

    至于那於夫罗和黑山军……数量是有,但於夫罗的是残兵败将,黑山军纯粹来趁火打劫的,压根打不了硬仗。

    陶谦号称两万,实际上兵力也就数千,而且里面大部分人压根就不是徐州的正规军,而是一个名叫阙宣的人的部下。

    阙宣是徐州下邳郡一个大户,因为平时喜欢结交豪杰,仗义疏财,得了个“及时雨”的绰号。他这人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研究些风水、算命的学说,看看《石包谶》什么的。某一天他在研究《春秋谶》时,看到里面有一句话为:“代汉者,当涂高也。”

    他研究了半天,也没想通“涂高”是指什么。这时从他家附近路过一名看起来有些妖异的道人,阙宣觉得修道之人整天研习经典,应该会懂得多些,于是便凑过去请教他。那妖道听后想了想,忽然诡媚一笑,告诉他:“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

    说完也不多解释,走了。

    阙宣大惊,心说这不就是预示我阙某人要取代汉室,当皇帝了

    越想越觉得可信,于是便联络乡党,纠集了一百零七个兄弟,号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自己则改绰号为“呼保义”,占据一座山头,立上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公然起兵造反。

    还别说,这“代汉者,当涂高也”的号召力还真大,瞬间便聚集了近万人支持他。

    徐州境内除了这等事,身为刺史的陶谦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当即派曹豹率军去平叛。结果曹豹无能,居然屡屡失利,更有一次率军乘船渡过湖泊时,被对方水贼凿穿了船,成了俘虏。

    不过阙宣却并没有杀他,反而把他放了。这阙宣虽然听信谶语,但人却不傻,头脑也是清醒的。知道自己与陶谦实力差距大,此时同陶谦对抗并不明智。于是便让曹豹传话给陶谦,声称自己并无意取代陶谦的位置,他的目标是整个天下,希望陶谦能与他和平共处。如果陶谦需要,自己愿意与他联手扫平外患。

    陶谦想了想,觉得这阙宣跟以往那些土鳖造反者似乎不太一样,于是便跟糜竺、陈登等人商议,询问他俩意见。

    糜竺首先分析道:“主公,阙逆乌合之众,战力不堪。先前能胜曹豹,不过以诈取胜,实难长久。而且自从他俘虏曹豹之后,声威大涨,每日里投靠他的人越来越多。这么多人每日粮草消耗甚大,偏偏他又不是流寇,无法去较远地方劫掠,时间久了,人心必然分散。想来他也是看清了这一点,才提出要与主公您和谈的吧!”

    陶谦点了点头,觉得糜竺确实有才,能够从后勤角度分析出事情因果。

    随即又看向陈登,陈登想了想,建议道:“既然阙宣有谈和之心,那我们不妨就因势利导,让他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招安他们,以提供给他粮草为条件,让他向我们宣誓效忠。当然,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可以允许他保留部众,听调不听宣。”

    陶谦皱了皱眉:“效仿臧霸他们那样吗”

    本来徐州有一个臧霸就够他头疼的了,要是再来个阙宣,那日后肯定还会冒出更多起兵造反之人,欲要效仿。到时候,徐州内部山头林立,那徐州还是自己的么

    陈登微微一笑,摇头道:“那倒不会。臧霸等人有功于徐州,而且手下也颇有些人才,故而才能得到陶府君如此优待。而阙宣嘛,就差太多了!我们可以先麻痹其心,而后让他去与外敌消耗,待到他实力削弱之后,我们再吞其部众。而后如何处置他,就完全由咱们说了算了!”
1...121122123124125...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