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15端木景晨
西北国家的国主害怕大雪灾年。本朝的皇帝和臣子们也怕。
除了好战分子,谁都不喜欢战争。战争会让经济倒退好几年,好不容易国泰民安的繁荣又要化为乌有。
东瑗忙打断他的话:“呸呸呸。什么大雪成灾这叫瑞雪兆丰年。去年也有大雪,今年不是风调雨顺!念过那么多书的,还是这么不会说话。”
她这样紧张的语气,令盛修颐忍俊不禁,禁不住哈哈笑起来。
他的心情也跟着好转不少。
夫妻两人先去盛夫人的元阳阁,给盛夫人请安。
“怎么这么晚才回”盛夫人有些担心问东瑗,“皇后娘娘身体都好吧”
东瑗忙道:“娘娘凤体祥和,一切都好。今日是娘娘贵降的日子,不仅宣了我,还宣了单国公夫人和淑妃娘娘。大家一处说话,就忘了时辰,所以出宫晚了,让娘担忧了。”
盛夫人这才放心,笑道:“原来今日是皇后娘娘贵降的日子,我们竟然一概不知……”
“陛下身子不好,娘娘也不想操办,所以只宣了自家姊妹。”东瑗解释道。
这个道理盛夫人自然是明白的,她微微颔首。说了会儿话,让东瑗和盛修颐早些回去歇息。
两人告辞,回了静摄院,东瑗先去洗漱一番,盛修颐则去看了诚哥儿。
诚哥儿今日兴致极好,乳娘乔妈妈抱着他在暖阁里说话,他咯咯笑得开怀。看到父亲进来,就笑得更加开心。
穿着厚厚的裘袄,他的动作十分笨重,艰难向盛修颐张手,要盛修颐抱他。
盛修颐就将他抱在怀里,往他脸上使劲亲了亲。
可能是盛修颐的脸有些凉,诚哥儿顿时不笑了,小鼻子蹙了起来,推盛修颐,忸怩着要乳娘抱。
盛修颐不明所以,微讶看着乳娘。
乳娘就把自己的猜测告诉盛修颐:“世子爷,诚哥儿最怕凉……”是说盛修颐刚刚从外头回来,脸上太冷了就往诚哥儿脸上贴,惹得诚哥儿不快了。
东瑗洗漱完毕后,换了家常的褙子,站在暖阁门口看到这一幕,笑得合不拢嘴。
盛修颐啼笑皆非,捏了捏诚哥儿的小手。
东瑗上前,把孩子抱在怀里。
回来逗弄孩子,东瑗也不再提太子爷选妃之事,盛修颐自然也闭口不谈。
次日,大雪终于停了,天空放晴。日头悬挂在树梢,光芒万丈,虬枝梢头的晶莹积雪泛出夺目银光。
化雪的日子才是最冷的。
果然,而后的几天冷的刺骨。
盛修颐依旧每日去太子府教学,东瑗在家里生活如常。每隔三天见一见家里管事的婆子们,平
第215节站队(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橘红脸上不自然的表情,不仅仅东瑗看见了,蔷薇和其他几个大丫鬟也瞧得分明。
大家都不说话。
等罗妈妈和橘红一走,东瑗就问她们:“怎么瞧橘红那样子,是不是每个月让她出去,她都不太愿意”
寻芳、碧秋是从盛夫人身边到东瑗身边的,橘红又是东瑗身边的老人,她们是不敢妄议橘红的;夭桃是从二等丫鬟升为一等丫鬟,她一向不太抬高自己,把自己放在橘红和蔷薇等人相同地位,她也微微垂首不语。
蔷薇见东瑗问,又见众人不说话,这才开口道:“时常也听她提起,说婆婆总是念叨她和二庄……”
寻芳不想做出头鸟,蔷薇开口了,她才敢接话:“我有次听橘红姐姐说,二庄姐夫不爱说话,她也不会说话,两人在家里很少说一句。她婆婆就总说橘红姐姐笨拙,不像橘香姐姐那样和大庄姐夫感情好。”
这些事,东瑗一早就知道。
橘红嫁过去的时候,她就说过二庄不喜欢说话,他们俩很少沟通。
怎么过了这么久,两人的问题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差
因为和丈夫沟通少,两人原本就如履薄冰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所以婆婆都不满了么
东瑗近来一直忙着家里事,对身边的丫鬟们缺少些关心,的确没有精力去管橘红的事。
而且东瑗觉得,到底是橘红自己的婚姻,东瑗想管也插不上手。夫妻之间的事,旁人参与进去只会更加复杂。夫妻感情,旁人是使不上力气的。
只能她和二庄自己解决。
看来橘红必须像橘香那样出去了。
只是,蔷薇马上也要嫁了,橘红出去,橘香还在月子里,她身边的事怎么办想到这些。东瑗也头疼不已。
蔷薇的亲事,当初和来福说好是年底的,如今都十月了。腊月之前定是要让蔷薇出嫁的。
橘香刚刚诞下女儿,她至少要在孩子一周岁左右才能进来服侍。
东瑗没有再说什么,让众丫鬟帮着她裁剪料子,准备做些防寒小东西送人。她准备替盛夫人做一顶绒帽,替芸姐儿做一双护手,再替盛乐郝做一件贴身小马褂。夜里念书可以穿上。
盛夫人和芸姐儿的东西用料少,但是是穿戴在明眼用,针线要做得精致;盛乐郝的马褂虽然用料多,却是穿在里头,不需要精美的花纹,做起来反而容易。
东瑗就先替盛乐郝做马褂。
正在剪裁料子,外院的管事突然跑来通禀,说宫里赏了东西给盛夫人和东瑗,是皇后娘娘的坤宁宫内侍亲自送来的。
东瑗忙放下剪刀,去了盛夫人的元阳阁。
而后。婆媳俩去了外院,接了皇后娘娘的赏赐。又给了那公公些许回礼。
回到内院,盛夫人和东瑗让人把皇后娘娘赏的东西拿进来瞧。
皇后赏的东西不少,有一顶精致的灰鼠皮绒帽,玄青色的牡丹花开纹,很适合盛夫人戴;两只崭新的黄铜盘螭手炉,轻巧好看,手柄上还用红宝石装饰成蝴蝶模样。大方又贵重;还有几块暖玉和一柄如意。
“都是借了你的光。”盛夫人笑着对东瑗道,“天气一寒,娘娘就想着你。才赏了这些东西。”
的确是因为东瑗,却绝对不是盛夫人想的那般姊妹情深。
东瑗也不想辩解,笑着拿起拿顶灰鼠皮绒帽给盛夫人戴:“您试试这个暖和不暖和”
盛夫人身边的康妈妈和香橼就帮着盛夫人摘了头上的帽子,换了这顶绒帽。
正好合适,不大不小,盛夫人笑道:“暖和极了,还轻巧。宫里的东西就是比咱们用的巧些。”
“那您别摘下来,免得冻了头。”东瑗笑道,“我刚刚还翻出家里祖母给的毡绒,准备替您做顶帽子。如今有了这个,我改替您做个护手吧。”
盛夫人一听这话,眼睛里就堆满了笑。她嗔怪东瑗:“这样冷的天儿,家里事事你操心,还要带着诚哥儿,做那些东西干什么我这里又不是缺少绒帽不用不用,帽子、护手,娘这里多得用不过来……”
“您这里是您的,我做的是我的。”东瑗笑道,“您别嫌弃不好就成。”
而后不给盛夫人拒绝的机会,又问她:“这手炉我拿一个,给二弟妹一个,您看成么”
“你都拿着。”盛夫人道,“家里还少手炉么这是娘娘赏的,你留着自己用。”
“我也不少这些。”东瑗笑道,吩咐香橼把其中一个铜手炉包好,等会儿给二奶奶送去。
剩下的暖玉东瑗拿了一块,其他的全部留给盛夫人。
盛夫人见她的确是诚心,也懒得和她推来推去的,就让康妈妈都收起来。将来自己去了,这些东西还是留给东瑗的,不过是暂时替她保管,犯不着为这个和东瑗推辞。
况且东瑗陪嫁丰厚,这些东西虽然精贵,却也入不了她的眼。
皇后娘娘赏赐东西,无非是提醒东瑗该找个理由进宫去看望娘娘了。有了这次赏赐,东瑗难道不该进宫去谢恩
皇后大约还是想知道太子选妃的最新进展。
东瑗也不知道。
回到静摄院,东瑗让蔷薇把这个手炉里添了新炭,摆在炕几上比较明显的地方。而她自己,继续替盛乐郝坐着马褂。
晚夕盛修颐回来,见她埋头做针线,就问她做什么。
“天气冷了,给娘和孩子们做些小东西。”东瑗头也不抬回答道,“去年我怀着诚哥儿,也没有精力做这些,心里一直过意不去的。
第216节私情(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瑗进宫,把盛修颐愿意跟随薛老侯爷脚步的话,告诉了皇后娘娘。
盛修颐是不会忤逆皇后的。盛家只会跟随薛老侯爷,不管朝中风向偏向哪里,盛修颐都会跟着薛老侯爷。皇后娘娘若是对朝政不满,也怪不到盛修颐头上。
盛修颐只是太子少师,只是跟随薛家而已。
从此后,皇后娘娘的确不曾在召东瑗进宫。
她大约也明白了这件事。
元昌帝怕自己命不久矣,急着替太子铺平道路,所以力主革新。他以为肯定会得到薛老侯爷的支持。
毕竟他认为,这样的革新对太子绝对有利。
可薛老侯爷是反对声音中最坚定的。
薛老侯爷比元昌帝更加清醒,现在的革新不会让太子爷将来安稳,而是给太子爷留下无穷的后患。
好不容易恢复了些许的元昌帝被气得又是吐血,昏迷过去。而后,他的神志越发不清晰,再也无力上朝。
不仅仅太子选妃之事耽搁,朝政也全部交到了薛老侯爷和秦尚书手中。
后来发生的这些事,东瑗是从盛修颐简单描述里得知。她的生活,依旧是盛府内宅方寸之间。
明年三月初一是三爷盛修沐的婚期,东瑗一直帮衬盛夫人准备三爷娶亲之事。
三爷的院子盖在元阳阁的东南向,离元阳阁最近,已经基本上竣工。
盛昌侯商议盛修颐和盛修沐,给院子取什么名字。
盛修颐只说听爹爹的。
三爷盛修沐对亲事一直有抵触,他懒懒说随便爹爹。
盛昌侯看得出他们兄弟的不上心,心里一阵好气,而后又生生压了回去。自从辞官后,盛昌侯时时练字、作画,旁的不说,忍耐力比从前好了不少,一点就爆的脾气颇有收敛。
他自己想了想。对盛修颐道:“沐哥儿的院子,就叫沐恩院吧。”
盛修沐的爵位封号叫沐恩伯。
可见盛昌侯也是懒得替盛修沐费心。
盛修颐道是,而后把这个名字告诉了外院的管事林久福,叫人刻了牌匾回来。
传到内院。盛夫人听说三爷的院子以后叫沐恩院,倒是喜欢。
次日家里众人去请安时,盛昌侯也在,盛夫人就说起三爷院子的事,极力夸赞盛昌侯取的好名字。
三爷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想笑不敢笑。
盛修颐一脸正气,好似没有听懂般。点头附和盛夫人的夸奖。
东瑗、二奶奶葛氏和二爷盛修海则忍俊不禁,三人皆低头偷笑。
盛夫人这样明显的给盛昌侯捧场,让人感受到她对盛昌侯有种近乎孩子般的宠爱。
年纪大了,都喜欢听奉承话。孩子们不愿意说,只有老伴愿意捧场。
哪里是什么好名字分明是御赐的封号直接用的。
虽然听着想笑,心里却觉得他们很恩爱甜蜜,东瑗和二奶奶等人皆是心头一动。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这把年纪还能如此对对方着想。难道不是幸福
二奶奶想着,就忍不住回眸看了二爷一眼。
平日里总觉得不争气的丈夫,此刻看来却又种难以言喻的踏实。她不禁微笑一下。
盛昌侯听着盛夫人夸张的赞誉。尴尬咳了咳,却没有反驳盛夫人的话。
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温馨。
盛昌侯扫了眼儿子媳妇众人,从前看不惯长子的沉默寡言、次子的阴沉薄恩、三子的急躁纨绔,如今瞧着他们一个个模样周正,衣着得体,都是翩翩佳公子,难得的一表人才,心里倏然就有种安慰。
心态变了,看孩子们也觉得不同。
“不用守在这里,都忙去吧。”盛昌侯起身。对众人道。
他自己率先走了出去。
众人便纷纷告辞。
东瑗回了静摄院,先看了诚哥儿,而后抱着诚哥儿玩了会儿,就拿出针线来,替盛乐郝做马褂。
看似简单的一件衣裳,东瑗已经缝了六天。快要收工了。
到了下午,堪堪做完,又急忙把盛乐芸的护手拿出来做。
丫鬟们在一旁服侍,橘红甚至说:“大奶奶,我替您做吧您近来总是低头做这些,小心脖子酸。”
这些小东西,虽然活计不太,却很费心力。
东瑗头一次给盛修颐的孩子们做活计,不想落在口实,所以一针一线都是自己完成。
“不用的。”东瑗笑笑,而后想起前些日子的话,跟蔷薇众人使眼色,让她们都出去忙,只留了橘红在跟前。
橘红顿时就不自在。
她早就从寻芳那里知道,东瑗对她回去之事有了注意,还特意问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