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顾骜知道这种地方是秀才遇到兵,没地方让你花钱解决问题的。既然初来乍到,那就收敛些吧。
就当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反正他来之前,已经把《数理化自学丛书啃完一遍了,复习时间上也不紧张。只要考前最后三个月让他找找状态,就没问题。
刚来插队,乖乖接受个下马威,端正态度把最农忙的季节扛过去,后面才好说话。
于是一连将近20天,顾骜都非常勤恳。一句怨言不说,就干最粗最累的插秧活儿,扛过了八月最炎热的时节。
公社/生产队的枢机,以及知青办的人,期间几次来家访,郑大伯给的反馈也不错。枢机便把顾骜定性为积极接受再教育改造的那一类好份子。
到了八月下旬,农忙季节过了之后,顾骜每天晚上会借点煤油点灯看书,到后来渐渐发展为花钱买煤油。
他插队的那地方,倒也不是家家户户都买不起电灯,而是没有跟城市的电网并网通电。
只有乡里自己搞了个小水电,汛期的时候农民用电基本不要钱,但汛期过了就没电了,电灯也彻底成了摆设,还是得烧煤油。
而这些困难,都是顾骜来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
他印象里,农村没电怎么也得是民国时候才有的情况。
央视电视剧里,明明那些知青们听说高考恢复后都在农村欢欣鼓舞地挑灯夜战复习苦读!
只能说是神剧编辑害人不浅了。
顾骜只能一点点适应现实。
顾骜在农村苦熬的同时,京城也是暗流涌动。
是否恢复高考的问题,博弈非常激烈,从7月份开始讨论,一直讨论了两个月,还剩最后一块大石头绕不过去。
1977年,还是《学好文件抓住纲的年份。
要转过头去等明年的伟大全会翻篇后,才敢正式提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77年就想恢复高考,最后一块大石头,便是6年前(71年)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推荐制上大学,正是那个文件确立下来的。
而那个文件,又是已故的伟大领袖亲笔圈阅过同意的。
激烈的会议,一直开到9月20号。
最后,终于被新伟大领袖亲自发现了一个问题:按照《人人日报内参的调查结论,6年前的《纪要,貌似已故领袖圈阅的并不是最终版!而是在领袖圈阅之后,又被张姚二贼拿去润色并最终定稿的。
这无疑相当于矫诏!
这个调查内参立刻被转发给所有与会者,恢复高考的最后理论障碍被扫除了。
9月25日的会议最终表决日,全体一致通过恢复高考。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后世史学家纷纷揣测:要是当时没有发现矫诏的问题,恢复高考说不定真得拖到79年全面实事求是之后了。
因为前世看过历史剧,所以顾骜对9月25日这个伟大的日子,记忆非常深刻。
自从9月以来,他已经进入了全速复习的状态。
因为跟郑大伯一家厮混得不错,加上顾骜又有钱最农忙的时节已经过去了,所以顾骜开始拿钱买工分。
郑大伯家里还有一个12岁的女孩一个才8岁的男孩,本来还没到当劳力的年纪。
但在顾骜出到每天5毛钱的顶替价位下,郑家的小孩立刻把顾骜那份农活顶过去了。
郑家人多次好奇顾骜到了农村还那么刻苦读书,究竟是图个啥,都被顾骜以说不定将来要考试升学的揣测搪塞了过去。
反正顾骜说得很是语焉不详,将来别人也没法说他是预言家。
既然他有钱,就随他便了。
不过,顾骜就这样等过了9月25号,甚至都等到了十一国庆节,都没等来恢复高考的通知。
一开始,他以为是徽省地方偏僻山区消息闭塞,也没着急。国庆节这天,他特地骑自行车去了l县长兴,把胡州市面上近几天的所有类型报纸统统买了一遍。
然后仔仔细细全部翻阅。
还是一无所获。
不可能吧,都一个星期了,又不是六百里加急的古代,怎么消息还没传到地方上?
他又花了几毛钱,去县里拍电报,问老爹和姐姐在钱塘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
但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顾骜便关照姐姐,注意时刻打探小道消息,别怕花钱。
姐姐被他的诚意所感,满口答应。
由过了一周,实在等不住的顾骜,问生产队枢机和知青办的人请了假,名义是回乡探亲。
顾骜回到家那天,是10月11日。
第二天中午,本来只有他和姐姐在家,但老爹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明明是上班时间,却飞蹬着自行车冲回了家里。
问认识的在京城一机部的关系弄到的——国u院今天的文件,正式宣布恢复高考!老爹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
顾敏哗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满眼震惊地看着弟弟。
真被弟弟赌中了!
别张扬!上楼!上楼说。老爹拍了女儿一下,示意不要大惊小怪。
顾敏也知道事情严重,连忙上楼锁门,还不忘轻声问父亲:这个不算刺探国家机密吧?
老爹肯定地回答:不算,教育部的文件,9月25号就通过了上报国u院。是国u院又审核了十几天,今天才正式作为红头文件发出来。
现在无非是平头百姓还看不到罢了。听说《人人日报和新华社,大约还要再过10天才会正式报道。
顾骜听了这个消息,终于松了口气。
姐姐的第一反应,则是关切地问他:嗷嗷,你在农村有吃苦么?他们让不让你花钱买工分?既然消息确实了,后面你可别耽误时间干农活了,就安安心心好好复习吧。
你没上过高中,语文和政治肯定不行。但我看你数理化都不错,万一真能考上个大专,也算我们顾家光宗耀祖了。
顾骜被姐姐的期待闹得哭笑不得:原来在姐姐眼里,他只配考个大专?
不过,谁让他没有正经上过高中呢。
放心,我一定会考上的。姐,你也静心念书吧。他一边安慰了一句,一边想到一个问题。
马风既然鞍前马后帮了他这么多,如今事到临头,有了提前的内幕消息,也该跟对方通个气。
他倒是不觉得马风这种学渣水平也配参加高考,只是觉得能以此劝对方立刻一心向学,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出门,去马家找马风。
马家的家长都在,告诉他马风就在本市郊区的生产队插队,并不远,也就30几公里。
顾骜便骑车找了过去。
他到那支生产队的时候,马风果然也没好好在干货,而是拿钱买别人顶工分自己做点投机倒把事情。
反正比务农更有钱途就是了。
看到顾骜出现,他还有些惊喜。
顾哥?你怎么回来了。
到旁边没人的地方聊吧。顾骜很神秘的样子,让马风也立刻紧张了起来。
两人走到一条田埂上,四周百米内都看不见人,顾骜才轻轻吐露:国u院文件下来了,今天刚刚下来的:恢复高考,今年的考试日期,定在12月上旬。但是,《人人日报要21号才会报道,偏远地方,说不定更晚得到消息。
马风一下子就呆了。
随后是由衷的感叹:顾哥,你预测得神准啊!我跟着你赌果然没赌错啊!
赌?你又赌啥了?
第23章 备考岁月
面对顾骜的惊讶,马风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
也没赌啥——就是上次跟着你,卖了两个碎杯子,攒够了两千块本钱之后。我总想着囤点儿值钱的东西,免得钱在手里捏久了不值钱。
后来想起你去沪江那家跟沪江科技出版社合作的新华书店凭介绍信倒腾到几套违禁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我相信你的眼光,觉得将来总有恢复高考的时候,等恢复的第一年,大家忙着备考,这套书肯定能转手卖上好价钱。
所以,我最后一次去沪江倒腾不要肉票的猪肉时候,就存了心思,去试探一下凭我的脸还能不能再买到那套书
可是你没介绍信,他们怎么可能把这种‘白专’的书卖给你?顾骜直截了当地问道。很显然,他提这个问题时,是完全基于传统思维模式。
而马风立刻就刷新了他的认知:我这不是试试看么!看看上次被你甩了脸面的负责人和女店员,还认不认得我这张脸,能不能狐假虎威一下。
我候了两三次,还真给我堵到上次接待你那俩人当值,就大模大样进去,说还要买上次买过的那套书。
别说,多亏了我长得丑,还丑得这么有特色,那女店员一眼就认出我来了。她怕我再用介绍信羞辱她,没有多问,就直接卖了——20块钱一套,我前前后后买了足足80几套,把他们店里的非法库存都快买空了。
马风一共只有2000块钱本钱,他虽然信任顾骜,也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朴素道理。所以能赌进去八成本钱囤书,已经是非常大胆了。
再说,那家店也没更多的新书存货了,估计就剩下几套留档的样品。
顾骜听完,也是颇感无语: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那现在你是准备趁着行情好,高价把这些书脱手了?
等《人人日报上正式文件发下来,这种书肯定是要价格暴涨好几倍的。书店里的定价或许不会变,但是恐怕根本没货吧。
马风却没有接顾骜的话题,而是思想斗争了一下,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顾哥,文件上真跟你说的那样,12月初就要考试?那岂不是距离报纸上正式公布,只有50天时间准备了?
那也没办法的,我本来就说过,今年即使恢复,肯定也是非常仓促的。顾骜对此并不讳言。
马风琢磨了一下:当初你跟我说,去徽省参考,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避开其他发达地区准备充分的考生。我已经信了你了,但还是没想到会这么仓促。
要是那些消息不灵通的地方,拖到10月下旬才接到通知,也是有可能的吧?要是乡里到村生产队再延误,那就不好说了。
我也去农村两个多月了,现在才算是知道偏远村里信息多不灵通。要是能去徽省,估计至少三分之二的农村考生,到上考场前1个月,都不一定知道新闻。
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只是20天的信息延误时间差而已。
在电都没有的地方,也没有邮递员送报纸下乡,这是非常正常的。
(当时偏远农村也有邮递员,但几乎没人订报纸,因为配送太难了。邮递员都是积压很久,才骑自行车去一趟某几个村,不可能为了几封东西每天跑。)
有些特别山沟里的乡,说不定乡长手上的《人人日报,都是半个月之前的过时旧闻了。
顾骜原则上同意马风的判断,但他依然不敢相信,马风真的敢如何如何:
你算这个时间差干什么?不会凭你这点初中数学都才勉强及格的成绩,反而想参加高考了吧?
马风不好意思地一笑,眼神却随后变得决然:顾哥!我也想高考!趁着现在还没公开,我也马上托关系,再调一个插队的地方,把我安插到徽省去!我想跟你混!
你能不能帮我一起复习,让我也考上大学?哪怕是个专科都够了!我一定会抛弃一切杂念,拼死用功的!反正大家都没怎么用功呢,我至少比他们起步早。从现在开始,我再奋战60天,你觉得有希望么?
顾骜一阵好气又好笑:你这是异想天开呢!国家都已经出文件恢复高考了,只是还没对社会公布,你这时候出省,那叫高考移民,你不怕留下污点?再说你以为高中那点课那么容易补习?我是天才,你不能拿天才当参照物的。
马风却厚颜无耻地坚持抱大腿。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相比之下脸面什么的不重要了:
顾哥!只要我这样跨省插队的人够少,不会有谁注意的。至于你爸帮你办的时候觉得难,无非是他走正常渠道托关系不肯使钱罢了。
我不信我五百块打点下去,都弄不到调到徽省插队的名额!五百不够一千好了!我就当白卖了几十套书!
顾骜却还想劝说对方放弃:就算关系和政策上没问题,你成绩摆在那儿。没戏的。
马风却眼神一亮,知道顾骜这是松动了,连忙赌咒发誓:
顾哥!我成绩也没你想的那么差。我语文成绩不错的,而且考试不就是作文分占得多么。我这么能说会道,写出来的文章不比那些丢了书本好几年的高中生差的!
我的英语也绝对可以!自从跟了你混。看你买了录音机,我家有钱之后也黑市买了个,我也刻苦学口语。那些老三届的人当年读书还没上过英语课呢!我绝对比他们强得多。
无非数理化是我弱项,绝对是没戏的。不过我可以考文科啊,你那个政策文件上不是说,恢复高考后要分文理科的么?我考文科,物理化学就不用考了。我只求跟你混的时候,你帮我补一门数学,剩下的我听天由命。最后只要能考上个专科,我一辈子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顾骜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马风这厮忽悠人的口才确实不错。
跟那个搞登火星计划的马斯克也差不多,特别擅长于分解重大疑难问题。
似乎眼下还异想天开的事情,被他一分析一拆解,就成了一个个稍微奋力跳一下,就有可能够到的小目标了。
明明是个初中毕业生,想参加高考,到了马风嘴里,竟然成了只要你帮我补习一门数学,其他就没问题。
顾骜也不想拒人于千里之外,便说:既然你想浪费两个月赌一把,那我随你——你只要有本事找到我,我给你辅导答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