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它是美国肯塔基家乡鸡七千多家分店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由红牛集团控股的美国肯塔基国际公司、钱塘市牧工商公司和钱塘市旅游公司共同经营。
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应红牛集团董事、著名爱国企业家麦迪丽娜.伊丝米娜雅小姐邀请,参加了今天的开业仪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洛德在致辞中说……”
后面那些话,便是之前米娜白天在现场听到的洛德和基辛格讲话的翻译腔转述了,没必要再水一遍字数。
整个这一条新闻,在新闻连播30分钟的节目中,占用了1分钟。
米娜听到新闻连播给自己的定调,也已经升级为“著名爱国企业家”了,不由一阵欣慰。
她情不自禁地跟顾骜拥吻了一阵,激动得浑身发抖,但并不带任何色气的**,只是纯粹的振奋。
有点像2000年前后,那些给京城申奥的组委会成员,无论男女,在现场听到申办成功时,不也要激动拥抱一下嘛。这都是正常的同志战友间的激动表达方式,跟男女无关。
“别急,往下看,还有呢。”顾骜抚慰拍了一会儿米娜,让米娜冷静点。
随后米娜才意识到,今天还有第二段呢——早上9点钟,湖滨路肯德基这边散场之后,温斯顿.洛德和基辛格,可是立刻就马不停蹄去了城东的红牛集团所在地,为同样今天刚刚正式剪彩投产的“佳得乐”中国工厂剪彩。
佳得乐毕竟也是美国的果汁运动饮料品牌嘛,虽然被外资全资收购了,可把佳得乐卖到外国,那也算是宣扬美式生活方式了,意义跟可口可乐五年前筹备中国工厂是一个性质的,无非程度和规模不如可口可乐。
这样的新闻自然也可以上新闻连播。
米娜激动地继续往下看,果然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还看到了自己上午的时候,站在温斯顿.洛德和基辛格旁边,被一起拍上镜了。
不过这第二条因为只是工厂投产,没有与消费者互动的素材,也没有社会反响,所以短了很多。主持人的旁边也是一句“随后,温斯顿.洛德,基辛格博士一行又前往了xxx……”的格式就带过了。
第二条只占用了新闻连播15秒钟。
加起来,米娜和顾骜为她协调到的那些资源,一共占用了今天新闻连播的75秒,非常精确。
这一刻,米娜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他们肯定也在看新闻连播,要是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表现和出息,不知道会有多开心呢。
跟顾骜温存了一会儿、被抚慰了一番后,米娜长出一口气,用商量的口吻说:“我们快点吃完,回住的地方吧。我给家里人留的我在钱塘的联系方式,是大观园的电话号码呢。
我怕他们看完新闻连播肯定要打电话关心我。至于这边晚上的情况,也不用我们盯着,交给宗经理就行了,我们明早再了解一下营业数据就好。”
“我都随你,这本来就没什么好在意的。”顾骜温柔地答应。
然后两人草草把桌上的菜吃了点,起身下楼,自有秘书帮他们买单。
下楼的时候,酒家的经理还亲自过来送他们出门,一脸赔笑着凑趣:“米娜小姐的店一开张,今天连带着我们这儿生意都好了呢。”
“不会吧,不是应该客人都吸到对门去了”顾骜有些不解,还以为对方是卑躬屈膝说假话讨好。
钱塘酒家的经理却摇摇头,居然还说出一番道理来:“不不不,我们是真的生意好——你们那儿,也有人等不及排那么长队的嘛。再说了,肯塔基家乡鸡那么高档的东西,几个人能指望吃炸鸡吃到饱,大多数人尝尝而已。
那些排不上队的、没吃饱的,不还得来我们这儿,今天这街口人流量起码大了十倍,漏一小点到我们这儿,生意都好了两三倍。”
顾骜不禁莞尔,这还真是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了。
开一家肯德基,居然带动整个周边景区人流量了。
甚至于这个额外人流都不是仅限于溢出到划船的、买纪念品的、喝咖啡喝茶的。
而是实打实溢出到完全对标的同行那里了。
这也太恐怖了。
顾骜感受到的,没有同行的嫉妒,也没有别人的眼红,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因为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一个中国人,敢于以“顾骜的同行”自居。
其实哪怕是目前国内其他最大的企业家,也没谁觉得自己是顾骜的竞争对手,都自然而然把自己定位为跟在顾骜后面拣点顾骜扔掉不要的剩饭汤水,就能喂到饱足了。
第608章 八六三计划
二月份的最后几天,顾骜就在钱塘陪着米娜和萧穗,在悠闲中度过了。
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只要等着看前线源源不断反馈回来的美妙数据就行。
《终结者》和《第一滴血》在三个星期的放映后,全国预估观影人次分别达到了3000万和2000万。顾骜和米娜夹带的那些广告传达率,也高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随着各地假期、包括北方人的“猫冬”和冬季农闲彻底结束,后续的增长会慢一些。估计整个三月份新增额还不如春节后两三周。
不过,到今年二季度结束的时候,《终结者》国内观影超过1亿人次,肯定是有信心的。《第一滴血》打个七折差不多。
肯德基首店开张后一周,总算是渐渐平息下来,进入了新的经营常态,再也没有开业前三天那种24小时通宵营业的热闹。
日接待食客人数也从第一个24小时的一万两千人、跌到第二天的八千人、第三天的六千人。一周后稳定在了每天三四千人,没有再下跌,营业时间也缩短到了16小时。
虽然以1986年的市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来说,4块钱吃个套餐还是挺让普通市民肉疼的,但架不住这毕竟是全国唯一一家嘛。
同时经过前几年钱塘旅游业的发展,日常外地游客也是比较多的,这些人比较肯稍微咬咬牙吃顿好的见见世面。
因为86年的物价结构,只是居民自己去菜场买菜回家煮的成本比较低,但到外面下馆子还是比较贵的,这是服务业经营规模小、人工成本摊不低导致的。
比如菜场里买一斤五花肉可能是一块两毛,可下馆子点一只两斤的肘子也要六七块。抖音上可以查到86年全聚德的菜单,一只烤鸭还要十几块呢。国营饭馆售价起码是材料价格的三倍,导致大家平时没什么理由是不会轻易下馆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肯德基的售价对于游客来说并不算贵,因为游客出来玩本来就得天天下馆子,要不就吃泡面。
以西子湖畔新肥羊的人流规模,撑起每天三四千人咬牙掏腰包改善生活,完全是正常的。
店里整幢楼一百多张桌位,也依然能保持始终坐满——
开业前三天时的那种火爆程度,就不仅仅是坐满这么简单了。当时是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排队的顾客却依然坚持要买炸鸡,然后就直接站在别的有座的客人旁边吃。
这种氛围下,闹腾的熊孩子或者想拿腔作势慢慢吃的坐客也多半不好意思,只能被逼赶紧吃,吃完走人别占位置。
新鲜劲儿过去之后,每天客流量虽然降到了三四千,客单价却提升了,日营业额依然有两万以上。毕竟尝鲜嫌贵的市民少了,剩下的都是相对阔绰的游客,没有“自己回家煮饭”这个选项可选。
不过总的来说,在这个二月里,米娜旗下生意中直接效益增幅最大的,还不是肯德基,而是佳得乐。
佳得乐工厂投产后,短短一两周,销量好得出奇,反正是有多少货卖多少,暂时也依然只能先供省内,最多再照顾一下邻居的直辖市沪江。
经销商渠道都是现成的,原先进过红牛货的经销商,都可以同时兼卖佳得乐果汁,也就不存在重新建设。销售科的人坐在办公室里接接电话就把产能消化了。
作为肯德基的招牌合作饮料、靠着两部美国大片贴片广告、宣传认定为“美国最有名的果汁运动饮料”,这个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而佳得乐的本土化降本工作又做得比可口可乐更好,毕竟含果汁的饮料,以86年国内农产品、水果价格的低迷,可以很好地把成本压下来,做到比在美国制造总成本低好几成。
佳得乐最终的经销商定价是500毫升装8毛钱、建议零售价1元。这个价格比同期可口可乐还略微便宜一两成。
产品规格方面,佳得乐有玻璃瓶装的也有塑料瓶装的,都一个价位,不过玻璃瓶的会以一毛钱一个回收瓶子,主要用在短途运输的市场,因为现在国内还只有钱塘这边唯一一个灌装厂。
宗卿厚估算了一下产能和业绩的规模,估计今年九个月的时间,就能做到在国内市场乃至出口曰本市场累计销售1亿瓶,与此前原有的美国工厂基本持平——
米娜问桂格麦片集团买来佳得乐的时候,可不仅仅是买个牌子,还是连带着把佳得乐美国工厂一起买下的,所以总价才要3000万美元。
只不过,美国佳得乐一年也只有1亿瓶左右的销量。这个销量在美国运动饮料领域已经算最大销量的牌子了,因为运动饮料这个细分品类本来就比较小众。
可美国那边成本高,一瓶出厂大约20美分、经销商零售卖一个quarter(25美分硬币,也就是四分之一美元,美国人习惯用这个计价,相当于投币电话打一次的起步价)
所以算下来84年底米娜图谋收购时,佳得乐原先在美国也就一年两千万的营业额,竞争激烈导致利润率极低,还不到10%,连150万美元都不到。
相当于收购的时候,米娜是按照20几倍的市盈率股价收购的,在80年代中前期这个市盈率在没什么想象空间的传统行业并不差了,桂格麦片集团肯卖这个本来就是收购来的子公司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中国工厂投产后,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在销量和利润率方面超过原美国工厂,也算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外资果汁企业注意到中国水果加工成本的低廉。
第609章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论
顾骜被没必要透露姓名的领导、突兀地喊去京城开会,那就开呗。
他带着米娜,临时飞了一趟京城,米娜只是陪他处理些非机密的事务,并不会耽误他开会。而至于萧穗不习惯那种应酬氛围,就提前一个人去了香江。
国内不能包飞机,批不了航线,那就继续坐低调的民航,反正国内很安全。
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顾骜看着首都机场外的云层,内心也是有些感慨:哥虽然什么体制内身份都没了,却混到了三月份来京城开会的待遇。
当然,这还只是偶尔,而不是每年。每年的话,懂行的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你怎么也得是个代表,或者委员吧。
顾骜这辈子是不可能代表了,毕竟他已经有些港商背景,还拿了美国人的绿卡,所以就跟霍爷等其他香江富商一样,这辈子顶天了在委员的圈子里厮混。
(再强调一下绿卡只是居留权,不是国籍。这东西一来是为了随时随地跑美国不用再签证,二来也是为了去其他国家时,可以通过美国绿卡获得免签。
美国绿卡其实是比美国护照更好用的东西,因为一国护照的免签率其实是看这个国家吊丝的下限,所以李家坡的护照才最好用,小国寡民最穷的吊丝也穷不到哪儿去。而美国虽然强大,两三亿人总有几个吊丝会拉低美国护照的下限。绿卡就比护照有保障,因为能拿到美国绿卡的,肯定是外国来美国的精英,排除掉了美国本土赤贫这些下限。)
这里只是描述一种未来被人赶鸭子上架理论可能性,并不代表顾骜86年就已经动了谋一个委员的想法,他其实是淡泊虚位不在乎这些的。别说普通委员了,你就是让他在委员之余再挂个全国工商联副注席,他也是不会去刻意追求的。
废话少说,且说顾骜一行在京城降落后,由红牛集团驻京城的办事处派了辆奔驰来接,先到玉渊潭顾骜的寓所停了一下、收拾整顿一番,然后立刻直奔电子工业部。
电子工业部这个部,还能存在两年,到1988年就要被撤并了。顾骜到了之后,得到了不少老同事的欢迎,跟他们寒暄了一阵,然后立刻被喊去跟部里的领导详谈。
在部办公室里,顾骜听到了一些安排,这才把前世一些名字上耳熟能详、但细节却没怎么关心过的大事儿串联起来。
他竟然成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评审环节的外部顾问。
部里也好,科学院也好,工程院也好,在某几个涉及领域里,需要他提供一些情况、了解现状和难度、资源。
至于理由,似乎就是因为他跟张仲谋弄的香积电项目、已经正式跑起来了。让工程院和电子工业部的人发现,顾骜似乎对于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下、半导体器件这一分支方向上的发力,有一定的帮助可能性、或者能协调到一定的资源。
除了半导体之外,顾骜对摩托罗拉68000系列cpu的后续产业应用,也会跟国家发展计划中的自动化技术领域、初级智能机器人方向略有交集,反正喊顾骜来了解一下资源现状总是不亏的。
具体对话就不详述了。
反正顾骜在部里待了几天,后来又跑科学院和工程院。先后见了李部长,朱院长,杨院士,陈院士,那都是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规划和讨论阶段大佬。
……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个全称,后世很多人或许不是很熟。不过它的代号“八六三计划”,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之所以叫这个代号,是因为这个计划是1986年3月3日,京城每年例行开会的季节,由杨、陈等四位学界泰斗级别的院士,直接上书给最高首长的,后来还得到了工程院朱院长的力挺。
当然了,3月3日,只是最初的计划书提交时间。这么重大的事情,当然要起码讨论个半年,毕竟术业有专攻嘛,首长本身是不懂技术的,要兼听则明。
所以,这东西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一下子就讨论了八个月,到了86年11月初才被中央和院签发、又花了四个月时间筹备资金、调度资源,到1987年3月才正式开始组织实施。
后来,这项计划累计预期要花上3个五年计划、也就是15年的总时间,来实现相应目标、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与美苏在高科技领域的差距。
其中86年11月后批准的第一阶段资源划拨,就决定调集100亿国家投资、抽调上万名科学家参与,这笔钱计划要用到1992年,然后才会制作第二阶段投入的细致预算。
最终,八六三计划理论上要到2002年完成,而后世02年国家也确实成立了“八六三计划监督委员会”,以督促和验证计划的完成情况。
(当然计划肯定不可能100%全部完成,有人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钱花下去大部分都完成了。学术造假、捏造数据、剽窃成果……这些个案肯定是有的,不吹不黑,不多展开)
顾骜这次来,却是赶上了早期的论证阶段,帮忙评估一下某些专项的难度、需要投入的资源——当然,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因为其他的他也不懂。
按照四院士和朱院长上书的原计划,“八六三”一共要投入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等八大领域、25个子方向的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