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你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不求表现自己,至少也要建立起属于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让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你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
别说你卡宁汉叔叔对你可是一直不太看得上,连cmo钱伯斯是什么态度,你心里也是清楚的。我真不希望看到哪一天,为了让你接班,逼得我不得不清理元老和骨干。”
王安在王安电脑,那就像朱元璋的势力一样。朱元璋当然可以为朱标或者朱允炆清理掉交接权力的威胁。可是清理过后,王朝的战斗力也会下降,这个道理王安心里是很清楚的。
能让儿子多镀些声望,将来也好少几个人因为不服而离开。
“好的,我这就去准备。”王列从来不敢违抗乃父,立刻做好了连夜恶补谈资的准备,争取将来真到了什么战略研讨会上,哪怕刷点纸上谈兵的声望出来也好。
产业战略研讨会嘛,本来就不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检验。纸上谈兵谈得好、大佬说你牛逼,你就牛逼了。
至少在未来有机会被实战检验之前,暂时牛逼过了。
历史上,王安在86年10月去了中国,得到了非常高规格的接待。回来后11月份就把位置传给了儿子,前后脚差了仅仅半个月。
显然,王安自己都打算是趁着自己威望最高的时候、趁热打铁做出这个决策。
只不过,联合创始人卡宁汉和cmo约翰.钱伯斯为首的一批人,还是愤然离开了王安电脑,不愿意接受王列的管理。
卡宁汉已经老了,毕竟是王安的同辈人,离开后到同行那儿厮混了没几年就退休了。
而约翰.钱伯斯才40岁出头,历史上此公离开王安后,辗转了两年,被一家新崛起的美国无线通讯和自动交换机领域的公司、思科公司的创始人莫德里奇慧眼看中,招揽到门下,还承诺让他当接班人。
钱伯斯加入的时候,思科的市值才7000万美元,完全是一个被摩托罗拉压着打的弟弟——毕竟思科公司是1984年、摩托罗拉已经发明出了手机后,发现手机基站这个行业有前途,才刚刚跟风成立的,所以早期弱小很正常。
不过,钱伯斯靠着自己的实力,在思科找到了自己
事业的第二春,奋斗五六年后,就接了莫德里奇的班当上了ceo,把思科做到了21世纪初巅峰市值数千亿美元的大公司。
当然了,思科后来也跟其他无线通讯基站巨头一样,被华为逼上了绝路。不过这并不能因为晚节败退,就说约翰.钱伯斯这个传奇ceo能力不行。
毕竟被华为逼死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地球上那些思科的同行里,除了一家爱立信坚持活了下来,其他不都被华为屠了么,谁也没比谁更丢人。
(这里指的是跟华为的“网络侧设备业务”重合的那些同行,也就是跟移动电信这些运营商做生意的公司。华为后来跨圈做了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在终端市场,华为当然不算最强,苹果三星都活得好好的,谈不上统一天下)
……
王安并不
第613章 地球上只需要五台电脑的再次重演
顾骜接了王氏父子上车,二话不说,挥手指挥车队返航。
一溜儿奔驰从京城机场疾驰而出,直奔城西。
王安本来想问一下行程和下榻的安排,不过因为不同车,也就作罢。
大家都是头面人物,对于接待方面的安排,如果问得太多,就显得小气了。
还不如从容一点。
于是仅仅半个多小时后,车队就到了城西玉渊潭。
王安故作气定神闲地从车上下来,内心则略带好奇地看着周围环境,颇觉得有几分意外和落差。
“这地方环境倒是清幽,不过建筑看起来有些古旧,不像是高档酒店。听说京城最高档的,不都是友谊宾馆、中华国际大酒店之类的场所么”王安内心如是暗忖。
他已经是美国籍的人了,而且是民国末年去美国留学、创业的,40年没有回大陆,对京城自然是毫无了解。
他也懒得多想,直接开口问顾骜:“我们在这里下榻这是什么地方”
“钓鱼台国宾馆。”顾骜云淡风轻地回答。
饶是王安已经想到会受到礼遇,也依然微微一惊。
“钓鱼台国宾馆我只是一个美国资本家,以私人身份参加行业合作研讨会,住这里似乎……”王安本着礼貌自谦了一句。
顾骜立刻摆摆手,示意对方不必承情:“没事儿,为了沟通方便嘛——本来安排您去友谊宾馆也是可以的。这不我家就在隔壁么——喏,这片树林对面那个红墙里面,有假山小楼的园子,就是寒舍。”
王安这时正被引到钓鱼台国宾馆的芳菲苑楼上,顺着顾骜手指的方向远眺,正好可以看见顾家的宅子。略微仔细揣摩了一下规模后,心中更惊。
“原来,顾骜请我们住钓鱼台国宾馆,并不是上面非要礼遇我们,完全只是为了他自己串门谈事儿方便。
瞧他这园子,东西怕不有两百米进深,南北也有百余米,虽然被永定渠削了一个角,那也有累计二三十亩地皮了。这首善之区、国宾馆侧,竟然能拨出二三十亩绿地给他起私人园林,那能量,真是深不可测了……”
王安并不知道,顾骜这番待遇,只是因为当年他恰好赶上了84年年初跟着基辛格读完博、学成归国。而国家又恰好赶上首批留学生大量滞留海外不归,所以要拿顾骜这个正面典型来“千金市骨”引诱留学生们回来报销国家,这才机缘巧合有了如此待遇。
若是换一个情境,顾骜即便有钱,那也是做不到的。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信息不对称,顾骜成功给了王家父子一个隐隐的下马威,展示了肌肉。
以王安的阅历,尚且微微有些惊讶,他犬子王列就更加被压制了心态。
“果然年轻这一辈的科技行业老板,以顾骜为天下第一。虽然天坤集团至今没有上市、业内对它的估值,也就不到我们王安电脑的一半、勉强超过三分之一。
但顾骜只是创业六年就有如此白手起家的成绩,父亲却是花了三十年……至于我,不过是托庇于父亲的成就之下,唉。”
王列已然有些未战先怯。
顾骜却一脸“对不起我吓到你们了,不是故意的”的表情,假装刚刚才转过念来的样子:
“诶,我家住这儿,也是机缘巧合罢了,地方上也是考虑到我回母校方便,并没有别的——斜对面街口那片园区,就是我的母校外交学院了。国宾馆和外交学院,都是部下属的嘛,住这一带的圈内高管很多的呀,只不过这儿绿化好,你都看不见。”
不过这种貌似低调自谦的话,其实效果也就跟没自谦差不多,还越描越黑了。
你丫一个24岁的商人,配么
幸好王家父子也没打算再深究这个问题。
顾骜便继续交代行程:“那今天你们就好好休息,我不打扰你们了。明天有关部门会安排王总跟鄙人、还有张仲谋先生一起去rm大会堂觐见的。后天开始,才是科学院、工程院和委里的座谈会。”
王安听了,微微有些不适:“后去研讨会那连个结论都没有,有什么好汇报的明天能带……顾问人员吗”
顾骜直言:“那当然不能了,明天只是勉励一下我辈。”
也就是说,明天这种场合,王安是没资格让他儿子也跟去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一句话就懂了。
顾骜之所以建议这么安排,也是怕他跟王安在研讨会上有什么关于行业战略发展趋势的争论,意见相左,影响到勉励环节。那还不如先勉励了、再谈可能会伤感情的事情。
……
30个小时倏忽而过,转眼就到了第二天晚上7点多,新闻连播时间。
《人人日报》上的照片,还要再多等一天才能出来,毕竟人家排版印刷发行都要时
间,不像央视,节目制作好直接往上一放就行。
“……会见了美国王安电脑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安博士,香江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仲谋先生、大股东顾骜先生。就……亲切友好地交换了意见……”
前后15秒钟的简讯,画面加旁白解说,但没有当事人的同期声语音。
具体每个人如何露脸运镜的,就不赘述了。
王列当时在会堂的休息区等候,所以并没有亲眼看到父亲进去时的样子,他也是此刻在国宾馆的客房里、在电视上看到当时的场景。
又是一夜无话,次日一早,终于到了去科委参加座谈会的时候了,两院的那些相关领域的大牛院士,也都会到场。
国家开放之后
第615章 我年轻,我不急
顾骜当面就事论事反驳王安的那番话,总结过来就是一个意思:
在一个增长非常快速的市场里,为了极端讨好现有存量客户,而严格按照对它们需求的“市场调研结果”来安排自己的研发计划,是必然要死的。
76到86到96到06,每过十年地球上的个人电脑存量是翻十倍的,06年的电脑数是76年的一千倍。
而王安坚持封闭式系统和全软件一站式打包、兼容性完美,动机是什么呢就是讨好目前用个人电脑的主力军——美国高级白领精英,打造对这个人群最完美的办公体验、文档安全性和流畅性。
具体的论述展开中,顾骜当然是旁征博引,还说了很多克里斯坦森写过的行业案例,着实把科委的工作人员和两院的计算机专家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番道理讲完,他们已经不等王安反应和反驳了,而是热切地直接逮着顾骜恐慌式追问,顾不上照顾美国客人的面子了。
“小顾同志,那你是觉得,我们如果要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也要走ibm模式的开放式系统路线了我们可以集中资源办大事,但能够赢得过ibm么据我所知,一旦采用了开放式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赢家通吃、马太效应,到时候只能活一个吧。
毕竟所有软件商都不可能为两套系统长期开发两个版本的软件。他们肯定会觉得其中一套用户多,就专注做好用在这个版本系统上的软件,另一个竞品系统就算做,也不是原生态的,是移植的,bug也会多一些。久而久之用户肯定愈发集中到最好的那个系统上了。”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科委的一名工作人员。
顾骜听了,也不禁暗暗点头。1986年,中国的科技管理人员,能说出赢者通杀、马太效应,并且推演出后面这些常识,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是个有见识的,难怪可以到科委来混到职务。
顾骜便中肯地解答:“确实是这样,这位同志说得一点都不错。我们甚至可以说,ibm今天主导了这个掀桌子的事儿,到最后它自己受益也不会很多。到时候,‘最好的操作系统’会赢得个人电脑行业的主动权,而‘最好的硬件整合商’反而会被反噬,被其他低成本品牌蚕食。
今天ibm主导的这个‘开放电脑计划’联盟,三方主要是整机集成的ibm、核心技术元件供应商英特尔、以及软件系统供应商微软。未来,我觉得英特尔和微软会成为最大受益者,而ibm,不过会成为一个在个人电脑领域,掀掉王安和苹果桌子、让大家都没得吃的挑衅者。
不过,这对于ibm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因为ibm的主要业务就是大型机和服务器。就算它最后在个人电脑领域赚不到钱,他只要确保地球上没人能在这个行业赚到大钱,就够了。
ibm相当于是把处在电脑用户金字塔最底层的市场彻底砸烂了、谁都别挣大钱,然后换取它自己在金字塔倒数第二层的霸主地位,间接变成最底层。”
此言一出,主持会议的工作人员纷纷侧目。
而王安也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王安骨子里还是不相信顾骜的全部分析,但他知道,至少顾骜对ibm动机的分析是对的——如果ibm拿不到王安的市场,也要掀桌子谁都别吃。
这不仅是因为理性让他相信,而是感情也倾向于让他相信——王安跟ibm从1956年,他发明硬盘后,跟ibm的法务斗争就开始了。
王安跟ibm斗了整整30年,所以任何说ibm坏话的,他都倾向于相信。
这也让他对顾骜刚才驳面子的反感降低了些,觉得顾骜确实是在“就事论事”。
你骂完一个人后,想要不让他记恨你,还觉得你公允,该怎么做顾骜的例子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你应该骂完他之后,再各打五十大板地骂一顿他的敌人。
王安还沉浸在沉思中,会议主持人员却开口发问了:“那小顾同志,既然你说在个人电脑层面,开发封闭式系统未来没有前途,做开放式系统全球又只能活一个,那在这个领域究竟该如何布局
难道你就只破不立,没什么建设性的路线么只会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顾骜叹了口气:“正面跟ibm竞争肯定是不行的,这不是技术和投入的问题,也是国际形势、综合国力的问题。美国人不会容忍其他国家来制定这个国际标准,中国的国力,十年之内,甚至二十年之内,没有可能从底层挑战这一点。
而ibm在系统层面的合作商,也已经被微软占住了,这个位置同样不是中国人能顶替的,就算我们技术比微软强,ibm也不会选一个中国公司合作。
我们只能先隐忍加入这个国际分工当中去,这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无奈,因为它没法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一定要跟全世界标准互通。当然,国家的科研实力,可以往服务器以上的大型机、巨型机系统发力,保留技术积累的惯性,我们隐忍的只是个人电脑这个应用技术层面的利益。”
“那你还是没说怎么做啊!说来说去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块纯放弃之后,就交换不来一些别的利益筹码”
“我说了——刚才前文我说过,王安电脑这种路线,那种封闭式系统,会被局限在‘商务精英’这个细分领域,无法往未来更大十倍的新个人电脑用户群发展。
我也说过,根据以往it硬件行业的经验,每隔20年一代,会有98%专注于服务旧客户的科技企业完蛋——那不就还有2%苟活下来了么这2%怎么苟活下来的就是靠专注服务好了旧时代的老客户。
老客户不是不能服务,只是因为产品降价,老客户的总市场容量萎缩,养不起那么多企业了,但一家还是可以的。未来封闭式操作系统做得
第616章 你这是不想干了
科委的计算机系统技术战略座谈会,在平静中结束了。
王安的理论背后的风险,在顾骜的“真理越辩越明”夹击下,充分暴露了出来,也没能带偏谁。
不过王安自己依然陷入了偏执之中,并没有被顾骜拨正。只不过他再也没能影响他人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