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第610章 千年老二
天地良心,反驳和吐槽顾骜的那些人,出发点也都是好的的,充其量只是看不透科技史的迷雾。
这里面没有谁是坏人,顾骜应付的时候也就基本上保持了对事不对人的良好心态。
真要是改变不了什么,他也不会在意,反正本来就是历史嘛。
这样恬淡的好心态,反而为他的某些咨询意见,博取了更多通往上层的曝光率。
“科研是把金钱转化为知识的过程,产业创新是把知识重新转化为更多的金钱的过程。国家基础科研的归国家基础科研,产业界的落地归产业界的落地。产学研一体结合……”
诸如这一类十几年后稍微高瞻远瞩一点的科技领域统筹者都能说出来的通俗道理,传到了首长的耳朵里,自然会促成一些细节的重审。
“对事不对人,小顾同志这几句话还是精辟的。”
“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要分清楚,尤其是应用技术的研究,要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美国人在制定‘星球大战计划’的时候,着重回避的问题,我们也要慎重。”
这些变化,笼统地说,外行看官或许莫名其妙,那就随便举个例子好了。
比如,历史上的八六三计划里,大多数生物、航天、海洋之类的硬科技投入,规划都是很好的,也确实是不以时间和国际环境为转移,只要投入,永远都有用的——
后来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以及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了那么多成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都是受当年的集中投入、高效投入所赐
但是,关于“信息技术”领域一些专攻投入方向,就不太看得穿历史的迷雾了——这一领域的其中一个最后确认的攻坚方向,是计算机操作系统。
对操作系统的很多研发,不能说都一概而论,至少为了“银河ii”等巨型机配套系统,乃至为大型机配系统,那都是很有攻坚价值的,隔行如隔山,顾骜绝对不会多说半句。
不过……小型机以下该怎么干,历史已经给过顾骜答案了。他前世也算是这个领域的圈内人,常识还是有的。微软苹果ibm,已经踩出各种路了,优劣也一眼而明。
至少这个细分方向下的细分方向,能不浪费就不浪费吧。
又是一番博弈,几乎忙到了京城3月份开会开完的时候。
……
顾骜在京城待了足足两周,也跟各种不方便透露身份的人见了好多次。
他原本打算月初就去香江、坐镇香积电亲自督导的计划,也不得不做些调整,改为依然靠张仲谋在一线协调,他本人只能在京城电话遥控。
这天,已经是3月下旬了。
李部又把顾骜找去,算是有些眉目了。
“小顾同志,你说的那个产业界和科学界应该分清权责的理论,首长也听了,确实很有建设性,为咱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您过奖了,这都是我该做的。而且,只是提供了些咨询意见,也没花什么成本,实在不敢当感谢二字。”顾骜说话很低调。
李部摆摆手:“不过,首长也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你毕竟不是搞科研出身的,只是纯产业界人士,上面讨论后认为。
关于先进无线通讯电子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半导体与微电子集成,应该引入更多的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专业爱国人士,提供一些建议……”
顾骜连忙眼观鼻鼻观心点头:“这是应该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嘛。”
就算被顾骜启发后,要引入更多产业界的应用技术大牛来跟科学界的打擂台、夯实资源分配。那这个“应用技术大牛”也轮不到顾骜本人说了算呀。
上面肯定会请更多的专业人士,群策群力。
“那你能不能帮忙利用你在产业界的关系,不声张地邀请一些海外贤达工程院目前的意思,是最好能邀请张仲谋先生和王安先生来国内访问、名义么,就是投资考察好了。”
顾骜感受到一股豪迈的历史参与感。
“我一定尽力,不过可能需要时间……我尽快吧,4月初可以么”
“可以,尽快。”
“那我这就去准备了。”
顾骜也没想到,原来历史上86年王安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这里面还有这一层考量。
……
顾骜前世并不是什么历史爱好者,他是理科生嘛。但作为码农,他对圈内前辈英杰的事迹还是比较清楚的。
众所周知,“王安电脑”,在80年代前期,可谓是美国家用办公电脑领域的翘楚。
虽然后人对这个东西不太熟悉,因为90年王安本人死后、因为后继乏人、缺乏代际更替的研发布局眼光,公司彻底完蛋了。
可不能否认,在那个pc硬件性能指标孱弱的年代,王安的文档处理功能机,在美国白领办公时是最好用的。其在“办公电脑”这个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交椅,一直保持到了1988年度末。
如果这样还不足以让人理解王安先生在美国的牛逼,那还可以再加入一个最直观的数据——今年,也就是1986年,王安在美国的富豪榜上,排名第5名。
比尔盖茨如今在美国富豪榜上还连个影子都没呢。
微软公司的股票今年、就在这个月,才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
第611章 各取所需
1986年4月的一天。
旧金山,硅谷,王安电脑公司总部。
一个66岁的垂垂老朽之人,佝偻地坐在大落地窗的明朗办公室里。
面前的办公桌上,放着自家生产的2200型文字处理电脑。
他就是王安,王安电脑的创始人,一家在电子/集成电路/计算器/功能机电脑领域走过了30多年风风雨雨的公司的老板。
他戴着圆片眼镜,头发谢顶得厉害,仅存的半圈也已经花白。面颊上深陷的皱纹沟壑,比往年愈发明显了。
上个月,《福布斯》杂志刚刚公布了上年度的美国富豪榜。
因为公司去年销售业绩的稳健、利润额的增长,加上去年9月以来美股的普涨,王安无为而治地爬到了全美富豪榜第五名。
但他的心情却谈不上开心。
因为他刚刚查出了癌症,医生说他如果立刻放下全部工作、心情愉快好生静养,或许还能活5年,甚至更久一些——他的癌症算是中期吧,并不是晚期。但也不是那种极早期发现、可以切除根治的。
死是肯定要死的,无非调养得好点儿活五六年,心态焦虑压力大的话,可能也就两三年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再活三四年也七十了,论寿命那是够本了,只是放不下这一大滩生意。
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王列,今年35岁,并没有别的职场履历——
王列的一生都是被安排好的,接受的教育并不差,读的都是盟校最顶级的商学院mba,读书读到块三十岁毕业后就开始进公司做中层管理,在老爹的指导下无功无过管了四五年业务。
王安是个科技观非常前卫、但经营观非常中式传统的人。
他一贯说过要用家族式企业传承的方式来处理王安电脑公司,也就是让他的儿子将来接班当总经理、董事长。
不过这也不能怪王安,因为在美国的华人企业家都是这么自闭抱团的。华人创造的大公司,很少会死后完全信任白人打理、让自己儿子只吃持股基金会的分红。
这不是华人独有的问题,在美国做大生意的南棒人、曰本人,也都是这样的。
三星的一堆外国子公司总裁,能有几个白人
历史上索尼(美国)的总裁舒尔霍夫(当然本时空已经成了天鲲娱乐的总裁),在盛田昭夫活着的时候,多么受盛田昭夫和大贺典雄的器重可最后到盛田、大贺都弥留之际的时候,终究是选了破格提拔上来的出井伸之接班。
不是出井伸之80年代在索尼的功绩和表现出来的能力比舒尔霍夫强,只是因为出井伸之是曰本人嘛,而舒尔霍夫是白人。
棒子和鬼子骨子里也都是跟中国人一样,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东亚文明在这一点上,永远不可能跟没有本体民族的美国人一样放得开。
本来王安还准备让儿子慢慢历练。但自从过年的时候查出癌症,他终于不得不加速人事安排的进程了。
王安决定今年就让他儿子接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然后一两年内再把董事长的位置转过去。
癌症不等人。
但是,公司内部很多白人高管对这种趋势都是非常不服的。
包括从王安创业时就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副总裁卡宁汉,以及市场部总监约翰.钱伯斯。他们可以服从高瞻远瞩的王安,却不愿意为他那个没什么魄力的儿子效命。
王安知道,如果他强行传位给儿子,肯定会有一批骨干高管愤而离去,但这也是没办法的。
他现在急需一些能让他个人威望进一步提升的事件,以减轻他乱命传位时的反弹。
他绞尽脑汁寻找机会,但癌症中期的身体,让他的大脑有些力不从心。
……
“老板,前商长彼得森先生想约您明天中午共进午餐。”
王安在办公室里郁闷的时候,他的秘书敲门进来,传达了一项刚收到的预约,听取老板的批示,是否要安排这个接见。
“彼得森先生前商长”王安哆嗦着手,磕了一颗止痛片,用温水送下,似乎还没转过弯来。
“就是黑石投资基金的老板彼得森先生。”秘书补充了一句。
她刚才也不想那么介绍的,但是客户打电话来预约的时候,自报的是那个头衔,她也只能顺着。
“哦,黑石的彼得森啊,就是那个拿德州仪器股价兴风作浪的炒家。”王安露出一个轻蔑而又不敢无视对方的复杂笑容,然后思索了一会儿,问道:
“我们公司目前在流通股市场上的股份,近期没有被黑石基金恶意吸筹过吧”
“应该没有,最近几个月成交量都很小,而且也没人举牌。”女秘书对这些日常倒是很了解,一副“给事中”的干练。
王安点点头,戒心稍微松了一些:“他有说什么目的么”
女秘书:“他说是有关于请您出国进行产业交流研讨会访问一类的事情,可能会得到一些大国政要的接见,有助于您提升国际威望的。”
王安心头一凛。
这个彼得森,很会投人所好啊,对他的近况应该是调查得很清楚了。
要是能够带儿子出去长长见识,传位也会方便一些吧。
“我答应了,就安排明天的午餐吧,好好招待。”王安拍板。
第二天中午,在旧金山最高档的商务会所,王安宴请了黑石投资基金总裁彼得.彼得森。
“彼得森先生,幸会。”一见面王安就主动表现出礼貌,“我对您也是久仰了,没想到黑
第612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
王安喝了口茶,简明扼要地追问了几句,大致了解了彼得森的意思。
“那我能带公司的其他高管一起去中国进行产业访问么”王安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彼得森一愣,随后立刻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了。
“当然——这本来是最后要谈的细枝末节问题。不过既然王先生特别关心这一点,我可以提前回答你。”
“能够被接见的高管人选,我自己来定中方没什么要求吧”王安最后略紧张地确认道。
彼得森肯定地说:“当然,这是贵公司本身的经营业务,没人会干涉,只要您确保自己本人会去就行了。”
既然对方答应“自定产业界访问代表团的人选”,王安也就没必要在饭桌上把具体安排说出来了。
他又不是向彼得森请示。
他只是最后问明了顾骜邀请他要谈的具体问题、会见到哪些首长、有什么注意事项。
然后就爽快地答应了。
彼得森也装作不知道更多:
“那么,合作愉快。王先生,请您加紧准备,4月15号之前,希望你能够赶到中国,不要让贵客久等。”
“放心吧。”
一顿宴席,宾主尽欢而散。
……
回到公司后,王安立刻把儿子叫了过来。
“爸,找我什么事儿”王列很快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姿态很勤谨,表情很谦卑。
王列这人,对公司的产品还是挺了解的,技术上原理也多少懂一点,不过做事太没有激情了。
搞技术,只是一板一眼,懂,却没有创意,也不知道如何调度资源进行歌命性的新产品开拓。
搞管理,搞市场……那就更“稳健”了,典型的活在乃父的光环之下。
说白了,是个萧规曹随、“无为而治”的好手。如果是在没什么颠覆性技术换代的行业,这样的人或许能把祖业好好守业下去。
知子莫若父,儿子的这些优缺点,王安心里是有数的。
但癞痢的儿子自家的好,连司马炎看了司马衷那种粗浅的答卷(虽然司马衷那个貌似粗浅的答卷还是他老婆贾南风找t监作弊的),都会坚定继续立司马衷当太子呢。
论与人性的斗争,王安至少比司马炎还强一些,那也就不算什么丢人的事情了——王安可是没得选,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而司马炎可是有十个儿子活得比他久,依然坚持立智障的活长子当太子呢。
王安把杂念从脑子里驱赶出去,然后痛苦地轻咳了一声,用命令的口吻吩咐:
“我过几天要去一趟中国,参加一些行业发展的战略研讨会,还会被高层接见——你准备一下,跟我一起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