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也正是因为这些部队山地战特别厉害,所以坦克配得比较少,但跟越南人干的时候,遇到无法动用装甲部队的山地丛林硬钉子,就派这些部队上去死磕。

    所以罗勇信和刘壮都是在谅山上受了重伤,最后死人堆里挖回来的。

    顾骜心里有数之后,再审视对方的外貌,就觉得有些理解了:

    刚进来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两人不太高大,罗勇信估计1米7都不到,刘壮可能勉强1米7出头。而且都是浑身肌肉精瘦,显得灵敏有余,但力量不足。

    不过既然是山地战部队的,这种体格也就不奇怪了。

    这次是去伊拉克,不是山地丛林环境,也不一定靠枪法,你们能适应吧?顾骜出于谨慎,决定还是确认一下。

    罗勇信有些急了,显然很重视这份临时工的机会,期期艾艾不知怎么解释,最后只憋出了一句:顾同学,你别怪我不会说话,反正我杀了五个越南兵,都是有军功章和档案证明的!

    刘壮连忙心领神会地补充:我也杀了六个——呃对了,其实罗哥比我厉害,他六年前还杀过两个美国兵呢,不过这事儿不能明着说,那时候咱是秘密志愿的。

    顾骜立刻再无怀疑。

    不管是什么作战环境,能杀那么多越南人和美国人,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行,咱以茶代酒,喝一杯,出了国就要互相照应。

    四人一起喝了茶,顾骜想起个事儿,就问罗勇信:你们还恨萧记者写的报道么?让你们暂时失去了荣誉,否则估计能有个二等功。

    罗勇信很实在地叹息了一声:功劳大小,还不是看事迹有没有被人看见。如果萧记者什么也不写,估计也就没人关心谁第一批攻上谅山了吧。

    本来就是子弹扫过来,一眨眼的事儿。我班上还有7个战友,那天都死在山上了,跟他们比比,能从死人堆里挖回来,已经是好命了。

    一旁的刘壮也感慨:萧记者还挺有良心,也仗义。当初跟我们最一线的部队待在一块,一起吃一起上前线,没跟其他记者那样呆野战医院,大家都挺敬重她的,一个女同志都能这么勇敢。何况事后她还私下贴了我们好多钱,比国家的残助补贴还高了,我其实挺感激她的。

    刘壮的话似乎提醒了罗勇信,后者连忙从军装内侧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郑重地交给顾骜。

    顾同学,我们来京城之前,去过萧同志那里。她有一封新的信,还有一些钱,让我带给你,说是之前问你借的,现在还你。我本来想等你回房没人,再单独交给你的。既然小刘都提起了,现在给你吧。

    顾骜很是惊讶,他知道萧穗肯定要还钱,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难道只是一部分?还是她突然稿费赚了那么多?

    一旁的伊丝米娜雅也耳朵竖了起来,很好奇一个女战地记者会给顾学长寄什么两人貌似有大额的通财之谊呢,关系难道不一般?

    顾骜也就当面拆开信来看。

    顾骜吾弟如晤:

    萧穗在信里一共提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她觉得自己复习准备得不错,决心考复旦的中文系,回沪江念书,还有类似求安慰求鼓励之类的话。(她父亲是沪江人,因为工作调动到徽省文联)

    第二件事是说三个月前问顾骜借的那1000块钱,她可以提前还清了。钱也附随在信一起,由罗勇信带给他。

    顾骜拆开那封钱,发现果然是足足100张大团结。

    第三件事,便涉及到萧穗与他聊些人生近况,包括为什么能提前凑够这笔钱。

    军报稿费已结清,我的第一部战地小说《七个战士和一个零也被解防军文艺上刊载,已有出版社联系收录到相关短篇小说集。

    另有此前创作电影剧本《心弦,被母亲借机交由沪江电影制片厂采用,稿费也已到账。望日后再有机遇,互相砥砺。顺颂近祺,姊萧穗。

    顾骜看了,不由啧啧称奇。萧穗自从立了功成了英雄之后,似乎一下子创作生涯就爆发了,写小说也可以出版,写剧本也有顶级制片厂买,竟然三四个月就赚了几千块钱。

    编剧和作家,果然是这个时代的高收入者。那些靠死工资撑着的人,哪怕是100多块的八级工,一辈子都是赶不上的。

    也难怪国家从80年开始就立法:稿费800块以上的要纳税

    不过从萧穗的信里,顾骜也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文艺出版市场的另一面:人的名声很重要,内容质量有时候反而并不是第一位的。

    尤其是因为没有市场化竞争,片子和小说太少,有啥观众就要看啥,所以捧谁谁就红。

    萧穗的剧本之所以能被制片厂用,并不一定是别人的水平都不如她,只是因为她后妈会演女主角,所以向制片人推荐了女儿的剧本。而制片人看到这是个军报系统的英雄,差不多就用了。

    等伊拉克回来,暑假里找她一起喝个茶吧,如果真考上复旦了,聊聊译制片的事儿。顾骜内心暗忖,便把信重新收好。

    顾学长,你认识的朋友好像都很厉害哦。一旁的伊丝米娜雅旁敲侧击地问。

    顾骜神色一肃:你看到啥了?

    伊丝米娜雅连忙摆手:没没没,我怎么会偷看你的私人信件呢。只是听你们聊天,就知道那个姐姐好像写文章就能赚很多钱吧。

    还行吧。顾骜实话实说,别胡思乱想了,咱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经过最后一周的缜密准备,包处长,顾骜,还有包处长的一名秘书(男的),加上翻译伊丝米娜雅两名安保人员罗勇信和刘壮。

    一行六人,终于登上了飞往巴格达的国际航班。

    79年国内还波音747这种两条过道三组座位的宽体客机,所以大伙儿坐的是一架图154。

    单过道,每侧三个座位。顾骜和伊丝米娜雅包处长坐同一排,另三人坐一排。考虑到伊丝米娜雅没有坐过飞机,顾骜很绅士地让学妹坐窗口,一会儿好看看风景。

    机腹的货仓里,还通过外交托运携带了少量武器。(不能随身携带,而且要枪弹分开封存)

    如今的伊拉克还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国家,距离侯赛因将军正式做总统,还有1个月的时间——他目前的职位还是复兴档副总枢机,兼宣传和安全部长;同时是军方总司令。

    考虑到过渡时代的国情,伊方的相关法规乃至潜规则,也是允许外国正规访问团的安保人员,携带一定武器的。

    就像后世那些非洲落后国家,同样不可能禁止外国人持枪。

    ——

    第二更下午五点。明后天也这样




第94章 两手准备
    放好随身行李系好安全带后,包处长看到靠窗的伊丝米娜雅有些神不守舍,就和蔼地询问:

    米娜,怎么了?第一次出国很紧张么?

    麦迪丽娜伊丝米娜雅的名字太长,所以大伙儿略熟悉之后,平时聊天约定俗成就瞎喊她米娜了,虽说按语法还是喊麦迪更贴切些。

    没没事,只是因为没坐过飞机,到时候就好了。包处长您见笑了。伊丝米娜雅报以歉意的微笑。

    没事就好。包处长不疑有他,转而笑着关照了顾骜一句,这可是你学妹,要绅士一点,一路上照顾好。

    顾骜报以微笑,然后轻轻抓了一下伊丝米娜雅的手,用眼神示意她不要紧张。

    妹子强行安静下来,内心的砰砰狂跳也略微平复,脑中却依然忍不住回想前两天发生的一幕。

    那是前天晚上的事情了。

    当时,伊丝米娜雅已经提前做好了出国前的万全准备,对于本领域的技术阿语口译笔译,都彻底滚瓜烂熟。

    但是吃过晚饭后,顾学长单独把她叫到了校图书馆内一间没有人的自习室,然后给她看了一份类似于论文的东西,让她准备一下,学着如何翻译成阿语。

    如果换个日系风格的场景,这种孤男寡女自习室的剧本,后面就该是avi的展开了。不过伊丝米娜雅对顾学长却是足够信任,完全不疑有他。

    但坐下来仅仅看了几秒钟,她就发现了问题。

    学长给她的,并不是往日那种技术论文。

    而是一篇关于人类学和历史宗教考古研究的论文。引用很多,但是行文挺杂乱,不像是名家所作。

    仅有能看出成体系的引用,来自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名年轻的副教授,名叫施罗默桑德。以及uc伯克利的一个生物化学专家,凯利莫里斯教授。

    莫非是顾学长自己拼凑的?

    考古学家,生化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这些人捏在一起能研究出什么跨圈的大阴谋?

    完全看不出和这次的任务有什么关系,简直让人一脸懵逼。

    尽管心里有些疑惑,伊丝米娜雅还是无条件执行了学长分配的翻译任务,一句句地细心讲解。

    但顾骜的一句额外关照,却让她紧张:

    米娜,这是我为此次出访准备的最后杀手锏。如果实在打不开局面,可能要靠这些文章作为敲门砖,直接争取侯赛因将军本人的友谊。

    但是这些文章的动用会有很大风险,所以你学会怎么翻译后,对谁都不能说。只要到时候我用到了,你能顺利译出来就行了。如果用不到,你就把这件事儿烂在心里——这些考古学和人类学的专有名词,你好好核查一下。

    伊丝米娜雅下意识反问:那包处长要是问起来呢?

    包处长那儿也不许说!这些老派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他们对中东世界的了解不够。顾骜斩钉截铁地说,还仅仅抓住伊丝米娜雅的双肩,轻轻晃了一下,用恳求的眼神。

    伊丝米娜雅好生为难,这是违反纪律的。

    但跟顾骜目光接触后,她整个人都柔软了一些,一咬牙说:好,我信你。可是我恐怕到时候无法解释

    顾骜安慰道:不会连累你的——你要做的,只是等我提起这方面的话题后,能够很快流利地翻译出来。谁会知道你是提前预作准备的呢?说不定包处长还会在内心夸赞你的翻译水平高,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词汇不必复习都能信口拈来。

    伊丝米娜雅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也就顺从了,内心隐隐然真把自己当成了顾骜的同谋犯,虽然顾骜什么好处都没许诺她。

    只能说16岁的懵懂少女,在自己仰慕的学长面前,太好骗了吧。

    这是我跟顾学长之间的小秘密呢他这么信任我,对谁都不能说的事儿,也对我说,我不能辜负他。为他违反一次纪律也顾不得了。

    伊丝米娜雅内心乱糟糟地,回忆着为学长违反外事纪律的往昔。

    以至于连第一次坐飞机的风景良机,都忘了把握,面朝舷窗怔怔愣了会儿,竟睡着了。

    再次被空姐叫醒,图154客机已经到了6000公里外的巴格达,即将降落了。

    环境好优美,竟然有这么多绿树,我还以为只有些沙漠棕榈呢。伊丝米娜雅趁着落地前最后几分钟,俯瞰了翠绿碧蓝和石灰白为主色调的城市,很是诧异。

    不愧是中东的明珠。

    她印象里,中东应该都是跟她故乡那些产石油的城市一样,除了油田就是大漠。

    功课白做了么,这里是伊拉克,不是沙特阿联酋。孕育古文明的两河流域——那条市中心最繁华区穿过的,就是底格里斯河。西北边郊区的是幼发拉底河,环境能不好么。

    顾骜如是给学妹扫盲。

    凭良心说,如果不是后世的战争,伊拉克的天然条件,真是比沙特还好太多。

    其他中东国家虽然也有石油,但那些国家统统都是沙漠,非常缺水。还得出口石油换淡水农产品,在这些方面挨一刀宰。

    伊拉克却刚好踩在古文明的发祥地,有水量丰沛的两河,可谓是从工矿农牧全方位自给自足,不会被人卡脖子。

    首都巴格达的选址,恰好位于两河距离最近的拐点上——幼底两河在这里只相距30公里。

    所以巴格达这个位置,从5300年前起就是两河居民互相贸易的枢纽,地方特产货物到了这里,从船上卸下来,用骆驼扛过30公里的陆路,再装到另一条大河流域的货船上。

    航班降落在了巴格达机场,然后有一辆伊拉克军方后勤装备部门的外事车辆,专门来接顾骜一行人。

    包处长一开始都做好心理准备不会有多好的待遇了,见状颇有些受宠若惊。

    他轻声对顾骜说:没想到伊拉克人这么客气,连我们这种半官方的推销性质的访客,都这么舍得花钱接待。

    顾骜笑道:伊拉克人有钱着呢,不要用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的眼光看待。73年石油危机后,6年里这个国家就翻天覆地了。车子闲着也是闲着,至于汽油——这里的汽油比瓶装矿泉水还便宜。

    车子一路开到底格里斯河岸边的北城区,停在一幢酒店门口。这里紧邻医学城,往北几百米就是巴格达大学。

    沿着底格里斯河畔顺流而下一公里,是侯赛因将军的官邸阿巴斯宫。下游对岸则是伊拉克的外交部和使馆区——中国的大使馆也在那一带。

    包处长跟伊方的接待人员稍微聊了一下,确认了行程,于是回到房间后就跟大伙儿吩咐:

    晚宴伊拉克人说已经定好了,不过没有高官出席。明天周日自由活动,先在巴格达熟悉一下环境。想出去玩的可以自便。后天周一下午,会安排开始正式会谈,伊拉克人没有加班的习惯。

    明白。其余五人都回答得很干脆。

    包处长又扫视了一眼人群,眼神中流露出一些为难,解释道:伊拉克方面只知道我们的人数,没问男女。所以准备了三个房间。米娜,你如果不方便的话,可以跟他们换小房间,让小顾跟保安三个人挤一间大的,保安打地铺好了。

    没没关系,在国外,当然要适应艰苦环境了。我最小,怎么能搞特殊化呢。我相信顾学长的。伊丝米娜雅脸红地婉拒了。

    周日,顾骜带着学妹在巴格达玩了一天,请客喝了中东风格的咖啡,还泡了土耳其式澡堂,吃中东水果和甜点。(搓澡的地方当然是男女分开的,休息室是一起的)

    次日,大家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紧张的谈判中。

    一开始,伊拉克方面只是派基层的事务性官员来谈,了解一下产品参数和商务条件。

    包处长花了不少精力,也免不了偷偷送礼或者许诺在上官面前美言,终于凭着巧舌如簧,让对方渐渐提升级别见到了一名后勤装备部门的主要领导,阿卜杜拉上校。
1...6263646566...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