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卫瓘的人马本来就是远道而来,又连续几天快速行军,十分疲乏。经此一战,也无力再追,只得先在西平郡休整一下。
第二天,北平郡的4万精锐骑兵也赶到了,可惜来晚了一步,未能参与对秃发务丸的战斗,令人惋惜。
当晚,卫瓘
第157章 李松路途遇险
次日,周处写好了奏折,请李松过来看看。
李松看过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为返乡务农的降兵们联名担保。
见周处神情落寞,李松问道:“大人可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事”
周处悄声问道:“你觉得卫大人此去,能否平定秃发务丸”
李松说:“卫大人麾下现有9万多兵马,一半是精锐骑兵。而秃发务丸经过我们多次打击,估计只剩4万人马了。兵力如此悬殊,卫大人胜算很大。”
周处摇摇头:“我看不见得。前天一战,卫大人有3万人马,秃发务丸才1万出头。可敌军并不害怕,还敢于决战,结果我军的伤亡比鲜卑兵还大,连我带的西平郡兵马都损失了100多人。所以,兵力占优也未必能赢。”
李松说:“鲜卑兵本来就擅长野战,我军伤亡大一点实属正常。现在有了北平郡的骑兵,我军已足以抗衡。”
周处说:“还是安宁侯的火药、手雷厉害,杀死了那么多鲜卑兵,我军却没什么伤亡,仗要是都这样打就好了。”
李松笑了笑:“我明白周大人的意思,可是鲜卑人也很懂随机应变的。上个月慕容彪的人马遭遇重大伤亡后,这一个月里,他只试探着进攻了一次,大部分时间都是围而不攻。所以想一直靠火药、手雷杀敌是办不到的,只有像卫大人那样,依靠优势兵力与敌死战才行。”
周处有些不甘心地说:“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
李松心说:办法当然是有的,如果有了燧发枪,战争就简单多了,可惜现在的工艺不支持啊。在目前的条件下,只能靠人命去填,别无他法。
李松说:“如果能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哪怕拿我军3个兵换对方2个兵也是值得的。因为鲜卑人的人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源源不断地补充,而大晋则能承担得起战争的损耗。”
周处有些不悦:“安宁侯为何如此不顾惜我军士兵的性命”
李松说:“不是不顾惜士兵们,而是这样做大晋肯定能最终获胜,而且除此以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虽然有些无奈,周处也不得不承认,李松说的都是实情。
这时,李松想起一件事:“周大人,现在这里应该安定下来了,我想明天带几个随从去一趟青海郡,看看水泥马路的状况。要是没啥大问题,就请马隆尽快恢复运盐。”
周处说:“你明天就出发啊现在这里刚打完仗,肯定有不少流散的敌兵,你现在去恐怕有危险。”
李松说:“可是老百姓不能没有盐吃啊,各郡县的盐价怕是涨到天上去了吧,运盐的事不能再拖了。”
周处想了想说:“我这里骑兵不多,只能派给你50名骑兵,陪你去一趟青海郡。”
李松说:“50名骑兵太多了吧,哪里需要这么多人来保护我”
周处说:“必须这么做,不然我不放心。鲜卑骑兵的战斗力,你又不是没见过。”
李松见盛情难却,只得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李松一行就出发了。没多久,就遇到一个大坑,将马路截断,无法前行。
李松下马查看,只见坑里面黑乎乎的,显然发生过剧烈的火药爆炸。坑外面则还留有斑斑血迹,显示爆炸曾经造成重大伤亡。
李松心想:一定是马隆在这里埋设火药,给了鲜卑军一个沉重打击。
马路上不能前进,只得从旁边山坡绕过去。大家牵马上山,李松边走边想:西平郡那边还留有一些水泥,得让刘忠他们尽快把这里修复一下,以免影响马路的通行。
正当李松思考的时候,一支箭突然从前边飞来,身旁一名骑兵应声倒下,把大家吓了一跳。
骑兵中领头的小校马上大呼:“大家快趴下,可能是遇到了鲜卑兵。”
第158章 厉害的鲜卑军师
李松对马隆说:“我今天来,主要是跟你商议恢复运盐的事。”
马隆说:“我也正考虑这个问题呢。可是青海郡得先恢复采盐才行啊,不然哪有盐可运”
李松想想也对,秃发务丸打过来之前,得先让盐丁们撤退,暂避一时,采盐的工作肯定已经停了。于是随口问道:“盐丁们现在在哪里你让他们快回来采盐吧。”
马隆有些尴尬地说:“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正派人到处找他们呢。”
李松有点吃惊:“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马隆说:“秃发务丸包围府城的时候,他们还在采盐。等鲜卑兵退了,我派人去茶卡盐湖那里看了,一个人都没有,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李松说:“这么说,鲜卑兵打来之前,你没安排他们撤退啊”
马隆说:“没有。这还不是为了朝廷嘛,多采一天盐,就多交一天的盐税。”
李松生气地说:“你......你可真是糊涂啊。”心想:这个马隆,在这里待久了,果然人都变了,把钱看得比人的生命还重要。
金坤出来打圆场说:“安宁侯不要担心,茶卡盐湖那边既然没人,盐丁们应该是逃跑了,估计很快就能找到。”
李松有些无奈。现世界里讲究“以人为本”,但是在这新世界,却很少有人这么想、这么做,连堪称国之栋梁的马隆都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金坤突然想起一件事,对马隆说:“大人,就算现在暂时不采盐,还是有很多盐需要运出去的。批发商那里可是攒够了一个月的盐,等着卖出去呢。”
金坤这么一提醒,马隆也想起来了:“是啊,自从一个多月前鲜卑兵包围了西平郡,这里的盐就再也运不出去了,现在仓库里堆积如山。”
李松说:“既然如此,那就先把水泥马路炸开的两个大坑先修补好,不然马车可没法开。”
刘忠说:“侯爷,这事就交给我吧,我带几个人,回西平郡运些水泥来,很快就能修补好。”
李松连忙拦住他:“且慢,现在这一路上可不安全,我来的时候两次遇到过鲜卑兵,幸好周太守派的50名骑兵把他们消灭了。”
马隆惊问:“还有这样的事”
李松说:“这些鲜卑兵都是因为受伤,落在后面,干脆就做起了杀人越货的事情,所以你要派人赶紧清理一下,不然可没人敢在这条路上运盐。”
马隆说:“你放心,我马上派人去巡视。”
刘忠问:“修补马路的事怎么办”
金坤想了想说:“我找30个人跟刘忠一起去吧,他们以前在各标段学习过修路,可以帮刘忠修补那两个大坑;同时他们又是骑兵,遇到鲜卑兵可以作战。所以,派他们去最合适。”
李松也觉得这样安排最好,于是刘忠带着几个下属及金坤找的30个人,一起出发了。
李松对马隆感叹道:“鲜卑骑兵连伤兵都不容易对付啊,周太守派的那50人现在也只剩下30多人,死了10多个,不过幸好抓住了一个俘虏。”
马隆点点头:“确实不可小瞧。”突然回过神来:“你刚才说什么抓到一个鲜卑俘虏”
李松点点头。
马隆说:“太好了,我们以前还从没抓到过俘虏,这下可以了解到敌军的不少情况。”
李松说:“鲜卑人都很倔强,未必会开口。”
马隆说:“交给我吧,我有办法。”
一个时辰后,马隆回来了:“这个俘虏开口了,说了很多情况。他是个小校,奉秃发务丸的命令,带着
第159章 关于降兵的处置
接下来,马隆爆出了一个让李松震惊的消息。
马隆说:“据这个小校透露,盐丁们采了7天的盐,都被他们运到西平郡的军营,托盐商们卖掉了,秃发务丸得了好几万两银子。”
李松生气地说:“盐商他们怎么能跟鲜卑人合作呢”
马隆说:“我听了也是很生气,这个小校还透露,秃发务丸把这些银子分发给他的士兵,每个士兵5两,以此鼓励士兵们进攻。我算了算日期,就是这次进攻,把我们的手雷差点耗光,如果鲜卑兵再拼命一点,府城当时就有可能被攻破。”
李松说:“太可恶了!盐商们此举,等同于资敌啊。”
马隆说:“有这么严重”
李松说:“非常严重。你想过没有一旦府城告破,存放在城里的几百万两银子就会被敌人抢走。这些银子可是用于朝廷购地计划的钱啊,这下国家的发展大计都会受到影响。”
想到巨额的银子差点因为盐商们的自私自利而被鲜卑兵抢走,马隆顿时怒不可遏:“这些盐商确实可恨,我马上派衙役去查明案情,一旦抓住这些人,将以通敌罪论处。”
李松点点头:“就应该如此。”
盐商们的行径,让李松想起了很多网络小说里都提到过的明末晋商。本来,明朝为了遏制后金,严禁商人将各种物资运出关外;而以范家为代表的八大晋商为了自身利益,想尽办法将粮食、金属、火药等偷运给后金,使得皇太极有能力对明朝作战。明朝灭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其中绝对有晋商的一份“功劳”。
而这些盐商的所作所为,客观地说,对于国家的危害已经跟晋商差不多了,必须依据法律严惩。
过了几天,刘忠他们把水泥马路修补好了,零售商们见局势稳定,立刻涌到了青海郡,大肆采购食盐。
批发商们本来都快濒临绝境了,他们的资金已经耗尽,如果不能将库存的盐卖掉,就会破产。幸好这个时候,交通恢复了,盐商们买走了大批食盐,运往各郡县。批发商们终于摆脱了困境,又迎来了好时光。
各郡县的盐价也迅速恢复正常,百姓们赶紧腌制食品,准备过冬。
这几天,林峰托运盐晋军送到各个羌人部落暂避的2000名盐丁,听说鲜卑人已经败退了,纷纷赶回了茶卡盐湖,恢复了采盐。
金坤向马隆报告了这个情况,马隆非常高兴:“这个林峰,还真是挺机灵的,晓得安排盐丁们暂时躲一下。”
金坤说:“大人真的不责怪林峰自作主张”
马隆说:“我夸奖他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责怪他要是只知道服从命令,盐丁们又有多少能活到现在呢对了,林峰有消息吗”
金坤说:“还没有,我们到处找了,没人见过他。”
马隆说:“继续寻找,找到了让他马上来见我。”
金坤答应一声,出去了。
洛阳。朝堂上,正为如何处置回乡务农的降兵们而争执不休。
皇上已经收到了卫瓘和周处的奏折。当他得知严舒克扣兵饷,导致凉州守军不愿再战,集体投降了秃发务丸,大为震怒。
张华说:“事实已经很清楚,是严舒克扣兵饷在先,甚至凉州被围时也拒绝补发兵饷,士兵们非常失望,才不做抵抗的。”
吏部黄侍郎说:“张大人此言差矣。那点兵饷算什么难道就为了这点小钱就可以不思报国,直接投降”
和峤掌管钱粮,是了解些情况的,他愤怒地反驳说:
第160章 卫瓘进军不利
皇上问:“张爱卿有什么话要说”
张华说:“昨天我收到安宁侯的一封信,得知经过周处劝说,回乡务农的降兵有3000人,但秃发务丸那里仍有16000名降兵。”
皇上眉头紧皱:“有这么多”
张华点点头:“是的。安宁侯在信中说,如果朝廷严惩这3000名回乡的降兵,那么秃发务丸那里的降兵就会铁了心与大晋为敌。卫瓘想平定叛乱,难度就会增加很多。”
这话很有道理,皇上和许多大臣纷纷点头。
张华又说:“安宁侯还提出,如果朝廷宽待这3000降兵,那么秃发务丸那边的降兵也会无心再战,对于卫瓘来说大为有利。其实,秃发务丸那边刨去这些降兵,只有2万多鲜卑兵,卫瓘的近10万大军对付起来应该不难。”
和峤突然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安宁侯预测春节前平定秃发务丸,应该就很有希望实现了”
张华说:“不错,这16000名降兵非常关键,如果能把他们拉过来是最好的,至少不要与大晋为敌,这样确实可以在春节前结束战争。”
前段时间,经过和峤的四处宣扬,皇上和众大臣都听说过李松的“预测”。由于李松从不说大话、空话,所以对于这个“预测”,皇上和多数大臣都深信不疑。只是,李松本人并不知道他做过这个“预测”。
张华话锋一转:“但是,如果这16000名降兵坚决与我大晋为敌,那么想春节前结束战争就比较难了,前景难以预料。”
这话不是李松在信里说的,而是张华的分析。事实上,李松在信里没有任何关于战争结束时间的预测,只是分析了惩罚降兵的后果,并请张华转达给朝廷。
但是张华的这句话却让皇上心头一震:如果春节前不能平定,那就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了。当初,秃发树机能叛乱,他曾临朝哀叹说:“谁能为我讨此虏者”结果花了10年时间才最终平定。
前车之鉴,让皇上再也不愿意战争拖下去,最好是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给李松一个面子:对于降兵一律宽大处理,等平定了秃发务丸再说。
考虑清楚之后,皇上说:“张爱卿言之有理,那就赦免周宁,削职为民吧。3000名返乡的凉州旧部也一并赦免,不再追究。”
吏部三人组:荀勖和黄、白两位侍郎闻言大惊,几乎同时启奏道:“陛下,不可啊......”
皇上挥挥手道:“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张华说:“陛下既然已经做出决定,那么请朝廷诏告天下,历数严舒之罪,如此方能让天下人明白,凉州旧部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陛下赦免凉州旧部,才能显得有理有据。诏告之后,秃发务丸手下的降兵肯定也会知道,自然军心动摇,有利于卫瓘争取他们。”
皇上说:“就依卿所奏。”
当晚,吏部白侍郎家的书房,黄侍郎来访,商讨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