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赤军
北宫纯无奈,只得跟随刘光而前——你说有奇计可破敌,那你就先上呗,我跟后头瞧着;倘若陶士行真能以轻骑破重骑,我便赶紧加入战场,去扩大战果。
只见刘光所部骑兵将将冲近,便即乱箭齐发,却不能动重骑分毫。部分重骑乃阵前转向,来冲华骑——即便马弓软,射不伤我等,但你们一直跟附近转悠着放箭,也太烦人啦,且若趁机兜抄至我军之后,那多少有点儿麻烦。
就见刘光一挥手,其部下便皆抱着马项,伏低身体,随即自鞍上摘下一物来,脱手掷出。既抛掷了此物,当先的骑兵便即一带缰绳,左右分列,侧向飏去,换下一拨再来抛掷。那些物件看似不大,而且落地能滚,直向拓跋重骑滚去,敌骑乃一时间大乱。
北宫纯跟后面瞧得稀罕啊,这究竟是啥玩意儿呢
——————————
陶士行所用此计,其实是裴该所传授的,灵感则来自于八百年后。
裴该前世曾经非常喜欢一本书,乃是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所撰《岳飞传》——是正经史论,跟钱彩的《说岳全传》绝非一码事儿——书中兼论了宋金顺昌之战,宋朝名将刘琦曾经在顺昌城下大破过女真的拐子马。
根据邓先生的考证,所谓“拐子马”,跟“铁浮屠”并非同一兵种的不同称呼,更非以绳索连贯,并排冲锋的重骑兵。“拐子马”本宋人俗语,指两翼骑兵,后来专指女真的两翼骑兵——因为给他们留下的恐怖印象实在是太深了。
女真军常以步兵方阵正面对敌,而两翼拐子马作为突击的主力,分为“重枪拐子马”也即重骑兵和“弓箭拐子马”也即轻骑兵两种。具体顺昌城下为刘琦所破的是哪一种,就不好说了,估计两者皆有。
只不过刘琦摧敌之计,跟重骑、轻骑关系不大,凡骑兵皆可破得。
从晋朝直到华朝,或许很少有人会目鲜卑为敌,更没有考虑过破敌之策——因为本是盟友嘛——唯有裴该,既欲规复故汉旧疆,估摸着自己迟早要跟拓跋、慕容等鲜卑见上一仗的。因而他在很久之前,就开始考虑对付拓跋重骑之策,询问裴熊,裴熊说简单啊,咱们多造具装甲骑,便可破之。
裴该心道你说得倒简单,你知道组建具装甲骑多费钱不况且论起个人战技来,中原的甲骑也很难跟鲜卑的贵胄子弟相比哪。
于是就想到了刘琦之策,试验了一下,似乎有些作用,乃于此番出征前,教会了陶侃。
陶士行一开始并没太在意,认为此乃诡诈小道,临敌未必有用。但在抵达九原后,听刘央等讲述敌情,深知拓跋重骑难破,那么不妨试试陛下所授此计吧——况且难得的,天时、地利,各方面条件全都合适啊。
因而连夜使刘光等秘密制备此物,临阵时抛掷出去,以挫敌骑。
说了半天,究竟是什么宝物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些竹筒,装满了豆子……
北地难觅竹筒,好在很多士兵都是中原过来的,习惯以竹筒而不是皮囊盛水,大小正好合适。即以竹筒装满料豆,封口后临阵洒出,竹筒圆而光滑,呼啦啦滚向敌骑,战马难避,踏之便会打滑。
倘若是后世打过铁掌的马匹,估计一踩一个碎,未必会倒;但这些拓跋重骑,马亦披甲,却偏偏是没有打掌的,踩中竹筒,难免打滑,好些的只是趔趄,倒霉的当时便倒。
自然也有不少竹筒被踏碎,料豆暴洒满地。战马平时多以干草为食粮,只能少许补充料豆以护膘,何曾见过这满地的豆子啊倘若拓跋鲜卑士饱马腾,或许不会眼馋,但因为去岁失了二十万牛羊,一冬饿死人畜无数,此番一路过来又没抢到多少粮食,难免人马都只得半饱而已。
况且已然激战数刻,马这种牲畜消化是很快的,已经在琢磨着想吃下一餐啦。
于是不仅仅重骑的战马低头抢食料豆,就连附近的轻装战马也跑过来抢,无论重骑还是轻骑,尽皆一时大乱。
拓跋重骑,装备沉重,倒即难起——又不似华军具装甲骑似的,常有扈从拱护——而阵列既乱,也难免把防护稍弱的侧腹部给暴露出来。刘央确实是宿将,见状当即命令长矛手前出,乱矛寻隙攒刺,当场便捅倒了四五十名拓跋重骑。
阵后各部大人见势不妙,急忙命人吹起胡笳,下令后退,打算先暂时脱离与华军的接触,等重新整列后,再发起新一轮的冲锋。
然而华军又岂能给他们这种机会
&nb
sp; 刘央在阵中,得小校禀报,说击退鲜卑重骑的“秘宝”,不过是竹筒装了些料豆而已,不禁莞尔,说:“狡诡小计,竟也能奏功……”但他很清楚,这法宝只可使一次,是绝不能够包打天下的。
举凡经过训练的战马,皆能直面箭雨乃至矛林,毫无畏惧的奋勇直前,又何惧小小的竹筒啊战马较长时间奔驰,不能及时休养进食,很可能会掉膘,但也绝不会主动停下来啃食道旁野草吧。这是为什么呢马本畜牲,没什么见识,是否令行禁止,全看饲育者、训练者,以及控驭者之能了。
&
第二十一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陶侃在离开洛阳之前,就跟裴该分析过,说即便咱们收复了太原、西河等郡,不再需要拓跋鲜卑作为外援了,暂时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决战,还是再羁縻他们一段时间为好。
要知道鲜卑诸部中,拓跋最雄,其地东接代郡,西至燕然,北包大漠,控弦之士数十万众,虽然此前受挫,内部又发生政变,导致实力有所下滑,也仍然是国家大敌,非一二战便可彻底平灭的。别说幽、冀和蜀地、江南尚未平定了,即便国家一统,经过长年的动乱、兵燹,也极残破,没有个五年、十年的恐怕恢复不过来吧。
倘若天下未定,便又发兵扫北,必致朝廷艰困、黎庶涂炭,并非上策啊。故而臣此去,但逐拓跋氏于新兴以北,使其数年内不敢窥境即可,不但不可深入,还要阻止诸将因胜而骄,罔顾大局,竟然一口气杀到平城去。
裴该闻言深以为然,就此才亲授节旄,使陶侃北上以督诸军。
陶士行对于大局的分析和判断,还是相当老道的,但他却没有料到,时局的发展与其预想的不尽相同历史往往被一系列偶然因素所左右,虽说偶然性不可能反逆必然性,却可以使得必然性进一步扩大。
且说九原城下之战,拓跋头率先而遁,本打算抢着跑去平城见祁氏和贺,恶人先告状的。孰料跑至半途,稍稍喘息后一打听,诸部大人竟能重新勒束部众,又在晋昌城下列阵,再图与华军厮杀。拓跋头这下子傻了,心说若只有我这一部逃回,那不是太过明显了吗谁还猜不到旗是我砍的,火是我放的,那乱子是我扇乎起来的,完了还临阵先逃哪
他思忖良久,最终把心一横,一不作,二不休,唯有把水搅得再浑一些,我才有望脱身!
于是急入平城,一方面命部下于城内散布谣言,一方面亲自来见祁氏和贺,诡称九原城下大败,诸部星散,华军十万之众,即将来攻南都。祁氏闻报大惊,正好前线的败报也传到了,但才败不久,诸部大人还没功夫仔细查点损失、研讨败因,故而传言含混不清,且未告拓跋头的刁状。祁氏由此对拓跋头所言深信不疑,当即保着贺,便欲弃城而走,逃归北都盛乐去。
祁氏终究无远志、无胆略,只是老鹰护崽一样保着自家的两个儿子罢了,遂闻战败,第一反应就是“单于不可居于险地”!至于贺,年纪又轻,才具平平,日常对老娘唯唯诺诺的,自然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啦。
拓跋头趁机站出来表忠心,说:“华寇骑兵不少,皆凉州大马,倘若不舍而远追,恐怕么敦和单于都有危险。小人愿意留下守护南都,哪怕舍得性命,也要阻挡华人,不使追及么敦和单于!”
祁氏复信其言,就把留守南都的重任交到了拓跋头肩上。谁想到母子二人才走不久,拓跋头便尽起城中兵马,将府库搜罗一空,把百姓也全都压逼着上道,自己朝着西北方向也跑了。
甚至于他还命人把城墙扒开了两个口子,故意送给华人我不守这城,你们谁都别想守!
在此之前,他就秘密遣人返回草原,召唤其部西迁。至于其本人,则一口气跑去了贺兰山附近,找到贺兰霭头,哭拜在他面前,道:“本欲偷偷养护什翼犍,将来好为先单于复仇,谁想事机不密,为祁氏所察知,竟遣兵来我部中夺走什翼犍,并将襁褓中小儿,活活掷杀!祁氏如此残暴,各部多有不满,我乃寻机逃亡,来依大人。
“大人是先单于妻兄,自当为先单于复仇。我愿奉大人为主,联络各部,以对抗祁氏。我外甥在华做大官,可以通过他恳请华主,送还翳槐,并封其为新单于、代王。华主此前不明实情,欲封贺,彼自不受,华主暴怒。今若请以翳槐为代王,立誓奉华朔,则必肯欣然应允……”
他巧舌如簧,竟然真的说动了贺兰霭头,于是联络附近十数部,割据自立,不再尊奉盛乐之命。等到拓跋鲜卑主力又在晋昌附近战败,北退欲守平城,却只见到一座残破的空城……被迫散归草原,途中物资耗尽、牲畜吃光,饿死者不知凡几。拓跋就此实力大损,且各部大人于率先逃归的祁氏、贺皆有怨言。祁氏忙着整顿内部,暂时也无力西进去膺惩贺兰霭头和拓跋头了。
拓跋各依附部族,甚至于某些核心部族,在内部动荡之中,亦纷纷倒向贺兰,或者起码与拓跋头暗通款曲……拓跋鲜卑就此两分,乃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河北战场上,祖逖设谋击败了羯师,攻取金凤台,安、王阳等退守铜雀、冰井二台,旋即听说张太傅力尽而倒,生命垂危,急忙前去探视。
只见张宾卧在席上,面如金纸,气息奄奄。诸将不禁潸然垂泪,复捶胸顿足道:“太傅为国家柱石、天王股肱,今若弃我等而去,难道是天要亡我赵乎!”
张宾挣扎着命人将自己略略扶起来一些,朝诸将拱手,说:“命不由己,虽欲为天王效力,重振国势,奈何天不与我寿……赵之安危,只有仰仗诸位将军了……”
王阳就问:“以太傅看来,我等今后如何是继续坚守,还是不如退去”其实他已然滋生了退意,因为经此一败,士气跌落谷底,而且粮秣物资也所胜寥寥,这仗真的再打不下去啦。可是即便放弃三台后撤,收缩防线,又能如何呢有希望扭转败局,或者起码多拖延些时间吗我是没招儿了,不知太傅临终前,可能出什么奇计啊
张宾慨叹道:“我昔日仗剑以谒天王,即因不信天命,以为但得雄主辅弼,山可移、河可竭,天日可换……然而裴文约在时,曾与我语,说唯有得民心始可得天下,唯有保安生民始可得民心,唯有用中国之政始可保安生民……当时我还笑他作腐儒之言,于今看来,却是至论……
“祖士稚何以能败我非其兵精、将勇,或其人智广,乃是有裴文约在关中施政,安定一方,为其后盾耳。今敌远来,我距襄国却近,则敌之耗粮两倍于我,设若赵亦富庶,何至于败啊奈何经营河北,稍稍有些积聚,荥阳之战,浪掷殆尽……即无此战,但裴文约施政、祖士稚用兵,无大疏失,则赵终不能败华也!
“今我粮尽,敌却供奉不缺,即便我有孙、吴之智,君等有信、布之勇,亦难展布。昔裴文约有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然。为今之计,只有暂退,归告天王,将粮秣物资俱集襄国,遣散冗余,独留精锐,以拮抗华寇。若能久守襄国,或者还有转机,否则的话……”
说
第二十二章、被自尽
为了供应河北和并州的战事,郭默、杨清等东挪西凑,不免捉襟见肘,因而裴该多次下令关中供输。只是新朝肇建,关西多戎,难免某些部族大人心生疑虑,复为人所煽动,在地方上掀起了大大小小的乱子来。秦州游遐为了镇抚,雍州荀崧、裴粹为了自保,都被迫召聚屯丁,扩充兵马,导致没法按原计划完成对洛物资的供应。
好不容易到了靖德元年的二月底,秦州乱戎陆续被平定,还有一些直接就散了——多是已经转为农耕的氐、羌,这得赶回乡去播种啊——游子远亦释还半数丁壮归屯,并搜集陈谷两万斛,运往关中。荀景猷、裴公演得报,大松一口气,也即释还屯丁去春耕,且倾空府库,向河南供输四万余斛粮。
荀崧趁机就去见其女荀灌娘,说正好要运粮食到洛阳去,护卫兵丁五千之数,其中还有六七百的骁勇正兵,保证安全——你赶紧跟着他们一起过去吧。
荀灌娘说安娘年纪还太小,怕是受不了那么漫长道路的坎坷跋涉吧。荀崧说:“安娘自可由卿母抚育,卿与保大登程即可——皇后、太子之封,岂可久悬不决哪”
荀灌娘笑道:“天子唯我一妻,唯保大一子,则皇后、太子之封,岂会落于他处啊父亲未免过于焦虑了。”她说老公跟我承诺过,是不会讨小的,而即便因为如今身份不同,他讨了小,我终究还是正室吧。
荀崧心说闺女你这神经还真大条,男人的这路话也可以相信吗且不论这点——“天子若娶妃妾,难保恩宠不移,古来妻妾互易者,不知几希即便卿正位皇后,汉光武亦有废郭圣通而以阴丽华为后之事,况乎尚未正位啊”
荀灌娘蹙眉道:“天下高门,唯裴与荀,则天子岂能以别氏为后”
荀崧苦笑道:“天下高门,昔日尚有贾、郭,而今安在且天子方恨泰章叔父(荀组),虽用道明(荀闿),不过暂时敷衍罢了,则荀氏唯我一家,未免独木难支。看今中朝官制,平原华、太原王或将大用,且即旧日中品之族,如祖、卫、卞、郗等,亦多半荣显——天下难道只有裴与荀么”
荀灌娘这才泛起些危机感,就此遵从其父之言,撇下安娘,抱着保大就启程东行了。他们抵达洛阳的时候,正好裴该前后脚得到了陶侃收复原平,祖逖在三台破敌的消息,诸多喜讯汇聚,群臣皆来朝贺。裴该即命枢密省统筹,继续向河北供应粮秣物资——就差临门一脚了,哪
哪怕砸锅卖铁,也得让祖逖把襄国给攻下来,把石勒的脑袋给我送过来;随即举行了隆重的典礼,正式册封荀氏为皇后,裴俭为太子。
但是随即却又接到了两条坏消息,一条来自汉中,一条来自徐州。
——————————
汉中方面,周访扬声攻剑阁,其实主力指向巴中。李雄一开始还真上当了,命李寿率军前往剑阁御敌,结果李寿至关上眺望,就见华军连营数里,旗帜密布,但朝夕两餐燃起的炊烟却并不甚多……
李寿因此判断,这多半是疑兵啊,汉中军的主力肯定是杀往别处去了。一方面向成都传报,提醒李雄,一方面点集兵马,趁夜出关,前去偷营。
领兵的华将正是高乐,所部不到两千人。他原本志气昂扬,想要再建新功,以免被旧日同僚远远落下,谁想周访却命其将半营人充作疑兵,不免懊恼、泄气。等到了剑阁之下,登高远望,只见山势奇险,唯一道可通,心说就这地形,哪怕甄蛮子将万众来,估计都很难拿得下啊!
怪不得大都督……不,天子昔日说古,道钟会伐蜀,顿兵于剑阁,若非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估计只能黯然打道回府去……
本欲偷取剑阁,让周访不能再小觑自己,然见此地势,把他这最后一点儿幻想也彻底给打破了。高乐只能盛布疑兵,陈于剑阁之下,但他既然丧失了信心、消磨了战意,安排就难免疏漏,终被李寿发现了破绽。
——其实就算没有炊烟的漏洞,李寿也迟早能够瞧出不对来的——看营盘貌似好几万人马,且有周访大纛,但你既然来了,不可能就跟关下一直歇着兵,丝毫也不做攻关的尝试吧
于是李寿夜袭华营,高乐大败,上马率先而逃,竟然一口气就跑回了南郑。李寿衔尾而追,直至汉中郡的沔阳县。留守南郑的陶瞻一方面发兵往援沔阳,一方面快马到前线去通知周访。周士达得报又惊又怒,被迫退兵还救。
李寿既知周访归来,便即主动释了沔阳之围,退回剑阁。周访一入南郑城,当即下令,把高乐给我逮起来正法!
还是陶瞻、周抚等好说歹劝,说高乐终究是天子旧将,大人不宜擅自加以刑戮。于是最终周访捕拿高乐,押入槛车,送去长安,以候天子自行处置——周士达真是气极了,甚至于还私下里对儿子、女婿说:“倘若天子处置不公,我便掷却衣冠、印绶,不受他华家的爵禄!
!”
但他终究年岁大了,受此一气,加上匆忙赶回南郑来过于劳累,这边儿高乐才刚被押走,那边儿周士达就一病不起了。随即得报,荆州王廙发水陆军两万西来,欲犯汉中,周访气极反笑道:“王世将吹枯嘘生的闲谈之辈,也敢来谋我乎不想周士达竟如此为人所小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