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张家有必要为了个没有前途的地方官员激动成这样吗
要知道,现在的张岳已经是巡抚级别了,所有地方官员,包括布政使都得听他的,地方官员对张家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
他们不知道徐阶对张家有什么意义,陈能却好像清楚的很,他看向徐阶的眼神竟然充满了忌惮,好像徐阶很可怕的样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张孚敬已经老了,甚至都老得有点神志不清了,也就是说,张孚敬在朝堂上已经待不了多久了,只要张孚敬一去,这徐阶很有可能一飞冲天!
这点,家里没人在朝堂为官的是很难收到消息的,而陈
陈能的父亲陈达可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虽说这会儿他在巡抚山西,但是朝中却有不少门生故旧,他们陈家自然早就知道张孚敬的事了。
张家当然也知道,而且他们知道的比陈家还清楚,因为张岳也曾得罪过张孚敬,也曾被张孚敬打压的抬不起头来,这次,张岳之所以能起来,就是因为张孚敬不行了!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张孚敬,而且徐阶如果能回朝前程肯定比张岳还远大,张慎自然对徐阶热情的不行了。
杨聪还在那胡思乱想呢,寿宴已经不知不觉间开始了,因为徐阶的关系,众人对他的态度已经大有改善,张家子弟也不再对他不理不睬,反而频频向他敬酒,以示亲近。
当然,整个寿宴的主角还是张慎,他那桌才是最热闹的,时不时就有士绅子弟前去敬酒以示庆贺,而张慎则是来者不拒,每个前来敬酒的士绅子弟他都会含笑客套一番,然后端起酒杯意思一下,不过,他是不是真喝了就不知道了,也没人会去纠结这个。
这酒,有时候是个好东西,如果喝得好,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酒有时候也不是个好东西,如果喝的不好,很有可能会出事。
总之,这酒喝多了之后,神经就容易放松,平时不敢说的话,很有可能喝了酒就敢说了,所以,这酒经常用来活跃气氛,增进感情。
因为徐阶的到来,张慎老爷子特别高兴,他一高兴,这敬酒的频率也就有点高了,不知不觉间,有些人就喝多了。
这一喝多了,话就多,徐阶也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怎么了,竟然突然问道:“老爷子,听闻维乔兄的女儿正值碧玉年华,不知这婚事定下来没”
&nb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谁能抱得美人归
徐阶的到来着实让张慎感觉倍有面子,他殷切的将徐阶请到主桌之后,便朗声介绍起来,好像生怕大家不知道徐阶的身份一般。
这下,大家总算是明白了,原来这位就是府衙通判徐阶徐大人。
张慎这一介绍,在场的张家子弟自然是倍感荣幸,一脸得色。
这府衙通判在整个朝堂虽然排不上号,在泉州府可是真正的地方大员,除了知府大人和同知大人就数他最大了,这么一个地方大员赶来张家贺寿,他们能不得意吗
不过,在座几位士绅子弟却是表情不一。
比如陈文杰,他这会儿就眯着眼睛,眼中隐含怨恨,因为他知道,就是这个徐阶暗中支持杨聪跟他对着干,以致他在惠安吃了个大亏。
不过,他还不敢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人家毕竟是一府通判,在这泉州府可不能轻易招惹人家,你要敢轻易招惹,人家就能轻易把你关进大牢。
他已经把消息传回龙溪了,家里人会怎么处理此事他还不清楚,现在他还不敢跟人家对着干。
还有几个士绅子弟则满脸古怪,貌似莫名其妙的样子。
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徐阶的事,这位徐大人虽然是嘉靖二年癸未科殿试的探花郎,却因为年少气盛得罪了当朝首辅张孚敬被贬到地方上来了,也就是说,这徐阶基本上已经废了,因为地方官员要升上去太难了,他这辈子最多也就是个布政使了。
张家有必要为了个没有前途的地方官员激动成这样吗
要知道,现在的张岳已经是巡抚级别了,所有地方官员,包括布政使都得听他的,地方官员对张家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
他们不知道徐阶对张家有什么意义,陈能却好像清楚的很,他看向徐阶的眼神竟然充满了忌惮,好像徐阶很可怕的样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张孚敬已经老了,甚至都老得有点神志不清了,也就是说,张孚敬在朝堂上已经待不了多久了,只要张孚敬一去,这徐阶很有可能一飞冲天!
这点,家里没人在朝堂为官的是很难收到消息的,而陈
陈能的父亲陈达可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虽说这会儿他在巡抚山西,但是朝中却有不少门生故旧,他们陈家自然早就知道张孚敬的事了。
张家当然也知道,而且他们知道的比陈家还清楚,因为张岳也曾得罪过张孚敬,也曾被张孚敬打压的抬不起头来,这次,张岳之所以能起来,就是因为张孚敬不行了!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张孚敬,而且徐阶如果能回朝前程肯定比张岳还远大,张慎自然对徐阶热情的不行了。
杨聪还在那胡思乱想呢,寿宴已经不知不觉间开始了,因为徐阶的关系,众人对他的态度已经大有改善,张家子弟也不再对他不理不睬,反而频频向他敬酒,以示亲近。
当然,整个寿宴的主角还是张慎,他那桌才是最热闹的,时不时就有士绅子弟前去敬酒以示庆贺,而张慎则是来者不拒,每个前来敬酒的士绅子弟他都会含笑客套一番,然后端起酒杯意思一下,不过,他是不是真喝了就不知道了,也没人会去纠结这个。
这酒,有时候是个好东西,如果喝得好,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酒有时候也不是个好东西,如果喝的不好,很有可能会出事。
总之,这酒喝多了之后,神经就容易放松,平时不敢说的话,很有可能喝了酒就敢说了,所以,这酒经常用来活跃气氛,增进感情。
因为徐阶的到来,张慎老爷子特别高兴,他一高兴,这敬酒的频率也就有点高了,不知不觉间,有些人就喝多了。
这一喝多了,话就多,徐阶也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怎么了,竟然突然问道:“老爷子,听闻维乔兄的女儿正值碧玉年华,不知这婚事定下来没”
&nb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张慎到底什么意思呢,自己的孙女都十六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他却一拖再拖,迟迟不定下人家。
他这样做,很像是在待价而沽!
没错,从张岳考取进士开始,他就想用这个孙女获取最大的利益。
他先是拖住了眼巴巴前来求亲的惠安杨家,并放下身段,曲意结交,将杨家老太爷杨荣引为“知交好友”,以此来获得杨家财力上的支持。
张岳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后,他又放出主动放出风声,引得众多官宦世家蠢蠢欲动。
结果,他一不小心把海商豪门龙溪陈氏给引来了!
他不愿与龙溪陈氏这样的海商豪门结亲使得张家声名受损,于是便利用大寿之机引来了福建最大的官宦世家,福州陈家。
甚至,他还故意让自己的孙女张贞接贺寿之机出现在人家的面前,以此刺激陈能,令其不惜得罪龙溪陈氏来抢夺这门亲事。
他这样利用自己的亲孙女,只为利益,完全不管亲人的感受,是不是很冷血,很卑劣呢
其实不然,他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比如商户之家,虽说经商能够致富,但是,商户要将赚来的钱守住却比赚钱还难,因为商户的地位太低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官宦甚至士绅吃到渣都不剩。
所谓“破家县令,灭门府尹”,这年头,地方官员集民政、司法、税收等大权于一身,要收拾治下老百姓太简单了,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整的人家破人亡。
而商户,特别是经商致富的富商是这些地方官最喜欢收拾的,因为商户地位低,财富多,收拾起来太容易了,而且收益是最大的。
江南巨富沈万三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他本人就因为太富有,遭朱元璋的嫉恨,被发配云南,客死他乡,而他的儿子,他的孙子,甚至是他的曾孙都因为富有而招罪,最后都被各级官吏整的家破人亡,一个富可敌国的巨富之家都是如此结局,更何况一般商户。
又比如军户之家,虽说军户有屯田,而且不用交税,但是,军户却要面临
临各级军官甚至是土豪乡绅的压迫,像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他们还算好的了,上头的千户和百户都没压迫他们,但是,一旦遭遇天灾,他们同样很难守住手里的屯田,一旦失去屯田,他们除了被迫流亡,就只能给人做佃农。
这就是明朝中后期军户大量逃逸的根本原因,因为土地兼并太严重了,各级官吏甚至是土豪乡绅连屯田都敢吞,而军户没了屯田就没了活路,只能流落各地,混口饭吃。
农户也同样如此,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户也逃脱不了沦为佃农甚至是流民的命运。
这士绅阶层甚至是官宦世家看上去是高高在上,但是,他们也不是躺那就能衣食无忧的,因为他们也要吃饭,也要结婚生子,也有生老病死。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出了名的低,官宦之家,如果不贪不腐,想要维持一大家子的消费,基本上很难。
张慎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他很缺钱,因为张家为官的子弟都两袖清风,不贪不腐,张家早就入不敷出了!
不说这次做寿的钱他无法负担,光是张家的日常开销他都维持不了。
官宦世家,表面看似光鲜,其实内里却相当的苦涩,表面上官宦世家是脱离了老百姓范畴的统治阶层,实质上他们就是一群不事生产的读书人。
这倒不是说他们懒,官宦世家也有勤奋的,但是,他们勤奋的方向是读书而不是种地。
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那也是读成之后,考上举人甚至是金榜题名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张慎到底什么意思呢,自己的孙女都十六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他却一拖再拖,迟迟不定下人家。
他这样做,很像是在待价而沽!
没错,从张岳考取进士开始,他就想用这个孙女获取最大的利益。
他先是拖住了眼巴巴前来求亲的惠安杨家,并放下身段,曲意结交,将杨家老太爷杨荣引为“知交好友”,以此来获得杨家财力上的支持。
张岳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后,他又放出主动放出风声,引得众多官宦世家蠢蠢欲动。
结果,他一不小心把海商豪门龙溪陈氏给引来了!
他不愿与龙溪陈氏这样的海商豪门结亲使得张家声名受损,于是便利用大寿之机引来了福建最大的官宦世家,福州陈家。
甚至,他还故意让自己的孙女张贞接贺寿之机出现在人家的面前,以此刺激陈能,令其不惜得罪龙溪陈氏来抢夺这门亲事。
他这样利用自己的亲孙女,只为利益,完全不管亲人的感受,是不是很冷血,很卑劣呢
其实不然,他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比如商户之家,虽说经商能够致富,但是,商户要将赚来的钱守住却比赚钱还难,因为商户的地位太低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官宦甚至士绅吃到渣都不剩。
所谓“破家县令,灭门府尹”,这年头,地方官员集民政、司法、税收等大权于一身,要收拾治下老百姓太简单了,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整的人家破人亡。
而商户,特别是经商致富的富商是这些地方官最喜欢收拾的,因为商户地位低,财富多,收拾起来太容易了,而且收益是最大的。
江南巨富沈万三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他本人就因为太富有,遭朱元璋的嫉恨,被发配云南,客死他乡,而他的儿子,他的孙子,甚至是他的曾孙都因为富有而招罪,最后都被各级官吏整的家破人亡,一个富可敌国的巨富之家都是如此结局,更何况一般商户。
又比如军户之家,虽说军户有屯田,而且不用交税,但是,军户却要面临
临各级军官甚至是土豪乡绅的压迫,像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他们还算好的了,上头的千户和百户都没压迫他们,但是,一旦遭遇天灾,他们同样很难守住手里的屯田,一旦失去屯田,他们除了被迫流亡,就只能给人做佃农。
这就是明朝中后期军户大量逃逸的根本原因,因为土地兼并太严重了,各级官吏甚至是土豪乡绅连屯田都敢吞,而军户没了屯田就没了活路,只能流落各地,混口饭吃。
农户也同样如此,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户也逃脱不了沦为佃农甚至是流民的命运。
这士绅阶层甚至是官宦世家看上去是高高在上,但是,他们也不是躺那就能衣食无忧的,因为他们也要吃饭,也要结婚生子,也有生老病死。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出了名的低,官宦之家,如果不贪不腐,想要维持一大家子的消费,基本上很难。
张慎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他很缺钱,因为张家为官的子弟都两袖清风,不贪不腐,张家早就入不敷出了!
不说这次做寿的钱他无法负担,光是张家的日常开销他都维持不了。
官宦世家,表面看似光鲜,其实内里却相当的苦涩,表面上官宦世家是脱离了老百姓范畴的统治阶层,实质上他们就是一群不事生产的读书人。
这倒不是说他们懒,官宦世家也有勤奋的,但是,他们勤奋的方向是读书而不是种地。
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那也是读成之后,考上举人甚至是金榜题名
第一卷 第三十章 男儿当自强
徐阶这个人可不简单,他表面上温文尔雅,谦逊有礼,内里却是满肚子的墨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