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期待的或者说他谋算的事终于来了,龙溪陈氏终于出手了。
这件事对杨聪来说是个麻烦,对他来说却是个机会,一个很好的机会。
他跟龙溪陈氏暗中斗法可不是为了杨聪,而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他想让人看到自己的本事,就必须让龙溪陈氏栽跟斗,而且,这跟斗栽的越大越好。
上次杨聪在惠安把陈文杰逼走,那只是开胃菜而已,那种小事,对他这种级别的人来说,没有一点值得夸耀的地方。
他只是想通过那件事告诉龙溪陈氏,你们动我小弟了,我不得不出手帮忙。
他还通过上次的事隐隐传出一个错误的信息:我没有直接出手,算是给你们面子了。
我们,要么就此罢手,算了。
这当然是他释放出来的假象,并不是他的真实意图。
他如果真不想和龙溪陈氏起冲突,就不会放任杨聪去打陈文杰的脸。
他如果真有诚意,直接出面说和一下,让杨聪跟陈文杰握手言和不就得了,何必让杨聪去跟陈文杰斗,斗的人家下不了台呢
他这么搞,不但把龙溪陈氏给迷惑了,连杨聪都被他弄的云里雾里。
他这么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他当然是想跟龙溪陈氏来一场真正的较量,就此罢手,开什么玩笑,他算准了陈文杰肯定不会就此罢手,肯定还会报复。
他等的就是陈文杰的报复。
这次,陈文杰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这次,这个蠢材终于拖上龙溪陈氏跟他来了把大的。
他的迷惑战术很成功,龙溪陈氏这会儿还认为他们的对手是杨聪这个富家子弟呢,所以,这事还是由陈文杰出面来主导的。
好啊,这次我就来陪你们玩把大的。
他装模做样的沉吟了一阵,这才郑重的问道:“清风,这封信你什么时候拿到的,你二叔知道信被你拿走了吗”
杨聪简明扼要的回答道:“这封信是我昨天晚上拿到的,我二叔还不知道这事呢,因为给他送信的亲信已经被我收买了。”
徐阶又郑重的问道:“你确定,这个人没有一点问题吗”
杨聪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没问题,因为我承诺事成之后给他一千两银子,同时我还警告他了,如果敢搞什么鬼,我就要他的命,而且,会让他死的很惨。要么发财,要么死,我相信他知道怎么选择。”
徐阶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杨聪的表现一直不错,算是个可造之材,或许假以时日,这小家伙能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也说不定呢。
直到此刻,他才决定,要好好培养培养这小家伙。
不过,表面上他并没有露出什么欣赏之意,他只是淡淡的道:“嗯,如果这个人没问题的话,这件事还不是很麻烦。”
不是很麻烦
那又怎么解决呢
你倒是说啊,杨聪忍不住旧话重提道:“子升兄,不若我们直接把密信交给赵大人,让赵大人去收拾他们,您觉得怎么样”
徐阶摇了摇头,耐心的分析道:“赵大人的确刚正不阿,他对龙溪陈氏等海商豪门也颇有微词,这或许就是陈文杰想连他一起收拾的原因。不过,赵大人也不是那刚步入官场的新丁,仅凭一封信就想让他跟龙溪陈氏死磕,那是不大可能的。他甚至还会觉得我们居心叵测,拿他当枪使呢。”
杨聪闻言,脸色微变,如果把密信直接交给赵炎,让其对付龙溪陈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把人家当枪使啊!
这法子的确不妥,搞不好会连赵炎都得罪了,人家可是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而且还是督考官,一旦发飙,恐怕徐阶都保不住他。
看样子自己跟徐阶比起来还是有点幼稚啊,他虚心的求教道:“子升兄,那此事如何应对为好呢”
徐阶睿智的道:“这封信还是要给赵大人看看,不过,我们还得想办法让他亲眼看到龙溪陈氏的人给他栽赃的场景,这样一来,他就不会怀疑了。”
&
第一卷 第六十二章 鱼饵已准备好
李杜也泉州十大才子之一,不过他李杜之名并不是因为李白和杜甫而来,他也不是什么大诗人,可以说,除了姓李名杜,他跟李白和杜甫没有其他任何关系。
他只是一个秀才,他的特长也不是作诗,而是书法,他对各种书法都有涉猎,尤其善于模仿别人的笔迹。
他家跟杨聪家有点像,也是商户,不过他家没杨聪家有钱,他家只能算是比较有钱富户而已。
他家经营的是经营文房四宝和书籍字画等,读书人要用到的东西,在他家的店铺里基本都能买的到。
第二天一早,杨聪便和俞大猷一起来到了李家的文林书坊。
这年头书坊倒不是很罕见,惠安就有,杨聪记忆中也曾去过。
但是,这李家的文林书坊却着实让他吃了一惊,好家伙,这进门一个大堂怕不有十丈深,宽度虽然只有三四丈,高度却起码有两丈许。
这大堂两边靠墙全是书架,几乎都通到屋顶了,书架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书,也不知道有多少册。
书架下面还摆着两溜柜台,柜台上摆的是各式文房四宝,形形色色怕不有上百种。
杨聪这打扮一看就是有钱人家公子,倒是俞大猷穿着比较朴素,看上去像个跟班的,一个机灵的伙计一看两人走进来,便凑上来,对着杨聪热情的道:“公子,您想要点什么,我们这经史子集、文房四宝、唐诗宋词、各类杂书应有尽有。”
这会儿俞大猷正跟杨聪说他跟李杜有多熟呢,这文林书坊他貌似也来过不少次了,结果,这书坊里的伙计竟然不认识他!
这什么情况,杨聪不由满脸莫名觉历的看向他。
俞大猷这个尴尬啊,他对着那伙计翻白眼道:“你新来的吧,你们家少爷呢”
那伙计闻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热情了,他还以为这是熟客呢,竟然认识自己少爷。
他的确来这文林书院不久,不过因为他做事勤快,口角利索,老少掌柜都对他颇为赏识。
他见这两位是自己少爷的熟客,连忙领着他们往里走去。
李杜这会儿正在最里边的柜台算账呢,他一见俞大猷来了,忙不迭起身拱手作揖道:“俞大人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啊!”
俞大猷上前拍着李杜的肩膀笑骂道:“你们啊,老是跟我开这种玩笑,也不嫌烦。”
李杜闻言,哈哈大笑道:“志辅兄,此言差矣,这玩笑小弟可好久不曾开过来,你可是有大半年没来看小弟了。”
俞大猷闻言,尴尬的道:“我这不是考武举去了吗,对了,这位是惠安杨家的杨聪,杨清风,他是融城他爹薛老爷子的得意门生,跟我们也是知交,我这次特意带他过来是有点事找你帮忙。”
这俞大猷和薛南塘的知交那就是他们圈子里的朋友,李杜闻言,连忙拱手道:“清风贤弟,不知是何事啊”
杨聪闻言,不由左右看了看。
这会儿虽然还早,但已有几个人在店里挑挑拣拣了,看这些人的打扮就知道,他们肯定都是读书人。
他这请人模仿别人的字迹写信,貌似不是什么好事,当众说出来自然不好,尤其是当着这些无聊的读书人更不能说。
他只能尴尬的拱手道:“这个,听说若文兄书法造诣颇深,小弟特来请教一番。”
李杜你一看他这样子就明白了,这小子估计是让他临摹什么东西。
他连忙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既然贤弟对书法也有兴趣,不如我们去书房去切磋切磋吧。”
说罢,他做出一个请的手势,随后便转身往一旁的小门走去。
杨聪跟着进去一看,这里面果然是个不小的书房,这书房貌似是专门储存字画的,满屋子到处挂满了书法作品,其中竟然还有不少是唐伯虎的。
他好奇的凑上去一看,竟然是真迹!
不可能吧
唐伯虎的真迹这会儿少说也得几千两银子,他这挂这么多岂不是值几万两银子!
他又看了看四周,竟然全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名家的书法卷轴,价值怕不下几十万两,这些要都是真的,李杜家恐怕比他家还有钱。
李杜家比他家还有钱
第一卷 第六十三章 鱼儿上钩了
惠安杨家府城的店铺并没有选在城西和城北的繁华区域,而是位于城东街洛江小港附近,因为木材质轻而且体积大,一般选的都是水路运输。
杨家在府城的店铺可不是一般的大,前后虽然只有两进,占地却二十亩都不止,不过,里面并没有多少房子,除了前院临街的店面和店里雇工的房舍,其他地方基本就是青石板铺就的平地,上面各种木材分文别类,堆积如山,也不知到底有多少。
这天巳时方至,杨金峰正装模做样的在店铺中巡视呢,两个黑衣壮汉突然赶着一辆马车来到店铺外面,他们进店之后也不看木材,反而拿着块牌子在掌柜的跟前晃了晃,然后便酷酷的站那不说话了。
这意思就是龙溪陈氏派来接头的,那掌柜的见状,连忙命人去叫杨金峰,随即又恭敬的将两人请进店铺后面的静室,并令人奉上香茗,然后便把他们撇那里不管了。
不一会儿,杨金峰便吃力的抱着个尺许见方的木箱子进来了。
他把箱子往两人坐的桌子上一放,随即便赔笑道:“你们可算是来了,这么多银子放我手里,我简直寝食难安啊。”
这两人就是陈文杰的亲随,他陪杨云去同安的时候就见过,自然不会怀疑。
如果他跟在杨聪身边和陈文杰打过“交道”的话,还能知道,这其中一个黑衣人就是当初敲杨聪闷棍那位!
当然,他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把这五百两银子交给陈文杰派来的人,然后留下证据,自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这两个黑衣人也懒得跟他打话,他们将木箱打开,大致点了一下里面银锭子的数量,随即便合上木箱,起身准备走人了。
杨金峰见状,连忙抬手道:“两位,且慢,且慢。”
那敲杨聪闷棍的黑衣甲终于开口了,他皱着眉头不耐烦的道:“怎么了”
杨金峰连忙从怀里掏出张纸,在桌子上展开,随即点头哈腰的道:“还请两位在上面签个名,这毕竟是五百两银子,如果没有一点交接凭证,我没法回去向二爷交待啊。”
黑衣甲一看,纸上也没写别的,就写着:取白银五百两。
这没头没尾的,也没说借,也没说要还,按理来说,在上面签个名也没什么,但是,黑衣甲却是故意为难道:“大爷我不会写字,怎滴”
杨金峰也不生气,反而又从怀里摸出个东西,然后打开,摊在桌子上,赔笑道:“不会写字也没关系,按个手印也是一样的。麻烦两位大爷了,这五百两银子小人真担待不起,帮个忙,按个手印吧。”
卧槽,连红印泥都准备好了,看样子想省事走人怕是不能成了。
黑衣甲和黑衣乙对望了一眼,无奈一人伸出一只手,沾了点印泥,往纸上一摁,随即便抱起箱子走了。
杨金峰拿起桌上的纸,看了看上面的手印,脸上不由露出阴阴的笑容。
这可是呈堂证供,而且这没头没尾的最好往里面添东西了,想也不想就往上摁手印,白痴!
他小心的把纸跌起来,塞进怀里,随即便找杨聪邀功去了。
那两个黑衣人出了杨家的店铺,直接把那箱子往马车上一扔,随即便坐上车辕,驱马缓缓往城西而去。
他们压根就没注意到,两个苦力打扮的壮汉正不即不离的跟在马车后面呢。
这城里面可不能打马疾驰,没人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坐马车上省省脚力,要人多了,他们便得下来,牵着马小心前行,不然,被巡检司的人逮到了那可就麻烦了。
两帮人就这么一前一后缓缓在城中穿梭了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这两个黑衣人的目的地竟然也是承天寺!
这年头进出寺庙原本是没什么人管的,你来上香也好,你来游览也好,都没人管,只是你需要住宿的话,得去找寺里的知客僧而已。
不过,这个时候承天寺里面却多了很多府衙的衙役,而且,靠近府衙那边十余个院落都不让过去了,因为府试四天后就要开始了,而学政大人派来的督考官会提前三天抵达,也就是说,明天省城
第一卷 第六十四章 阳明一脉
泉州府试还有三天就要开始了,各县的考生接到通报后纷纷往府城赶来,一时间,整个府城到处都是身着儒袍的学子,这座千年古城也凭添了几分文气。
这天上午,巳时还未到,一大队人马自东北省城方向逶迤而来,这队伍前后都是举着“肃静”、“回避”等牌子的衙役,中间则是一溜长长的马车,很显然这就是学政大人派来督考的官员了。
这次带队的是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宋应奎,从四品的地方大员,另外还有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赵炎等十余位省城官员,可见学政大人对这次泉州府试的重视。
泉州府这边也早做好准备了,知府顾可久早早就带着一众府衙官员在府城北门外等候,接到宋应奎一行人之后,他便领着队伍进了城,直接来到承天寺,他安排好所有人下榻之处,又陪着这些省城大佬吃了顿素餐,这才告辞离去。
午时过后,热闹了半天的承天寺终于慢慢回归平静,一路劳累的省城官员大多闭门谢客,准备午休了。
正是这个时候,一顶轿子突然出现在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赵炎下榻的大院外面,随轿而行的亲随将一个拜帖投进去之后不久,赵炎便出现在门口,亲自前来迎接来了。
其实赵炎这会儿都洗漱完毕,准备睡下了,因为他着实有点累了。
他们可不光赶了一上午的路,泉州府城离福州府城足有四百余里,他们前天一大早就出发了,这一路足足在马车上颠了两天多时间,说不累那是假的。
但是,他却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出来迎接,因为来拜会他的是泉州府通判徐阶。
这府衙通判本就负责一府刑名,跟提刑按察使司多有公务上的来往,而且,这徐阶还是有名的探花郎,前途无量,这么一个人物到访,他怎么也不能怠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