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刚走到宅院门口,徐阶已然从轿子上下来,满脸微笑的站在台阶下面等着了。
他连忙疾步上前拱手道:“哎呀,徐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徐阶也是连连拱手道:“赵大人客气了,下官冒昧前来,打扰了大人休息,还望大人海涵。”
你知道我要休息了还来打扰,什么事不能等明天再说吗
赵炎也不知道这徐阶是怎么回事,因为他跟徐阶又不熟,总共都没见过几次,双方就是点头之交而已。
不过,人家都到门口了,他也不好拒之门外,他只能暗自腹诽两句,表面上却是客客气气的引手道:“徐大人说笑了,什么上官下官的,这不生分了吗,里面请,里面请。”
徐阶拱手谦虚了一阵,这才跟在他身后向院子里走去。
这次泉州府给督考官安排的都是两进的小院子,面积并不大,很快两人便一前一后来到的内院大堂。
赵炎将徐阶拉到主位右首坐下来,又命随行的衙役上了香茗,这才略带好奇道:“徐大人匆匆来访,是有什么重大案情吗”
他这意思,我跟你不熟,如果是公事,那就赶紧说,如果是私事,那就算了,本官可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你攀私交可找错人了。
徐阶并未开口搭话,反而转头看向了大堂门口的衙役,那意思很明显,有些话,不足与外人道也,你还是把闲杂人等先支开吧。
这架势,难道真有什么重大案情
赵炎疑狐了一下,这才挥手对着门外朗声道:“你们到院门口去守着。”
徐阶见两个衙役转身走出了内院,这才从怀疑掏出个信封,神神秘秘的道:“下官偶得一封密信,还请大人过目。”
密信
赵炎郑重的接过信封,拿手里仔细看了看,这才抽出里面的信纸满脸疑惑的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脸上渐渐露出了怒容,这写信之人虽然没署名,但意图却很明显,那就是要栽赃陷害,污蔑他收受惠安杨家的贿赂,给那杨聪大开方便之门。
真是岂有此理啊!
他匆匆把信看完,便忍不住怒哼道:“是谁,竟然敢如此大胆”
徐阶连忙介绍道:“这人大人可能不认识,不过,他父亲大人可能听说过,写信之人就是都察院御史陈九德之子,陈文杰。”
赵炎略带厌恶道:“是龙溪陈氏子弟”
徐阶缓缓点头道:“正是。”
赵炎闻言,不由陷入了沉思。
海商豪门他自然知道,他还曾怒斥过这些人的不法勾当呢。
不过,他也就骂几句而已。
这海商豪门可不是开玩笑的,在朝堂上下的势力可谓
第一卷 第六十五章 谁在明,谁在暗
阳明一脉指的就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名臣,新建伯王守仁开创的阳明学派,这会儿王守仁已然去世,就剩下其弟子和传人了。
阳明一脉中最有名的当属阳门七子:王畿、钱德洪、冀元亨、王艮、聂豹、何廷仁、邹守益,另还有穆孔晖、王道、黄直、黄宏纲、闻人诠等王守仁的门人,而徐阶正是阳门七子之一聂豹的学生。
嘉靖一朝,或者说嘉靖前期和中期,朝堂之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的现象还没有万历朝党争那么厉害,起码在严嵩上台掌权之前朝堂上下还没有什么打出旗号的朋党。
当然,没有打出旗号并不代表朝堂上下就没有朋党,比如阳明一脉、海商四大豪门,还有各地乡党等,这些团体虽然没有摆明了跟外人说,我们是一伙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联合起来党同伐异,其本质已与朋党无异。
赵炎之所以内心感到孤独无助,甚至隐隐有些惧怕,就是因为他孤家寡人一个,没有投靠任何朋党,面对在东南权势熏天的海商豪门,他可以说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所以,徐阶一伸出橄榄枝,他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
徐阶这会儿其实也有点吹牛逼的嫌疑,因为阳明一脉在东南并没有什么势力,要真跟海商豪门硬拼,他根本不是对手。
而且这会儿他也不是阳明一脉的代表人物,他只是阳门七子之一聂豹的学生而已,这会儿阳明一脉的代表人物是阳门七子中的王畿、钱德洪和王艮,连聂豹都排不上号呢,他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阳明一脉在朝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大到海商豪门也要有所顾忌,他就算不能代表阳明一脉,龙溪陈氏也不敢把他当个没后台的孤魂野鬼任意欺凌,这就是他敢于跟海商豪门较量的底气。
当然,光有底气还不行,他在泉州经营这么久也是有一定势力的,这才是他敢于跟龙溪陈氏较量的根本所在,要是在福州甚或是在漳州,他可不敢跟龙溪陈氏较量。
徐阶已然使出手段将赵炎拉拢,这一场真正的较量就算是拉开序幕了。
这会儿陈文杰还不知道他的意图已经被杨聪所察觉,他一直以为杨聪还蒙在鼓里呢。
徐阶拜访赵炎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徐阶的轿子刚到赵炎下榻的院落他的马车便来到了督考官宋应奎下榻的院落。
宋应奎是偏向于龙溪陈氏的,这点,不用想都知道,因为这次前来督考的就他比赵炎官阶高,龙溪陈氏要想收拾赵炎是不可能派个从五品甚至是正六品的官员来以下犯上的,所以,宋应奎还没到泉州,身份就已经暴露了,这会儿他院落附近值守的衙役都是徐阶派来的!
陈文杰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处在杨聪的严密监视之下,他更不知道宋应奎已经处在徐阶的严密监视之下,他来找宋应奎主要是商议一下收拾杨聪和赵炎的具体计划,顺带拿一下这次府试的考题。
话说,他一个漳州府的拿泉州府的府试考题干嘛,难道他想违例来泉州府参加府试吗
当然不是,以他龙溪陈氏在漳州的势力,府试对他来说那就是浮云,府试他早就过了,他来拿考题并不是因为他要参加泉州府的府试,而是他叔叔一个宠妾的弟弟要参加泉州府的府试。
这个名叫吴堂的考生要胡扯起来跟他还算有点亲戚关系,而且,这吴家也算是依附在陈家下面的一个乡绅家族,所以,他便顺带给人家要了这次府试的考题。
当然,这考题可不是白给的,宋应奎之所以把考题给他,那是因为这家伙一直在巴结他们龙溪陈氏,他可不会把这考题白白给吴堂,因为他的计划中就有这个吴堂。
说白了,这个吴堂就是他对
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谁栽赃谁
泉州府试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几个心怀鬼胎的“当事人”,大家都不知道,一场府试“弊案”正在酝酿之中。
这省城来的督考官名为督考自然不会天天躺承天寺休息,第二天一早,宋应奎便召集一众督考官,陪同主考官顾可久,开始巡视考场了。
泉州府试的考场就设在泉州府学内,因为泉州府学里面建有科举专用的考棚,也就是一步宽,一步深的小单间,不过,这种单间就不是木板搭起来的了,而是砖瓦房,它的名字也不再叫考棚了,而叫号舍。
泉州府学里面共有号舍四百八十间号舍,这号舍两两相对,每排三十间,总共十六排,每间号舍上面都有石刻的编号,按科举的排号规则,前两位就是,天一、天二、天三、天四,然后是地一到地四,玄一到玄四,黄一到黄四,后面两位则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直到癸巳,整齐的很。
这科举考场的巡视可马虎不得,宋应奎带着一众督考官是一间一间号舍仔细检查过去,墙上有没有洞,地上有没有坑,甚至屋顶有没有藏东西的地方,都要仔细检查。
这一查就是一天,到了晚上,宋应奎又借口大家辛苦了,而且也吃了几顿素菜了,特意请十余个督考官一起去承天寺附近的酒楼吃一顿好的,说是犒劳大家,为了避嫌,他一个泉州府当地的官员都没请,就十余个考官,正好围一桌。
这种事原本倒也没什么,作为宋应奎这个品级的官员请大家吃一顿也只是小意思而已,但是,他这个时机选择的也太凑巧了。
这后天就要开考了,你晚上把大家拉出去吃饭,是为了方便陈文杰栽赃吧!
至少,徐阶和杨聪都是这么想的,赵炎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赵炎一开始就借口来的时候路上有点中暑,肚子有点不舒服,老是往茅房跑,而且,越去时间越长。
而杨聪和徐阶则派人紧守着陈文杰和赵炎的住处,一刻都不曾放松,因为他们想让赵炎看到陈文杰栽赃的过程,好打消他最后一点疑虑,让其彻底倒向他们这边。
陈文杰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宋应奎这边酒宴正酣之时他便派出两个亲随,穿着夜行衣,悄摸摸的从后院围墙翻出去,直奔赵炎居住的院落。
这时候,院子外面,另一个黑衣人也随之而动了,不过,这个黑衣人并没有奔向赵炎的院落,而是鬼魅般的向宋应奎请客的酒楼掠去,那速度明显比陈文杰的手下快一倍还不止。
话说这杨聪和徐阶的安排貌似有点问题吧,就算这报信的黑衣人跑的比陈文杰派的人快一倍都不止,但是,这人要去承天寺外把赵炎接回来啊,来回的路程本就比陈文杰到赵炎的院子要远,而且,赵炎也不可能老蹲茅坑里等着啊,他从酒楼包间出来是需要时间的,总不会这么凑巧,报信的人刚过去,他就刚好出来吧。
这点当然有办法解决,因为这会儿承天寺里面可不是一个人都没有,尤其是他们这些督考官住的院落附近,到处都有巡逻的衙役,徐阶就在陈文杰的院子和赵炎的院子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了一队衙役,赵炎如果没回来,那队衙役就坐路上聊天、打屁、休息,赵炎回来了,他们才会起身走人。
当然,光这队衙役“挡路”还不够,还得让赵炎能飞快的从酒楼赶回住处。
所以,杨聪派出的黑衣人是俞大猷,这家伙可是天下第一高手,不说能斗转乾坤,飞天遁地,带个人飞檐走壁还是没有问题的。
俞大猷那功夫真不是吹出来的,这一路从宋应奎下榻的院子到外面的酒楼他那速度简直快若奔马,途中不管多高的围墙,他都是嗖的一下就翻过去了,简直就如同鬼魅一般。
接到赵炎之后,他直接就给赵炎裹了身夜行衣,然后便背着赵炎,一路从酒楼翻出来,翻进承
第一卷 第六十七章 府试疑云
清晨的凉风微微吹拂在脸上,远方的天际缓缓露出了曙光,杨聪坐在马车上,呆呆的看着窗外,脑海中不住思量。
府试终于开始了,但他考虑的却不是考试的问题,因为八股文他已经能轻轻松松应付,试贴诗他更是准备了一大堆,府试本身对他来说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了,他考虑的是府试以后的事情。
马车在彭福的牵引下缓缓前行,不多久便来到了府学大门外。
这里的场景与县试可就不一样了,因为这府学大门外还有个大牌坊,牌坊四周相当于是个小型的广场,而且,府学大门附近是严禁闲杂人等靠近的,所以,这会儿府学外聚集的人虽然多,考生要过去却一点都不难。
杨聪熟练的拿起考试用品,挥手和俞大猷等人道了个别,随即便不慌不忙的往府学大门走去。
他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什么骚动,因为府城就没几个认识他的,而且,这会儿府学大门附近已经有衙役值守了,谁要敢高声喧哗,估计立马就会被拖一边打顿板子。
他就这么不疾不徐的走到府学大门口,淡定的掏出县试过关的公文给值守的衙役查验了一番,随即便不慌不忙的走进大门。
这里并不是府试考场的入口,这些衙役也不是检查考生携带物品的,而是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府学的,真正的考场在府学后院,进了大门还要往里走一段呢,这个杨聪早就打听清楚了。
这个时候虽然才寅时一刻左右,考生却着实来了不少,不过,进入府学的考生都没到处乱逛,因为他们还要找考场的入口呢。
府试考场的入口可不是一个,而是八个,参加府试的也不是三四十个考生,而是三四百考生,如果一窝蜂挤到一起,到时候就算点到名了恐怕也要挤半天才能挤进去。
这种事情负责考试的官员自然早就想到了,所以,每个入口处都立有牌子,上面都用巴掌大的字注明了“某某县考生”,这样大家就知道自己该从那里进入考场了,自然也就不会挤在一起傻等着了。
杨聪倒是很快就找到了“惠安县考生”的牌子,不过,下面聚集的人他却认不出几个来,因为这些大多不是今年的考生,而是往年过了县试,府试却没考过的考生。
到了惠安考生聚集的地方,认识他的人就多了,在惠安他可是大名人,不认识他的惠安考生还真没几个,大家一看他过来,都主动缩到了一边。
他也不客气,直接就越过人群,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这倒不是他狂的没边了,因为这最前面的位置本就是他的,按考场的规矩,每个县第一个点到的就是今年县试的第一名,他不站最前面,谁站最前面
这到了考场外,考生好像就不怎么交流了,大家都默默的站在那里等着,一直等到寅时三刻,督考官都带着衙役过来了,也没什么人交头接耳。
惠安考生入口处第一个点到的果然是他,检查随身物品的流程也和县试差不多,很快,他便领了号牌,进了考场。
不过,这次他手里牌子的编号可不是“天一甲子”,而是“玄一庚辰”。
这位置貌似有点不好啊,他拿到牌子心里就隐隐有点担忧了,再对着牌子找到号舍,他想骂人的心都有了。
尼玛啊,果然是考场中间的位置,这尼玛密密麻麻的号舍,起码也有上百号人会憋不住吧,坐中间不得熏死啊!
他在心里暗自咒骂了一阵,这才开始熟练的摆放东西,等摆完了,他刚坐下来准备休息,一抬头,他顿时僵住了。
卧槽,他正对面,隔他不到五步远的号舍里面坐的竟然是吴堂!
而且,这吴堂正在对着他得意的笑呢,这家伙估计以为自己不认识他吧。
杨聪只是愣了一下,很快便反应过来了,他假装莫名其妙的撇了吴堂一眼,随即便拿起扇子扇起风来,全然一副不认识这家伙的样子。
这时候,他表面上没一点反应,心里却是嘀咕开了。
吴堂就坐自己正对面,这肯定是陈文杰和宋应奎刻意安排好的。
看样子,他们是想让吴堂直接揭发自己作弊啊!
&nbs
第一卷 第六十八章 贼喊捉贼
府试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就等放榜了,这次杨聪对府试的结果倒是有点小期待。
不过,他并不是急于知道自己有没有上榜,对于府试过关他还是很有把握的,他在意的是府试的排名,因为他已经得了个县试案首,如果再得个府试案首,那离小三元就差一步了。
这年头读书人津津乐道的可不是官位,而是名气,至少大多数读书人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