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你!
这摆明了就是威胁啊!
没错,这会儿在孝陵附近的确是定国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手底下的禁军势力最大,其他所有人,包括锦衣卫,包括随行的官员,甚至包括太监和宫女,加起来都没禁军多。
很明显,严世蕃算漏了一点,那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道理!
严嵩被定国公徐延德这么一呛,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这会儿,他还真不敢把“蓄意谋害皇上”的罪名硬栽人家头上,没办法啊,人家的拳头大的吓人啊。
这时候,这场阴谋的真正策划者严世蕃不得不站出来,硬刚道:“你又是什么意思?难道皇上驾崩的缘由都不让人查了吗?你这是想讲道理还是想拥兵造反?”
严世蕃这话的确够硬气,因为他断定定国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不敢乱来。
开什么玩笑,他爹好歹是内阁首辅,禁军又怎么了,禁军就敢动内阁首辅吗?
定国公徐延德的确不敢乱来,不过,骂骂严世蕃他还是敢的。
他撇了严世蕃一眼,随即不屑的道:“你是什么个东西,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你一个太常寺少卿,算得上朝廷重臣吗?是谁让你来的,又是谁让你多嘴的,你们父子,还有没有王法了,还讲不讲规矩了?”
他这话说的的确没错,一般能参加廷议的朝廷重臣最少也是正三品的六部侍郎,严世蕃一个正四品的五寺少卿还真算不得什么朝廷重臣。
严世蕃被这一怼,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能站那里冷冷的盯着定国公徐延德,那眼神,简直就如同毒蛇一般。
一旁的黄锦一看这架势,连忙劝道:“好了,好了,大家先不要争这个了,我们还是先商量一下皇上的后事怎么处理吧。”
(iishu)是,,,,!
第四卷 第一一四章 不讲规矩
【】(iishu),
严嵩和严世蕃这对父子被定国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狂怼了一顿,这心里别提多生气了,嘉靖的后事商议好之后,他们又躲进营帐里密议起来。
严嵩颇有些气馁道“东楼,千算万算,我们怎么把禁军给漏算了,杨聪有这帮公侯勋贵撑腰,景王登基继位之事恐怕是悬了。”
严世蕃闻言,不由咬牙切齿道“禁军算个屁啊,皇上不出巡,他们就是京城的看门狗,待回京之后,便让他们各自散了,看城门去,看那些个公侯勋贵还怎么张狂。”
他这话说的貌似有点道理,所谓禁军其实就是京营屯卫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大规模集结的,只有到了外敌入侵又或者皇帝出巡的时候他们才会集结到一起,平时,他们也就是轮流看守京城各处城门而已。
京城总共就十六个城门,平时每个城门有百来号人看守就行了,也就是说,平常的时候,京城里的京营屯卫加起来才一千多人。
这点人马,的确不算什么,问题,这会儿严嵩手底下连一千多号人都没有啊。
他不由摇头叹息道“那又如何,平时的时候他们手底下也有一千多号人,他们硬要耍无赖,我们又能如何?”
严世蕃闻言,阴恻恻的道“爹,您可别忘了,蓟州巡抚杨顺手底下这会儿可有一万五千边军精锐,京营那些个老爷兵跟边军精锐根本就没法比。”
蓟州镇的边军精锐?
这点,严嵩还真没想过,因为边军精锐是用来防守边镇的,如果将杨顺手底下的边军精锐部调到京城,蓟州镇岂不是形同虚设!
再说了,这边军精锐也不是说调动就能调动的,需得有兵部的调令才行。
兵部尚书毛伯温那也是倾向于杨聪的,人家能同意将蓟州镇的边军精锐调到京城来才怪。
想到这里,他有些担心道“我们将蓟州镇的边军精锐调走,万一鞑子趁机来攻怎么办?还有,毛伯温那老家伙也是站杨聪那边的,他怎么可能签发调令?”
严世蕃依旧阴恻恻的道“爹,都这个时候了,你还管什么边镇啊,鞑子这会儿不是被赶到西套去了吗,他们是不大可能跑蓟州镇来撒野的。至于什么兵部调令,去他吗的,只要能让景王继位登基,谁还敢管什么兵部调令!”
这私自调动兵马可是形同造反,严嵩依旧有些犹豫道“这样做,不合规矩吧?”
严世蕃有些疯狂道“爹,成王败寇啊,都这个时候了,还讲什么规矩,如果让裕王继承了大统,我们就死定了。”
是啊,绝对不能让裕王继位登基!
严嵩闻言,不由咬牙道“行,为父这就写信给杨顺,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去蓟州镇,到时候,如若文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武的了。”
严世蕃见他老爹终于点头了,不由略带得意道“还好这会儿杨聪不在,要是他在,估计也会想办法调动西北边军精锐,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不讲规矩。嘿嘿,这次,他怕是要棋差一招了,等他回来,我们恐怕已经准备好回京了,到时候,他就算是想调动西北边军精锐都来不及了。”
他们都以为杨聪这会儿还蒙在鼓里呢,岂知杨聪早已安排好了快船,这边一旦有风吹草动,他隐藏在禁军中的亲信护卫便会赶去崇明传递消息。
其实,杨聪早就已经猜到嘉靖死定了,因为他安排的那两个亲信死士去东番也要经过崇明海域。
那两个亲信死士经过崇明海域的时候,他还专门将他们叫到一处密室中,仔细的询问了一番,当他得知御帐都烧塌了,嘉靖还没见跑出来,他便已经断定,嘉靖死定了。
他很清楚,这火灾中死去的人基本上都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浓烟给呛死的,嘉靖恐怕还在睡梦之中便已经被浓烟给呛得死去活来了,御帐一塌,嘉靖更是没一点生还的希望了。
他之所以没急着往回赶,主要是不想落人口实,毕竟,他是去清查倭寇去了,人都不在大营了,这大营刚失火不久,他便急着往回赶,岂不是摆明了告诉别人,他安排了人监视着大营。
如果是监视一般的大营倒也没什么,问题,这大营里可有御帐,嘉靖就在御帐里面住着,他时时刻刻派人监视嘉靖,几个意思,想造反不成?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严嵩便召集随行的朝廷重臣商议,准备给他来个栽赃陷害,将“蓄意谋害皇上”的罪名扣他头上,这事,他也知道了,因为定国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刚一商议完回到自己的营帐,便将严嵩的一举一动告诉了他安排在禁军中的亲信护卫了。
他的亲信护卫一收到消息便马不停蹄的赶到码头,坐上快船,一溜烟跑来报信来了。
其实,严嵩说的并没有错,杨聪就是想嘉靖死!
陆炳和一干锦衣卫高手也是他故意调走的,甚至,他还安排了两个亲信死士,准备放火烧御帐来着。
只是,他安排的两个亲信还没来得及动手,便有几个宫女代劳了。
当然,就算他安排的两个亲信死士没来得及动手,这蓄意谋害皇上的罪名扣他头上也不为过。
只不过,这种事,他是不可能让人知道的,也不可能会傻乎乎的去认,严世蕃这招“栽赃陷害”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而且,他们父子俩的反应,还给他提了个醒,那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有道理!
他当然知道,严嵩父子吃了这个瘪肯定会想到蓟州镇的边军精锐,那点人马,对付定国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手底下如同老爷兵一般的京营屯卫的确是够了,但是,对付他手里的边军精锐却远远不够。
他收到消息之后,也写了封信,命人乘坐火龙车赶往河套,交给俞大猷,同时,他还下了命令,命北上的火龙车注意清查,不能让严嵩以朝廷的名义借用火龙车传讯。
这样一来,严嵩就算是想到了蓟州镇的边军精锐也没用了,因为金陵离京城足有两千多里,就算是八百里加急,最少也需要三天,而乘坐火龙车,三天就能赶到河套。
而他们赶回京城这段时间足够俞大猷率四万东南军精锐赶到宣府镇了,严嵩如若不动用蓟州镇的人马也就罢了,只要严嵩敢动用蓟州镇的人马,他便会命俞大猷率军直奔京城,一边是两条腿跑路,一边是坐火龙车赶路,俞大猷肯定能比杨顺先抵达京城。
到时候,他倒要看看,到底是谁的拳头大!
gzhaofujiazi0
。
(iishu)是,,,,!
第四卷 第一一五章 撕破脸
【】(iishu),
嘉靖死了,陆炳真的很伤心,两人虽为君臣,实际上却如同兄弟一般,感情那可不是一般的好。
陆炳虽未恃宠而骄,但嘉靖当上皇帝以后却一直对他相当的容忍,不管他做错了什么,嘉靖都不曾对他发过脾气,两人在一起的时候,那是真的如同一家人一般。
现在,嘉靖竟然莫名其妙的死了,他怎能不伤心。
他不但伤心,还相当的自责,如果他不跟着杨聪去清查倭寇,嘉靖怎么会被这场大火给烧死!
这个时候,也不知是谁跟他说了些什么,他甚至对杨聪都产生了怀疑。
杨聪拉着他去清查倭寇之举着实有点诡异,事情也有点太过凑巧,他这刚一离开,嘉靖便死了,难道,杨聪真如严嵩说的那般,是在蓄意谋害皇上吗?
这话,他并没有亲口去问杨聪,因为他知道,杨聪这人相当的精明,如果人家不想说,就算是他问了也没用,他是想杨聪主动来找他解释一下。
没想到,杨聪却一直未曾找他解释,这家伙,就好像真的有点做贼心虚一般。
两郎舅之间貌似已经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甚至,到后面,两人就算见了面都不怎么说话了。
严嵩见他们这般模样,心里别提多得意了,陆炳之所以怀疑杨聪,自然是他派人去挑拨的,从杨聪的反应来看,这小子估计也有点懵了。
懵了好啊,懵了就不会去想着调动边军精锐了,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为了麻痹杨聪,他也没有再提什么嘉靖之死有蹊跷的问题,自打杨聪回来之后,他便“一门心思”扑在嘉靖的后事上,从扶灵回京,到大肆操办法事,再到葬入永陵,这段时间,他什么都没说,就好像忘了要“诬陷”杨聪一般。
嘉靖的丧事办完,接着就是商议新皇继位之事了,按惯例,还是由严嵩这个内阁首辅来组织廷议。
这天上午,中级殿中,朝廷重臣云集,关于新皇继位之事的廷议正式开始,一个鸿胪寺礼官拿着份告示般的东西,走到台阶下,对着一众朝廷重臣朗声念起来。
原本,这礼官念的应该是嘉靖的遗诏,只可惜,嘉靖并没留下遗诏,甚至,就连太子都没指定,所以,这礼官念的也只是一些怀念先皇,希望新皇继往开来的废话。
紧接着,便是正式的廷议了,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自然是第一个说话。
他也不出列,直接就站在左首,严肃的道“先皇驾崩,后事已了,按理,今天我们应该商议继位人选,但是,在这之前,本官还是要说,先皇死的有蹊跷,我们需得把这蓄意谋害先皇之人先楸出来,按律惩治了,藉慰了先皇在天之灵,再商议继位人选!”
这次,一众朝廷重臣并未显得有多吃惊,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首辅大人肯定不会就此认栽,人家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裕王继位。
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望向了礼部尚书惠安侯杨聪,因为大家同样清楚,这位礼部尚书就是裕王的老师,首辅大人要对付的,就是他!
这个时候杨聪也不藏着掖着了,他就那么高昂着头,淡淡的看着严嵩,等这位首辅大人发难。
果然,严嵩紧接着便毫不避讳的道“先皇驾崩,疑点很多,比如,礼部尚书杨聪事先就带走了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和一众锦衣卫高手,以致御帐失火都没人去救皇上。又比如,御帐四周,禁军上万,御帐起火,同样没人冲进去救皇上,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清楚,定国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可是礼部尚书杨聪府上的常客,而先皇驾崩之后,按祖制是由谁继位,大家想必也清楚。所以,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一个人,杨聪,本官现在怀疑你蓄意谋害先皇,你还有什么话说?“
哎呦,这是撕破脸了是吧?
撕破脸就撕破脸,谁怕谁啊!
杨聪冷冷一笑,随即严肃的道“本官也怀疑有人蓄意谋害先皇!”
啊!
他这话一说出来,严嵩都大吃一惊,因为没人想到他会这么说。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紧接着便冷冷的盯着严嵩道“本官为什么会带着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和一众锦衣卫高手离开大营相信大家也清楚,就是因为有倭寇在余姚闹事,为了防止倭寇直奔金陵,惊扰圣驾,本官才带着人去清查的,这点,先皇都是恩准了的,为什么首辅大人会拿出来指摘本官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这话说的,大家当然想知道。
严嵩也不吭气,就那么冷冷的看着他,等着他“狡辩”。
杨聪满脸严肃道“原因很简单,因为余姚闹事的倭寇就是首辅大人安排的,首辅大人的目的就是要引开本官和一众锦衣卫高手,以方便下手对付先皇!”
啊!
这事情反转的也太快了吧?
难道,首辅大人是在贼喊抓贼?
这个,很有可能啊,因为严嵩就是这样的人!
很多在场的朝廷重臣都不由用怀疑的目光看向严嵩。
严嵩见状,不由恼怒道“什么叫我想下手对付先皇,无凭无据的,你不要血口喷人,你以为这样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就能脱罪吗?”
杨聪闻言,不由冷笑道“首辅大人,你那才叫无凭无据,颠倒黑白,本官可是有凭有据的。”
说罢,他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叠供词,略带得意道“首辅大人,很不幸,那帮在余姚闹事的倭寇已经被本官给逮住了。据这帮倭寇交待,他们之所以能突破大明水师层层防守抵达余姚皆是浙江海巡道副使王忏暗中安排的,而王忏就是首辅大人前年提拔上去的!还有,据这帮倭寇交待,他们是受了东瀛肥前国平户藩大名松浦氏的指使,来找首辅大人要钱的,因为他们前几次在东南劫掠的财物都交给首辅大人了,首辅大人却一直没给他们钱!这帮倭寇出现的如此之巧,正好赶上皇上去金陵祭祖,首辅大人,你又做何解释啊?“
卧槽!
竟然还有这种事!
几乎所有在场的朝廷重臣都看向左首的严嵩,等着这位首辅大人做解释。
严嵩这会儿可谓心神俱震,他着实没想到,那帮倭寇竟然会被杨聪给逮住,他更没想到,那帮倭寇竟然什么都知道,而且什么都招了。
那帮倭寇的确是他有意安排的,但是,他不是想谋害嘉靖啊,他只是想让嘉靖误以为杨聪谎报军情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