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个,是很有可能的,你把人捏在手里当傀儡,人家不想尽办法报复才怪。
怎么办呢?
严嵩只感觉一阵头晕,一时之间,他竟然想不出什么对策来。
他忍不住焦急道:“这又如何是好?”
严世蕃闻言,独眼中冒出一股狠辣之色,阴狠的道:“很简单,父亲大人可学那魏王曹操,请加九锡,孩儿便学那魏太子曹丕,请景王禅位!”
卧槽,这岂不是谋朝篡位!
说实话,严嵩还真没这想法,他只是想当个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权臣而已,当皇帝,他压根就没想过。
不过,想到以后景王有可能加诸于严氏一族的报复,这皇位,貌似还真得夺过来!
他沉默了一阵,随即悠悠的道:“爹老了,也没多少日子了,你想怎么做,爹也管不上了。”
(iishu)是,,,,!
第四卷 第一二〇章 谁想造反
【】(iishu),
严嵩和严世蕃都以为,杨顺所率的蓟州镇边军精锐已然快到京城了,却不曾想,俞大猷早就率军在通州附近设伏,等着杨顺率军来自投罗网了。
这天早上,还未到辰时,密密麻麻一大片明军陡然出现潮白河东侧。
这里离通州已不到三十里,过了潮白河,就是京城地界了,再往前行,要隐藏行踪恐怕就很难了。
杨顺打马来到最前方,脸色复杂的看了看潮白河上的石桥,随即咬牙大喝道:“传令,军急速前进,直奔京城,中间不得停歇。”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隐藏不了行踪了,干脆狂奔过去,让京城附近的禁军和锦衣卫措手不及。
应该说,他的想法是不错,大军狂奔到京城最多也就两个多时辰,这点时间,京城附近的禁军和锦衣卫的确来不及反应了。
可惜,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没有派斥候分散开来,仔细查探。
通州附近的地形虽然以平原为主,官道两侧还是有些低矮的山丘的,随便哪个山丘后面,藏个上万人马都没有问题。
而这时候,俞大猷已然趴在河对岸最高的山丘顶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蓟州镇边军精锐的一举一动。
这帮家伙,竟然跑开了。
不是往后跑,而是往前跑!
也就是说,蓟州镇边军精锐正速进入他设置好的包围圈。
这个杨顺,就这水平还领兵?
俞大猷忍不住摇了摇头,脸上也露出了些许不屑之色。
这杨顺的表现,也太差了!
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上万蓟州镇边军精锐便已部通过石桥,来到了潮白河西岸。
是时候收网了!
俞大猷毫不犹豫的抬手一挥,大喝道:“伏军尽出,将他们围起来。”
一阵令旗挥舞,官道两边的山丘后面突然响起一阵滚雷般的喊杀声,不一会儿,一万五千蓟州镇边军精锐便被四万东南军围了个严严实实。
此时,杨顺都已经吓懵了。
怎么可能?
京城附近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马?
看这些人的装备,又是火枪,又是火炮,又是战车的,这绝对是杨聪手下的人马,因为只有杨聪手下的人马才会配备如此多的火枪、火炮和战车。
这下完了,他手下人马已然被围的严严实实,想跑都跑不了了。
他当然知道严嵩招他来是干什么的,严嵩就是让他来收拾杨聪的,这下好了,他竟然被杨聪手下的人马给围住了。
正当他惊慌失措之时,俞大猷突然打马上前,朗声道:“杨大人,你为何私自率军直奔京城,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他这话其实不是说给杨顺听的,而是说给所有蓟州镇将士听的。
这些人,估计还不知道杨顺带着他们来干嘛呢!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蓟州军便一阵骚乱。
开什么玩笑?
造反!
谁想造反了?
如果杨顺平时对他们好倒还罢了,跟着杨顺造反兴许还有点奔头,问题,杨顺一直都在变着法子欺压他们,平日里,这家伙不但克扣粮饷,还强迫他们去开荒种地,为其种粮谋利,这家伙,简直就是把他们当牲口使唤,他们会跟着杨顺造反才怪!
杨顺一看手下的反应,连忙大喝道:“什么造反,本官是奉了首辅大人之命,前往京城维持治安。你又为何私自率军出现在这里,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他这是典型的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反正大家都是来助各自的主子争夺皇位的,谁还会有正式的调令不成?
我这奉了首辅大人之命,起码还说得过去,你呢?
没想到,俞大猷竟然从怀里掏出一张公文,朗声道:“本官可是奉了兵部调令,前来守卫京城的,你呢?什么奉了首辅大人之命?首辅大人什么时候有权调动边军了?你们是串通好了,准备造反吧!”
杨顺闻言,心里一慌,这家伙竟然有兵部调令,难道,朝廷早就有人察觉了首辅大人的计划?
这个时候,他已然是骑虎难下,就算察觉了又如何,退,他是不可能退的,因为退一步就是死!
他只能硬着头皮道:“什么兵部调令?谁知道你是不是伪造的!本官可是真奉了首辅大人之命进京维持治安,识相的,赶紧给本官让开。”
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意味了。
俞大猷把脸一板,朗声道:“没有兵部调令,擅自调动兵马,就是造反,本官念在你们都被严嵩这个大奸臣蒙蔽,暂且饶了你们这一回。所有人听着,凡是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如若胆敢反抗,皆按谋反之罪论处,株连九族!”
这话他可是运用真气,力喊出去的,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
一边是畏畏缩缩,胡搅蛮缠,一边是正气凛然,中气十足,到底谁想造反,不问自知。
蓟州镇的边军将士早就对杨顺恨之入骨了,这会儿,他们哪里会跟着杨顺去造反,也不知是谁先把兵器给丢了,紧接着,“噼里啪啦”一顿乱响,几乎所有蓟州镇边军将士都把手中的兵器丢在了地上。
俞大猷见状,不由松了口气。
杨聪说的没错,这些人压根就没想造反,他们只是被杨顺和严嵩给骗来的。
现在好了,不用大动干戈便将这帮人降服了,要真打起来,他虽然可以摧枯拉朽般的将这帮人歼灭,但是,杀的却是自己人,那时候,蓟州镇的边防就等于是废了。
能不动手,那自然是最好。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杨顺如果能对手下将士好点,又怎么面临这众叛亲离之局。
这会儿,他也只能痛苦的拔出佩剑,往地上一扔,随即绝望的道:“俞大人,我真没想过要造反,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还请大人明察!”
俞大猷见这家伙拔出佩剑,还以为这家伙要自刎你,不曾想,这家伙竟然是想求饶!
还好这家伙没自刎,要不然就麻烦了。
他微微点头道:“嗯,本官都说了,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你放心,本官不会说话不算数的。”
杨顺闻言,不由激动的连连拱手道:“多谢俞大人,多谢俞大人。”
没想到,俞大猷喘了口气,又继续道:“不过,你毕竟私自将蓟州镇边军拉到了这里,已然有了造反的嫌疑,如果你想证明自己的清白,还得好好表现一番才行。”
这个时候,杨顺还能说什么,手下人都投降了,他已然没了一点还手之力,他只能按俞大猷说的去办了。
(iishu)是,,,,!
第四卷 第一二一章 决战紫禁之巅
【】(iishu),
杨顺所率的蓟州镇边军精锐已然被俞大猷降服,严嵩和严世蕃父子却茫然未知,因为他们压根不可能亲自跑通州附近看杨顺和其所率的蓟州镇边军精锐到底来没来。
他们唯有通过杨顺的密报得知其行踪,而杨顺已然在俞大猷的胁迫下,开始撒谎了。
这天中午,严嵩便收到杨顺的密报,言蓟州镇边军精锐已然赶到通州,但将士们皆已疲惫不堪,且没有一丝动力,请问首辅大人,是继续前进还是就地修整,如继续前进,恐怕晚上也无法赶到京城,而且,大部分将士都有可能体力透支,浑身抽搐甚至晕倒在路上。
尼玛,这意思就是说,大家都走不动了,你就算强迫大家继续往京城赶,今晚也赶不到京城。
杨顺表面上是在请求严嵩允许大家休息,实际上却是正告严嵩,你再不给点好处,爷就不走了。
这家伙,果然拥兵自重,无法掌控了!
严嵩看到密信,直想现在就剁了杨顺这狗东西,但是,这会儿,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人家手握重兵,他只能哄着人家,先把人家哄到京城来再说。
要知道,明天早上就要开始廷议了,这会儿都火烧眉毛了,杨顺如果廷议之前不能赶到京城,那可就麻烦了。
他招来严世蕃一商议,即刻回复,杨大人一路辛苦,事成之后定会擢升你为兵部尚书,掌控天下兵马,不过,这会儿时间紧迫,还请杨大人再辛苦一下,尽快赶到京城来。
通州离京城也就四五十里,杨顺的回复倒是很快,不到一个时辰,杨顺的密信又送到了。
这一次,杨顺也不拐弯抹角了,他直言兵部尚书还不够,最好能再加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如果能入阁,那就更好了。
尼玛,狗东西,你给我等着。
严嵩这会儿也没招了,只能部答应这孙子的要求,只求这家伙赶紧率军来京城。
通州虽然离京城不远,打个来回那最少也得半个时辰,再加上写信的时间,一趟差不多就得个把时辰,这一来二去,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最终,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杨顺才回复,行,明天一大早,我就率军出发,争取在辰时之前赶到京城。
卧槽尼玛,你个狗东西,最好不要落到我们手里,如果落到我们手里,定叫你生不如死!
这会儿严嵩父子也只能隔空咒骂一番,别无他法。
第二天一早,眼看着辰时将至,杨顺的大军还是没有赶到京城,不过,杨顺的密信倒是到了,直言他已然离京城很近很近了,很快便能赶到了。
这个时候,严嵩也没了办法,他只能将严世蕃留在外面指挥调度,而他自己则直奔皇宫,主持廷议去也。
辰时还差一刻左右,所有朝廷重臣已然集结在午门外,严嵩满脸自信,缓缓自远处走过来,那架势,仿佛已然胜券在握,从张邦奇和杨聪身边走过的时候,他还不忘给了两人一记挑衅的眼神。
张邦奇和杨聪那也是不甘示弱,纷纷给严嵩奉上一记眼神杀。
今天,就是决战紫禁之巅的日子了,谁赢了,便能掌控朝堂大权,谁输了,便是死路一条!
一众朝廷重臣大多满脸沉重,一副严肃的模样,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这场争斗,到底谁能获胜。
这个时候,严嵩一党和阳明一脉已然撕破脸了,大家也没什么顾忌了,进入中极殿之后,严嵩一党的官员都主动跟在严嵩后面,站到了大殿左侧,按官职大小依次排成一排,阳明一脉的官员也主动跟在张邦奇和杨聪的后面,站到了大殿右侧,按官职大小依次排成一排,而其他官员则在门口站成一个小方块,就好像看热闹的一般。
一开始,依旧是鸿胪寺礼官朗声念了通毫无营养的开场白,待那鸿胪寺礼官念完,严嵩便抬头轻蔑的看着杨聪,嘲讽道“怎么样,杨大人,浙江海道副使王忏的供词可曾拿到,东瀛大名松浦氏的供词又可曾拿到?”
他这摆明了是在戏耍杨聪,给杨聪难堪呢。
按他的剧本,接下来杨聪肯定是哑口无言,他便可趁机发难,反咬杨聪谋害先皇,至于杨聪认不认,那都不重要了,反正杨顺的大军都快到京城了,就算是没有任何证据,杨聪这谋逆之罪也跑不掉了。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杨聪竟然淡定的从怀中掏出一份供词,一本正经的道“东瀛大名松浦氏下官还未曾抓获,不过,浙江海道副使王忏却已然伏法,据王忏交待,正是首辅大人你命他误导倭寇将脏银之事推余姚谢氏身上,正是首辅大人你命他将倭寇接到浙江附近海域的孤岛上,随时待命,正是首辅大人你命他掐准时间,趁着先皇南下祭祖之机暗中将倭寇送到余姚。他还交待,倭寇就是海商豪门培养起来的,每次倭寇闹事都是海商豪门指使的,而海商豪门之所以指使倭寇闹事,都是首辅大人你下的命令!”
这怎么可能!
严嵩闻言,脸色不由一变,他着实被杨聪这话赫了一跳,因为杨聪说的,都是真的,这些,都是他暗中指使人干的,东南沿海之所以倭寇肆虐,完是他暗中捣鬼所致。
问题,这些他都不能认啊,如果认了,天下人还不得用唾沫星子把他给淹死啊!
他愣了一下,随即便恼羞成怒道“一派胡言,你以为随便伪造一份供词就能诬陷本官吗?”
杨聪闻言,假装好奇道“首辅大人,你怎么知道我手中的供词是伪造的?”
严嵩嘲讽道“这还用问,京城到浙江,何止三千里,三天时间,打个来回都不够,你又怎么抓到王忏,问出供词?你当别人都没长脑子嘛?”
杨聪假装恼羞成怒道“首辅大人的意思,给下官三天时间纯粹就是在耍弄下官是吧?”
白痴!
就是摆明了耍你,怎么滴?
严嵩不屑道“你以为呢?”
杨聪突然之间又一本正经道“我以为堂堂首辅大人不会无耻到这种程度,所以,下官费尽气力把王忏给抓来了。”
放屁!
严嵩有些恼火道“你真以为大家都没长脑子是吧?”
杨聪无奈的摊手道“首辅大人既然自以为聪明,凡是都尽在掌控,下官唯有用事实来说话了,来人,押王忏上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