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崛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霞飞红绡
说目标大是因为,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年销量超过百万辆的品牌,这就包括那些合资品牌,离百万辆的目标也还差得远。
毕竟在过去的一年,也就是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销量榜单上的第一名,上汽通用的销量才刚刚突破五十万辆,中国自主品牌奇瑞汽车排在第四位,销量仅为三十八万辆,第十名的吉力汽车销量还不到二十二万辆。
中航汽车工业集团要实现五年内突破一百万辆的销量目标,的确是非常的宏伟了。
当然从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各种数据来看,一百万辆的目标太高,但是在林鹏这个重生者眼中,一百万辆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这是因为五年后也就201年中国汽车市场上,乘用车的销量将会超过二千万辆!
虽然说中国自主品牌第一个年销量超过百万辆的长鞍汽车,是在二零一六年才完成这个目标,但是现在中航汽车重组,加上有林鹏这个特殊的技术顾问,是完全有可能提前让中国自主品牌实现百万辆销量目标实现的。
因为在二零一三年,中国市场上汽车销量位居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上汽、东风、一汽、长鞍、北汽、广汽、华晨、长骋、吉力和江淮。
其中前6家逾百万辆,前5家超过两百万辆,东风汽车超过三百万辆,上汽集团首次超过五百万辆。
当然就单一的品牌来说,长鞍汽车也并没有达到百万辆,因为它的总体销量里面,是包括了合资品牌销量与自主品牌销量的。
而上海集团就更不用说了,几乎都是合资品牌的销量,自主品牌销量只有一个零头。
当然中国自主品牌在二零一三年的时候,总体销量已经达到七百多万辆,占乘用车总体销量的百分之四十。
只差百分之十就可以超过合资品牌,很可惜啊!林鹏也很清楚,中国自主品牌一直就未能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市场占有率。
现在他就希望有了中航汽车的重组,有了大鹏汽车的出现,能够打破这个局面,最好的情况就是倒个,中国自主品牌能够占据销量的百分之六十,合资品牌占百分之四十,那样就好了。
不过林鹏也很难预料,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会不会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大的变化。
他只依稀记得,中国市场上合资品牌超过百万辆的品牌,第一个就是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这两个品牌,在二零一零年实现了百万辆销量目标。
而在那一年,自主品牌当中,奇瑞汽车也实现了六十万辆的销量目标,比压弟实现了五十万辆的销量,吉力汽车也超过了四十万辆的销量。
所以总体来看,自主品牌在以后的几年中,上升是非常快的,也是自主品牌发展最好的几年。
当然到了二零一三年,这个情况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销量前十名中,只有一家自主品牌车企了。
而长骋汽车201年销量完成7542万辆,当然这里面包括了皮卡的销量,并不是全部狭义乘用车。但有一点非常值得赞的是,哈弗h6的销量支撑起了长骋汽车的销量。
而这一次中航汽车定下如此宏伟的目标,自然就会引来同行的虎视眈眈,特别是那些合资品牌,他们当然会视中航汽车为大敌了。
未来将会有一番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大较量,很多媒体都在猜测,但是自主品牌还是不被多数人看好。
其实原因也很清楚,那就是自主品牌的研发和技术力量太薄弱了,现在无论哪一家自主品牌,都很难说有实力与那些合资品牌相比。
毕竟这时候自主品牌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很多自主品牌都没有什么研发力量,完全就是组装厂。
就拿汽车最重要的三大件来说,特别是发动机,自主品牌几乎都是在用合资品牌的发动机,最有名的当然就是三林发动机了,很多自主品牌就是靠三林的发动机。
航天三林最和东安三林成为了自主品牌装车量最大的发动机来源。
比如航天三林最初引入的是采用90年代成熟技术的4g6系列(20l/24l)发动机,这一系列的发动机在2000年月正式投产,正好赶上自主品牌汽车大力发展的时候。
小排量的4g1系列(1l/15l/18l)发动机也随后引入东安三林,首台国产4g1发动机在2000年12月正式下线,这也成为了国内很多自主品牌的首选动力,因为这个时期自主品牌多数还是从微型车小型车做起的。
除了东南、长丰、东风柳汽、哈飞汽车这些有关联的车企外,两家三林公司也开始为其它中国品牌提供配套。200年华晨中华成为了首批使用国产三林发动机且拥有整车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并且在这一年,奇瑞东方之子也开始搭载国产三林发动机。
当然中航汽车肯定是大量的要用三林发动机了,不过中航汽车要成立技术研究院,也传出消息,中航汽车将会开展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研发工作,并且将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
这些消息,确实非常的提振信心,不过外界却有很多质疑,毕竟中航汽车主要的两家车企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几乎都没有什么研发力量,现在重组之后,要搞这些技术研发,也没有什么基础,这个难度太大了。
而就在此时,中航工业集团高层也在密集的开会,研究中航汽车重组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的事情。
林鹏自然也被中航工业集团一把手林明栋拉了过来。
林明栋当然不会放过林鹏了,因为中航汽车重组和发展,此前就是林鹏给他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而且林明栋也知道大鹏汽车的首款轿跑suv就是林鹏主导设计,所以他必须要把林鹏这样一个多面的天才拉过来啊,有了林鹏在,还愁中航汽车发展不起来吗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航汽车内部的SUV与轿车之争
这天林明栋在开会前,又单独把拟任中航汽车董事长的杨国伟,以及中航汽车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林鹏叫了过去。
林鹏来到林董办公室的时候,就看到杨国伟已经在里面了。
林鹏连忙打了个招呼。
林明栋呵呵笑道“林总师不要客气,坐下来咱们聊一聊!”
林鹏依言坐了下来,林明栋道“今天下午我们要开的会议,主要是关系中航汽车未来的产品规划,所以在会议开始之前,我把两位叫来,主要是先沟通一下,咱们的产品规划,如何准确的切中市场的要害!”
顿了顿,林明栋又道“老杨,你先说说你的想法,毕竟以后中航汽车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你肩膀上了!”
杨国伟,现年四十五岁,是一个年富力强的领导,林鹏也知道他是技术出身,曾在一汽大众担任过高级管理人员,后来进入昌河汽车担任总经理一职。
不过在昌河汽车没干半年就调回中航,现在又要出任中航汽车董事长,总经理一职,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
杨国伟点了点头道“林董,我是这样想的,咱们中航汽车旗下的两家整车厂,目前经营状况都不太好,从此前我们的两家车厂基本情况来说,主要还是做微型车,后来又慢慢进入乘用车领域,但都没有做起来。我认为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市场定位不清晰,比如我们的胆子不够大,还一直停留在做小型轿车和微型轿车的造车理念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大干快上,瞄准更高一级的紧凑型轿车和中型轿车市场,我们要实现一个华丽的转身,做中国第一家年销量破百万的自主品牌,就必须高起点的谋划。”
林明栋点了点头道“对,集团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林鹏同志,你的想法呢”
林鹏不卑亢地道“我非常同意杨总的意见,我们应该要高起点的谋划我们的产品系列。首先我们要明确的就是,我们要抛开低端车市场,因为在那里我们的自主品牌之间,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的,我们的目标是瞄准合资品牌。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发力紧凑型和中型车市场。当然我还有一个建议,由于我们的品牌力也好,技术也好,目前还不能与合资品牌相比,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从紧凑型suv和中型suv这两个级别的车型突破,因为目前来说在这两个级别的suv市场上,合资品牌的价格是比较高的,紧凑型在二十多万,中型达到三十万以上。而我们如果推出几款价格亲民的紧凑型suv和中型suv,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销量,甚至可以占据我们销量的六七成,因为根据现在的行情来判断,未来中国市场上,suv的销量一定会迅速增长,甚至有可能超过轿车的销量。”
林明栋点了点头道“说得不错!合资suv确实是高高在上,我们如果推出十万到十五万的suv一定会打破合资suv对市场的垄断!”
杨国伟道“林董,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林总师刚才所说的,未来suv销量会超过轿车,这一点我不太认同。并且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偏重suv,把赌注押在一个尚未发展成熟的车型上,假如未来suv并没有如林总师预测的那样,而只是像微客那样,我们又要重蹈覆辙了。”
看来杨国伟与林鹏意见并不相同,林明栋也觉得有意思了。
当然林鹏也明白,如果是按正常人的目光来看,目前suv这个车型确实很难说未来能够超过轿车。
不过作为一个重生者,林鹏就知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在他重生前,suv的销量就已经非常接近轿车了,他当然会得出这个判断,不要说长骋汽车后来专注于suv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另外的自主品牌两强,长鞍和吉力汽车,它们的销量有一半也是靠suv支撑起来的,甚至到了后来在它们的产品系列里面suv销量还超过了它们的轿车销量。
并且在中国自主品牌里面,大部分的车企,都是靠着suv生存下来,suv占到自主品牌销量的一半以上。
林鹏也知道一时间恐怕很难说服杨国伟,但他还是要说,于是林鹏道“杨总对suv看来并不感冒啊,不过我倒是认为suv的发展前景远远比轿车要好。我简单说几个原因吧,刚才已经说过了,在suv领域合资品牌还并没有太重视,这是我们自主品牌发展的好时机。在市场方面,我想我们未来的中国家庭,对suv的需求是高过对轿车的需求的!”
“这就要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了,首先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城市也好,乡村也好,道路的完好率远远不如国外,特别是欧美,所以咱们国人对车的通过性就有追求,轿车的通过性很明显要低于suv,而在欧美国家不同,它们的交通网络很发达,并且路面非常的平整完好,suv通过性好的优点就用处不大了。”
“再一个就是什么呢在咱们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一般来说也就只能买得起一台车了,所以对于这一台车就赋予了更多的功能性要求,它不但要能够有良好的通过性,还要能装,不论是人或者是东西,从这一方面来看,suv也是更能满足我们中国家庭需要的车型。”
“对于欧美国家的家庭而言,车辆能否跋山涉水,是否有多功能性并不是这些国家老百姓购车的刚性需求,因为这些家庭一般都不止拥有一台车,所以情况相反,他们更需要车辆拥有良好的公路操控性以及足够灵巧的身形。”
“当然也有人会说,suv这种车型的油耗会比轿车高出不少,所以消费者基于这一点更愿意选择轿车。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城市suv的油耗,如果把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提高了,匹配更好了,车身的风阻系数也尽量的做得小一些,那么城市suv的油耗并不会比轿车高多少,百公里油耗高出一升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值,但是我们仔细一想,比如我们开十万公里,五年,这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情况,开suv的油钱会多出多少呢一千升油,也就是四五千元,平均每年不到一千元,所以我认为油耗并不会影响suv的热销,因为它多花的油钱相对于车价,相对于养车的总费用来说,就显得很少了。”林鹏非常有自信地讲道。
第四百五十章 高中低端全面发力
林明栋呵呵笑道“林鹏同志分析得很有道理啊,国伟同志,你也说说你的看法!”
杨国伟道“以我多年的经验,再加上市场分析来判断,我认为在中国,未来十年内仍然是三厢轿车最为畅销。的确在欧美,普通人家里一般都有两三辆车,包括普通上下班开的轿车,还有拉东西用的皮卡车,还有出去玩开的越野车。但在咱们中国,大多数家庭可能只买得起一辆车。因而中国家庭对这唯一的一辆车,确实是有更多的要求。但是我认为大家还是更愿意买三厢轿车而非suv。”
“首先说在欧洲,很多两厢轿车都卖得非常好,比如大众高尔夫,但是到了中国,就必须改为三厢车才能卖得好。这就是因为咱们中国人对车的审美以及认识,大多数的普通人还是喜欢三厢车型,而suv看起来就像是加高的两厢车,有很多老百姓都分不清楚。这大概是因为在十年代,咱们中国最常见的车就是桑塔纳和捷达了吧,这两款车的样子影响了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对轿车的认知。”
“他们认为只有像桑塔纳和捷达的样子,才是轿车的样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到了许多人买车的心理,包括很多人觉得三厢车可以比两厢车装更多的东西。当然我还听说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几年前有一个电力单位到农村考察,来了很多围观的老百姓,当一位领导从一辆越野车中走出来,那些老百姓还以为是司机或者工作人员,他们反倒是把另一辆桑塔纳轿车上的工作人员误认为是领导。这都是因为老百姓认为,领导都是坐好车的,而两头趴的就是好车这已经深深的印入他们的认知当中了,所以他们并不知道,那辆越野车才是好车,可以顶两台桑塔纳了。”
“当然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三厢车也会比两厢的更好看,更匀称一些,所以我认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还是愿意买三厢轿车。而城市suv的概念现在还并不是很清晰,老百姓认为那就是越野车,很耗油,舒适性不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我国汽车销量里面轿车的销量达到了四百七十多万辆,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也就是suv的销量只有三十五辆左右,也就是说suv的销量还不到轿车的十分之一。所以我认为目前重点发展suv并不是很好的一个选择!”杨国伟也很是认真的道。
虽然他知道林鹏很了不起,是一个天才,并且很受林明栋的赏识,但是他觉得林鹏虽然在飞机设计方面很牛,还能设计汽车,但是他认为在汽车这一领域,林鹏不可能比他强。
他也是一个很自信的人,现在又要担任中航汽车的董事长了,自然也就是非常的强势。
林鹏也没有正面的反驳,毕竟杨国伟是中航汽车一把手呢!而他将要担任的只是中航汽车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以及中航汽车的董事之一。
所以林鹏便笑了笑道“杨董分析得很有道理,的确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情况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去年的销量增长方面,suv的销量增长同比达到百分之五十,而轿车同比增长只有百分之二十三点五,如果按这个增长速度下去,我相信过不了几年,suv的销量就会追平轿车销量,这就好比咱们中国gdp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超过rb是一样的。我还是看好suv这个车型。”
这时候林明栋发话了“两位的意见都非常的宝贵,我认为现在说哪位判断得对,还为时过早,让时间来证明吧!其实你们说得都对,在我看来,suv和轿车这两个市场我们都要抓住,同步发展。我记得林鹏同志给我说过,咱们要搞平台化,在一个平台上面,做出不同级别的轿车和suv来,所以这并不矛盾。两种车型我们都要做,而做出来之后,就看市场的反响吧,哪款车销量好我们就扩大它的产能,你们二位觉得呢”
林鹏和杨国伟都点了点头。
杨国伟道“林董说得对,我们还是用时间和市场来证明吧!毕竟我们在这儿说再多,也是纸上谈兵。接下来我们真真正正要做的是如何规划好我们的产品系列,并且尽快的把它们推向市场,对于研发力量薄弱的我们来说,这个难度才是真的很大!”
林鹏点头道“是啊,所以我想我们中航汽车必须要大量的招兵买马了!五年实现百万辆的销量目标,没有一个强大的研发队伍,仅仅靠组装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在高中低端,轿车和suv领域全面的铺开,所以平台化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我想我们可以重点开发几个级别的平台,首先是中低端共用的一种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做中低端的小型到紧凑型再到中型的suv和轿车两种车型。另外我们还要发展两种中端和高端用的平台,分别是紧凑型到中型的平台,中型到中大型的平台,在这三到四个平台之上,我们完全可以开发出两种车型,高中低端,覆盖从小型到中大型的十几种车型出来。”
林明栋呵呵笑道“不错,不错,林鹏同志说得我都有点热血沸腾了!等到咱们十几个车型都上市之后,我相信达成一百万辆的销量目标并不是难事!当然咱们也得有个侧重,有先后缓急之分。目前看来,首先发力的应该是中型和紧凑型车,二位觉得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