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崛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霞飞红绡
军用涡扇发动机,当然也少不了运三零重型战略轰炸机配备的二十吨级涡扇发动机涡扇二零了这款发动机也将在运三零首飞前完成定型工作,用新发动机进行首飞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之前几乎是没有多少先例的。
对于军迷们来说,中国航发集团真是太给力了
不止是军用涡扇发动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中国航发在大功率的涡轴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方面也是不断取得突破
比如说为武直十配备的涡轴九改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再加上更先进的涡轴十也在推进当中
涡轴十拥有2000千瓦级的动力,两台发动机就可以让15吨级的直升机拥有极好的动力,一台动力就超过了老直十上的涡轴9,也超过现在武直十上的面澡轴九改百分之三十。
它也可用在将来的十二吨级武装直升机上,涡轴十可以足够的动力和载重量,并且因为有大量富余功率,还可以保证新一代武装直升机拥有更好的飞行性能。
而用在直二零这橛的通用直升机上,最大起飞重量完全可以提升到12甚至是十五吨
第六百二十三章 歼轰教运直家族全面发展
当然除了这两个涡轴型号外,中国航发集团在研的,以及预研的涡轴发动机还有十来个特别是六千千瓦级的涡轴发动机,也在进行技术预研这是可以为三十五吨级直升机可靠动力的一款涡轴发动机
在涡桨发动机方面,中国航发集团也有四个型号在研,可以说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是全面爆发了,甚至隐隐有一种要追上和罗罗公司的趋势。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发展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全面开花,全面丰收歼轰教运直这几大家族发展得枝繁叶茂并且新家族也开始慢慢形成,比如无人机家族
歼击机家族,是最大的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一个家族当然它们的数量也是最庞大的
被军迷们称为七爷的歼七系列战斗机,目前还没有全部退役,毕竟三代机和三代半歼击机的换装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全面的把二代机给替换完了。
再者说一些比较新的歼七战斗机由于换装了新的航电系统,还是拥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在一些二线歼击机部队,还可以继续培养飞行员。
当然八爷也是中国空军歼击机家族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机型了而现在中国空军也开始逐步的将这款老爷机退役了。
最先退役的便是早期型的歼8i型,这种型号采用的是被广大军迷最不喜欢的机头进气,机头进气虽然效率比较高,但是就限制了机载火控雷达的安装,所以这种不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机型,淘汰也是必须的。
说起来,歼八算得上是中国航空工业自行研制的第一款战斗机了尽管有不少人说它就是双发的歼七而歼七本身是毛子米格21战斗机的仿制型号。
确实歼八战斗机有点类似于双发歼七,但又借鉴了毛子另一款战斗机的设计,那就是苏15战斗机。
歼八战斗机由于出生在特殊的年代,研制时间拖得过长,所以导致它一服役就落后了因为在那个时候,正是国外三代战斗机开始大量装备的时候,中国空军才开始装备歼八这样的二代机
虽然后来歼八也经过现代化的升级,但是仍然不堪大任所以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
九十年代初中国又从毛子那里引进了一批苏27战斗机,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军迷都说这架飞机真是好看啊,确实苏27战斗机看起来要比歼八战斗机好看多了,虽然说歼八也有一个空中美男子的外号。
但苏27就更绝了,流线型的气动外形,双发双垂尾看起来就觉得高大上。当时空军也是把苏27当成宝来的,因为它是中国空军唯一的三代机,有了苏27就不用担心周边的f16战斗机了,什么歼八打f16的那些神奇战术也可以偃旗息鼓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自然也就想仿制一下苏27战斗机,虽然当时自主的三代机已经快要成功了,但是自主研制的三代机毕竟是中型机,空军还是更喜欢苏27这样的重型战斗机。
所以歼十一战斗机就这样开始一步一步的进行国产化,最后中国航空工业又利用自己的航电技术对它进行了升级,完成了全面的国产化,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没有完成国产化,那就是发动机
就连歼十这样的自主研发三代机,因为太行那时候还不太行,也只能采用苏27上面的a31发动机来进行试飞,批量装备时太行也还不够成熟,仍然只能用进口a31f发动机来装备,这样的结果就是受制于人,歼十战斗机的装备速度也受到很大影响。
与歼十一相比,歼十战斗机就可以说是完全自主研发的了,它采用的气动布局也是与欧洲三雄相同,鸭式布局成为了三代机的发展方向,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这种气动布局,自然就是因为鸭式布局在机动性和敏捷性方面,相对于常规布局来说有很大的优势。
六一一所从七十年代开始,就不断在鸭式布局上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时还搞了一个鸭式布局的歼九,虽然下马了,但是也获得了很多的技术积累,因此到了三代机竞标的时候就很意外的中标了,并且将歼十战斗机设计成了一款非常厉害的三代机。
歼十战斗机服役之后,表现也是非常不错,完全是吊打苏27战斗机当然后来推出的歼十b就更厉害了,它是三代半甚至可以称为三点七五代战斗机。采用了太行改发动机后,机动性更上一层楼,再加上先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和航电系统,苏30战斗机也不是对手了
再加上歼轰七b的装备,仿制苏30战斗机的计划就放弃了,因为歼十b也好,歼轰七b也好,都是吊打苏三零的。再仿制苏30战斗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虽然然苏30战斗机没有仿制成,但是六零一所却在仿制苏三三舰载战斗机上面取得了成功,歼十五战斗机首架原型机在2009年就取得了陆基首飞的成功,目前也是在加速制造原型机,投入试飞当中
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机会上舰进行首飞,因为从二毛那里买回来的瓦良格号改造工作还没有完成
如果没有什么变化的话,歼十五舰载战斗机还是要到2015年才能上舰完成首飞足足还有五年,这个时间也是够长的。
不过对一飞院来说这倒是个好事儿,因为他们已经在开展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预研工作了,歼十五只能是一个过度的型号,难以成为主力舰载战斗机的重任,毕竟是仿制**十年代的舰载机,过了三十多年肯定是落后了。
并且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具备发展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的能力的,不管是歼轰八也好,还是歼二零也好,哪一个改改再上舰都远远胜过歼十五战斗机。
六零一所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其实也是在一边弄歼十五,一边也在搞一下代舰载战斗机的预研,六零一所用的方案,自然就是他们搞的外销隐身战斗机fc31骨头鹰的放大版。
骨头鹰也是一款不错的隐身战斗机,只不过小了一些,现在它可以用上十吨级先进中推,当然性能会非常不错,也有可能会实现外销的成功而放大之后,确实也可以成为一款不错的舰载战斗机,采用推力更大的太行改或者是涡扇十五。
第六百二十四章 FC31骨头鹰快要来了
在林鹏重生前的那个时空,fc31骨头鹰被六零一所及中航领导视为能够打赢f35战斗机的一款中型隐身战斗机,他们的目标是让这款战斗机穿上军装,进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为此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2012年的10月31日,中国第二款隐身战斗机fc31“鹘鹰”成功首飞,当时军迷们也是相当的激动,因为这款隐身战斗机的首飞,代表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研发两款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从歼二零战斗机首架技术验证机2011年1月11日完成首飞,到骨头鹰首飞,也不过是才一年多的时间,军迷们都已经惊喜得快要晕过去了。
当然外界的猜测也很多,比如骨头鹰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而从骨头鹰的来源说起,确实它就是六零一所竞标四代机失败后改出来的一个东西。
而它确实也没有军队户口,只是中航自己投资搞的一个外贸机项目虽然是自己投资搞的项目,可是中航和六零一所也是对骨头鹰抱有很大希望的,他们还是希望空军和海军能够装备,更重要的是成为下一代舰载战斗机
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就比如说15猎鹰教练机,一开始其实也是洪都自己投资搞的外贸机,后来被军方看上了,就转成了正式户口,并且在后来还成为了舰载教练机,要正式上舰
六零一所研制骨头鹰的目的,当然就是想让它成为正式户口,并且也是为了保持研发团队在隐身战斗机设计研发方面的能力,不然的话再这样下去,六零一所就会面临没有饭吃的境地,同时也是为了向外界证明,六零一所不是只会山寨的飞机设计研究所
只不过骨头鹰虽然叫好,却不叫座,因为还没有哪个国家能买得起它,或者说用得起,看得上有这个资金实力的国家,都去买国的f35战斗机去了,毕竟那是非常成熟的产品,而骨头鹰一直就是一个工程样机的状态,未来的变数太大。
至于到了这个时空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多了歼轰七b和歼轰八,还有歼十b也有外销的隐身型号在开发当中,隐身枭龙也出来了,所以还未诞生的骨头鹰就面临着来自国内的竞争压力。
当然骨头鹰还是有一些机会的,就看它能不能抓住了。
歼二零项目目前进展非常顺利,第二架技术验证机2002号机也下线了,预计首飞就是在今年上半年这两架技术验证机之后,就是真正的原型机了。等涡扇十五正式装机,那歼二零战斗机的研制速度会更快,同时它也是完全状态的歼二零,真正可以超音速巡航的了。
中国的歼击机家族发展得非常不错,而轰炸机家族同样也是要突破,歼击轰炸机也可以算是轰炸机吧,歼轰七b就不用多说了,现在正在全力的量产服役当中,它可以吊打苏30等三代机,也有与台风阵风这些三点五代机对抗的实力。
尽管歼轰七b叫做歼击轰炸机,但是它的空战能力却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它能够做到很好的隐身,利用不对称优势就可以打败三代机了。
歼轰八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是叫做歼击轰炸机,但事实上它与第四代战斗机相比,并没有多少的差距那些三点五代也好,三点七五代战斗机也好,都不是它的对手甚至它能够对抗f35战斗机
因为双方都是隐身飞机嘛,在对上f35的时候,歼轰八可能会与f35在一个近距离进行空战,f35的机动性其实也并不是很强,所以歼轰八仍然有机会战胜它。
纯正的轰炸机,目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就是轰六系列了。至于强五就不能算是轰炸机了,轰五更是早就退役了。
就是一些较老的轰六,也已经退役。最新的轰六k轰炸机,采用了更为省油的涡扇18改发动机,航程达到了八千公里,载弹量也提高了,航电系统更是进行了升级换代,达到了现代化的标准。
可以说当初没有买逆火轰炸机是正确的,因为轰六k其实作战效能要比逆火轰炸机高,在现代化的防空体系面前,逆火轰炸机的高速突防没有什么意义了,还是要靠防区外打击才可以轰六k就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实际载弹量要比逆火高。
不过轰六怎么改进,也是半个世纪前的机体设计,它的气动布局也好,还是其他方面也好,都不符合未来轰炸机的潮流,更是无法真正的实现战略轰炸机的能力。
所以轰20这样的战略轰炸机立项也就迫在眉睫了在2010年底的立项研讨会上,领导和专家们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是时候上马了。
当然要真正的立项上马,还得进行多番的论证评审,毕竟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战略的重器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是上千亿,不是开玩笑的。也不是哪一家单位说搞就能搞的,它需要集全国之力才能够完成。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2011年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项目就可以正式立项了,只不过这一次要通过内部竞标的方式,来确定研制单位。这一次一飞院将有可能面临六零一所的挑战,或者有其他的黑马出现也未可知。
教练机方面,山鹰和猎鹰这两只鹰,都是中国鹰,只不过它们的设计出发点不同,山鹰教练机是利用老的歼教七进行升级改进来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它的优势就是比较成熟,可以更快的完成设计研发工作,投入量产,技术难度小。
而猎鹰教练机,在开始的时候只是按外贸机来搞的,没有正式户口,是属于洪都公司自己投资搞的项目,但是在去年的朱海航展上,超音速猎鹰教练机的出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款教练机也收到了意向订单,并且也引起了中国空军的极大兴趣,很可能它就要转正了。
在教练机家族,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老兵,那就是教练八,它可是开创了外销的纪录的,卖得非常不错,中国空军也装备了不少,它是一款中级教练机,在教练机序列中不可少的。
而初教六就更是一代名机了,服役了几十年,它的特点就是便宜好用,就连国都买了不少,还出口到全世界的很多国家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六百二十五章 运直家族也很红裤衩
运输机家族,一直以来中国空军就缺乏大型军用运输机!仅仅只有少量引进的二手伊尔七六运输机撑一下门面。
伊尔七六运输机,其实定位略有些尴尬,因为它虽然也算是大型军用运输机了,可是它的载重量又相对偏小,同时货舱尺寸也无法满足运载主战坦克的要求,因此中国空军虽然有少量的伊尔七六,却仍然无法将九九式主战坦克或者是九六式主战坦克快速的进行战略投送。
虽然说国产的运八中型运输机还不错,但毕竟也是几十年前的机型了,而且运载能力偏弱,最大装载重量只有二十吨,无法实现战略投送。
nb国的c130j大力神运输机来说,运八也是非常明显不如的。首先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六十吨出头,最多也就是一次运载两辆卡车,运人的话也就是一次可乘坐全副武装士兵96名,或者空降伞兵82名。
前几年中国航空工业为空军研制的运九运输机,又在运八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提升,首先是载重量提高了五吨,达到了二十五吨,并且后续改进还在进行,将来可能达到三十吨的最大运载量。
这样对于一款中型战术运输机来说,就非常的不错了。除了军用卡车外,轮式战车也可以运送!
其实当初在研制运八的时候,还有一个仿制对象,那就是国的c141运输机,只不过那时候中国也得不到c141运输机,要完全的靠少量的资料就进行仿制,就比以安12为样机进行测绘设计仿制要难得多了。
并且c141运输机是一款战略运输机,最大载重达到四十吨,性能要比安12强太多了。
当然那时候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无法仿制出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来,所以就算能够设计出c141那样的机体,也没有发动机可用。
安12运输机是五十年代诞生的涡桨中型运输机,年代久远,早在七十年代,毛子的空军就开始用伊尔七六取代这款中型运输机了。
而中国空军装备仿制安12的运八,都是已经九十年代的事情了,而且一开始产量也非常的低,在九十年代中国空军不仅仅缺乏大型军用运输机,甚至中型运输机也没多少。
不过到了2010年情况就要好很多了,因为更先进的运九中型运输机也生产了数十架了,虽然说运九仍然是中型运输机,但是它的机体也得到了改进,航电系统就更不用说了,并且它还成为了特种飞机的平台,比如说空中预警机和反潜机。
由于换装了更先进的涡桨发动机,运九的货舱也扩大了不少,所以它能够运载轮式装甲车了,而且飞行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特别是高原性能提高很大,满足了中国空军在高原上使用它的要求。
现在运七系列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用场了,这种更小的运输机,也就只能运一下人员和物资,属于快要淘汰的机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