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小慎
“自己难道真的无法阻止安史之乱吗”杨铣不由得在心里发出一声哀叹,“有这样的皇帝和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大臣,就算是没有安禄山,还会有哥舒禄山。”
这场闹剧,一直到下午才结束。
杨铣心里实在是高兴不起来,等洗三结束就立刻离开了大明宫。这个看上去金碧辉煌的殿宇,充满了令人讨厌的感觉。
回到家后,杨铣先是去看过卧病在床的父亲,再去见过母亲。最后才回到西院,到了正屋后,嚷着吃饭。
一家四人围着餐桌,杨铣接过李柔芸递来的碗,猛地扒饭。杨铣一天没吃东西,早饿得两眼发昏。
酒足饭饱后,晚膳撤去。
杨铣问道:“三娘子的故国使者,这回竟然没来朝贡。三娘子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金丝凯丽闻言一惊,忙道:“妾身不知。照理说,妾身的父亲和兄长往年都会派使者前来,今年应该不会例外。难道……”
金丝凯丽捂着胸口,心里隐隐约约有种不好的预感。
霍小湘忙安慰道:“妹妹不要多想,或许是大雪的缘故,导致朝贡队伍不能按时抵达长安城呢。”
李柔芸也安慰道:“姐姐的话有道理。从石国到此何止千里,延误日期是常有的事情。”
金丝凯丽这才心里好受些。
此时,兴儿来报说安禄山府上的安庆绪携重礼,拜见杨铣,人在府门口。
杨铣想起早上的事情,没想到安禄山这么快就兑现承诺。立刻起身,让兴儿在前带路,自己亲自到府门前迎接安庆绪。
安庆绪只比杨铣大一岁,已经是鸿胪卿兼广阳太守,充任都知兵马使。掌管藩镇军镇大权,是储帅,也就是未来有可能接替节度使职务的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杨铣后来担任朔方兵马使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九岁。现在安庆绪才二十五岁,真是年轻。
两人叙礼后,到前厅叙话。
“侄孙的父亲回府后,即遣侄孙前来送千年人参,请叔祖不要嫌弃。”
说话间,安庆绪双手捧出一
个锦盒给杨铣。当着杨铣的面,打开锦盒
第九十七章 谁的过错?
杨铣自是不敢直接告诉金丝凯丽这件事,就连李柔芸都没敢告诉。又怕下人多嘴,当夜在金丝凯丽屋中度过。
翌日,杨铣先去在龙武军大营找当值判官请假。再径直前往兴庆宫,觐见皇帝。
皇帝在勤政楼,携杨贵妃见杨铣。
“陛下,臣有事相求。”杨铣迫不及待的说明来意,“臣岳父那俱车鼻施虽无礼,但罪不至死。求陛下看在臣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饶他一命吧。”
杨铣说完伏地不起,泪如雨下。
皇帝本意是杀那俱车鼻施以立威,见杨铣跪拜在前,痛哭流涕的样子,心里多少起了恻隐之心,于是点头同意。
杨铣得到皇帝首肯,连连磕头谢恩。
杨贵妃见弟弟这样,觉得奇怪问道:“二郎一向极少为自己的事情哭求,今日为何一反常态为屋内妾室的父亲,在陛下面前失态。”
杨铣道:“人皆有恻隐之心,弟贱妾金丝凯丽怀有身孕,故而哭求。”
皇帝和杨贵妃恍然大悟。皇帝下召封那俱车鼻施为怀义王,以示大唐之德。
正月二十八日,长安城尚处在冬天最后的寒冷中。开远门外,一男一女站在寒风中,焦急等待着,等待着高仙芝的到来。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金丝凯丽到底还是知道父母之国灭亡的事情。从得知那天起,金丝凯丽便整日以泪洗面,饭菜吃得也少。当杨铣从中书省拿到陛下的诏书时,她也只是抱着诏书流泪。
金丝凯丽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城嫁人,正是为了故国。没想到自己深爱的故国被毁,父亲成了阶下囚,兄长远恩下落不明。如今一封叫人苟且偷生的诏书,又有什么用呢。
但活下去,总比死了好。
两人远远望见一大队兵马,正朝着开远门走来。杨铣和金丝凯丽忙携带陛下的诏书,急忙迎了上去。
高仙芝看到杨铣和金丝凯丽策马奔来,心里一阵慌乱,但没有写在脸上。
杨铣当众宣读皇帝的诏书,救下了金丝凯丽的父亲,至于突骑施的可汗移拨被斩首。
公事完毕。高仙芝拱手笑道:“杨将军好久不见,不知近来可好”
杨铣冷笑道:“高节度不必耽误时间,速入朝觐见陛下吧。”
高仙芝看杨铣态度冰冷,只得拱手告辞。翻身上马,继续带领大队人马进入长安城。【…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金丝凯丽父女见面,自是有说不完的话。杨铣将岳父那俱车鼻施安置在杨府的前院,金丝凯丽一直陪在父亲身边。
他们父女具体对话,杨铣没有听到。他安置好岳父后,就回了西院。谁知刚坐下暖手,却听金丝凯丽的侍女婉丝丽来报,说金丝凯丽腹部疼痛不止。
杨铣一面将金丝凯丽送回到在西院她的屋,一面
命人去请太医来诊治。
“血、血!”服侍在金丝凯丽身边的婉丝丽,惊慌的叫着。她的手里握着带血的布,血是从腹部流出来。
杨铣闻言心惊。
等太医来了诊治后,遗憾的表示,金丝凯丽因为伤痛过度影响到胎儿,最终导致流产。
那俱车鼻施听到这话,泪如雨下。
杨铣跟着流泪,李柔芸和霍小湘陪在金丝凯丽身边安慰和照顾她。
正在此时,有侍女来报,说宫里来人请杨铣入宫赴宴。
“赴宴赴谁的宴”杨铣没好气的问道。
“来人说高节度凯旋而归,陛下在麟德殿设宴接风,传杨将军入宫陪宴。”
侍女说完,杨铣左手拳头攥紧,骨节吱吱作响。
李柔芸听到声响,忙到杨铣身旁道:“二郎今日宴会非同小可,你千万别意气用事。无论如何,不可以当着陛下的面训斥高仙芝。”
杨铣顿时似笑非笑,似哭非哭,转身走出屋。连正常人应有的感情都不能表达,难道不该笑吗自己的孩子因为一个贪婪者而流产,难道不该哭吗
为什么明明脸上带着笑容眼神竟然是悲凉为什么明明该哭的事情,却必须笑着去面对。
杨铣在正屋换了身衣服,好入宫见驾。李柔芸亲自服侍杨铣更衣,就是希望杨铣不要意气用事。杨铣在心里不住的冷笑,笑自己终于还是变了,变得学会虚与委蛇。
着装完毕后,杨铣一声不吭的走了。
李柔芸一直送杨铣到府门口,亲眼目送着杨铣离开。李柔芸发自内心的希望杨铣不要意气用事,她是天家骨肉,从小就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皇爷爷的可怕。她不希望杨铣有事,尽管知道让性格耿直的杨铣面对高仙芝,是多么的不容易。
送完杨铣,李柔芸回到西院。
她进屋后,看到床上躺着的是眼神黯淡的金丝凯丽。
石国没了,腹中孩子也没了,金丝凯丽一下子失去所有活下去的理由。金丝凯丽还活不下去的原因是,自己的母亲死了。兵荒马乱中,有士兵想侮辱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抵死不从,自杀而亡。
李柔芸看到这样的金丝凯丽,只能一声叹息。
大明宫,麟德殿,歌舞升平。
杨铣眼神呆滞的看着翩翩起舞的宫女,想装出一副笑脸,却装不出来。
麟德殿内饮宴的人,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哪一个不是青史留名,又哪一个不是当朝显贵。可是这群人难道就不会为自己妄自发动无谓的战争而内疚吗怕是一个都不会。他们只会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随着皇帝心情起舞。
一起陪宴的还有李俶和李倓兄弟,他们是皇帝最疼爱的孙辈。
李倓距离杨铣最近,看出杨铣脸色不对,
低声询问原因。
第九十八章 父亲的终点
皇帝召见,谁敢不去。
杨铣随着高力士身后,来到紫宸殿觐见皇帝。
此时,偌大的紫宸殿内,只有皇帝和数名宫女及太监,就连杨贵妃都没有陪在他身边。
“杨卿方才在宴会上,似乎对高卿多有不满。并且不像是单为石国之事,可否告诉朕为何事生气。”
皇帝的话语气很温和,但话里隐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皇帝又不是傻瓜,相反精明异常。他早看出杨铣不对头,而高仙芝更是面有愧色。这就不是简单的杨铣为石国事情生气那么简单,内里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但当着在场那么多人,皇帝不愿当面揭穿。于是在宴会结束后,单独召见杨铣。因为担心杨铣不说实话,皇帝连杨贵妃都没让陪着。
“回陛下的话,臣……臣有下情禀报。”
杨铣将高仙芝是如何对付石国、突骑施和胡商的事情,悉数告诉皇帝。
皇帝不信:“若果真如杨卿所言,为何不见其他将领,向朕密奏此事。”话里的语气,透漏出一股威逼。
一旦杨铣无法拿出证据,就是诬告。敢诬告当朝镇边大将,是要负很大的责任。尽管杨铣是杨贵妃的堂弟,依旧会轻则罢官免职,重则交付有司锁拿审问。
杨铣缓缓地道:“臣听闻石国财富堆积如山、胡商富可敌国。请问陛下,高节度既然灭石国、破九胡,其所得财宝在哪里”
杨铣真是天生的政治语言的高手,又是一剑封喉。上次他一句话,葬送了王鉷的性命。如今又是一句话,坐实了高仙芝的罪责。
他没有直接回答高仙芝干了某某的事情,又谁谁能作证。只反问财宝去哪里啦这不需要回答,肯定是高仙芝贪了。那么多的钱财,竟然不给贪财的皇帝一点,其忠诚可疑。
这也许就是杨铣自带的天赋,明明很耿直,却能做到说话时不废话。
皇帝听了,心里立刻对高仙芝起了疑心。不再吭声,只让杨铣退下,并交代杨铣不要说出去。
离开大明宫,杨铣快马加鞭赶回杨府。
此时石国国王因劳累过度,先去前院休息了。李柔芸和霍小湘还守在金丝凯丽的床榻边,金丝凯丽还是一声不吭,脸色惨白。
李柔芸和霍小湘见杨铣进屋,忙起身相迎。杨铣让她们先下去休息,他自己留下来陪陪金丝凯丽。
李柔芸和霍小湘互看一眼,先后离开了屋子。婉丝丽见状,也知情识趣的离开了屋子。
杨铣瞥了眼桌上满满的一碗冒热气的粥,猜出是给金丝凯丽做的,只是她吃不下而已。于是端起碗,用汤勺搅拌着吹气。边走向金丝凯丽的床榻边道:“三娘子,一天没吃东西了,吃一口吧。”
金丝凯丽略微的摇摇头,呆滞的眼神
中流露出一丝悲怆。
杨铣坐到床边胡凳上,用汤勺舀了点粥,吹凉了递到金丝凯丽的嘴边。金丝凯丽别过脸去,不肯吃。
“我知道你心里现在不好受,可是也不能折磨自己的身体啊。”
杨铣柔声说完,金丝凯丽不答。
杨铣只得将这碗粥放回桌上,回头看金丝凯丽,见她还是那个样子。想起前不久她还欢喜的做小孩衣服的样子,有些心疼。
“我知道你心里恨大唐,恨大唐无缘无故灭了你的家国。当我看到你这个样子,又何尝不痛心。”杨铣语带哽咽地说道,“我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甚至冒着被陛下降罪的危险,告了高仙芝一状。”
金丝凯丽别过脸来,眼神中略带光彩的看着杨铣。
杨铣想起陛下的嘱托,慌忙捂着嘴。
“大唐皇帝怎么说”金丝凯丽终于开口问。
杨铣见金丝凯丽开口,又不好不答。犹豫了一下,答道:“陛下命我不要说出去,他说自有主张。”
金丝凯丽泪水溢出眼眶,还伴随着剧烈的咳嗽。杨铣慌忙上前,抚背缓解她的咳嗽。
“二郎,我的生母死了,留下的父亲也是苟延残喘。家没了,国没了。”金丝凯丽伏在杨铣的怀里,终于哭出了声。
或许是感念杨铣的付出,或许是对大唐皇帝的处置抱有一丝希望,令她重新燃起微弱活下去的希望。
杨铣知道,对皇帝的处置,不能抱任何希望。
果然,过去好几天,始终不见皇帝对高仙芝有任何处置。
转眼间,时间到了二月初十。是二月上沐休假,金丝凯丽的身体终于恢复过来了。也就在这天,皇帝下诏将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
我们知道原河西节度使是安思顺,他还兼任朔方节度使。皇帝明显是将高仙芝调离安西四镇,就近掌握。
谁知安思顺不愿意离开河西,命部下们写血书上表挽留安思顺继续担任河西节度使。再加上李林甫和安禄山的上奏,皇帝只得收回成命。
这个消息传到杨铣的耳朵里,杨铣不敢不告诉金丝凯丽,又担心金丝凯丽听了会受不了。一时踌躇不决,长吁短叹。
李柔芸看杨铣这样,忙问原因。杨铣就将此事告诉了李柔芸,请她帮忙拿主意。
李柔芸听罢,劝道:“二郎怎么可以把别人的过失当成自己的过失呢。事情既然发生,一味逃避是不对。夫妻之间贵在坦诚,应该当面向三娘子说清楚。至于后面的事情,后面勇敢面对。”
杨铣认为有道理。去找金丝凯丽将此事结果,告诉她。金丝凯丽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只是简单的说知道了,然后静静的不再说一句话。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金丝凯丽也知道皇帝是不会
给出好结果。她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为母亲亡魂超度。
&n
第九十九章 兄弟失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