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小慎
这个张通晤就是张通幽的哥哥。
消息很快传到皇帝的耳朵中,皇帝立刻召宰相们及杨铣到兴庆殿内,商议对策。
杨铣奏道:“安禄山这是在西不能过潼关,北又连连受挫后调整的部署。臣以为只需派大将,镇守要道不与敌兵交战。等到郭子仪和李光弼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张巡死守雍丘城
男人一生只跪天地君亲师,但张巡今晚却跪在死人面前。
当天夜晚到来前,叛军撤退。张巡才有机会收拢士卒,更有机会为贾贲哭上一回。
两人虽然相处只有短短数日,但是一直并力作战。在军事部署的时候,贾贲总是赞同张巡的安排。本来可以还有更大的前途,但是没想到一切,都因为一支羽箭结束了。
张巡亲手将贾贲尸体掩埋后,立刻收拢军队,重新部署防守。
次日平明,雍丘城外鼓声齐鸣,震天动地。
只见叛军以盾牌兵为前阵,携带着云梯和冲车等攻城器械,浩浩荡荡朝着雍丘城来了。
令狐潮令旗一挥,叛军劲弩齐开,装上弩箭准备第一波箭雨。
“将士们速度躲好!”张巡看到这一幕,一面命士卒躲在城墙的耳墙后面,一面命城内将士准备几锅滚烫的油,以备对付敌军之用。
“攻!”
叛军劲弩齐射,一枝枝粗长的弩箭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的飞向雍丘城。
砰砰砰……砰砰砰……
雍丘城头已经被扎成刺猬,有士兵不幸被弩箭射中,贯胸而过立刻殒命。
“攻!”叛军又是一轮箭雨。
原本令狐潮应该用投石车,但是因为张通晤早死,令狐潮急于夺回雍丘,没有时间督造就来了。
数轮箭雨过后,令狐潮下令攻城。
盾牌兵举盾推着冲车,冲向雍丘城的四面。张巡立刻命守城士卒全都张弓搭箭,等到八十步的时候,才射出。
一时羽箭就像天上下的暴雨一般,铺洒在叛军的身上。
惨嚎声与羽箭射在圆盾上的声音,不绝于耳。
等到叛军靠近城池的时候,张巡立刻下令倒油。
滚烫的油从城头洒下,浇灌在叛军们的身上,瞬间惨嚎起来。张巡厉害的招数,才刚使出来,后面还有好戏呢。
张巡命左右善射者,用火箭射那些被油淋到的人,这种油接触到明火立时点燃,瞬间形成一片火海。
张巡又命守城将士用滚木礌石砸冲车,很快就把叛军的冲车砸的稀巴烂。叛军不敢再登城,纷纷后退,甚至出现逃跑的情况。
令狐潮看这样下去,自己无兵可用。立刻命督战队将后退的士卒杀死,才止住逃跑的势头。
叛军第一轮进攻被打退,又开始第二轮。
令狐潮命士兵站在井字形的木栏上,靠近雍丘城,用弓箭压制城头的唐军士兵。再命士兵用冲车和云梯,攻城。
张巡看到情况这样,立刻用善射的将士射杀站在木栏上的叛军,再度用猛油加火箭的方式对付令狐潮。
浩浩古战场上,到处是士兵的惨嚎声和某些烧焦的味道。张巡持剑立在墙头上,望着叛军,眼神凛然。【¥ !#免费阅读】
两轮进攻,从凌晨一
直打到正午。
令狐潮看情况惨烈,兵无战心,只得罢兵,来日再战。
张巡一面安排夜晚巡哨的人马,一面继续督造器械,随时应对令狐潮的再度进攻。
次日,令狐潮再引大军来攻。不过这回令狐潮没有立刻进攻,而是向城内喊话,要求见张巡一面。
张巡立在城头,令狐潮在弓箭射程范围外。两人遥遥相望。
令狐潮道:“张公苦苦死守,忠心可嘉。但是大唐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无力救援张公。张公何不顺从天命,归顺大燕。”
张巡道:“汝此言差矣。天命在大唐,非安禄山小儿能窃据耳。汝等一心附逆,千载之下,骂名滚滚。不如就此弃恶从善,追随大唐呢。”
令狐潮冷笑道:“我现在率众投降张公,公敢接纳否”
张巡同样冷笑道:“将军肯孤身入城,我敢接纳。”
令狐潮遂催动大军,再度进攻雍丘城。张巡率众死守,令狐潮不能得手。
三日下来,令狐潮大军疲惫只得引军撤退。
张巡却知道这是令狐潮回去找援军了,必须立刻召士兵,同时巩固城防迎接下次进攻。便写下招兵文告,同时对外自称是吴王的先锋使。借此招揽士兵,共同镇守雍丘城。
吴王李祗乃是太宗子李恪的孙子,李恪相信熟知隋唐的人都知道是何人。李恪有文武全才,他的子孙没有埋没他的英名。在安禄山起兵反叛后,很多地方陷落或附逆,只有吴王李祗在东平举兵抗击叛军,声名远播。
很多不愿意归附逆贼的郡县,都借吴王李祗的名义起兵抗击叛军。
张巡借着他的名号,成功招到不少的士兵防守雍丘城。
就在之后不久,令狐潮休整兵马准备再战的时候,朝廷真的敕令到了。吴王李祗听说了张巡的事迹后,立刻向朝廷举荐,成为真正的巡院经略。
令狐潮休整完毕,又得到安禄山派来的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将领的支援。拥兵四万,再度攻打雍丘城。
此时,雍丘城内只有兵卒三千不到。内外一片惊慌,不知道能否渡过难关。
张巡手拿敕书,慨然道:“我等秉持忠义之心,岂是叛军能比得了。对方既然知道我的虚实,一定会心存轻视。我只需要略施展小计,就能大破敌军。”旋即命一千士兵在城内列阵准备,其余士兵守城。
趁着叛军尚在列阵的时候,张巡手持唐刀,喝道:“有敢杀敌者,随我出城杀贼。”言讫,横刀跃马领心腹冲出雍丘城。
唐军一千士卒争先恐后随着张巡出城,分成好几股对叛军发动猛攻。张巡本是科举出身,但弓马娴熟。有唐一代的官员,大多是文武全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唐双璧谁可争锋
哥舒翰和安氏兄弟的矛盾很复杂,除了简单的个人恩怨,还有政治上的各种牵扯。尤其是在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一枝独大的时候,这种矛盾被空前激化。
安思顺在安禄山反叛后,被召回京城挂了个户部尚书的虚衔,其弟安元贞也被从禁军将领转任到太仆卿。安思顺和安元贞闭门谢客,不迈出大门一步。
哥舒翰看安思顺和安禄山是兄弟,如今安禄山累次攻打潼关都不能取胜,天真的认为安禄山距离败亡之期不远了。于是打起了安思顺的主意,想来一把公报私仇。
他亲手伪造了一封安思顺暗通安禄山的书信,送交朝廷,并且佯称这封信是自己在潼关擒拿安禄山密使所得。
皇帝看到密信后勃然大怒,召安思顺和安元贞到殿前问话。
杨铣听说此事后,却没有出面。他在自己的府内,面对着李柔芸流泪。
“二郎!”安盈冲进主屋,扑通一声跪在杨铣面前。
李柔芸急忙去扶安盈,她不肯起来。
安盈抓着杨铣的衣摆,哭求道:“请二郎进宫,救救我的父亲吧,他们是被冤枉的。”
杨铣扶起安盈,流泪道:“我进宫不仅不能说服陛下,反而会坐实岳父暗通安禄山的事情。”
安盈发声大哭。
杨铣心中凄苦,随着大乱爆发。大唐的荣光也随之消散,随之而来的是连年征战不休。最重要的是,自己所有说的事情,皇帝不肯采纳。
这位老皇帝已经完全失去了昔日睿智的判断,沦落成一个昏聩的糟老头子。
“郎君、郡主。”蘅儿惊慌失措的进来了,“安尚书他……”蘅儿因看到屋内哭泣的安盈,立刻止住了后面的话。
安盈道:“蘅儿说吧,我能承受住。”
蘅儿迟疑的看着李柔芸,得到李柔芸的首肯后,泣道:“安尚书和安卿被判赐死,即日执行。其余家属悉数徙往岭南,只有安夫人因是郎君的妾室,没有在责罚之列。”
安盈听罢,晕倒在杨铣的怀里。
杨铣将安盈抱起,送回她自己的屋。并且守在安盈的床边,寸步不离的守候着她。
李柔芸小声问道:“二郎,要不要我去请我父亲出面,看此事是否有转圜的余地。”
杨铣摇摇头:“没用的。从安禄山造反那一刻起,岳父的性命就没了。陛下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借口下手而已。”
李柔芸轻叹一声。
霍小湘和金丝凯丽互看一眼,总觉得前途一片黑暗。
下午安思顺死讯传来,杨府内部人人戴孝,为安思顺暗暗祭奠。这种事情不敢声张,只能默默的进行。连哭声都是捂着嘴哭,生怕被外人听见。
安思顺,突厥族人。所在突厥部落败落后,他随伯父安延偃及诸堂兄弟
逃离出来,投奔同姓亲族安贞节。后来到了陇右前线,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方的大将。
尤其是在得到了王忠嗣的赏识后,更是平步青云,最终接任朔方节度使。在河西、朔方的任上,安思顺勤练兵马,为郭子仪能调度朔方军讨灭叛贼,提供了支持。
消息从长安传到了洛阳,安禄山的耳朵里。
安禄山面对众人,哈哈大笑道:“昔日朕的兄长常说忠义,还上书唐皇说我的坏话,如今结局如何竟然死在唐皇的手中,真是莫大的讽刺啊!”说完,哈哈大笑。
在殿内的群臣都跟着笑了起来,唯独达奚珣的脸色很难看。
安禄山大笑过后,退到后殿。面对着皇后段氏,突然大笑变成了大哭。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沾满了龙袍。
段氏不解其意,细声问道:“陛下刚才还笑安思顺之死,怎么这会儿却哭成泪人。”
安禄山泣道:“我想起小的时候和大哥一起在草原上求生的事情,当时我们是多么的和睦。就算是后来各自发展轨迹不同,大哥也没有因此而嫉妒我。”说完,趴在段皇后的怀里痛哭不止。
安禄山在后殿偷偷的给安思顺设了灵位,并且为他守夜一晚。一直想着昔日共事时候的画面,不由得唏嘘叹息。
不久有前线使者来报,说史思明在九门被郭子仪和李光弼打得大败,退到了博陵郡。后面史思明虽然收拢残兵再战,还是被打得大败,只能死守博陵。
安禄山后悔道:“昔日李光弼调任长安,严庄劝我向唐皇请求将李光弼收帐下听用。我当时没听,如今想来真是失策。”
事到如今,后悔也无济于事,只得派大将蔡希德率两万骑兵,前往河北增援史思明。
又有阿史那承庆的使者来报,说唐军在颍川死守,阿史那承庆所部兵马尚未能突破颍川郡。
安禄山气极,又命人传严庄到御前,狠狠的责骂了严庄一顿。
严庄挨了一顿臭骂出来时,正巧遇上了安庆绪。
两人眼神交汇都懂对方的意思,又到晋王府里饮酒。
安庆绪亲自给严庄斟酒,严庄言谢,接过酒杯一口饮尽。
严庄苦笑道:“我今天只是挨陛下一顿臭骂,再过几天只怕是又要挨一顿打才算数。”
安庆绪道:“父亲自登位以来,性情变得喜怒无常,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严庄本欲说话,见左右有人在,便不开口。
安庆绪会意,命侍女们都下去。
严庄这才道:“陛下得位不正,心里自然疑心生暗鬼,何况潼关不能进,四面进攻又多受到掣肘,自然脾气不好。”
安庆绪冷声道:“严侍郎的意思是,我军形势不好。”
严庄忙道:“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希望晋
王多加留神,千
第一百四十三章 潼关失唐廷危机
自安禄山造反以来,局势风云突变,终于转向有利于唐廷的一面。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切断了河南叛军和范阳的道路。郭子仪和李光弼正积极谋划,准备一举攻克范阳。
在南方,阿史那承庆等将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由鲁炅所率领的南阳军。在东南方,令狐潮等将也无法过雍丘。就算过了雍丘,还有许远镇守的睢阳城。
局势可谓一片大好,恰恰在这个时候,潼关守将哥舒翰和宰相杨国忠,爆发一场激烈的冲突。
用现在的话说,有些人真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这种政客式的人物,历史上多如牛毛。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鄙哉!
话说哥舒翰镇守潼关已有半年有余,潼关在他的治理下固若金汤。哥舒翰虽然抱病出征,又是把军务分给了下属。不代表这位能征惯战的大将,是那种碌碌无为的草包。
他深知叛军势大,只能固守潼关。等到其他几路人马获胜,再行出击才能收到奇效。
善于用兵的将领都能看得出来,杨国忠看不出来。他不仅看不出来,还想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那就是兵权。
杨国忠和哥舒翰曾经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蜜月期,当然是指在安禄山还效忠唐廷的时候。随着安禄山的造反,杨国忠已经不需要依靠哥舒翰,蜜月期随之结束。接踵而至的是,猜忌。
有人对杨国忠进言道:“叛军是打着杀右相的旗号造反,现在哥舒翰手握重兵。万一他学袁盎劝说皇帝杀右相,以此削弱叛军的旗号,对右相可谓是大大的不利啊。”
杨国忠深以为然,立刻向朝廷上书,说潼关有失天下动荡,恳请陛下恩准募兵屯于霸上以备不时之需。
杨铣看穿了杨国忠的意图,上奏道:“潼关,乃是天下雄关。只要哥舒翰坚守不出,叛军是不可能进入潼关。一旦叛军进入潼关,别说万余人就是十万余人也无济于事。不如免了这些俗事,等着将财帛留着犒赏平叛有功的将士。”
皇帝大喜,遂从了杨铣的话,不屯军于霸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