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不出所料,后世认为的蛮夷之地宁州,户籍都比幽州多。宁州和广州在同时间出现,都是在当年的交州争夺战当中,晋朝和吴国为了占领交州,分别设立了宁州和广州,用来对应交州的争夺,目前为止司马季都是依靠广州来支援战争。
但对付扶南国,广州在地理上已经有点鞭长莫及了,而且交州以西是山地,广州军能做的有限。现在还要找助力的话,必须要依靠宁州。
宁州位于云贵高原,居高临下,并不缺少适应南征作战的人。
现在管理宁州的是南夷校尉府,一听名字,司马季就知道如何和对方打交道,幽州旁边的平州就是这种模式,没有平州刺史,管理平州的是东夷校尉府。
宁州在地理上,可以对整个中南半岛形成居高临下的震慑,当然在古代这种震慑一般人感觉不到,但它仍然是存在的,宁州军可以顺着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宁州军
就和司马季说的一样,虽然和东夷校尉何龙是同性质的校尉,可南夷校尉李毅的日子就舒爽多了,山高皇帝远在这里有最为直观的反应。
快马传檄四方,长时间平静的宁州,因为司马季的一封信变得热闹起来。建宁太守杜俊和朱提太守雍约,晋宁太守马恢,带领各大夷帅、豪强,闻讯之后立刻赶到南夷校尉府,心里面都在嘀咕,李毅这次又干什么。
几个太守立刻上路,前往南夷校尉府,看看这个宁州的军事长官到底有什么事情。
“李毅,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提太守雍约距离不远,第一个到达了南夷校尉府,刚刚入府就顾不得一身的疲惫出口问道。
“雍约太守啊,等人到齐了你就知道了,不过我可以和你先聊聊。”南夷校尉李毅不负平时的霸道,一副摊上了事情的样子。
宁州和中原大州不同,这里的晋人豪强和夷帅通婚,早已经结成了一个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盟。这也不是晋朝才开始的,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百年下来,千万不要再宁州以谁是晋人,谁是夷人判断是不是对朝廷忠心耿耿。
没准宁州的不少豪强认为和夷帅才是自己人,派来的官吏才是外人。面对压力的时候,人家团结对外,共同抵抗外人。
可这也要分是什么样的压力,燕王率领十万大军,一战就让林邑国成了遗址。就处在交州西北的宁州,不可能一点信都听不到。
“不是说燕王中了瘴气,一直在修养么”朱提太守雍约看了信件,很是惊讶的问道,“难道是修养好了,在传令过来继续南征”
司马季要是知道两人的对话也会很惊讶,这算不算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在象林县装病,连宁州现在都知道了。
“没准也诈病呢,咱们朝廷的皇族,在这上面可是有先例的。装病也一点不意外,不过这话出的我口入得你耳,可不要出去乱说,咱们就当不知道。”李毅叹了一口气道,“燕王如果是诈病,无非就是担心粮草供应不上,或者在梳理占领的土地。现在派人传令,让我们率军沿江而下,共击扶南,应该是已经准备好了。”
“这可是大事,我听说在交州龙编誓师的时候,那叫一个杀气腾腾,传令逾期不克者,伍长以上十丁抽一斩首,为此还专门从北方塞外调集了万人胡骑,那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胡人,校尉这次可要好好表现。”朱提太守雍约沉吟片刻问道,“不知校尉是否已经有了方略。”
“燕王让我看着办,不过信中倒是说了,象林已经打造了战船两千艘,这样看来,燕王是准备渡过大江,让我顺流而下,应该也是有共击之意。”李毅想了一下道,“本将的意思,征召五十八路夷帅,合并三万南下。再多的话,宁州也承受不住了。”
“嗯,只能这么办了!这一战我们要赢的漂亮,不然兴师问罪起来。你我可担待不起。”雍约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对了,陵城夷帅之部落,其部下穿戴了一种甲胄,以藤条编制,刀枪不入,这次一定要带上,各路夷帅都带上,这样见到了燕王大军,以后你我的治理就方便多了。”
两人打着当初司马季一样的主意,非要带着鲜卑骑兵在洛阳见一面洛
第一百三十二章 燕王病危
“殿下,该歇息了。又要远征,还是早点休息。”巧惜从一边掌灯轻声提醒着,“还在为土人部落的事情糟心么!”
“嗯,打下来站不住,那不是白打了么。”司马季打了一个哈欠,这不是割一次韭菜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他不得不又释放了不少土人壮丁。
燕王也在摸索当中进步,知道吞并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释放土人编军,也是为了进攻扶南,晋朝人口不足,他必须想办法减少损失。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理论,推到一张骨牌让这张骨牌压倒下一张,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山越军只能到此为止,交州军则要继续南征。可交州军对扶南国的地形不熟悉,就只能从土人俘虏当中寻找很熟悉扶南环境的俘虏,成立晋协军,这样的土人有一万人。所以说缺口又大了不少,必须要从扶南国找回来。
为什么一定要南征,除了自己做出来的孽自己擦屁股之外,还有就是晋朝已经是兼并中南半岛的最后机会了。现在面对的敌人并不强,唐朝之后这里的国家都已经成熟,再也不是部落国家,以后中国已经没有吞并这里的机会。
“今天我就不睡觉了,明天还要去军营。”司马季摆摆手道,“你去休息吧。女人太晚睡觉对身体不好,容易年老色衰。”
“奴婢下去了!”巧惜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但一听到年老色衰立刻就闭上了嘴。她是一介平民,所依仗的无非就是姿色,不敢再这上面不听话。
司马季不能睡觉,他处在病中,明天必须以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出现。只能用熬夜拖累一下精力,让不少在暗处注意自己的土人知道,他真的病了。要不是土人对中原人的相貌可能不了解,他都想要明天抹点白灰出去。
设立新州的名字司马季到现在都没有想好,不过新州的模式他已经想好了。就是不能设立太多的郡县,晋朝有多少郡国郡县加起来一共三千多个。这都是为了安置士族建立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州郡在边疆地区。州郡的随意增设,增加了王朝管理的难度,于是形成增加州郡与加强镇压的循环怪圈。
李毅的南夷校尉府就是这种产物,新州的郡县一定不能太多。武帝之时有人倡议把内迁的胡人赶回去,想法不错,就是一点实行的可能性都没有,符合晋朝士族的一贯风格,空谈。
北方胡人只不过是战斗力强,但人数从来没有超过江南的民族部落。这点司马季从宁州、交州和广州的户籍统计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再一想后世满蒙加一起才多少人,和少数民族的总人口,司马季就能判断出来,南方绝对不好啃,只不过没有北方的游牧会刷存在感而已。
一晚上脑补的燕王,第二天成功的神情恍惚,在侍女的搀扶下走出了林邑王宫,在此之前禁军已经封锁了街道,用实际行动证明今天有大事,躲在犄角旮旯的土人,亲眼见到了几乎像是要一命归西的司马季,在侍女的搀扶下走出来。
此时的司马季熬夜效果很是成功,看人都是一条直线,也就是身边是鲜卑侍女,要是换成一般的女人,都不一定能扶得动他。
“看来传闻是真的,燕王命不久矣。太好了……”不少部落的细作,见到司马季这幅样子,心里面暗自高兴,南征统帅死亡,说明
第一百三十三章 扬帆起航(求个首订)
准备有些仓促,这是因为司马季看了交州地方志,知道台风季已经快到了。如果现在不出发,时间再延后风险就会增大。两场台风把元朝远征军送入大海的事情,燕王并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时至今日,他已经用了半年时间南征,当然除了横山之战以外,并没有打过几战。所有时间都用来修整和适应气候,那种战争开始无日不战,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也最好不出现,一旦旷日持久,南征军并非本地人,大面积伤病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司马季,宁可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装病,摸清楚所有潜在威胁在哪,到时候在动手。这都是为了战斗时间延长,不然一旦晋军在密林长时间作战,病死一半的情况就可能出现。
“众位将军,在人力能做到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提升进攻速度,绝对不能陷入拉锯当中,大军士兵要做什么不管劫掠、还是屠城,我都不管,但我要最后的结果。”司马季目光灼灼的强调道,“本王不希望看见一百天每天干掉一百敌人,本王磨刀百日,一旦长刀出鞘,一天就要杀十万。”
“禁军,愿意为殿下披坚执锐,扫除祸患。”唐沈跪下冲着司马季表忠心道,“只要殿下指出谁是敌人,谁就是禁军的敌人。”
“领命!”周处、祖逖、陆机同时领命道,修整百日,又到长刀出鞘之时。
回林邑王宫是周处护送燕王回去的,当然司马季还是那副马上要一命归西的死样子,躺在马车上也不说话,这让不少人议论纷纷,只能脑补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次周处率领的交州军,将是进攻扶南国的主力。山越军则留下清缴林邑属国。
“带上床弩了吧,这些南方小国,肯定都有战象的!”司马季询问着周处,他上次为了兵贵神速,没有携带大型军械。不代表晋朝就没有这种东西,床弩再汉朝就已经出现,只不过没有宋朝那时候完善而已,不过用来对付象兵也足够了。
“各类军械都已经齐备,殿下请放心。”周处自从上一次一个乱臣贼子之后,见到司马季说话显然客气了许多。
“有将军的带领,本王相信交州军会令人满意的。”司马季打了一个哈欠,交州归中原王朝统领上千年,这么长时间,要说中原人还没站住脚他是不信的。可最后交州竟然真能独立,独立也没什么好处,只不过碰见了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对手,徒增烦恼。
农业社会还好说一点,十万大山能让越南防守住,工业社会各国天差地别,越南人永远也无法战胜中国,这就是越南独立的后果。所以燕王南征也拯救了这些叛乱者,不要再未来的社会当中纠结。
现在就等着这些居心不良的土人,把燕王随时蹬腿的消息传回去了。事关族群安危,相信一定会快马加鞭不会耽搁的,不过这些各部落的细作,身后还跟着一些发了良民证的晋协军,其中有不少心里认为我本来就是晋人的土人。
第二天,一个消息在象林县城传来,燕王司马季命令山越军驻守原林邑的土地,交州军和胡骑则准备登船,交州军是要回到交州,和禁军、胡骑同时登船班师回朝。
这个消息基本上就确定了,晋朝这次南征已经基本结束,对所有心中惴惴不安的土人来说,真乃天降祥瑞,庇佑我邦。此时应该载歌载舞一番,事情已成定局,不少土人立刻离开象林县城,返回本部去报告这个好消息。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自从林邑覆灭之后,所有部落心中一直紧绷着一根弦,随着燕王中了瘴气的消息,这根弦有所松懈。现在随着燕王病危,将要班师回朝的消息传来。这根弦终于彻底松懈下来。
无数部落载歌载舞,庆贺这个瘟神的的离开,少女们穿着草裙载歌载舞,希望哪个大人物看上自己,部落首领、头人推杯换盏,毫不掩饰的庆祝。而此时,阵阵磨刀之声在南征大军当中响起,收割的粮食被晒好装船,水师调试风帆,测试风向。
林邑王宫,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所有南征所掠夺之财物,正在被装箱贴上封条。不管是金银玉器,还是皮毛,其中包括了、几十张大象皮、两百张鳄鱼皮、三十五个犀牛角。宝石、珍珠、玛瑙无算,从这点看来,燕王确实也在做好班师的准备,他准备抢了扶南王宫之后再班师
。
当然还有燕王侍女,现在一个个被包裹的就像是和平教徒一样,只不过是一身白袍。就露出来一双双幽怨的双眸,显然不是很愿意这幅打扮。
“热点就忍着吧,总比喂蚊子好。”本来不想搭理这种目光,但一想到天天陪自己睡觉,司马季心一软,就多解释了两句。
燕王从来不认为杀鸡用牛刀是什么
第一百三十四章 飘飘欲仙
是夜,山越军火把高举,倾巢出动,他们必须在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急行军,马不停蹄的赶到目标部落,然后不经过休息直接突袭。这都是为了节省时间,路上的行军时间越短,他们面对的战斗就可能越容易,这个道理经过解释之后,就很容易被接受。
各军在离开大营之后,很快就散开,变成一道道通向四面八方的火蛇,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对于军士们而言,战斗首先以长跑比赛为开始,但最后的结果还要取决于手中的刀枪。
所有军士都不顾炎热,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因为此战他们将要突袭进密林当中。没人希望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上,却因为被毒蛇咬一口死于非命。
因为长途奔袭,没有人沿途说话,都紧闭着嘴巴,行军寂静而无声,只有阵阵在密林当中的摩擦声,成了这次行军的主旋律,当然还有若远若近的野兽嘶鸣和鸟虫飞舞,作为点缀。
如同灌铅一般的双腿,和火辣辣的咽喉只有意志力才能克服,对于这些刀口舔血的军士来说,他们当然也有意志力,并且正在实践当中。
索性这些山越军,是从江南征召,跋山涉水对他们而言并不算是陌生。对这种作战也有一定的适应性,才能让突袭变成可能。
此次的作战是分进合击,是清缴周围部落,祖逖很下意识就做出的决定。分进合击在敌人有准备的时候,不说过去送肉,却也不是多么高明的抉择。不过司马季装病百日,让大军按兵不动百日,总的来说有一定的效果,这些林邑的属国,没有在林邑覆灭之后结成盟友,共同进退,就注定了分进合击的成功。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已经有一军摸到了徐狼部周围,这里十分安静,阵阵炊烟还未完全散去,在密林当中形成了类似浓雾的效果,这样更好,有利于突袭。
经过了漫长行军的军士,缓缓地拔出了腰刀,调整着呼吸,他们利用最后一点的时间去除疲惫,放松因为长行军有些疲惫的身体。
“杀!”急促的呼喝惊扰了森林的安宁,惊雷诈起,潜伏的军士杀入了城寨当中。血腥降临,喊杀声此起彼伏。
此时林邑附近的部落,类似的戏码正在不断上演,无数土人倒地,又有无数冲上缠斗,人人刀剑相向,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了对方,可是虽然刀来剑往,收效却甚微,真正的杀伤不大,因为土人被偷袭心中恐惧,不知道突袭的晋军有多少,加上晋军雷霆一击覆灭林邑,这些部落尚且要对林邑称臣,自然对灭掉林邑的晋军更加畏惧。
再者人都爱惜生命,并不敢拼尽一击,而是皆有保留。只有夷帅身边的士兵常常有偷袭得手之人,趁前面的人刀剑交加之时突然偷袭,一举凑效。
当然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是这样,有人畏首畏尾,就有人迎难而上,拼死反抗争取一丝胜利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小到几乎没有。
屈都部落周围的战斗就十分激烈,这也是因为晋军在摸上去的时候被发现了,给了屈都部落一点准备的时间,密林并不是适合重型军械,所以刚开始双方的战斗就十分血腥。
在两方缠斗交接的地方,有时地方尸体多得可以堆叠起来,也有许多尸体手足相缠,虽然是敌人,可是死后却缠抱在一起,分之不开。鲜血染遍了青草,在黑暗的火光中更是显得异常恐怖血腥。
然而屈都部落反抗,只不过激起了更大的进攻,一排排刀斧手列阵向前,他们接到的是死命令,不会因为对方的反抗就停止,对晋军而言,此战的结果要么是我赢,要么还是我赢。
“放火箭,给我烧了这个城寨,看他们还怎么防守。”牙将大声呼喝道,他身边的军士身材高大健硕,装备长剑利刃,又人人手持长弓一具,劲矢一壶,正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外面的局势,不敢有丝毫有松懈。
燕王虽然领着十万大军南下,但他知道晋朝本土人口受到重创,所以十分注重交换比,除非横山那种绕不过去,心慈手软会出后患的地方,否则一直注意保护军士的性命。
这就连带着各级将校,没事说的最多的就是燕王那套说辞,比如聪明的打仗,确保敌人比我们死得多,还有没有谁受伤需要休息中了瘴气赶紧找僻静之地修养等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