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夫人说的是,那我就去北平郡看看有什么能够帮忙的地方。”颜严说话就要告辞。
“等等!”杨馨开口阻拦,有些难以启齿的道,“挑一些大王喜欢的侍女一起送过去,出征在外身边不能没有女人照顾。”
这是家事!颜严默不作声的心中提醒自己,然后躬身领命。
水陆并进,是进攻高句丽的一个基本条件,首先辽西走廊必须在手,不然路上就无法保证后路,水上则必须保证粮草的供给。古代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国内安定,南北朝时期北朝和高句丽开战无果,就是因为辽东已经丢了,辽西走廊不稳。
但没几个人知道南朝也和高句丽开战过,最后退却则是因为水路,北朝不擅海战又无法控制青徐,从辽东陆路进军后勤又难以跟上,所以无能为力。南朝虽然可以从山东半岛渡海迅速到达辽东半岛,但即便取得战果也只不过使新土孤悬重洋之外,尤其在宋明帝时期南朝失去青徐之后,想要南朝出兵高句丽就更难上加难。
首先接战的并不是燕王率领的平州军,而是东进的慕容廆。司马季偷偷摸摸的研究了高句丽多年,可慕容廆准备的时间也不短。慕容氏本身地理位置就不是很好,西面是宇文氏,东面是高句丽,经过一番试探,宇文氏明显比高句丽强,要突破东西夹击的困境,必须要干掉一个,最好是弱的。
在欺软怕硬这点上,慕容廆和司马季可谓非常有共同语言,沆瀣一气解决这个祸害。
不同于南征林邑,必须要攻克横山才能前进,严格意义上来讲,除了辽西走廊之外,东北是没有必经之路的,只要舍得绕路,在森林当中穿行几天,总能冲的进去。有鉴于此,高句丽人非常热衷于筑堡垒防守。高句丽充分发挥他们的建筑热情,在群山之中修建起坚固的堡垒,形成牢不可破的防御体系。
这一代的高句丽烽上王只不过是对筑城特别有热情,实际上每一代的高句丽都喜欢筑城。慕容廆在上次的冲突之后已经明明白白看出了这一点。
可高句丽能利用的地势并不多,尤其是在慕容氏这一侧更是如此。如果不是地势不够险要,估计高句丽也不会这么热衷于
筑城防守了。
率领两万人东进的慕容廆,出现在了高句丽边城面前的时候,直接把城内的高句丽守军吓了一跳,不过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处在惊愕当中,慕容氏就已经开始攻城了。
城中的守军在千人左右,这非常正常,东北虽然山多,却没有横山关那种必经之地,所以高句丽人所筑之城往往都不
第一百八十二章 “战略精髓”
蓟城并没有收到战事的影响,当然也可能是余波还没有扩散到这里。该干嘛干嘛,就算是多一段时间会受到影响,蓟城的百姓也应该原谅燕王,也必须原谅。
以现在晋朝的边界,蓟城再大的发展不过就是一处军事重地,不会有再大的潜力。一个边城还想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随时会遭到战火的城市,谁会用心经营
蓟城想要变成千年之后的重要城市,东北是必然要拿下的,只有东北在手蓟城才有重要性,它才是连接两个大平原的枢纽。中国也只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才可能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共同体,其他版权的地形太多余破碎化。
比起华北,东北地方足够大而且地形封闭,形成一个区域共同体比华北还要容易,里面的人互相看着会有一种亲切感,这个共同体在现代社会叫东北人,看住了这就是整个天下的助力,看不住这就是祸乱之源。
也只有蓟城这个地方,具备同时关注两个大平原的条件。至于其他地方,就算是出问题了也不过是一州之地。还有就是,一旦拿下东北,蒙古高原方向的威胁就会减轻。
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想要进一步的强大,西域和东北必然要拿下来一个。要是都拿不下来缩在蒙古高原,可以把自己代入到后世的蒙古国民众,体会一下三面被包围的感觉。
旌旗阵阵,安营扎寨,司马季端坐在中军大帐当中,一点也没有要马上攻克前面关隘的意思,显示代表大晋给高句丽的守军来一个下马威,教教对方什么叫静坐战。
这种不慌不忙的态度也让平州军将领大为疑惑,东夷校尉何龙旁敲侧击的询问,镇东大将军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夜间奔袭是他,到地方施施然的安营扎寨也是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大王你倒是说出来,让我们心里有底啊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攻城也要攻城器械,攻城器械不是还没过来么骤然攻城必然带来大量死伤,你是最知道的,我们不过一万五千人。”司马季不咸不淡的开口,把这位东北地区的直接军事长官一顿糊弄。
官字两张口,随便燕王怎么说。根本原因还是司马季想要摘桃子,但又不想承担太大的损失,但在慕容氏面前他不能这么说,还必须要表现出来一副比慕容氏更加跃跃欲试的态度。态度是真的,他真的想要把回家的道路打通。给慕容氏打鸡血也是真的,都是真的,只不过考虑的侧重不同。
诚然,燕王对慕容氏十分敬重,但这不耽误他借刀杀人,这两者又不矛盾。他连给慕容廆的信都写好了,虽然路途艰险,但平州军披荆斩棘一路奔袭,定然能在十日之内攻克关隘,以秋风扫落叶之态,灭掉高句丽,请慕容廆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在高句丽以西佯动,里应外合斩除后患。
信里面还是一副老子才是主攻的口气,慕容氏只要请教边缘角落不拖后腿就行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燕王安营扎寨的本事还是很强的,不然林邑王范逸也不会一筹莫展。
再说平州军本身就是主攻,他在这里安营扎寨,这里的守军就不会支援慕容廆那边,从侧面也属于是被慕容氏的大军减轻了压力,作用很大,只不过一般人看不出来,哪有几个燕王这么深谋远虑之人
&nbs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间破关
平州军方向还在进行高难度的静坐战,当然其中也穿插着大军兵临城下叫阵,俗话说事不过三,在第三次叫阵之后平州军再次散去,打破这个约定成俗的规矩。这座名叫卑沙城的边城内,开始悄悄有一些言论流传。
比如说,晋军本身并不是来攻击高句丽的,而是受到了鲜卑慕容氏的挑拨。散步这种言论的人可以得到多方佐证,比如平州军出工不出力,一点攻城的样子都没有,这完全可以理解为燕王给慕容廆的安慰,并不是非要和高句丽打一个你死我活。
“大将军,虽然粮草充足,但是旷日持久之下,难免生变。”东夷校尉何龙有些坐不住了,他现在非常怀疑司马季南征的成果,是不是战报当中镀金了。北方和南方不同,继续拖下去冬日来临,难道顶风冒雪作战么
“你着急了本王自有打算,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司马季放下兵书不慌不忙的道,不要误会,他根本就没有看兵书,只不过是用来打发时间解闷的。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燕王并不是什么天纵奇才,看兵书也没用。孙子兵法为何经久不衰呢,因为孙子兵法并不是从具体的案例来着手,人家是讲战略的。将战略的书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还是在等等看。
卑沙城内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平州军虽然没有攻城,但也确实截断了城池和外界的联系,不往里面进攻不代表里面的人可以出来,而是采取围困的方式对峙。
不要看司马季来了之后不动刀兵,但夜间行军奔袭是有效果的,没有给城内的守军和居民积累物资的时间,现在高句丽军暂时还不缺粮,但普通居民已经开始节衣缩食了,谁知道平州军什么时候离开。
儿子:妈妈,我们快要被冻死了,为什么不生火母亲:我们没有煤。儿子:不能买点煤吗母亲:我们没有钱。儿子:爸爸不是在挣钱么母亲:爸爸失业了,不能挣钱了。儿子:爸爸为什么失业母亲:因为煤太多了,卖不出去。这就是经济危机中的穷人。
平时一点不稀罕的家常用品,现在每一个都是稀缺品,守将趁着外面围城的时候,光明正大的集中物资,一点错都没有,为了国家,小老百姓牺牲一点怎么了不是没死么
“将军,平州军一点都没有攻城的意思,相信少则半月,多则入冬,司马季给慕容廆一个交代后就会撤军,到时候将军卑沙城固若金汤,大王的看重就指日可待了。”一个身着华服看起来不过三旬的男子举杯,冲着守将温流恭维道。
从这个男人的穿着打扮,就知道此人非富即贵,实际上温流认识这个人也没多长时间,却被这个人的谋略深深折服,所以态度上很是客气,引为知己,两人常常在自己的府邸当中做客,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不一会,下来军士前来报信,城外晋军的第三次叫阵已经解散了,所有军士都已经退却。温流听闻哈哈哈大笑起来,对着这个中年人道,“先生果然神鬼莫测,司马季真的撤退了,我可算是高枕无忧了,只待冬日到来晋军不战自退。和西边的同僚们相比,有先生的相助,真是本将的幸运啊!”
“将军过奖了,偶然,偶然而已。”中年人的笑容有些奇异,但是还是掩饰的很好。
过来报信的军士也没有过多在意,他知道这个人是将军的知己,本身是巨富,在城中颇有财富,便宜利用这次围城,夸大威胁集中物资,让守将敛财也是这个人的主意。
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守将的府邸当中,各家各户的余财都在往这里集中,可以现在的温流是春风得意,人财两得。虽然城内一片萧索,可守将的府邸仍然是歌舞升平,一点也没有因为晋军的包围受到一点影响。
“没有先生在的话,本将怎么可能有这种机会。”温流压低着声音道,“先生不亏是在数国行走的巨商,令本将钦佩不已。来干了!”
“干,为将军财源广进干杯。”中年人再次拿起酒樽,一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样子。
城中的百姓绝对不会知道真相,也不知道造成自己饥寒交迫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城外的敌人,而是保护着他们的本城守将。
夜幕降临、喧嚣散去,城中又陷入到了一阵沉寂当中,但这一次,晋军大营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司马季不慌不忙的道,“明日正午之时,结阵攻城,我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大将军,攻城军械不是还有两天时间到吗”何龙有些疑惑的开口道,“我们现在攻城是不是仓促了一点,反正已经等候了这么长时间,也不在乎一天两天了。”
“你们不懂,时机已经到了。”司马季瞄了何龙一眼冷淡着道,“给
第一百八十四章 礼仪之邦
这话他不会和何龙说,谁说里应外合一定要联络的,被敌军抓到不是对细作的不负责么两人说话之间已经跟随大军进入卑沙城,这座城池的人口有不到一千多户,不少了,守军有不到两千人,几乎是一户出一人。
这也是高阳为何不足百人就能成事的原因,谁让燕王舍得呢,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能用钱财换取进攻高句丽的道路畅通,太合算了,这么容易的生意不难下定决心。
“高阳拜见殿下!”守将的府邸此时已经被清洗干净,一切如旧等待着新主人的接收。高阳见到司马季之后直接跪拜,这一次他的任务圆满成功,对得起燕王把自己从奴隶市场当中解救出来的恩德。
“你本为高句丽人,让你这么做其实也有些过分了。”司马季叹了一口气示意高阳起来,很是感怀的道,“如果你心里不舒服的话,可以现在就回到蓟城,剩下的事情和你无关。”
只要高阳敢说是一个是字,燕王肯定会卸磨杀驴,让这个他从奴隶市场救出来的高句丽人,在刚刚立下大功之后,就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可惜没有,高阳丝毫没有愧疚之心,反而带着感激的神色道,“小人是高句丽人没错,可是这层身份并没有保证小人被抓去做奴隶,只有成为大晋的人,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你很好!”司马季慢吞吞的开口,这也不能说不对,古代互相抢人是避免不了的,匈奴当初从汉朝抢了多少人,又在衰败之后多少人归附,可不止是南匈奴那点人,这都几百年了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不过这高阳成为奴隶,好像幽州那边的最大贩奴头子是自己啊没有燕王的鼓励,这四部鲜卑能每年扫荡草原么,就算有规模也不会这么大。
不能细想,徒然增加心理负担,未来呢,胡人会死晋人会死,绞肉机一般的八王之乱一旦开始,就不要具体去分谁是谁了,是晋人也不耽误乱兵砍你的脑袋。
“我很喜欢这里!”司马季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话,就走了出去,从这个府邸就能看见周围的景色,本身就是依山建立的小城,不知道卑沙城属于辽宁还是属于吉林东北这么大,燕王也无法判断准确的位置。
九月正是这里最好的季节,所谓秋高气爽正是对卑沙城的良配。到处是一片绿树成荫,山坡,平原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森,城墙显得低矮而窄小,满上遍野都是珍惜的树木,让燕王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真特么应该砍光……
“何龙,我们已经有了依托的基础,你可以去扫荡一圈了。顺便看看慕容氏有什么消息没有!”司马季回过神来不在感怀,战争怎么可能秋毫无犯呢,骗鬼呢
把何龙支出去发挥才能,燕王自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激励士气,犒赏三军,沿着辽西走廊而来的幽州军,也带着数不清的粮草美酒,在旅顺登陆的船队和幽州军一样,装满了能支持大军长期作战的物资。
人力对燕王从来不是问题,征徭役这招对他来说,早就已经是行家里手了。就算他不在蓟城,封国的官员也早已经熟悉这一套流程,操作起来驾轻就熟。
此时的幽州军已经过了河西走廊,司马季必须感谢这个基础,辽西走廊在手和不在手真是完全不一样,有了幽州军的加入,他就更有底气了。两州兵马已经到了三万人,幽州也是边界,骑兵同样不缺少,加起来司马季手中就有了近万骑兵,竟然比当初南征还要宽裕的多。
那还愣着干什么,高句丽人也是种地的,不赶紧出去抢粮现在已经到了收货的季节,不去抢粮,难道等着冬天降临
谁说冬天就一定不能打仗所有环境都是相对的!司马季就不相信
第一百八十五章 耗死它
“殿下此举,定然能让高句丽不再成为威胁。”何龙心悦诚服的开口,“比在下的手段高明多了,杀戮确实不能解决问题。”
“知道就好!”司马季呵呵一笑有些引为知己的道,“事情从来都不复杂,就看怎么解决了,不过抓人修工程不过是权宜之计,这个天下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最终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本王向来对胡汉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区别对待。”
因为晋朝在历史上是少见人口不足的朝代,司马季只能暂时寻求一下外力的发展。不过这种薅羊毛并不可持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专门靠抢劫发展起来的,是发展起来之后才会去抢劫。
一旦人口可以承受大工程了,到时候这些大运河、万里长城这种工程,还是要国人来做,虽然说出来不好听,但这就是中国的命运。
就如同中国的人口基数不可能去殖民一样,像是高句丽这种几十万人口的势力,就算都被压榨到死,也不可能给晋朝有根本上的改观,抢劫必然不长久。压榨晋人就比压榨这些外族人容易的多了,人口基数够大,怎么压榨都可以。
燕王明白这一点,在压榨晋人的时候同时会压榨胡人,如果到时候要拉拢的时候他也会同时拉拢,只不过目前是处在压榨阶段。
至于洛阳那边更不是问题,我大晋又不提倡儒家,玄学大师不在乎这种细枝末节,想压榨就压榨,不用找理由包装这种无耻行为。
在把附近的高句丽人抓完了之后,很快司马季就让平州军转移了目标,主要是三种方向一个目的,收粮、打猎、摸鱼,最终的目的是积累粮草。
理论上燕王希望高句丽第二天就被灭掉,但是他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准备这个东西么,多长时间都不嫌多。
司马季太知道东北的环境了,一万多人只要不在防寒上出问题,哪怕是天寒地冻也绝对饿不死,如果他也像是隋朝来个百万大军一起进攻,那粮草问题肯定会非常紧迫,战争时间也不可能太长,因为一旦寒冬降临,百万大军除了饿死别无他法,但一万多人么,别指望粮草不够就撤退。
东北这个环境容易出渔猎民族,很抱歉,司马季也是东北人,他也是在这种环境当中长大的,渔猎民族会的东西因为时代原因他可能不全会,但环境没有改,他可以指导会这种技能的古代人,来适应这种环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