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一副凝重之色本身就是最明白的暗示,更何况刚刚派出的侍女一脸惊慌,被几个道士询问之下,已经把花园发生的事情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已经有了腹稿的张雷面露思索之色,心里显然是有了定计,同样十分严肃的开口道,“殿下,将军,东方有妖邪作祟,不可不察啊。此次大星横贯星空,乃是上天示警。”
从刚刚司马季的脸色和侍女的言论,张雷一下就明白燕王肯定是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直接就张口押宝,直接把话说到了司马季的心坎里。
“果然,本王就知道!”司马季直接开口把流星横空的事情盖棺定论,怒气冲冲的道,“妖邪作乱,所以流星横空,京师地震,这一定要解决。”
流星在西方又叫扫把星,东方古代对流星的认识也差不多,在很多人看到奇异的星象,比如说流星,都会觉得是不祥之兆,尤其是帝王们对此深信不疑。他们认为这就是老天爷在示警,皇帝或者皇帝身边的人一定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不少朝中的大臣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王安石自己也坚定不移的推行变法,很多人是想拦也拦不住。就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时候,出现了流星。朝廷中很多守旧派大臣便以此为借口来反对王安石变法。
流星出现,就是上天示警,王安石变法已经是天怒人怨的,所以他们请求皇帝不要再进行变法,以后来的结果而看,北宋的变法失败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操控舆论
如果说中国历史有什么失败的地方,那就是有两处很早就占领的地方,最终却成了独立国家,众多强敌都消失在历史当中,却让两个小虾米成了精,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讽刺。
其中越南通过时时反叛,最终等到了不以武功著称的宋朝,好歹算是个人的努力奋斗碰上了历史进程,这点也算是无话可说。可三韩是通过步步蚕食,一点一点把边界朝着中原推,最终在明朝时期,让中国失去了朝鲜半岛。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除了碰到帝俄就没吃过这么大的亏,帝俄好歹是帝国主义列强,硬不硬实力不足无话可说,可被蚕食掉了朝鲜半岛,竟然是从一个这么弱的对手上吃亏,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三韩部落因为实力弱小,司马季刚开始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本来是想要把中原内部的问题彻底解决,到时候在腾出手灭掉他们。可既然上天示警,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利用一下,不动手岂不是对不起老天么。
要对付三韩这种级别的对手,如果在拉上慕容氏一起出兵,司马季自己都感觉有些丢人。此战东夷校尉府可以自己解决,并不需要假手于人。
司马季现在只不过是给何龙提一个醒,别到时候真等到了洛阳下令措手不及。
而现在司马季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制造舆论,抹掉天降祥瑞的可能性,让大晋的老百姓认为,此次出现流星其实上天对晋朝的警示。
这有用么,当然是有用的,晋朝本身就缺乏天命,加上内部军镇林立,目前掌朝者还是一个女人,都各种方面来说,软实力都有所欠缺,于是格外注重这种东西。
禁止民间研究天文,将所有天文研究集中在政府手中,本身就是从司马炎开始的,这还不能证明晋朝对这点的重视么
很快司马季就开始进行相关的准备,作为观测天文的部门,太史局肯定是观察到了流星的出现,除非当时洛阳在下雨,就算是下雨可以通过口口相传,将这件事传到洛阳。
现在他最好是按兵不动等到舆论发酵,到时候洛阳自然会找到他这个镇东将军的身上,因为再往北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王侯可以重用,能用的而且最合适的只有司马季自己。
过了两天把东夷校尉何龙送走,司马季又开始前往燕山看长城修缮的如何了,不过这次他是和幽州刺史许猛一起前往,许猛对修长城的事情极为关心,就如同司马季对蓟城的扩建极为关心一样,在他看来,一旦修缮工作完工,就等于是建立了不世之功。
“幽州长城一旦完工,我和殿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看着人头涌动的施工队伍,许猛意气风发,至于高句丽的战俘是什么生活状态,他倒是不这么关心。
高枕无忧司马季听着有些刺耳,他不太喜欢这种形容词,这个幽州刺史是不是太重视长城了,过于重视防御设施的王朝,好像下场都不太好。
过于硬碰硬像是汉唐,最后是自爆,麾下的大军也最终成了祸乱中原的主力。可太重视防御的宋明,都是被外敌干掉的。司马季总感觉唐朝之后的王朝总体上就是偏保守的,中国历史从来都是打越南,就没有被越南反推的时候,宋朝它就做到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韩来背锅
“民间百姓议论纷纷!”张华没有明确说明议论纷纷到底议论的是什么,不过意思已经很明显,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淮南水灾,寿春地震,到了年中京师这天子脚下都地震了。一个一个都不是好兆头,到了现在流星横贯星空,更是让民心不稳。如果说晋朝本身就缺少凝聚人心的天命,那贾南风这里更是一点都没有,她是一个女人。
自古以来,女人当政就会遭到非议,前汉吕雉的名省级就不好,更早之前的很多例子也一一证明了这点,牝鸡司晨这个成语可是最早用来形容妲己的,到了现在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国家不稳最好的替罪羊就是她这个皇后。
“始平公主病了,是不是和妖邪作祟有关”贾南风有些心乱如麻的道,她对别人的子女凶狠异常,却对自己的女儿很好,此事竟然无心过问朝堂,而是嘟哝着女儿的病情。
恰在此时,黄门郎董猛端着两道奏疏,亦步亦趋的走进来,低眉顺眼的道,“皇后,燕国内史、中尉的两道奏疏送达,要不要看一看”
“呈上来!”贾南风一挥袖袍,罕见的有些不耐烦,内史管理封国内政,中尉则指挥封**队,至少在目前洛阳对各个封国的控制还是很严格的,两人都可以对就藩藩王进行监控,至少在目前,各大藩王都不敢造次。
宗室诸王可以出镇,留在封国之内的藩王本就是少数,这样更好监控了。每每发生事情的时候,封国的内史和中尉就会对洛阳禀报。
贾南风暂时摒弃了脑中的纷乱,打开了两道奏疏,只见到上面写道,“元康四年九月二十三,流星自东北方向而来,横贯星空。燕王司马季在王府当中饮茶,正好目睹,燕王府有龙虎山道士做客,道长说大晋东北有妖邪作祟,燕王和做客的东夷校尉何龙谈及平州以东三韩事宜,判断正是此处产生妖邪。”
翻开另外一本奏疏,差不多也是同一个意思,谈及了司马季和何龙判断事情出在三韩部落身上,三韩部落正是产生妖邪所在。
贾南风本身就不算秀美的面容,此时更是面目可憎,刚要说话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孙虑急急忙忙的进来禀报道,“皇后,始平公主身上发热不退,要不要看一下。”
贾南风豁然站起来,对着孙虑吩咐道,“在前面领路!”然后猛然停下脚步回头对着张华道,“尚书台立刻发出诏令,令燕王司马季火速进京。”
司马季自以为很聪明,派人迅速去洛阳散播言论,但却忘记了封国的内史和中尉都是忠诚于洛阳的,他派人操控舆论,其实远远没有这两道奏疏有用。在洛阳眼中,蓟城的内史和中尉说的话,远远比寻常百姓的议论重要的多。
随后几天贾南风更是无心掌控朝政,而是安心待在后宫照顾自己的女儿,见到小女儿日渐消瘦的样子,一直以凶悍面目出现的贾南风也收起了獠牙,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好在经过太医的诊断,她的小女儿才算是躲过一劫,这让精神一直处在紧绷状态的贾南风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身上满是疲倦的安慰着小女儿,“女儿总算是福大命大,为母要大赦天下,感谢上天为女儿祈福。”
“皇后,燕王接到诏令火速赶来京师,刚刚城门校尉传来消息,他已经入城了。”贾南风总算是收起了阴沉沉的表情,董猛察言观色之下才敢汇报燕王入城的消息。
“你亲自去大厦门迎接,将燕王带入宫!”贾南风猛然抬头冷冰冰的吩咐道,“青玄喜欢闲逛,你亲自去带他来。”
“是!”董猛倒退到门口然后转身离去,心里暗道皇后这么着急这么想着,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许多,简直是一路小跑出了后宫。
司马季一副悠闲的样子,他本身真的想要闲逛一下,看看自己的两个大舅子是不是安分,石崇最近又炫富了没有,这个想法一直到董猛找到自己为止,“武安侯为何如此着急啊身为中常侍,满朝大臣谁能让你如此急躁”
“燕王,你可快点吧!这时候就不要取笑奴婢了!”董猛心急火燎的催促着,手中的拂尘一甩一甩的,“皇后还在内宫里面等着呢!”
话虽然是这么说,董猛还是点明了最近皇后因为公主生病的时候心情不美丽,提醒司马季待会说话一定要注意一下,一问一答之间,两人已经进入内宫。
“臣弟拜见皇后!”司马季见到贾南风之后赶紧见礼,确实是一脸憔悴,这么看来董猛说贾南风因为女儿生病衣不解带,绝对不是假话。
这贾南风母女两代都善妒,对别人的孩子从来不手软,甚至导致贾充绝后,要是历史大势不变太子也迟早有一天会死,可对自己的孩子倒是溺爱有加。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司马伦和孙秀
“能不能说说你如何进攻!”贾南风不自觉的捏着手指,这是六神无主的表现之一,只不过她现在没有看出来这一点。
“从辽西走廊进发,大江以东山脉很多,路上多有不便,至于当地的环境么,皇嫂,你流放了很多杨俊一党之人!”司马季没有带平州地图,只是大概的描述了一下朝鲜半岛的地形,北方多山地,而后世韩国的领土上才是平原地区。
在农业时代,平原才是承载人口的主要地区,虽说汉江平原地方不大,无法和中原相提并论,但就司马季估计,人口肯定是不比高句丽人口少的。所差的就是文明程度不高,肯定没有高句丽的战斗力,要是正面对垒,面对的敌人并不少。
三韩当中的马韩,全部有本地人组成,也就是何龙口中的所令五十四城的那个。
“辰韩据说语言和秦朝类似,乃是秦末中原大乱时期的移民,不过现在应该和本土人无疑了,如果可以的话,臣弟会利用三韩之间的间隙,拉拢辰韩主要攻击另外两个,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则将三韩一块收拾掉!”司马季口中的辰韩在后世形成了新罗国,成了朝鲜半岛最后的胜利者。
“既然如此,皇嫂也希望明年解决掉这个祸患。”贾南风详细的听完司马季计划,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所谓妖邪作祟不过是民间百姓的想法。但是既然民间有这种想法,哪怕贾南风只是将信将疑,也要想办法让这种想法消失。
如何让这种言论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百姓口中的源头消灭掉。
贾南风一方面是因为天灾太多,真的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消弭民间对她的怀疑,既然知道祸患在何处,那就解决掉祸患。
司马季的理由多的很,自古以来中原要出关必然要经过辽西走廊,只有这一条路又十分脆弱,只要朝鲜半岛不被整个占领,被蚕食的可能性就永远都存在。这就和不灭掉林邑,一直让横断山脉和交州北部的红河平原和南部的郡县一分为二的感觉差不多,要么就一次性把敌人都消灭,只要留下了敌人,不管现在是多么弱小,以后在对抗的时候,中原王朝总有绑着一只手的被动感。
辽西走廊就相当于一个鸡脖子的位置,一旦被掐断对幽州而言就相当于被斩首。平州西侧现在是慕容氏,东侧则是三韩,非要挑出来一个对手,燕王肯定选择三韩。
消灭三韩之后,平州以后就不会在面对两面夹击的威胁,这样在八王之乱当中,司马季也就不用再担心有人在自己背后捅刀子,在中原混战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的应对。
两人详谈很久,董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进来在一边候着,司马季见状表示告辞还要去看看自己的大侄女,于是便离开了这处宫殿,出来不久就遥遥望见一个老者正在走来,老者穿着朝服,须发皆白,但是保养的很好,就如同晋朝很多士族一样,面色白净看起来很是儒雅。
一看来人司马季就眉头一皱,他可不会被这个表象所欺骗,这个人他认识,现在的车骑将军、赵王司马伦,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现在朝臣的风评上看,都是一个平庸之人。
不过晋朝自从司马昭死后,司马氏就出现一个特点,能干的宗室死的都早,越是风评很差的宗室藩王活得越长,往往能干的宗室还会死在后者手中。所以司马季下意识之间,也把自己的名声弄的非常臭,想要躲避这个怪圈。
本来司马季想要装作没看见换一条路,却架不住赵王这个年纪不小的老头眼睛特别好使,直接开口道,“这不是青玄么,没想到来到京师了,是皇后召见的么”
“是啊,皇后找见的!”司马季哼哼哈哈的应付着,他不愿意在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室不少藩王的辈分特别大,总是在倚老卖老,原来的汝南王司马亮就是如此。现在的赵王司马伦也不遑多让,大家又不是很熟,宗室藩王也有几十个,有什么可聊的
像是没看见司马季兴致不高,赵王司马伦还是热情的拉住了司马季的手说了一会儿,才像是不经意之间开口道,“我老了,本来应该颐养天年却架不住国事繁忙,总是被招入宫中,看到青玄就好像看到自己年轻时候那样精神。”
您年轻时候和现在有什么区别不是众所周知的平庸么和司马亮可以称之为一时俊杰,不相上下!司马季拱手道,“赵王这么大的岁数还在为国事操心,让季十分敬佩。这就不打扰赵王了,季还有事情办。”
看着司马季毫不犹豫离去的身影,刚刚还慈眉善目的司马伦笑容渐渐消失,司马季刚刚完全称不上热情,甚至可以说是很冷淡。虽然没有什么不礼貌的地方,可他赵王毕竟这么大的辈分,对方却一点都不
第二百三十章 论燕王
现在不利的地方就是,司马季的封国地处边疆,不能和中原封国一样出全力,为了解决这一点就必须尽可能的削弱外患,能消灭的一定要消灭,暂时消灭不了的就拉入八王之乱这个绞肉机当中,既然不论是塞外胡人还是国内士族都想要搏一个前程,那就拉到战场上练一练,留下来的才是胜者。
而历史上六部鲜卑当中最强的段氏鲜卑,就在八王之乱当中消耗殆尽,到时候各大军镇混战的时候,几万人真不是多么无法想象的数量。
司马季还是打定主意先占地方,有地方有人口,中枢崩坏的时候比在洛阳掌朝更加有用。
“殿下,是不是回王府当中!”赶车的车夫说话,把司马季从推测当中拉了出来。
“不,去石崇的府邸!”司马季抬头淡然的吩咐道,出了内宫马车转道前往石崇的府邸。
从上次碰上石崇杀侍妾的之后,司马季虽然有些受不了,但最终还是想开了。实际上来说,这种事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石崇干的太光明正大。这不是自己石崇自己的问题,而是晋朝士族阶层当中的问题,甚至可能天天都在发生。
到达石崇府邸之后,非常巧合石崇正要出门,却没想到司马季来到了洛阳,赶紧堆砌出来笑容,开口道,“燕王殿下又来到了京师,难道家中娇妻美妾不合心意么要不要石崇在送你一些呢关中流民起,石崇也收拢了一些活不下去的人。”
这对话怎么无耻呢是不是相当于发国难财关中流民起,你趁机用底价买了人口,先不说事情对不对,还好意思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不用了,将军府上的绝色,本王已经有所了解。”司马季一副男人之间心照不宣的身上,隐蔽了自己做二道贩子,已经把石崇的侍妾找好下家的事实。
这事最好还是不要让石崇知道为好,虽说高门大户把女人当做物品,可这件物品也要看谁用,如果是燕王自己享用了,石崇可能不会说什么,要是他知道司马季把那些侍妾嫁给了平民出身的军中将校,说不定会认为对方瞧不起自己。
这种心理司马季设身处地的想想,也不难理解,什么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石崇显然没有因为上次被燕王赢走侍妾的事情所困扰,直接伸手一拉邀请司马季出城,“燕王殿下,金谷园已经快要落成,如果殿下明年再来的话,相信一定会大吃一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