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但这一切司马颖就好像视而不见一样,他是什么人武帝亲子,尚未成年就封王食邑十万户,面容出众满朝有口皆碑,不要小看这一点,我大晋自有国情在此。

    而现在则被贾南风一脚踹出洛阳去益州就藩,司马颖表面没有说什么,一股恶气却怎么也压制不下去,要算年龄,太子司马遹比他还大一岁。

    可能也知道司马颖心气不顺,护送他就藩的护卫一路上大气也不敢出,直到汉中才不得不发声道,“殿下,一路行来人困马乏,已经到了汉中,要不要休息几天,在上路前往益州。”

    “歇歇也好!”司马颖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不过话刚出口想到自己是怎么被提出来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本王还是第一次离开洛阳,也想看看其他州郡的模样。”

    就这样司马颖的队伍就在汉中郡停下,三国时期汉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属于魏国和蜀国,司马颖到了这个汉中郡,实际上已经到了蜀国的地盘,换句话说他距离自己的封国已经不远了,下来看看适应一下以后的环境也是理所应当。

    “流民竟然如此之多,是关中过来的”司马颖刚刚停留汉中郡一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不能装作没看见,因为这是和他切身利益相关的。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中就是南下的第一战,也是北上争夺天下的跳板。

    原来的历史上司马颖一辈子都没去过封国,争夺权力的资本是五都之一的邺城,自然对自己的封国没多大感情,哪怕流民叛乱之后把他的封国弄没了,他也可以不在意。

    可是现在不同了,这一次司马颖被踢出来就藩,封国就是他最大的资本。现在就算没想到复制汉高祖争夺天下,可也不能坐视自己的封国被搅乱。

    一念至此司马颖倒是先不着急离开了,先在汉中郡停留一段时间,看看到底有多少流民,了解之后才想相应的办法,汉中是不能乱的,不提太远的汉高祖,三国时期多少战争都和这里有关,才没过多少年,司马颖可不敢掉以轻心。

    司马颖现在头疼的流民问题,其实就是司马季认为自己解决,实际上根本没解决的问题。说是他在为燕王擦屁股也没错。司马季虽然当时自认为很有先见之明,上疏建议朝廷立刻下令封锁蜀道,不让流民进入益州。

    实际上后来表明那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建议,决议是做出了,效果上差强人意。因为司马季上疏的时候,关中已经打了几个月,整个关中百姓都知道齐万年造反,能跑的已经付之行动,洛阳的圣旨还没到,汉中就已经人满为患。

    这些百姓的动作远比司马季的推算快的多的多,这就要归功于汉末以来的百年混战了。晋朝灭掉吴蜀也就二三十年的功夫,这段时间不足以让百姓忘记怎么躲灾。汉末以来各种势力混战,一个人要么当兵加入到混战当中,要么学会如何迁徙躲避灾祸,失败者都变成白骨,现在活下来的都是胜利者。

    祖辈父辈流传下来丰富的应对经验。晋朝流民的特点是有严密的组织,他们并非一家一户,零零散散地外出逃难。在这个时代,司马季派出去的幽州商队,都不可能完整无缺的回来,大江山野当中,盗贼多如牛毛,石崇那种角色也不少,他都知道古代到底是什么德行,每天生活在基层的百姓会不知道

    独在外流浪等于送死。流民都是以宗族为单位,动辄数百上千,公推能力过人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为首领,统一号令,内部有明细分工,实质上是一个个全民皆兵的军事团体,这其实就是南北朝时期坞堡的前身。

    司马季建议朝廷立刻下令封锁蜀道,立刻就被采纳,相比流民的性命,朝廷更关注全局的稳定。巴中、蜀中,内有被称作天府之国的平原,外有蜀道天险,易守难攻。绝对不能让益州被流民冲击。

    速度远没有躲灾都快成本能的百姓更快,这一场朝廷和百姓的较量当中,迁徙的百姓取得了完胜,用实际行动把连同燕王司马季在内的朝廷鹰犬狠狠嘲笑了一番。

    统领洛阳禁军平乱之后,司马季对关中一点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已经少了不少百姓,加上着急回到蓟城,没呆多长时间就拍屁股走人,还自认为自己解决的很不错。

    &nb




第三百二十八章 汉中立威
    汉中地位的重要性,让洛阳朝廷不能等闲视之,洛阳当然也知道关中那边出现了混乱,但也仅止于字面意思,到底乱到什么程度,有多少流民,这涉及到奏疏当中的笼统性,不是谁都像是司马季在苦寒之地熬着,半点文化水平都没有,奏疏写的和作文一样。

    梁州、汉中方面的奏疏当中提及过流民造成的危害,却从来没提及过流民竟然有三万户之多,司马颖现在考虑自己封国的力量,头一次对这件事这么上心,就把汉中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的在奏疏当中写明了。

    而罗尚有了一个宗室王侯愿意顶在前头,自然不在讳言,和司马颖联名将事情阐明。这一次的奏疏十分详细,将流民的户籍数量,还已经造成的危害都写了进去。

    这道奏疏在洛阳陷入了轩然大波,再多的修饰词,再漂亮的文章,都没有三万户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两万户就已经是一个一等封国的户籍,这么多流民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聚集,这不是危害我大晋的江山社稷么

    雍秦二州刚刚经过大乱,去年维持大军的军粮,各州府存粮已经消耗殆尽,怎着休养生息需要时间,平乱之时已经是深秋,关中百姓尚且要州府开放粮仓救济,怎么可能在养活这么多的流民。

    刚刚离开洛阳,甚至还没有走到封地,司马颖对现在整个大晋的形势一清二楚,雍秦二州还在恢复当中,梁州承受不住这么多的流民,那么这些流民就只有一个地方能够吸纳,益州,就是自己的封国。

    司马颖断定朝廷可能并不愿意让益州作为安置流民的地方,可同样也断定,洛阳根本别无选择,汉中距离关中如此之近,关中的乱民才刚刚平定,谁都不愿意再来第二次,所以就算是不愿意,最终的决议也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

    这个判断非常的精准,证明司马颖在东宫呆了这么长时间绝对不是白呆的,虽然讨论的十分热闹,半月之后到达汉中的圣旨,基本上还是同意了司马颖的请求,将流民安置在益州。

    司马颖的猜测是事实,如何安置流民,朝廷重臣经过激烈的讨论,也有大臣不讳言,觉得司马颖这个奏疏其实是不安好心,不过这种言论很快就被禁声,司马颖怎么都是武帝非常喜欢的儿子,现在被一脚踢出去就藩,也不是随便拿捏的。

    最终这个两难的问题,还是让贾南风来做出决议,事情两难就不是好解决的,她的小叔子刚离开洛阳,迅速就是一个回首掏,扔出来一个难题。

    贾南风的处境远远不如唐朝之后的同行,如果是唐朝之后,普通的流民是无法造成大危害的,可恰恰晋朝的流民,乃是汉末混战之后的百姓,各路诸侯把天下杀的尸横遍野,能够活到今天,百姓也不是白给的,振臂一呼云集数万人响应自保,唐朝之后这种景象几乎已经消失了。

    几乎是咬着牙,贾南风点头认可了刚刚对自己施展回首掏的小叔子,同意流民跟随司马颖进入益州,就像是司马颖估计的那样,她考虑到其他州郡的情况,也只有益州有这个能力吸收掉流民,同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贾南风几乎就是代行天子权力,当然要考虑全局不能乱来,多年以来宗室、大臣那种事不关己态度,她已经都习惯了,这一次不过是其中的一次而已



第三百二十九章 编纂地理志
    “就是这件事么你们还见到了司马颖”从益州回来的幽州商队,回到蓟城便将汉中的来龙去脉一一禀报,提及了司马颖在汉中的所为,也解释了这次回来晚的原因,是被困在汉中了,直到蜀道打开他们才到达益州,这一耽搁就是让往返的时间多了一个月。

    “是的,成、都王入蜀的时候,恰好碰见了我们。”下方的男子低着头讲述其中的来龙去脉,最后道,“益州的地理山川风土人情,此次出行所绘地图都已经交给了采买部。”

    “买锅都能碰到,也算是一段奇遇吧,世界还真小。”司马季坐在原地,竟然笑了出来,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次去益州的商队其实就是去买锅的。

    幽州商队的很大部分的货物,其实就是燕王府的各种陈设和用品,铁锅当然也是不例外。

    宋代以前,铁器一般用于关系政权兴衰的两大方面,其一制作铁犁等农具,其二则用于武器生产。锅一般称为镬或者釜,宋代之前铁制绝少。镬与鼎类似,多为铜器;釜则常与甑合用,以陶器居多。这两样东西都可以跟楚霸王项羽扯上关系。

    晋代当然也是这样,士大夫所用的食物,那是相当原始,皇帝司马衷说过何不食肉糜,肉糜在他眼中也不是特别好的食物,那不就是肉酱么。

    谁都知道燕王是一个奸懒馋滑之辈,弄出铁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可是很多食材的原料并不在幽州,所以幽州商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其他地方的人吃什么,最好带回来样本,司马季会亲自检测。

    有了铁锅才有了炒菜,不然就像他年少时候嘟哝的那样,看见面条就已经饱了,那完全就是吃多顶到了。不要小看铁锅,他现在可是幽州的拳头产品,还赠送菜谱,能给司马季带来相当大的收益。

    挥手让跪在下面的男子退下,独自端坐的司马季,意味莫名的笑笑,“司马颖,就这么弄了三万户的人口,厉害!心够狠啊,一下就杀了这么多人。”司马颖得到的东西,正是他费尽心力想要得到的。

    在司马季看来,这是司马颖最大的收获,为了人口燕王都想了多少招数了,就是提高幽州的吸引力,可是这个年代口口相传,幽州给人的固定印象就是边塞重镇,光靠嘴说效果非常一般,最后还是画宣传画,才让幽州人口不入增长的态势。

    可司马颖一个回首掏,就得到了三万户的人口,人家还是主动要求入蜀的,一比较之下,就算司马季再能为自己找借口,心里升起挫败感也是免不了的。

    此时的司马季,仿佛隔着数千里,见到了蜀道上面浩浩荡荡的人群,心中羡慕嫉妒恨。考虑到司马氏的家风,他就断定,司马颖此举就是故意设下的圈套,随便找一个借口,对流民群体当中的刺头痛下杀手,清除了顽固分子之后,准备入蜀后消化这批人口为己用。

    至于那将近两千户被杀掉的倒霉蛋,那可真是纯纯的倒霉蛋,成了司马颖圈套当中的牺牲品,心狠果决的程度,司马季设身处地的想想,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干出来这种事。

    “又怎么了”杨馨的身体早已经恢复如常,正好抱着孩子出现,就见到司马季独自坐在那展示颜艺,那表情那叫一个千变万化,她觉得自己的夫君什么都好,就是没人交流,说的话除了一些他教导的小孩,几乎没人能听懂。

    “你别老抱着我儿子乱走,不到百天呢。”



第三百三十章 平调
    历史爱好者当中,除了朝代粉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疆域粉,司马季兼而有之,所以在涉及到中原的时候总回想汉朝怎么做,目光投向塞外的时候,总回想清朝是怎么做的。又想要汉唐的民族自信,又想要明清的国内稳定,燕王活得也真够累的。

    疆域粉对地理知识都不陌生,司马季至少见过中国地图是什么样,拿着一个公式的答案,现在要反推解题过程,将幽州商队从各地收集的资料,修正十分粗糙的地图,根本不在话下。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准确,在工业革命之前绝对够用。

    不在洛阳,一些事情只能通过猜测,没有第一手的信息确实不是好事,可这条路是司马季自己选的,但任何事情只要有人去做,总有蛛丝马迹出现。

    司马季感觉到时间紧迫,谁知道贾南风能忍受多长时间有迹象表明,似乎人家已经猪呢比动手了,这都已经把司马颖踢出洛阳,征兆已经十分明显。

    司马季出镇藩王开始修正地图,就是在为以后做准备,当然这还不够,地理志修订完毕之后,燕王还准备修史,这么说有点不要脸了,是编纂历史教科书,以后也是有用的。燕王现在从一个纯粹的臭流氓,向着斯文败类一步一个脚印迈步。

    他也不是没想过上奏疏劝解贾南风,为晋朝的和平做最后一次努力,可想一想还是放弃了,异地相处,贾南风怎么会相信他从小打压的太子,真的登基之后会对自己好怎么对待外戚,她都亲自在杨氏身上演示过一遍。

    要是带入太子司马遹的角色这就更简单了,要是司马季是太子,绝对会秋后算账,像是李显李旦一样善待武则天的家族,这想都不要想。贾南风一旦死去,贾氏肯定会被满门抄斩,贾南风不想要这种下场就让太子登基,太子登基贾氏必然结局惨淡。

    司马季没有让贾南风伟大到坐视自家被满门抄斩的胸怀,看着太子登基。所以还不如闭嘴,做点实际的东西等着中原大乱。

    他估计很快贾南风就会第二波的动作,这个动作肯定是冲着宗室来的。如果贾南风不废掉太子,就不会对宗室进行调整,只要调整了,就说明太子的位子不会太稳。

    如果目光仅限于洛阳周围,贾南风捏死太子就是碾死一只蚂蚁,可这个天下是司马氏的,整个宗室诸王的绝对力量,碾压任何一方势力,包括贾氏这种外戚。只不过贾氏的力量集中,而宗室的力量分散在整个天下,如果要对太子动手,贾南风必然要进行一番合纵连横,让宗室的力量无法集中起来冲着自己发难。

    实际上这种操作难度极高,几乎不可能成功,贾南风要是吓不退宗室,绝对是乱刃分尸的下场,历史表明,她真吓不退。

    晋朝的军镇布置和唐朝有些相似,但是宗室的力量,却和侯景之乱的梁国差不多。有过之无不及,侯景之乱当中,梁国皇亲坐视侯景把梁武帝饿死,才纷纷出兵剿灭侯景。梁武帝的死讯就是出兵的

    信号,而太子司马遹的生死存亡就是晋朝宗室,决定是不是继续忍耐贾南风的信号弹。

    只要开始调整宗室统帅的军镇,就表明贾南风开始朝着几乎不可能成功的目标迈步。

    司马季还在燕王府当中奋笔疾书,将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镇调动
    当时司马季尚算年幼,都督青徐显然并不合适,最终只是管理了东夷校尉府,以镇东将军的名义南征、上次统帅禁军抵近关中,那是征西大将军的职权。

    事实上以镇东将军管理东夷校尉府,都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正常都督幽州平州的军镇,他应该是镇北将军才对,这次的圣旨改东为北,才算是明确了他节制都督幽州平州的职权。

    以前都给燕王逼迫成什么样了,不断的从王府侍女挑选年轻貌美者,送出去给幽州、平州的军中将校成亲,以此来拉近双方的关系。因为他也知道自己其实很尴尬,挂着镇东将军管着不属于自己的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收回去。

    这次好了,转为镇北将军算是正式把都督幽平的事情定下来,省的关键时刻心里没底。至于青州徐州的军权,相隔太远,司马季倒是从来不介意。调动起来不变,不好控制,真到了变故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和司马颖一样,明明有益州的封地,却从来派不上用场。

    想明白其中的关键之后,司马季的态度就和缓了许多,想到了更多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升官!晋朝的都督体制师承于曹魏,和吴蜀是不同的。和吴蜀的将官体系也完全不同,杂号将军很多,很多将军吴蜀并没有。

    四平将军、四安将军其实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比四平将军、四安将军高的四镇和四征将军是有高下之分的,四镇将军主镇守、四征将军主征伐。四征将军品级在四镇将军之上。用军衔来说,四镇将军可以晋升为四征将军。

    如果司马季还是镇东将军,而都督的地方不变,他这几年是别想升官了。因为镇东将军上面是征东将军,征东将军现在是淮南王司马允。

    在任命都督时,是严格执行这种等级规定的。国家就任职者的身份,分别授以“都督”、监”、“督”的称号。这种等次区分,与都督本官的将军职有很密切关系。都督大多数都领有将军职。

    司马允坐镇淮南,他是武帝的儿子,镇守淮南多年,晋为征东大将军。改为镇北大将军之后,燕王就有了升官的可能,至少他前面现在已经不是武帝的亲儿子了。这就像是你作为一个副手,一把手不但地位比你高,还比你年轻,不存在熬走人家的可能,这几年司马季一直在镇东将军的位子上不动,确实是很糟心的事情。

    可和别人相比,燕王的起点又特别的高,十六岁就领镇东将军,也不好意思出面活动,出身已经够好了,再闹有些说不过去。

    这次可以名正言顺的都督幽州平州,又能有了升官的希望,孙虑带来的圣旨,可以说是贾南风给燕王的一份大礼,并不只是平调这么简单。东西南北,东南以备吴,西以备蜀,北以备胡,这次调整是让燕王正式插手胡人的军事行动,意义非同一般。
1...7374757677...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