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罗永脸上满是不解之色。燕王是一个非常能耐住性子的人,平日里深居简出,向来不大问事,只要天天太平的安享度日便罢。他哪有什么突然的紧急大事,让人费解。
从关中回来之后,司马季确实有把自己呆长毛的趋势,不过也要看什么时候,都这个节骨眼上了,还不准备应变那不是傻叉么。
进入内殿,罗永几步上前一起见礼。司马季摆摆手,示意罗永先坐着,他也不说话,坐了下来,须臾坐了又站起,站起又复坐下,似乎在组织语言怎么开口。
“殿下何事”罗永身体不动,面露不解的看着司马季,轻声探寻道,“有事尽管吩咐,罗永自幼年得到赏识,自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你老实说,本王多年以来是否过度的消耗了民力。”司马季的脸上少见的出现了一丝犹豫,这副优柔寡断的模样,不要说是别人,就连杨馨都没有见过,可现在他确实在司马季的脸上出现了。
罗永也很讶异的看了司马季一眼,显然这也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但马上讶然之色就消失不见了,一五一十的道
第三百三十六章 加班加点
“诸君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诸君,但没关系,此次大家都是为了燕王效命,荣辱一体。”蓟城南郊,罗永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县尉倒酒,在一圈人的背后慢腾腾的走了一圈,然后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脸色猛然就是一变,口气也再无温情,端着酒盏环视一圈道,“封国二十二县县尉都在这,五千大军正在赶来,可见燕王对此事的重视,如不按期完工,小人的脑袋可能会搬家,为了自己的贱命一条,罗永可能要在未来的一年当中得罪了。”
“燕王之命,我等自当听命,既然是燕王的首肯,我等县尉自然也以你马首是瞻。”将杯中美酒饮下,狐奴县尉微微拱手道,“不知道这次需要多少人力。”
“加上剩下的战俘,一共要十万,二十二县需要凑足三万之数,这个数量倒不是很多,不过此次工期为一年,农忙时节百姓可能会受到一点影响。如何保证治下百姓不乱就是各位的职责了,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各位县尉还要抽出人手,帮助大军监军。”罗永洋洋洒洒的开口,从怀中拿出一份地图,指明了每一段运河的需要多少负责。
北线运河本质上是重新开凿沟渠,而且不能利用大河水道,贸然利用原有的水道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搞不好就会把黄河弄成一场**。罗永凭借都水监的一些记载明白这一点。
待在蓟城装死的司马季更是深知黄河的危险,后世北宋曾经就以大无畏的精神,敢对黄河动脑筋,宋仁宗年间,开始第一次想引黄河改道六塔河东流。结果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这次六塔河决堤直接冲废半个河北。
宋神宗年间搞回河工程,结果这次直接导致黄河夺淮入海,宋神宗死后,宋哲宗就想把黄河改回故道当中,结果黄河决口,三次工程下来,直接把华北弄成了沼泽地。
现在洛阳到蓟城的北线还不用太过于担心这件事,如果是蓟城和建康这一线要是连通,运河和黄河、长江的节点需要专门筑坝加固,设置船闸,还要留下备用水道,方便清理运河不至于堵塞,所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洛阳到蓟城一线的运河是地理难度大,蓟城到建康的运河则是工程难度大,长江和黄河都是躲不过去的,幸亏现在司马季只想利用上一条,要是两条线路都卡在差不多完工的程度上,司马季想想脑袋都会爆炸。
罗永只是具体主持开凿运河的人,这种工程不是司马季派出去一个人,给了足够的劳动力就可以的工程,没有整个幽州的支持,指望挖土就完事如同天方夜谭。有些事情罗永根本办不了,能够和各县县尉沟通顺畅,都算是超水平发挥。
寒风阵阵当中,所有郡县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功曹史、全部出动云集蓟城,徘徊在燕王府和刺史府中间,听候命令,工具、徭役、粮食、户籍、能用上的不能用上的,他们都带齐了,就防止燕王那根线搭错了,拍脑袋加工程。
必须承认封国的大小官吏,多年以来在曲折当中适应了燕王的脑回路,得到召唤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被问到问题,对答如流,毫无生涩之感。
&nb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宗室
有燕王不断在身后催促,罗永自然不敢怠慢,沿运河段落不断巡视,其实他根本不需要这样,但是不这样他又想不出来更能体现亲力亲为的办法。
燕王动动嘴,臣下跑断腿,整个幽州现在只有一件事,就是要把运河贯通,所区别的地方,只是有人直接上阵施工,有人在旁边坐监工,仅此而已。
平州境内,一望无际的马群撒丫子奔跑,它们桀骜不驯,成群结队,这是属于它们的地方,而有朝一日,它们也会一瞬间变成战马,崩腾在战场上。
北平郡的盐场一无既往的在忙碌当中,被交给朝廷之后,盐场的忙碌没有丝毫减少。仍然按部就班的生产,成为幽州一块巨大的财源。就如同司马季说的那样,只要晒盐场搬不走,到底是燕王管还是朝廷管都没关系,造福的还是幽州。
群山当中古树参天,却热闹非凡,水力机械得到大自然的助力,在这一片小小的山谷当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因为人口从来都不是问题,在水力的利用上,中国古代绝对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很多事情可以用大规模的人口进行替代。任何机械对王朝而言,都属于锦上添花的存在,并不过分倚重。
而长期地广人稀的欧洲,水力机械和人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到了现在,事情终于有了一点变化,锻造的胸甲经过测试,被存放起来,等待有朝一日派上用场。
燕山以北属于鲜卑人的领地,为数不少的幽州官吏在慕容氏、宇文氏的地方指点江山,带领草原部众建立城池,有燕王的首肯,这些官吏尽心尽力,很快就成了众多部落当中最受尊重的存在,尤其是在小部落当中更是如此。
鲜卑人虽然分成六大部落,但在他们自己内部,以及人数不多的角落当中,还有声名不显的小部落存在,他们依附在慕容氏、宇文氏这种大部落的羽翼之下马首是瞻。现在在几个大部落调动人力筑城的时候,朝夕相处之间,几个大部落的掌控力也在提高,也算是借由筑城整合部落内部,提高凝聚力。
这种变化是可以预见的,司马季对此毫不意外,对这个自匈奴之后的草原霸主,司马季肯定是不希望对方整合成当初匈奴那样的集合体,但同样不希望太碎片化。太碎片化的草原,幽州边界又会不稳,现在维持现状就很好。
以燕山为中心的长城已经整修完毕,至少面对分成几个关系微妙的鲜卑部落,还是不成问题的,更何况幽州作为边镇,边军的战斗力在整个大晋来说,算是名列前茅,又有长城依托,只要别几个部落一起来,幽州可保无虞。
“用什么兵制呢”这是躲在王府里面的司马季最近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并非是针对燕山大营的童子军,燕山大营就是仿照奥斯曼帝国的新军培养,在欧洲没有出现重大改革之前,土耳其新军可以说在欧亚大陆是无敌的。
任何国家都不会有出身极低的士兵,在没有任何关系支撑的前提下成为一国宰相,但土耳其新军体制就给了这样一个机会,它就是军事化的科举制度,在奥斯曼帝国三个世纪的强势时期,几乎三分之二的大宰相,都是从这群新军里的基督奴隶中出来。
基督教出身的奴隶担任一个敌对教派的帝国宰相,对自己曾经的国家攻城略地。
只要保证燕山大营不出现世袭兵,后世职业军队不出现之前,司马季相信燕山大营以后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至于女真人,后来他们使用的猛安谋克和八旗,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军制。保持战斗力的时间也算是很长,对八旗军司马季也有自己的评价,那就是入关二十年都不能打仗的认识,一定是假的,如果它本身不能打,在高明的统治手段都没办法挽救这个弱点,从历次的战争来看,八旗军一直都具备镇压造反的能力。
和元朝相比,在同等的时间当中,八旗军正在青海爆锤准格尔。大哉乾元都已经回蒙古草原放牧了,元朝的蒙古军和清朝的八旗军比较,就如同唐朝和汉朝比较,前者爆发的时候令人眼前一亮,却没有后者一如既往的稳定输出。
所以为什么大汉尤其是西汉,在各大王朝应该排第一,就胜在这种稳定输出的表现。只要不让女真人入关,司马季相信女真人的战斗力会保证更长时间。
燕山以北的几个鲜卑部落,现在就很好。几个势力现在都没问题,问题在于我大晋的军制好像马上要走到终点了。大晋采用的是世兵制。兵士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为国家尽当兵义务。国家主要兵源,是兵士子弟。不管行与不行,反正都是你,良莠可谓不齐之甚。
这种情况洛阳禁军受到的影响还轻一些,但一旦要是打起来,宗室
第三百三十八章 试探朝臣
又何止是宗室,就连眼前的大臣又有人和自己是一条心么,自己的兄长贾模,每天都在劝说自己对太子好一点。太尉张华,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对太子的事情极为忌惮,恨不得躲得远远的。王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裴頠可以说是她的表兄,对太子爱护有加,甚至比自己的兄长贾模还要明显。这一批任命最亲近的人当中,和自己关系最近的两个兄长,却都是站在太子那边。
想到这贾南风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悲哀,平时执掌朝政的时候还没发现这一点,真到了有大动作的时候,不论是宗室还是大臣,能用得上的寥寥无几。
最悲哀的是她才刚刚发现这一点,看起来她执掌朝政多年,却一个能用得上的人都没有,要么对自己视而不见,要么偏向太子。
“皇后,下发给燕王的圣旨”见到贾南风默不作声,张华小心翼翼的开口询问。
“你们看着写就行了。”六神无主的贾南风站起来,很是疲倦的道,“累了,想回去歇歇。”
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躬身作揖目送贾南风离开,等到她离开之后才开始窃窃私语,“最近东宫的事情似乎很多,太子还是要小心为上啊。”
“没错,还是希望皇后打消成见,母慈子孝,才是安邦定国之选。”
外戚只是借用皇帝的权利,这一点宗室一清二楚,他们这些朝臣同样一清二楚。皇帝只有太子一个儿子,一旦太子被废,出镇在外的众多叔伯,能放过迫害太子的人么
一般的事情,大臣都敢站在皇后这一边,唯独这件事不行,为今之计就是希望皇后不要在对太子有成见,就算贾南风不喜欢这种劝谏,他们也要说。
‘母后,最近脸色不好,是不是有些疲惫了,朝政还是让那些朝臣去处理就好。’多年过来,司马宣华已经长大,一身宫装在身显得亭亭玉立,面容柔美,和贾南风大不相同,她也知道自己的皇帝父亲是什么样,按照叔王司马季的话,很少有人能走进皇帝的心里。
见到司马宣华过来问安,贾南风心中就是一暖,她对自己的孩子很好,为了几个女儿曾经两次大赦天下,可惜有一个已经病故,现在只有两个女儿还在身边。
寒暄一阵,贾南风便让女儿回宫,不要着凉,看着司马宣华的俏丽的背影,贾南风长长一叹,语气当中包含无奈,“你要是一个男儿该多好。”
执掌天下这么多年,势大的弘农杨氏被自己一脚踢开,宗室元老汝南王司马亮被自己玩弄于鼓掌之间,宗室里面威望最盛的武帝亲子楚王司马炜,被自己略施小计诱杀。天下稳定,征战四方,可贾南风却从来不像是现在这么无助、彷徨。
宗室诸王人多势众,天下之兵十之七八都在其手,废了一个会再出来一个。没有领头的宗室诸王,同样也不是除掉一个两个王侯就能服帖的。
满朝大臣站在那,谁又知道他们到底在想着什么有几个不关心自己家族的细枝末节,真正为了这个帝国着想
到了现在,一个在皇宫卖肉的太子,设计捉弄自己师傅的太子,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人维护,暗地里面维护的人,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武帝,我输了,我没有自己的儿子。”贾南风
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君爱国司马季
千里之外的幽州,燕王正在检验八个时辰劳动的最新成果,只是一双眼睛一直没有离开,立柱上随风摇摆的尸体,立威么,司马季倒是不太反对,可这样是不是太招摇了一点,自己躲在王府,洛阳都下旨提醒他不要太过分,这个滋味不是很好受。
“你能不能矜持一点,本王拿了这么多钱赈灾,被你一个举动全弄成泡影了。把那些风筝给我拿下来埋起来。”他从王府出来检验工程,就是得知罗永在放风筝的消息才出来的。
杀人对已经被古代同化的司马季来说,不是不能接受,他连屠城乃是壮举都接受了,还有什么接受不了的可他教出来的学生连毁尸灭迹都不会,这就不能接受了,传出去人家还以为他堂堂燕王藏私了,不教真东西。
罗永一听就知道司马季生气了,赶紧做出请的手势,一边引路一边道,“是学生鲁莽了,此举确实有些不妥,万一引起民变小人的过失就大了,还要燕王收拾,是小人的错。迅速就会对徭役进行安抚。”
“那倒没有这么严重,有人不满斩了就是了,但别做的这么明显。至于民变么,本王也不在乎!”司马季苦口婆心的开口,无非是让罗永做事情别这么明显。
至于农民造反这种东西么,燕王倒不是狂到没边,大部分的农民造反在他眼中都是送菜的,能成事的没有几个。一个王朝不镇压个几十上百次农民造反,那还叫王朝么。再者农民造反除了人多势众之外,战斗力也就那样。
就拿明朝末年来说,李自成的军队哪有战斗力,基本的事实就是李自成只能对付内地的军队,根本对付不了边军,边军一旦出动就一败涂地,但明朝两线作战,还自认为自己很强,每次把农民军剿灭干净之后,迅速就出兵塞外,然后被八旗军一勺烩了。
明朝还能打的九边野战部队,几乎都是死在八旗军手中,明朝要是豁出去脸先来攘外必先安内那套,李自成连上吊的时间都没有。
恭恭敬敬的把师傅请进大帐,罗永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事情要从师傅身上学习,等到司马季坐下之后才道,“既然朝廷已经注意这种事,小人是不是放宽一些标准”
“那不行,必须按照进度完成,只要你做的滴水不漏一点,谁会在乎这种事呢所谓的战俘不过是一群失败者,在本王眼中他们在该死的时候去死,就是他们的使命。记住,切不可对征发的封国徭役太好,要和战俘一视同仁。”司马季拿起一杯热茶温手,慢吞吞的道,“不然的话战俘不满,怠工了,也对工程的进度有阻碍。要知道战俘可有七万多人,徭役才不过三万,不能因小失大,否则三万徭役就准备昼夜不停的把战俘应该干的活全干完吧。”
“小人茅塞顿开,仔细想想是这个道理。”罗永眼前一亮,似乎浑身都通透起来,“对幽州大军而言,不管是封国的徭役还是战俘,都是一样的,如果区别对待,有一方不满的话,最终都要军中将士镇压,没有区别。”
呼呼呼……司马季轻吹了一口热茶,面带陶醉之色的抿了一口,微微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对我大晋而言,心怀不满的人都是一样的,都该死。”
“以后不要做这种埋柱吊尸的事情,太拉仇恨了。拿着,这是王府的断筋刀,谁敢对本王不敬,就给我把他脚筋挑了。我要看看一个人残了,还怎么反抗。”司马季拿出经过郝度部众亲自检验的刀具,吩咐道,“普通百姓捧高踩低是常态,一旦出现这种人,弄残了之后从战俘里面找一些人处理,这个时候是不需要一视同仁的,分化整个群体,顺命者要给予一定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自己内斗,比你自己天天盯着有用的多。”
司马季不断的说,罗永则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不断点头,这就相当于整个燕山大营都是填鸭式教育出来的产品,而他今天有幸得到了开小灶的机会,让司马季给他补课。
“要让普通人互相猜忌,你这种管着他们的人才能高枕无忧,他们团结起来都盯着你,你大难临头的时候就不远了。”不知不觉之间,司马季已经把一盏茶喝完,这次传销也进行到了尾声。
“殿下,有信件从王府转过来。”账外一名王府护卫推门而入,手中还拿着一封密信。
映入眼帘上面就写了一个大大的晋字,
司马季接过来看都没看直接收入怀中。这么写的只有他安排出去潜伏的人,如果是燕那就是女人,晋就是男人,这封信就是一个晋卫送过来的,他并不准备在这里拆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