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国术宗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清谈
有考证,说这套拳是从转天尊中变化出来的。
转天尊为邱处机邱真人所创的一种仪式,在重要节日时,绕着庙里的大殿行走,或是绕着祖师像走转。
按董海川教拳的方式,倒还真象道教的武林高手,在转天尊仪式中变化出来的。因为转天尊的八式和八卦掌定式有几式相同。
董海川没说八卦掌的具体来源,也没说他前半生的详细经历,关于他的事迹,只有他出来教拳时,才确凿可查。他从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驰骋江湖多年,中年却进了肃王府做了太监,到底为什么,至今仍是个迷团。
他中年进入王府,隐于凡人之间,在年老体衰时,突然以武功闻名,被众人所知,又过了几年便出王府养老,这时才开门授徒,上门求艺者几近千人。
董海川教人,很独特。总是盘腿坐在火坑上,只说下大的原则,从不给徒弟们亲身演练。众多徒弟只有不到十个掌式大同小异,其他的,多改自徒弟们原先练的拳术。
这就造就了八卦掌每个门派传承除了走圈方式和基本的换掌差不多,其他的都不尽相同。
除了董海川自己,谁也没法说正宗。
道家文化,讲究的,就是个变数。
也许,教董海川的那位高人,从转天尊中悟得了八卦掌的身法劲力精髓,就没在关心旁枝末节之技。按道家的逻辑,后续的东西,练习的人应该自己变化得出来。
可惜的是,后人明白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这个道理的很多,可按这个道理练下去的,越来越少。八卦掌的多半流派,都有传人有意无意的截断传承,硬把自己固化下来的变掌传给后人,干净利索的堵死了后人悟拳的道路。
在1900年前,八卦掌还只是在京城里闻名,除了京城根的武术门派,和一些亲朋好友,别的地方的人极少有听说过这个拳种。
可在这年,董海川最有名的弟子程庭华倒于火枪之下,让当时的国术圈子异常轰动。这一事件,让多半练武之人,不再从剑刀枪棍上追求更高的境界,由此,拉开了国术拳脚派的正式登场。
早年一代二代弟子,只在平津冀鲁和各传人家乡发展,到民初时,社会激荡,一个提携一个往外走,才开始了飞速发展。至国术馆遍地开花后,传人们纷纷南下,八卦掌的名头开始在南方展露头角。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有两种别家门派没有的特点:一是以走为用,再一个是斜出正入。
这两个特点实在是太独特了,加之以掌为主,追求脱身换影,一下就打破了南拳北腿以力相冲,直来直往的惯例。
所以董海川把这八卦掌一传出来,就把国术圈各门各派震惊住了,好比只会趴着开枪的人,突然听说甩枪打法,子弹还能拐弯的那种震撼。
董海川最厉害的两个弟子: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传人基本都与这两个人有关。
尹福,人称“瘦尹”,年少时北漂,以卖油条烧饼为生,后成为董海川的得意大弟子。所创尹派八卦掌,走转急行,出手冷脆,动作刚猛。史派八卦掌史计栋,就是尹福引荐给董海川
第132章 京城八卦掌二
这些人讲的事情与外面人传的不大一样。
董海川中年才进了肃王府做杂事太监,年过花甲后,就不想在王府里待了,便在合适的时候,显示了一手功夫。
一天,肃王让家里的护卫演练武艺,围观的人很多,董海川觉得机会到了,就借着肃王唤人换茶时,一手托盘,一手提壶,一个八步凌空,纵身跃过人墙,把茶送至肃王面前。
肃王大惊,这家里的太监怎么会武艺了就问:“你也会练”董海川说:“略知一二”,肃王说:“那你也下场练练”。
董海川便在场中转起了掌法,只见他行走若龙,左翻右转,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没而多变。一套掌式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众人看的目瞪口呆,鸦雀无声。只见董海川越走越快,最后提气腾空,离开地面尺余,走了几个旋转,才落回地面无声收式。
肃王随指个护卫,让两人动手试试,却见董海川随手夺械,一掌将人击飞。见董海川武艺高强,肃王便免了他的杂役,成了府上的供奉太监,专司内府的护卫。
从此八卦掌开始崭露头角。
这事儿轰动一时,京城人听说肃王府家里的太监露了手绝法,不少练武的就跑了过来,要看这董公公的本事。
其中就有端王府上教拳的杨露禅,他跟董海川年龄差不多,小董海川两岁这样。
两人见面也只是说了几句话,这时有鸟低飞至,董海川轻轻一跃,随手逮住,然后交于杨露禅。杨露禅伸手接过,只见那小鸟在手掌振翅而不能飞起。
两人相视一笑,知道各有所长。
董海川一跃,露出了身法,杨露禅展示了听劲化劲,两人再动手就没意思了,就成了好朋友。
拜访董海川的人多,却极少有杨露禅这样的高手,其余者,三两下,不是被赶走,就是成了董海川的徒弟。从此,董海川的名声大震。
这时的董海川已是罕见有不见不闻,便能觉而避之的武学历史上顶级大师。
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光绪六年,京城连降大雨,董海川在屋内挨着墙角盘坐,闭目养神。此墙因年久失修,加之连日雨水冲刷、浸泡,突然间倒塌。墙倒时,众人急观,董海川却忽然不见了,大家目瞪口呆,四处一看,只见董海川坐在地上的椅子上,身上没有一点尘土。
一年深秋,京城天气较凉,中午休息时,董海川在炕上睡着了,徒弟怕他着凉,便拿起被子转身盖到他身上,不想被子盖到了炕上时,董海川不见了,徒弟大惊,回身,却见董海川端坐在窗前的椅子上,对他说:“你怎么不回我说一声,害我吃了一惊”。
董海川显露武艺后,尹福听说了,就跑去拜见,这时尹福的弹腿与罗汉拳火候极深。董海川见之则喜,便说:“你练的很好,可惜护不住脸”。便坐在炕边,让尹福随便使劲进攻。尹福尽全部所能,董海川只以两手相接,终不能进。
看尹福的认真样,董海川便逗他:“小心你这两颗大门牙”。尹福心想,你坐着,我打不着你就算了,还想打我就应道:“中国这么大,还没听说过打牙的呢!”董海川闻言嗔怒的以二指一杵,便将尹的两颗门牙杵掉。尹福当即跪下,叩头拜师。
尹福后来到善扑营教拳,也教了不少徒弟,却只是勉强糊口。直到一崔姓徒弟跟他学了一年多,过年时,给他送了张银票,说:“请老师过年买些酒喝吧”。尹福不识字,开始不以为然,以为是一两二两的小银票,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千两银子,这才买地盖房,生活富裕起来。
程庭华是摔跤名手,以磨眼镜为生,拜到董海川门下后,下的功夫特大,磨眼镜片的时候,都拿着个劲儿蹲着。
郭云深听说董海川名震京城,又听说程庭华在跟董海川学拳,便到京城里找到了程庭华。他们是同乡,又彼此相识,论乡人辈份,郭云深比程庭华还大一辈。
程庭华见到郭云深便赶紧沏茶,说:“老叔来了,进京有事”“没事,想访访董海川”。程庭华边沏茶边说:“您的名气也不小了,我的意思不见为好,要是输了怎么办”郭云深听着恼火:“程老三,你看这拳”。说着,冲着程庭华一拳打来,程庭华身形一动,一闪让过,郭云深的拳就打在了门框上,把好好的门框打烂了。
可后来,拗不过郭云深,程庭华还是带着他去见了董海川。
&n
第133章 京城八卦掌三
董海川的徒弟很多,还有几个,也是名号极大的。
象樊志勇,带艺拜董海川祖师为师,学习八卦掌法,曾被董公专留在肃王府练功。艺成之后,功力浑厚、精散打、善实战,为人嫉恶如仇,曾掌击匪首“黑骡子”于西红寺。
大枪刘刘德宽。这位是神人,在神机营当过差,在和盛镖局当过镖师。他没门户之见,为人好学,谁有名就去找谁,除了其父刘仕俊所授家传岳氏鹰爪,还拜了一大堆的名师,**拳李凤岗、田春奎、徐六、形意拳刘奇兰、八卦掌董海川、太极拳杨露禅等等,最精**大枪,人称大枪刘。他枪上的功夫,据说神到能在镜子上扎苍蝇。
此外,花杆宋宋永祥也不是善茬子。
梁振普和刘凤春都属于拜师后,由师兄教的那种的小师弟。
梁振普的外号比较多。估衣梁是因为他做估衣生意的;因为腿脚快,又有人称他梁快腿;他练转掌时,可以将辫子腾空拉直,又称其为小辫梁。在1899年,他与流氓动手,打死了数十人,被刑部打入死牢,此案影响极大,京津地区无人不知。
尹福的八卦掌,是董海川针对他的罗汉拳亲自改的,程庭华得过董的亲自示范,马维祺更是董海川最喜欢的,樊志勇也在董海川身边待过相当长一段时间。
自郭云深把孙禄堂送到程庭华那儿学八卦掌后,程庭华、梁振普、刘德宽、刘凤春与练形意拳的李存义、张占魁结为八拜之交。
李存义是程庭华的义兄,张占魁小他们二十岁,只能算是个小兄弟。李存义是没来得及举行拜董海川为师的仪式,张占魁是跟程庭华的弟子先学的拳,后来因为人情关系,这才跟着李存义一起结拜,又一起在董海川的坟前拜的师。
这两件事儿,在形意拳里掀起了学习八卦掌的热潮,李存义、张占魁等经程庭华的代师传艺,也成了八卦掌名家。早期八卦形意不分家也是一段佳话。
当年,董海川最用教心教也最能打有三个人:程庭华、尹福、马维祺。
马维祺的功夫最高,却不幸早亡。程庭华在武林中的人缘最好,教的人也最多,当年号南程北尹,可他死去的也比较早。八卦门二代传人,到后来,就只剩下尹福一人能挺住门户。
京城东贵西富,北贫南贱。八卦掌一开始都在平民中流传,到了后来,孙禄堂、宫宝田先后在政要身边把身份抬高了,加之孙禄堂出了第一本八卦掌的书籍,以及李存义、张占魁收的弟子中,有几个以八卦掌成名的,这些人还真在全国范围内,把八卦门挺了起来。
可八卦掌的传人也是人,慢慢的,八卦门内就发生了很多。
程庭华为人很四海,代师收了不少徒弟,尹福其实并不高兴,你跟他们好,你当他们师父也行,教他们拳也行,干嘛领到师父坟前拜师,这成什么事了
在辈份上,董海川与杨露禅、郭云深同辈。自程庭华起了坟前拜师这个头,后面的有学有样,传承其实是乱了。
于是尹福就做为大徒弟,为八卦门排了个辈份谱,意思是不进这个辈份谱别说是八卦门的人。虽然程派八卦早期的一些传人不大认可,可从此之后,八卦门的风气开始保守起来,只在门内互相串东西,很少再与别人串拳之类。
这串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
原本董海川的脾
第134章 刚劲初成
送走了这些八卦掌的门人,王洪乐呵呵的回味了下这些武林趣事,又站起了三体式。
王洪的站法,先是左边站一定时间,再打上两趟劈拳,随后换成右势。
劈拳,在后世人眼里很简单的一个武术招式:前拳钻起,前脚上步,后掌再与后脚一起上步,手掌与脚掌同时落地。每一定势都是一个三体式。
可这里的微妙之处很多,最起码的,站三体式的时候,那个松透、整体、清晰的感觉,在劈拳一拳两动,一左一右中,要处处体现出来。
这一过程,老拳谱上称:上下合一、动静合一、内外合一。上下指的是手到脚到方为真;动静就是说,静是三体式,动,也是三体式;内外就是讲,要把五腑六脏的挂好,不能散乱。
上下合一,需要后腰命门,将手与脚整合为同步,这在后世是个难点,但是在这代年,练形意拳下过功夫的,都能做得到。
动静合一,就是门大功夫了,三体式站不好,别想。就算站好了,也得在劈拳中,找到静也是三体式,动也是三体式的能耐。
内外合一,得明白自己的心放在哪里,用后世的话讲,就是要用意念形成个轴,把内外都挂在那个虚拟的轴上,这个得在动静合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因为劈拳是三体式的动式,所以尚云祥特别把劈拳拿出来,称为鹰捉母式。
王洪的三体式早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可就是动不得,一动就散。
于是他就在站三体式时,身体微动,一丝一丝的整在在动中保持着这种合一的状态,今天,终于有了突破。
他一个劈拳打出,拳式同往常一样,可今天的劲力,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的劈拳,迅猛刚实,自己却知道,从头到尾,能控制的只有一个架式,劲力只有骨头肌肉在送,还不如用剑法时,劲入剑尖来的明确。
今天的劈拳,凶猛刚实,却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与站三体式没什么可样,都是可控制的状态,劲力在哪里传导,身体过程是怎么调整的,都在心中。
内视,是孙禄堂一直跟他讲的一个词。以往他不明白什么意思,这时,却豁然开朗,内心对身体的感知,就是象一双内在的,盯着身体的眼睛,这就是内视。如果把这种感觉聚焦到某一点,可以清晰的在感受中形成一幅画面,把那一点的身体的状况一一得知,这是通过劲力或者说内劲,产生的一种如‘亲见’的感觉。
只是王洪刚刚踩到这个线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短暂。
他连试了几下劈拳,状态却越来越差,只能沮丧的收势站好,在原地慢慢地回味刚才的那一刻。
身后传来了孙禄堂老先生的声音,轻轻的,却如同在耳边,不缓不急的,如同讲述一个平常:“劲换出来了,先用明劲打熬”。
王洪的脑袋如被琼浆玉液贯入般,醒悟了过来。
他现在练出来的,是尚云祥所说的刚劲,也就是三层练法的入门标准,更是明暗化劲三劲的基础。
王洪现在一动无有不动,全身上下、内外无一虚处,身劲同步、内脏不拖后腿,达到了刚劲初成,身无杂质的地步,却也正式开启了明暗化三劲的大门。
下一步,用迅猛发力的方式打熬刚劲,让劲力不迟不滞、不冲不堵、活泼灵活,就是明劲的练习和表现。
王洪的剑法,早过了用拙力的阶段,想达到刚劲圆满,却又用了大半年,可以后的路,就是一条康庄大道,每一步的进阶,郭云深都讲了出来,孙禄堂都写在了书上。
他情不自禁的回过身来,认真的跪到了地上,磕了一个头。
道理上的衣钵相传,比衣食父母更加困难,得之不易,去之更不易,才是武术界高层次的写照。把孙禄堂推到顶峰的名声,不是打出来,而是他把经验原原本本公开出来的,让国术圈里懂事的人,从内心处佩服。
只听说打服一市一省的高手,谁能有精力和时间打遍全国
可孙禄堂的几本书一印刷,他在自身能打、
第135章 刀里藏镖
王洪这边练拳练的上瘾,山海关那边却打的不可开交。
战事一打响,张六少就向前线提出他的作战方针:以迟滞日军西侵为根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