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棺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八仙
见我过去后,那公鸡像发疯一样朝我扑了过来,不待我反应过来,它一对爪子就抓在我左手上,整个身子朝祠堂最里面扑腾去,好
第344章 九子棺(64)
刚拿起那圆铜,就见到下面有条虫子,形状十分奇怪,像是蜈蚣,又不是蜈蚣。
看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东西我认识,是钱串子,也称草鞋底,当初刚认识乔伊丝的时候,她亮过这东西。
玛德,她的钱串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我收回目光,朝那乔伊丝瞥了一眼,她此时正望着我,样子有点着急。
我本来想喊她过来看看,但是,想起这是老英雄的丧事,若是贸然开口,势必会让人误以为乔伊丝在祠堂埋蛊,搞不好会让她惹祸上身。
当即,我压下心头的疑惑,再次看向那钱串子,奇怪的是,那钱串子静静地蛰伏在地面,没有任何动静。
我找来一张黄纸,卷成圆筒,朝那钱串子戳了戳,它还是没动。
难道是死蛊
我壮起胆子,再次朝那钱串子戳了一下,心头一愣,真的是死蛊。
玛德,埋个死蛊在祠堂,算几个意思
我愣了一会儿,猛地想起替老英雄挖墓穴的时候,遇到过一只山虎,那山虎也是被人下蛊了,现在祠堂内又出现蛊
这俩者有什么联系
难道这蛊是同一个人下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下蛊之人又是谁
想了一会儿,我将怀疑的目标放在苏梦珂身上,只有她才有可能。
我会怀疑苏梦珂,原因有二。一,太行山是她出卖我,她有作案的动机。二,她来过祠堂,也去过太行山,除了她,我想不出第二人。
至于乔伊丝,虽说跟她相交不深,但,以她的品性来说,绝对不是那种人。
想到这里,我紧了紧拳头,那苏梦珂于我有几次救命之恩,可,现在所有疑点却都指向她,要不要把这事宣扬出去成了我头疼的事。
论私,我十分愿意把这事隐瞒下去,论公,一切应该以老英雄的丧事为主。
最终,我心下一狠,决定把这事宣传出去,一则我不明白埋个死蛊有什么用,二则,我怕这东西会影响老英雄的丧事。
当即,我朝乔婆婆喊了一声,“乔婆婆,您老过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她闻言,愣了一下,面带疑惑的走了过来,就问我:“小九,咋了”
“您看看这个”我指着那钱串子说。
“这是,钱串子,怎么会出现在祠堂内”她惊呼一声,不可思议的看着那钱串子。
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她弯下腰,将那钱串子捡了起来,拿在手里翻了翻,又问我要过圆铜,沉声道:“下蛊之人恐怕是要破坏丧事。”
“为什么”我下意识的问。
“这死蛊对我们蛊师来说,是大凶之兆,倘若老身没有猜错,圆铜的内侧应该画有蛊文,用以加强圆铜的磁场,改变祠堂的风水。”
说着,她伸手在圆筒的内侧摸了摸,眉头皱了皱,又将圆筒递给我。
我接过圆铜,朝内侧摸了摸,凹凹凸凸的,应该刻有什么东西。
“怎么会这样”我朝她问了一句。
她摇了摇头,低声道:“在场的玄学大师中,唯有老身跟丝丝是蛊师,其他人都是学道。老身有两个猜测,一是,有人想陷害我们,二是有人要破坏老英雄的丧事,无论是哪一点,这一场丧事的彩头都没开好。”
听她这么一说,我想了一会儿,好像还真是这样,只要出现这
第345章 九子棺(65)
九点到十点这一个小时内,发生很多事情,先是因为乔婆婆的离开,陆家长子那边没人办丧事,那陆家长子跟陆耀东吵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推出一个不知名的玄学大师继续乔伊丝的工作。
那玄学大师我认识,是玄学协会的人,只不过,那人是学道之人,对丧事是一知半解。
时间这东西,总在指尖不经意的流走,很快就十点了,燃放了一大堆的鞭炮以及烟花,总算敲响第一声锣。
那锣声响起后,又出现一桩怪事,替陆家第二子办丧事的罗瞎子,竟然应声倒地,最奇怪的是,倒地后,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活像犯煞了。
这让在场的玄学大师百思不得其解,那罗瞎子是玄学大师中的佼佼者,别说他的生肖没有犯到忌四相,就算犯到了,以他的道行,也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这么牛掰的一个人,愣是昏了过去。
随后,罗瞎子被抬走了,说是送到医院去救治。
待那罗瞎子离开后,所有人头上蒙上一层阴影,都说这场丧事不好办,人人自危,有不少玄学大师开始打退堂鼓。
好在,陆家九子承诺把丧事费用翻几倍,再加上那严军长的保证,这才安稳那些玄学大师的心,让丧事顺利的进行下去。
处理完这些事情,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十二点,按照当地的风俗来说,十二点是饭点,不宜继续丧事,于是,丧事又被拖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一众人匆匆扒了几口饭,都坐在一起说老英雄的丧事,就连那万洋,也难得露出沉重之色,给王木阳打了一个电话,将丧事上发生的事情悉数报了上去。
那王木阳在电话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万洋给王木阳打完电话后,他面色松了不少,想必是王木阳给他出了主意。
待时针指向2点时,丧事总算开始了,那些玄学大师各自回到自己所属的棺材旁边,开始忙碌丧事。
当然,我也不例外的回到第七口棺材,着手丧事,因为场地的缘故,我打算破个煞,然后领着陆耀东以及他的家人在棺材转足108圈,然后再做一些法事,算是弄完丧事。
哪里晓得,那陆耀东说,这样对老英雄不够尊重,他要启用五十年代的一种丧事习俗‘照亡’。
这‘照亡’我以前听人说过,全称是传灯照亡,五十年代,河南、河北、山西三地,兴起‘照亡’,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这种习俗被代替了,但是,也有不少人沿用这种习俗。毕竟,每人信奉不一样。
据说这种习俗最远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那时的人认为,人死后走向冥途,黑暗无边,需要一盏明灯引路,方能让死者找到去地府的路。
再后来,各种版本层出不穷,有人说,不需要明灯引路,只要手持一张黄【色】的纸,到指定的地方,将黄纸贴在那,若是黄纸能贴在墙壁上,死者的亡灵就在那,需要在那个地方烧黄纸、焚清香、念往生经。
演变到后来,有人将这两本版本综合一下,在各村之间建起了‘照亡庙’。
这‘照亡庙’就相当于阳间的上户口,为死者在阴间上一个户口,其遗体没下葬之前,亡灵就徘徊在‘照亡庙’的墙壁上。
因为年代久远,‘照亡’又不是普遍的丧事礼仪,很多人不知道具体怎样操作,直到有心人在曹雪芹的《红楼梦》找到这样的一段的描述
第346章 九子棺(66)
‘照亡’所需要准备的东西,不多,只有几样,一盏有罩的煤油灯,十三斤九两黄纸、九对蜡烛、一扎清香以及引魂幡一张。
准备这些东西后,我朝陆耀东媳妇瞥了一眼,这妇人四十左右的年龄,保养的很好,身上有股淡淡的郁金香气味,我对她说:“您好,麻烦您跟长生灯借个火,将这煤油灯点燃。”
说着,我扬了扬手中的煤油灯。
她明显的愣了愣,疑惑地问:“什么意思”
我伸手指了指棺材下面的长生灯,又指了指手中的煤油灯,说:“用黄纸借个火,再点燃煤油灯。”
她面色有些不喜,说:“为什么是我”
她这么一问,我眉头皱了皱,说:“这点火必须由儿媳点,有香火不断,后继有人的意思在里面。”
她哦了一声,没有立马行动,而是看了看陆耀东一眼,似乎在询问。
那陆耀东点了点头,她从旁边捞起一张黄纸点燃,也不晓得咋回事,那黄纸刚点燃,就烧的特别快,不待她移步,黄纸烧的只剩下一点点。
她吃疼一声,连忙将黄纸丢在地面,双手不停地揉着自己耳根,散热。
看到这里,我眉头皱的更甚,黄纸咋烧的这么快
于是,我将疑惑的眼神抛向陆耀东,就问他:“你媳妇是不是有问题”
他尴尬的笑了笑,说:“不瞒你说,我媳妇是绝户,没得生养。”
一听这话,我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他子女都有了,媳妇怎么可能是绝户。
他好似看出我的疑惑,就说:“这三个小孩是收养的。”
听着这话,我又朝那妇人瞥了一眼,在我们农村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妇人额头亮光光,不是没子就是家人光。可,眼前这妇人的额头,并没有出现亮光,相反还有些抬头纹,不像没子嗣的相。
难道是陆耀东不行
想到这里,我差点笑了出来,好在我自制力还算可以,连忙咳嗽几声,说:“原来是这样啊!既然无香火之缘,这点灯就由我来代劳。”
当即,我从旁边捞起一张黄纸,弯腰,借着长生灯的火焰点燃黄纸,奇怪的是,黄纸烧的特别缓慢。
那陆耀东看到这一幕,愣了愣,额头上冒出细微的汗水,身子也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支吾道:“这…这…”
我笑了笑,说:“照亡的全称叫传灯照亡,这传字便是传宗接代的意思,您…您媳妇没有生育能力,老英雄自然不会让她点火。”
说完,我没有再理他,就点燃煤油灯,盖上灯罩,又念了几句经文,然后将煤油灯交在结巴手里,说:“等会走路的时候,千万别让灯火熄灭,不然,仪式就白搭了。”
“嗯!”结巴点了点头。
随后,我让郭胖子提着黄纸,并招呼他每走七步就丢一些黄纸,他答应下来。
紧接着,我又把那九对蜡烛交给陆耀东,说:“陆老板提出‘照亡’,想必附近应该有‘照亡庙’吧”
他点了点头,说:“‘照亡庙’离陆家村没多远,就在左侧500多米的位置。”
我嗯了一声,在心中算了一下,九对蜡烛,一对点在棺材前头,一对点在‘照亡庙’剩下七对蜡烛必须沿路点上,500米的距离,每隔71米的样子就要点上一对蜡烛。
我将心中的想法告诉他。
他听后,点了点头,接过蜡烛,就问我:“还需要做什么吗”
&n
第347章 九子棺(67)
很快,我们一行四人走到村口,那令人恶心的哭声也渐渐消失,反倒是陆耀东的哭声愈来愈大,这让我眉头皱了起来,‘照亡’只是一种仪式,在路上并不需要哭泣。
于是,我一边朝前走,一边制止那陆耀东哭泣。
他瞥了我一眼,点了点头,就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三步一跪,九步一拜”
“村子为家,村口是门,从村口开始行三步一跪,九步一拜之礼。”
说着,我瞥了瞥村口跟老英雄棺材的距离,差不多是70米的样子,便让陆耀东在东边的方位插上一对蜡烛点燃,我则在蜡烛旁边点燃三柱清香,烧了一些黄纸,又念了一些经文。
做好这一切,我走在最前头,那陆耀东走三步跪下去,磕一个头,走九步就将整个匍匐在地。由于路面积雪较多,再加上那陆耀东是赤脚,大概走了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他便受不了,叫苦连天。
对此,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让他咬着牙坚持到‘照亡庙’,也不晓得是我的话起了作用,还是怎么回事,原本冻得浑身发抖的陆耀东,竟然生龙活虎起来,让我们行走的速度变得快了不少。
不过,尽管这样,四百米距离,我们还是走了接近一个小时。路上,那陆耀东因为行三步一跪,九步一拜之礼,浑身湿漉漉的,一双裸露在外的脚,更是冻得发紫,就连嘴唇都有些发乌。
这让我跟郭胖子他们看的于心不忍,好几次让他休息,他都拒绝了,说是他受点苦,能让老英雄在阴间过的好,值。
走着,走着,我们眼前出现一座庙,我抬眼看了看周遭的环境,庙的周围丛山峻岭,悬崖峭壁,逶迤起伏,中间的地方形成一块盆地。
那庙正好建在盆地中央的位置,一条石子路从那庙门通向崎岖不平的山路,路面算不上有多窄,但也绝对不宽,刚好够两人挨着身子通过。
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离那庙门大概是70来米的样子。
令我奇怪的是,一路走来,多是平坦的路面,而眼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居然是一条石子路。
当然,奇怪的不是石子路,而是路面长满芦苇,形成一片芦苇荡,将我们与那‘照亡庙’隔离开来。
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芦苇这东西,一般都是生在有水的地方,而眼前却是丛山峻岭,偏偏又生出这么一片芦苇荡。
“九哥,河北属于北方,而北方又多是平原之地,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山跟芦苇”结巴停下脚步,站在我身旁,疑惑地问。
“是啊!我们刚才走了不到500米的距离,怎么环境差别这么大”郭胖子在一旁嘀咕道。
听他们这一说,我心中也疑惑起来,他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要说我们衡阳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得解释。毕竟,衡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很多地方由于地势原因,会有不少积水,生出一片芦苇荡,也不算奇怪。
但是,河北是温带大陆气候,再加上河北又是平原地带,要想生出一片芦苇荡,没有一定的气候环境是绝对不可能。
当即,我疑惑的瞥了那陆耀东一眼,说:“陆老板,‘照亡庙’附近怎么会有这么多芦苇”
他愣了愣,打了一个寒颤,说:“听先辈说,这处地方临近阴间的府门,地下又有阴河,有利于亡灵聚集,便把‘照亡庙’建在这里,至于芦苇,据说跟地下的阴河有关。”
一听这话,我抬头又看了看那‘照亡庙’两旁,只见,那庙的两旁有两座山,咋一看,觉得没什么,再仔细一看,还真别说,那两座山的
第348章 九子棺(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