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引凰为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云月颜

    另一边,凤凰儿已经亲自搀扶着阮棉棉,也走进了偏厅,来到了左未晞身边。

    左未晞和荀朗都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松开了手。

    荀朗本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此时却端端正正地给阮棉棉行了个大礼:“我不在京里的这段日子,小晞多亏了阮姨的照料。

    大恩不言谢,请阮姨受我一礼。”

    阮棉棉忙示意英子将他扶起,笑道:“都是一家人,不必这般客气。”

    凤凰儿笑道:“姐姐如今月份大了不能劳累,姐夫还是扶她回房歇着吧。”

    几个月不见面,小夫妻二人自然有说不完的体己话。

    凤凰儿搭了梯子,荀朗自然领情。

    小夫妻二人再次给阮棉棉和司徒三爷行了礼,这才相偕离去。

    一家三口这才在椅子上落座。

    丫鬟们重新上了热茶,一起退了出去。

    阮棉棉抚了抚凤凰儿的小脸,心疼道:“这是遭了多大罪,活脱脱瘦了一大圈。”

    司徒三爷也在一旁叹道:“都是圣上的馊主意,他也




第一百八十五章 得香迟(上)
    元后诈死一事是不能四处宣扬的。

    所以直到现在,她在老夫人范氏心目中,依旧是那位已经薨逝了二十年的大宋先皇后。

    范氏对元后的看法很复杂。

    钦佩她有不弱于男儿的志向,但又觉得她的野心未免太大了些。

    当年对她们母女的恩情她永远都不会忘记,但对元后用手段为皇长孙定下婚约一事又非常不满。

    阮家是不兴纳妾的,儿媳孙媳们嫁入将军府后,只需照顾好夫君和孩子,连规矩都不用立,绝不会比在娘家过得差。

    可阮家的女孩儿长大后,要想寻到这么好的婆家却十分艰难。

    范氏永远不会忘记,从前她的棉花在成国公府遭的那些罪。

    她不是个小心眼的女人,但那些年看着两个儿媳在大将军府过得那般舒心,她的心里也是有过不舒坦的。

    自家像亲生骨肉一般对待娶进门的儿媳,别人家却想方设法磋磨她的宝贝女儿。

    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幸好女儿的婆家虽然也是高门,势力却远不如阮家,因此大将军还能替女儿出头,让棉花不至于艰难度日。

    可外孙女呢

    如果只是嫁给皇长孙,他们还能私底下“提点”他几句。

    等他将来继承皇位时,小夫妻也在一起生活了好些年,儿女大约都有好几个了。

    小妞妞不再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有了儿女傍身底气也更足。

    到那时她再成为大宋皇后,一定比现下从容得多。

    可现实是外孙女婿再过一个月就会成为大宋皇帝,他们还能“提点”得了他么

    圣上的决定是不可能改变的,只是委屈她的小妞妞了。

    范氏做了几十年的武将之妻,骨子里的那份硬气自不是寻常的勋贵老夫人可比。

    但今日她却觉得自己那层坚强的外壳彻底碎裂了,抱着凤凰儿哭得越发伤心不已。

    两位舅母忙上前劝慰。

    方槐花赶紧拧了个热帕子,把凤凰儿从范氏怀中拉出来后,亲自替老夫人把脸擦干净。

    一面又白了阮棉棉一眼,笑着打趣:“都是二妮子不好!”

    阮棉棉正在伤感,被她这么一说就有些发懵。

    她用帕子抹了抹眼泪,凑到老夫人身边告状:“娘,大姐又欺负我!”

    方槐花笑道:“谁让你把我们小妞妞生得这么好看,又养得这么好,娘自然舍不得了。

    不怪你怪谁”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方才的伤感气氛一扫而空。

    阮棉棉伸手抚了抚肚皮。

    也不知肚子里这个会不会如她所愿。

    如果真能长成死渣男那个祸水样儿,将来还有得热闹。

    到时那些想做自家媳妇儿的小姑娘也来怪自己

    见范氏心情好转,凤凰儿这才给两位舅母和方槐花行礼。

    四位阮家少夫人都是初次和凤凰儿这个小姑子见面。

    从前只听说她模样长得好,人又聪明懂事,早就想进京来看一看。

    没想到她们尚未抵达京城,就听说了这位小姑子很快就会成为大宋皇后的消息。

    她们四个出身虽不算很高,但在汾州一带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但比起阮家和司徒家就差的太远了。

    边城的姑娘性情爽利,自是不像京中贵女有那么多的心眼。

    但她们不得不承认,自从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心下多少都添了几分忐忑。

    此时见凤凰儿竟比她们想象的还要温婉大方,而且半分架子都没有,那份忐忑登时便消失了大半。

    原来皇后娘娘也不是

    几人把凤凰儿围在正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范氏见他们姑嫂相处得这般融洽,突然就想起了苻溱微。

    “小妞妞,微儿还写了封信托我带回京交给你。”

    一面就吩咐身边伺候的大丫鬟去把那信取来。

    凤



第一百八十六章 得香迟(下)
    防盗章-------亲们待会儿来刷------------------

    凤凰儿嘴上说要晾着昌隆帝,但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第二日一早她就去了皇宫。

    进宫后,她依旧是先去了东宫。

    太子妃前日就听说凤凰儿已经回京,又听闻她昨日没有进宫去了护国公府,不由得就笑了。

    她是帝师的女儿,又给圣上做了二十年的儿媳,自以为对圣上的性情还算了解。

    为了不让圣上反感,这些年她一直低调行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是严格要求。

    前后两者之间的区别,卢氏自然是懂的。

    但即将出嫁的毕竟是她嫡亲的孙女,又是她觉得亏欠良多的孩子,怎么可能彻底放手。

    她拉起凤凰儿的小手轻轻拍了拍:“箜姐儿,这些东西祖母很早的时候就替你们姐儿几个准备好了。

    虽说你是要嫁入皇宫的,祖母也不能偏心,该给你的那一份也不能少了。”

    凤凰儿不好推脱,只好道了谢。

    卢氏嘴里的姐儿几个,指的自然不会是二房和四房的姑娘们。

    世上哪儿有不偏心的人,她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的好东西,自然要留给自己的孩子。

    至于庶子庶女以及他们的孩子,公中该给的一分不会少,但要想染指她手中真正的好东西,那是绝不可能的。

    对于嫁妆,凤凰儿之前就不是很在意。

    不提这几年她们几个做生意赚的钱,单是棉棉姐为她准备的金子,她几辈子都花不完。

    至于嫁妆中的其他物件儿,父亲精心准备了三年,完全不用她操心。

    还有外祖父一家,虽然他们的品味未必及得上父亲那么好,但给她的添妆在价值方面绝对不会次于成国公府为她准备的嫁妆。

    还有……

    凤凰儿都有些不忍心去想了。

    夏侯伊已经同她说了,父王为她准备的嫁妆很快就会抵达宋京。

    她完全无法想象出,那嫁妆究竟会多么惊人。

    而且圣上之前就对她说过,元后从前居住的凤翔宫,他已经派人重新修缮布置,今后那里就会成为她的寝宫。

    甚至于十多年后她的儿女成婚,她也不用像寻常人家的母亲那样去准备聘礼和嫁妆。

    既如此,她嫁妆里的那些价值连城的东西都成了多余,或许只能永远堆在库房里发霉。

    所以,她要那么多的嫁妆干嘛

    卢氏见她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倒是觉得特别满意。

    身为一国之后,又岂能被这些眼前的利益晃花了眼睛。

    不过这孩子生性纯良,三儿媳又不是精通内宅争斗的妇人,有些事情真不能指望她。

    想罢卢氏又一次拍拍凤凰儿的手:“箜姐儿,如果你是嫁入普通人家,祖母真是一点不担心。

    你这般聪明,又长了这样的容貌,自然能把夫君拢在身边。

    可你嫁的是天子,很多事情就由不得自己了。

    趁着如今殿下身边没有人,你要牢牢抓住他的心,早些为皇室绵延子嗣。

    咱们女人一辈子最大的依靠从来都不是夫君,而是儿子。”

    这些话自然是有道理的,可凤凰儿两世为人,从来都认为世上最靠得住的人是自己。

    至于阿福,她愿意相信他,但也不打算一辈子就靠在他身上。

    换句话说,男人也不是无坚不摧的,就算他真心实意地愿意给妻子靠,备不住还有靠倒的时候呢

    至于儿子……

    她这辈子如果混到需要靠儿子的地步,那必然是阿福辜负了她。

    不是她自吹自擂,真到了那个份儿上,有什么仇怨她自己就解决了,真不需要忍气吞声等儿子长大来替她出气。

    当然,这些话在卢氏听来太过离经



第一百八十七章 空惆怅(上)
    昌隆帝的心情非常不错。

    哈哈笑了几声后,指着距离他最近的椅子道:“丫头,坐下说话。”

    凤凰儿本以为昌隆帝会先询问皇长孙的事,可等她坐下后,却听他问起了自家外祖母。

    “你外祖母一行人回京也好几日了,朕本想召几位夫人入宫觐见,又怕大将军夫人上了年纪,远行后定然太过劳累,只得作罢。

    你昨儿去护国公府,夫人们一切可好”

    凤凰儿道:“谢皇祖父关心,外祖母虽已是花甲之年,身体却十分健朗。

    舅母姨母以及几位表嫂也都安好,小侄儿们活泼好动,个个都是精神头十足。”

    昌隆帝笑着捋了捋长须,叹道:“时间过得真快呐,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朕同你外祖父相识已经三十多年了。

    如今瞧着他儿孙满堂,朕真是十分欣慰。”

    说着又想起一事,笑着问:“大将军如今有几个重孙了,朕记得是四个……还是五个”

    “是五个,不过我大姨母也有了两个小孙子。”凤凰儿掩嘴笑着回答。

    圣上是男子,她又是个尚未出阁的姑娘,自然不好告诉他二表嫂又有身孕的事情。

    如果那也是个男孩儿,就是六个了。

    昌隆帝道:“大将军府人丁兴旺,于国于家都是大好事。

    朝中那些个穷酸腐儒最爱议论朕的大将军是个粗鄙之人。

    可叫朕说,满朝文武中最会教育子孙的人非大猷莫属。

    大将军府的子弟,哪一个不是英才”

    有些话他真是不好意思当着孙媳妇的面儿说。

    同阮大猷相比,他这个一国之君教育子女的本事真是差到了极点。

    长子懦弱昏庸,次子志大才疏,三子太过纯良,其余那些年纪还小的也没有哪一个特别出挑。

    女儿们也一样,别说和司徒箜这丫头比,就连左未晞她们都比不上。

    当然,他的长孙是相当出色的,可一想到这孩子其实是人家欧阳先生教出来的,昌隆帝就越发郁闷。

    这时就听凤凰儿道:“皇祖父,太子殿下离开桂州日久,何时能够入京”

    昌隆帝嘴角微勾:“许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

    凤凰儿真是一点也不关心太子,可谁让人家是阿福的亲爹,又是大宋的太子呢

    缺席嫡长子的婚礼,肯定会有人胡乱猜疑,但只要她和阿福不在意,造成的影响和伤害终究有限。

    可要是身为大宋太子的人缺席新帝登基大典,将来势必为他们带来不小的麻烦。

    所以,如果圣上如今还在顾忌那点父子之情,她不介意帮太子一把。

    昌隆帝见她板着脸,心知这丫头八成又想骂他了。

    他忙解释:“朕已经派人给太子传话,九月十二之前能回来,他还是朕的儿子。

    如若回不来,他就不用回来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十分温和,说到“不用回来”这四个字的时候,御书房里的温度明显降低了。

    凤凰儿不好再说什么,索性把自己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说与昌隆帝听。
1...277278279280281...3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