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凰为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云月颜
赵重熙依旧只是笑笑。
济安王要是还有脑子,他就该在家宴后有所表示。
如果看不懂皇祖父的用意,他那个郡王爵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皇祖父在他登基之前给父王和皇叔们封王,这是给他们留面子。
毕竟让自己这个侄儿给他们封王,他们肯定觉得丢人。
而且这么做,难免会给人留下皇祖父刻薄寡恩的印象。
那济安王,皇祖父多半会留给自己。
毕竟新帝登基,需要对臣子们施恩,同时也需要杀鸡骇猴。
正说话间,凤凰儿到了。
司徒三爷见女儿有些发蔫儿,担忧道:“箜儿今日去长公主府,事情进展不顺利么”
凤凰儿笑道:“挺顺利的,就是感觉有些累。”
赵重熙替她倒了杯桂花茶:“母妃今日午饭时还对我说,让你不要去操心那些事了。
她会向皇祖父请旨,允准她最近每日都出宫。”
凤凰儿笑道:“母妃不是还要忙搬家的事儿么,实在是让她受累了。”
赵重熙心里十分受用。
婆媳之间大多水火难容,可母妃和凰儿相处得却似亲生母女一般。
身为她们的儿子和夫君,他这辈子将会少了许多的烦心事,少了许多尴尬。
他很清楚如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中秋宴(上)
拍卖会的事情凤凰儿交给了太子妃和广元长公主负责后,除了每日派人去打听一下进度,她连公主府都没有亲自去过一次。
倒是安定侯府那边,因为左未晞即将临盆,凤凰儿多了些关注。
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八月十五。
司徒恽夫妇二人都健在,所以成国公府依旧没有分家。
但自从那年三房分开单过,卢氏又一门心思礼佛再也不管府里的事情后,其他各房也有样学样,各自关门过起了小日子。
一开始司徒恽格外生气,觉得儿孙们根本不把他这个一家之主放在眼里。
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他的儿子们却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各过各的,等他一死,这个家岂不是彻底散了!
可后来他渐渐发现,儿子们分开过之后,他的家却没有散。
因为平日里来往不多,各房互相争斗算计的事情也少了,逢年过节一家人凑在一起,反倒是多了几分亲热。
今年的中秋也不例外,儿孙们早早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满堂喜色单是看一看心情都能变好。
就连他那像是早已经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妻,寡淡的神情中也多了几分欢喜。
司徒恽心情一好,难免就想找人说几句。
他往卢氏那边凑了凑,带着一丝得意道:“夫人,二十多年前你可曾想过今日”
卢氏险些没甩给他一个大白眼儿。
二十多年前
那时成国公府乃是燕国数一数二的勋贵,什么样的富贵荣华她没有见过
而且那时儿子们年纪还小,没有倚仗的莫姨娘也不像后来那般猖狂,她的日子比前几年好过多了。
如今国公府不过是仗着她的亲孙女儿有了重新起势的苗头,这老东西竟然就像个毛头小子一般轻狂起来!
见老妻不接他的话,神情竟比平日又寡淡了几分,司徒恽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句:“夫人很快就是大宋皇后的嫡亲祖母,这府里再也没有人敢招惹你了。”
卢氏看着丈夫那张让她有些恶心的俊美老脸,恨不能啐他一脸。
她虽然常年礼佛,却不代表她耳目闭塞。
府里的事情但凡她想知道,就没有打听不出来的。
六孙女生辰那一日,这老东西前脚才刚走进欣园,她后脚就得到了消息。
虽然她没有打听他和莫姨娘那老贱人究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可后来他的所作所为她全都听说了。
只不过……
老东西和老贱人是卿卿我我还是相爱相杀,同她有什么关系
卢氏压下心中的烦闷,淡淡道:“六丫头很快就要出门子,要准备的东西还多着呢,谁有工夫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这话不是她在赌气。
成国公府也不是第一次嫁姑娘了,哪一次不是花轿出门后事情还没有完全理清楚的
六丫头嫁的是皇帝,可不得加倍小心
司徒恽有心再和她争辩几句,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夫妇二人之间的这点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成国公府中秋家宴的热闹。
长房和四房自不必说,从前和三房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如今奉承起来也非常自然。
二房同三房从前水火不相容,但细细深究,罪魁其实是出在那已经被休弃的杨氏。
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加之司徒明两年前又娶了妻,司徒曜便没有再和他计较。
司徒明本就是个商人,趋利避害是天性,又怎会舍得放弃三房这个靠山。
于是二房也不甘示弱,奉承起三房来比另外两房更加肉麻。
凤凰儿有些不耐。
但她也清楚,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这样肉麻的奉承就会一直延续到她的生命终结那一日。
既如此,她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她索性放下所有的包袱,和亲人们一起过了一个非常热闹的中秋。
&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中秋宴(下)
赵启和他父王一样,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察言观色的本事却是一流的。
昌隆帝虽然很快就把脸上的不适掩去了,却还是被他看了个清清楚楚。
圣上方才像是要吐血。
看来他不久于人世的传言竟是真的!
难怪他一直觉得有些不对。
他的好堂兄向来都是野心勃勃,况且年纪也不算太大,怎的会突然想要把皇位直接传给孙子。
原来真的是快不行了!
赵启蜷了蜷手指,他也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
细细想来,其实圣上对他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大宋刚立国那几年,他的父王并没有如同其他藩王一般去封地就蕃,而是住在了京城的王府中。
以如今的局势来看,藩王们未必喜欢住在京城。
天高皇帝远,住在在自己的封地,其实和皇帝也没有多少区别,又何必在京城里整日战战兢兢
可二十多年前却完全不一样。
大宋那时立足未稳,随时都有可能被燕国,或者其他的势力灭掉。
同局势更加不稳的封地相比,京城自然要安全得多。
显然是因为他的父王是圣上嫡亲的小叔叔,他们一家才得了这样的待遇。
因为和太子年纪相仿,他甚至还被召进宫里同赵璟一起读书。
可他的父王一死,一切都变了。
就好比这一次,其他藩王进京朝贺新帝登基和大婚,并没有要求他们把阖府的人都带来。
唯有他济安王府,圣旨上说得清清楚楚,所有的皇室血脉必须全数到齐。
这是要灭他满门,还是有什么其他的阴谋
他忍不住朝二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安逸王那一席望去。
那里并没有容色倾城的吕青青,有的只是郭枢密的孙女,一个长得比他府里最低等的扫地丫鬟还丑几分的女人。
圣上这是明晃晃地打他脸!
他明明知晓吕青青是自己的女儿,按辈分来说还是安逸王的堂妹,却故作不知地将她赐给安逸王做侍妾。
就算那两人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吕青青的身份永远都不能暴露,他好歹也该看在大家都姓赵的份儿上,给她一个高一些的位分。
就算实在容不下,索性把吕青青弄死,也好过如今这样的状况。
堂妹给堂兄做侍妾,世间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么
昌隆帝嫌赵启一家辣眼睛,自然不会再朝他那边看。
赵重熙却一直在观察赵启的神情。
这人是皇祖父特意留给他的。
他可不会忘了,这厮当初被司徒三爷抓奸,几十万两银子随便拿出来做封口费的事。
一个小小的郡王府,也没有听说名下有什么特别赚钱的产业,府里的人口又这么多,赵启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
而且他今日表现得虽然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无能,那双眼睛却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很显然,他对皇祖父的怨恨早已经超过了顺服。
如今大宋朝堂中有多少人暗中依旧在为皇祖母效忠他不得而知,可赵启这厮却几乎是板上钉钉。
顺藤摸瓜,那一切便从赵启这根藤开始。
大约是赵重熙的眼光太过专注,赵启很快便意识到有人在暗中观察他。
他抬望去,目光和赵重熙的视线撞在了一起。
赵启下意识就想露出个讨好的微笑,牵起的嘴角却突然僵了。
这……
皇长孙看起来为何如此眼熟
按说不应该啊。
皇长孙五岁之前他虽然也住在京里,两人却只见过一次。
之后他被送出京去读书,自己去蔡州就蕃,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而且几岁的男孩儿和十九岁的青年,容貌还能有几分相似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眼熟。
那么……
赵启的眼睛突然瞪圆了。
他终于想起来了!
三年前司徒曜在柳条巷那所小破宅子中讹诈自己那一日,他身边带着的那名小厮……不就是眼前这一位么
他记得很清楚,那一日吕氏还被眼前这人重重踢了一脚。
也就是说,皇长孙早就开
第二百一十三章 欺负人
赵重熙嘴角弯了弯。
当年的那件事,破财的是他赵启,发财的是司徒三爷,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媳妇儿的嫁妆就是自己的,这想法真够有出息的!
赵启见他把玩着手里的酒杯,却并不接自己的话,心里不由得敲起了小鼓。
当年司徒曜不过是个没有品级的和谈副使,一开口就敢讹自己五十万两银子。
眼前这位很快就是大宋皇帝,他要是开了口,他们一家人估计真得去要饭了!
赵启压下心底的凉意,环顾四周后压低声音道:“重熙,你很快就要大婚了,届时我一定送你一份大礼。”
赵重熙的手一顿,抬起眼皮道:“王爷此次入京,难道不是来送礼的”
赵启噎得说不出话来。
果真是有什么样的岳父就有什么样的女婿!
赵重熙的脸皮简直比司徒曜还厚!
他们这些藩王,和圣上多少还有些旧日的情分。
与新帝之间,却只剩下了面子情。
说是来参加大典,其实就是来给新帝新后送礼的,以求新帝登基后自家的富贵荣华能够绵延下去。
可这种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怎好似这般当着众人的面拿出来说。
见他有些羞恼,赵重熙朝他身边凑了凑:“四日后的拍卖会,王爷可有耳闻”
赵启点点头:“我自然听说了,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今日这样的场合,顺藤摸瓜的事情是不方便做的。
闻言赵重熙笑道:“也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王爷财大气粗,拍卖会上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
听话听音,赵启的脸色瞬间微黑。
他就说那劳什子拍卖会就是个幌子!
那些拍品的确都是好东西,很大一部分都是精品,甚至传家宝都不在少数。
家资丰厚的人家,把自家送出去的礼物拍回来,甚至于再拍下一些自己喜欢的物件儿不是难事。
可那些日子本就过得紧紧巴巴,却为了奉承准皇后,不惜把传家宝都拿出来的人家呢
他们送礼的那一刻,就已经当那传家宝丢了。
就算有机会去拍回来,又上哪儿去找那么多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