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青春铸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街小风

    林涛摘下一颗尝了尝,的确甜,葡萄上泛着白霜,看着也很新鲜,应该是老爷子自己家的葡萄吃不完就拿出来了。

    “牛大爷,称几公斤!”林涛说着取过一个塑料袋开始往里装,边装边问道:“新兵呢在家吗”

    林涛不算性格外向的人,和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同学联络的都不是很勤,这时候才毕业不久,要说组织同学聚会的,很少,他基本上也没参加过。对于牛新兵的情况还真不知道。

    说起牛新兵,牛大爷叹口气说道:“不想种地,打工去了。在迪化,一个月挣不到八百块钱,自己花都不够,和你比差远了,我们劝他回来种地,至少能吃饱饭,一年还能落个零钱花,他又不愿意……”

    这种事情林涛不好劝,只好说道:“年轻的时候想出去闯闯是正常的……好了,就这些,大爷,称一下吧!”

    牛大爷又往袋子里抓了两串葡萄,然后拎着袋子递给林涛,说道:“拿去吃,称啥!要不是你给咱们修了路,我老汉又通过你爸批发价买到了这辆三轮车,我哪可能出来卖葡萄。这一天虽然卖不多,也有几十块钱收入,算起来比新兵的工资也不少,我要再要钱,那是要遭骂的!”

    推来推去,林涛最终还是没把钱递出去,等告别牛大爷开车拐上回村的路,林涛感慨,这人呐,感恩的还是不少。

    往前开了一会儿,就到了乡中心小学。

    林涛他们算是计划生育前最后一批还能多生孩子的家庭,他们上小学的时候,这中心小学里还能有十二个班——一到六年级各两个班。等他们过后,小学里的班级慢慢就在缩减,到现在,已经有一半的年级只有一个班了。再往后,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然后就赶上学校合并,这里就被撤掉了,林涛记得很清楚,再过十年,这里就不是学校,而是被人承包当了养羊的养殖场了。

    林涛下意识停下了车,走到了校门口。

    学校还没放学,校门口的大铁门锁着,小门开着,他走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导师
    到了办公室里,蔡老师给林涛倒了一杯水,然后说道:“怎么样,和你们当时班里的其他同学联系过没有我记得当时你们村子里就有几个同学,现在他们是在种地,还是在打工”

    蔡老师是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每隔几年就要送走一批学生,对于一些比较听话、或者特别调皮的学生记得比较清楚,但对于一般的学生,记得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有两个初中毕业后就回村种地了。”林涛想了想,说道:“还有一个出去打工了。现在大家都想着出去打工,虽然挣钱不多,总归是能出去看看,留在村子里见识增长不快,大都不甘心。”

    这也是很多农村里上学上不出来的人的普遍想法。世界那么大,想要出去看看,并不是说说而已。现在可不是以前,以前没出过县城的人大有人在,但现在信息慢慢变得发达,传播的途径多了,外面的世界的精彩光靠听就能吸引不少人,何况有些人出去见识过,回来一说,那听着的人肯定会心动的。

    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出去看看也好。就算出去干不出什么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也是应该的。现在种地也不能像以前光靠经验了,也需要知识了。像你这样,刚开始我们听说你不准备找工作,自己创业,其实挺替你惋惜的。毕竟现在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才是大家普遍的想法。只是没想到你自己干,竟然搞出这么大的事业来,这很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出息,并不一定要当多大的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梦想,就很好——我们都替你骄傲!你知道吗现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很多教过你的老师,比如周老师,秦老师,董老师,都是拿你当榜样来鼓励学生呢!”

    林涛汗颜,他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别人的模样,其实算起来,他也只是利用了一下重生的优势而已。不过这种事情,说出来就没意思了——而且也没人相信不是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林涛想到了不爽的事情,说道:“村子里有不少的人觉得我富了,应该给他们分钱,有些以前的朋友觉得我富起来了,是运气好。有些亲戚想要借我的光进到企业里多拿钱,还有些人则觉得我是靠着买乡亲的收成起家的,所以算是吸着乡亲的血富起来的,等等。虽然现在明面上说的少了,但还是有些不好的声音在传播着,听着心里非常的不舒服。”

    这种事情,这种心态,林涛不可能给爸妈说,他不想让林国栋、李玉梅夫妻俩人担心,自然也是不能给林海说的,给林海说了,林海能叫一帮人把传闲话的人拉出来打一顿。这话也不能给陆无双说,陆无双回京城去了,给她说只能让她更担心,而更不能给张雪灵、罗朝阳等人说,说了只能让这些下属们无所适从——在他们眼里,林涛几乎是无所不能,所有的事情在他眼里都有着解决办法,但实际上,剥去重生者的外衣,林涛也不过多了一些阅历和经验而已。

    蔡老师看着林涛,笑了。

    “不招人忌是庸才。”她笑着说道:“你们当年在学校的时候,这些话是不会和你们说的。那时候你们小,不知道这世事的复杂,人心的复杂,人性的复杂。现在你们已经在社会上,体会到了这些复杂,那说说也无妨。你优秀,有能力,成功了,自然有羡慕你的,有钦佩你的,也会的嫉妒你的,中伤你的,和暗中下绊子的。这世界,从来没有你想的那么坏,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好。你给大家做了好事,感恩的人肯定会比心存不满的人多。虽然说升米恩斗米仇,那不过是人性复杂的一面。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在学校里,因为你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露馅
    枣树地里,蜜蜂嗡嗡的叫着。

    林涛有些好奇,直到他信步来到南面的地头,看到树田子里摆放着的几十个蜂箱,才明白过来。

    竟然有人借着枣树放蜂!

    枣花蜜这一世还没兴起,但在上一世,还是很出名的。

    村子里很少来养蜂的,特别是再往后几年,除了种棉花再不种其他的以外,那养蜂的就来的更少了——棉花打农药多,蜂蜜质量不好,这大家都清楚。

    倒是现在,种出了枣树,有人直接过来这里养蜂,倒是个好事情,至少说明今年的枣子不会少结的。

    枣树大都长得有一米高了,应该是刚浇过,树根下的土还是湿的。现在这季节,已经结出了青豆大小的枣子,林涛大致数了数,平均一棵枣树上结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枣子,算起来已经不少了,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枣子肯定是有掉的。

    看了看两边的沟,林涛心想,等枣子打掉收完,小枣树顶上的细枝肯定是要剪掉的,不然压不好,枣树会被冻坏掉的。

    他在这边看,那边地头上卢鹏走了过来。

    来到林涛跟前,卢鹏笑着说道“闲下来了”

    林涛点点头。

    “枣子结的不少,大家都很开心。”卢鹏看着枣树,笑着说道“不仅吸引来了养蜂的,枣树下面还长出不少的蘑菇来。这和咱们本地原来的蘑菇可不太一样,长出来如果不尽快摘下来,就会变黑,干掉。不过很好吃,咱们合作社里的人都吃过不少,这蘑菇不好晒干,只能吃鲜的。村子里不少人知道这件事后,闲的时候也会过来摘一点。”

    林涛看到有人走过的痕迹,点点头,这不算什么。

    卢鹏再次说道“收枣子可能麻烦一些,不过咱们都不是怕干活的人。就是卖枣子……”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林涛笑着打断了他的话“枣子到时挑好,我提前找人培训一下,这枣要分级。一部分到时拉到内地直接去卖,另一部分就让加工厂过来收。咱们这点儿枣子,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放心吧,只要管理的好,枣子质量够好,销路是不愁的。”

    别说现在销路不愁,至少在十五年之内,枣子是不愁卖的。只有到一七年后,来西疆种枣的人大增,太多了,即使是加上网络销售,枣子也卖不完,那时候红枣就滞销了。

    眼下考虑销售的问题,为时太早。

    卢鹏对于林涛还是很信服的。现在过来问一句,不过是为合作社里的其他人探个消息,他比合作社其他人更清楚林涛的人脉,问道“往内地去卖的,是不是找玉虎”

    林涛点点头,说道“玉虎现在在内地有不少的销售点。咱们的葡萄干、红枣都是紧俏货,不愁卖。”

    这回卢鹏就彻底放心了。

    “村子里其他家里种红枣的,到时卖的时候也可以捎带上,”林涛继续说道“只要把红枣分好级,别好坏装一起就行。都是乡亲,咱们也没必要分那么清楚。”

    这就是带着大家一起致富了——谁都清楚,种出来丰收算本事,但把种出来的作物卖上大价钱,那才叫真本事呢!能跟着合作社一起卖红枣,村子里种红枣的肯定是乐意的。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太阳偏移,开始热了起来,两个人便往地头走过去,这是准备回家了。

    “昨天晚上在大海子里下网,逮到两条五道黑,还有几条大板鲫,都是一公斤多的大货,刚才送到你家里去了。”卢鹏在地头上了自己的三轮车,对林涛说道“知道你好这一口,现在婶子应该正在做呢,回去尝尝。现在五道黑少了,不过味道好,估计你也好久没吃了,尝尝鲜!”

    对于卢鹏的心意,



第二百九十三章 寻求合作
    在罗朝阳的办公室里,林涛对他说道:“我今天要去迪化,办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两天你除了要给代理们说清楚这件事外,还要完成另外一件事情。”

    “林总你说!”罗朝阳说道:“我一定完成任务!”

    “还是当兵的那样子!”林涛笑笑,随后说道:“当时那个什么万国制造不是让你帮忙给改装电动车吗你按他们的要求,在咱们的厂子里改装上两辆,我有用。不过这件事情要悄悄的搞,不能传出去。工人你自己找,给他们说清楚,这件事情至少在半个月内是需要保密的。”

    罗朝阳虽然不知道林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却不妨碍他会按林涛的要求去做。这件事不难,从林涛的口气里他能听得出来,这事是在林涛计划里重要的一环,所以罗朝阳也没有多问,而是点头说道:“这个不难,几天就能搞出来!”

    林涛自己开车去了迪化,径直找到了罗林。

    罗林自上一次给林涛推荐了广告公司,又帮忙联系广告之后,已经差不多决定要回央视本部了。但是,他脑海里那个一直记着的事情没完成,鉴于他的执着,这回调的事情就耽误了下来。

    这一次林涛是主动来找他。其实就算林涛不来找,罗林也打算抽时间和林涛联系一下,在他看来,现在林涛基本上算功成名就,也该是他出专访的时候了。

    不过他还是想先听听林涛的来意。

    “和法制频道合作”罗林听了林涛的话,有些不解,“你怎么开始搞这个了又有新的想法了”

    林涛摆了摆手,说道;“不是。我是防患于未然,其实也是在为我兴农公司的未来铺路。我们生产的那三轮车你知道吧”

    罗林点头,他自然知道,他老家也是农村的,他还给老家的人推荐过这三轮车呢,据反馈,的确非常的好用。

    林涛继续说道:“你也知道,我最初的本意是把这个三轮车作为农村用车的补充,就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毛驴车、马车一样,买不起拖拉机的人用这种畜力车也挺方便,现在用拖拉机三分之一的钱就能买到一辆三轮车,充电方便,不用油,使用也不怎么受地形限制,我觉得这个目的是达成了。但是现在,有人想要破坏这三轮车的名声,我不允许!”

    罗林这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他和林涛接触的不多,但每一次都是有大事,所以他清楚林涛这一次来,肯定也不是无的放矢。

    “有人想要改装这种车,改装成汽车模样,然后在城市里驾驶,”林涛继续说道,“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不是吧”罗林还没完全搞明白,反驳道:“城市里买你们电动三轮车的人也应该很多吧再说了,使用电动三轮车是很环保的事情,不产生废气,也不会有很大的嗓音,只要驾驶人员多注意,应该没多少危险吧毕竟它的速度又不是很快。”

    林涛摇了摇头,说道:“首先,这些人是想把电动三轮车的外形改成现在的汽车,甚至是一些跑车的模样,但外形加的是铁皮,而且电动三轮车又没有汽车那样的防撞系统,真要遇到车祸,是不是很危险”

    罗林点点头,这倒是。

    “其次,这些人改装电动车,把三轮改成四轮,还要加装蓄电池,动力加大,导致车速过快,平衡系统经不起考验,所以更容易出车祸。”

    林涛的第二点



第二百九十四章 可行
    林涛离开后,罗林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抓起电话,摸起来,拨了一个号码,等对方接通后,罗林说道:“老许,给你看个东西。”

    “老罗,你怎么有空给我发东西了这是准备回来了”对方没接他这个茬,反倒对于他这个电话很是意外。

    许平是央视法制栏目的编导之一,不负责主持,但有着相应推荐的权利。按说法制和农业不搭,罗林和许平是私下里交情不错,不过罗林远在西疆,两个人基本上也就一年联系那么几次,如果不是因为同期进入央视,又是校友,恐怕早就断了联系。

    “没。暂时还回不去。”罗林直言说道:“我盯着的那个项目目前还没完。不过眼下有个比较新的题材,我给你传真发过去,你看感兴趣不感兴趣。这个题材内容什么的都有人准备,只需要你们主持大面上的东西,当然你先看看,如果感兴趣了,具体的咱们再协商。”

    “好,等我看完回你。”许平也知道罗林既然先说工作,那么这个题材应该有可取之处,就挂了电话,专等传真。

    很快,传真就传了过来,许平戴上眼镜,拿起那张纸,仔细看了起来。

    尽管感觉上很重视,其实许平并不觉得这个题材会有什么作用。毕竟西疆那边人少事少,真要说新闻,还真不一定轮得上——大家都很清楚,那边的新闻人,很多思维都很传统,还侈在十年前的那种新闻面上,不太跟得上时代,放在当下,不一定得用。

    然而,只是扫了一眼,许平一下子就看了进去,虽然热敏纸刚传过来还有点烫,对那点小影响,已经顾不上了。

    方案写的很粗,甚至都不符合规范,但内容却很新,而且很贴近实际,包括数据什么的都罗出来了,甚至把他们要做节目需要的实验试例内容、类型都写了出来,这些还有具体的实验地点、什么公司负责,时间如何控制等等。

    如果不考虑专业性,那么可以说这内容完全就是为某一档节目量身打造的。

    《今日说法》!

    “小于,帮我把前些天从公安部门转过来的关于非机动车车祸的那沓材料给我拿过来!”

    被称为小于的助理拿过来一沓资料,许平翻了翻,从中抽出一张纸来,认真的看了起来。

    “写这东西的人,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啊!”顺着两份来自不同的地方,性质也完全不同的“材料”,许平不难得出同样的结论:电动车在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增加着交通安全隐患——因为是非机动车,机动车的管理管不到它们,但因为比畜力车、自行车速度快,方便灵活,所以产生交通事情的风险就会大很多。

    原本许平是想着搞一个大方向的,就是关于非机动车影响交通安全的,但看到林涛的这个方案,许平突然觉得,其实往细里划分一些,专门讲非机动车里的电动车,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题,毕竟现在内地电动车已经多了起来,所引发的事故和各种影响也都慢慢的显现出来,现在搞这么一期节目,正好处在矛盾将发未发之时。

    如果按一些人的想法,非要等到矛盾激化的时候才搞,那样虽然效果会更大一些,但对于社会上的实质影响力,其实是弱化的。毕竟问题已经激化了,这时候再指出问题,无异于脱裤子放屁,事后诸葛亮。
1...686970717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