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青春铸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街小风

    当节目播出的时候,林涛看到这一段,大有感触。

    后世电动自行车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多,因此很多城市都开始限制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而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断更新电动自行车的标准,以期限制其“制造车祸”能力。但电动车市场巨大,2004年国内就达到了1000万辆,三年后达到了2000万辆,电动车行业也在对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反对,这种拉锯一直持续到2018年国家的正式规定将电动自行车速度限制在25公里每小时,重量限制在55公斤以内,功率4




第三百章 巨大反响
    在许平的努力下,这一期的节目很快就播出了。

    《今日说法》栏目在央视的法制频道还没出来之前,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法制节目。

    其实这一期的节目与其说是“说法”,不如说是普法。

    用血淋淋的事实,来教育广大群众,正确使用电动车,或者说,电动车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碰撞实验,看到那仿真假人直接从前窗窜了出去,撞在水泥墙上,四分五裂,看着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电动车主被撞的满脸污血,人事不知,看着逆行的电动车撞到了行人,导致行人受伤哀号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人们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许平还是很有能力的。拍摄这些视频素材,基本上都是直指事故现场,摄像大哥的技术也不是盖的,基本上每次的事故都能拍到,所以看在大家眼里,就是电动车闯红灯和汽车相撞、电动车逆行撞击行人,改装电动车速度飞快的撞击,里面又没有安全设施,所以人车俱毁……

    这种没有一丝修饰、不带一点儿遮掩的视频,是最能直指人心的。再加上主持人的犀利解说,完全把电动车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显露了出来。

    电视机前,一对年轻夫妇看着电视,女人扭头对男人说道:“老公,你平时骑电动车送东西,是不是也是这样以后骑电动车可不能这么横冲直闯了!不然早晚有一天会出事……这电动车的速度也太快了些……”

    那个男的平时自己骑电动车自然没感觉,越快越好,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每多送一家店,拿到的钱就多一些。他还想着早点儿买套房子,搬离这租住的地方,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

    然而,看着那一幕幕惨案,他也心有余悸,其实刚才他也在比照,他骑电动车的速度比刚才闯红灯撞汽车的那位只快不慢。平时为了多跑生意,买的电动车也是要求速度越快越好。那时候没想太多,现在想想,还真是险呐!

    “老婆,放心,以后我都会慢点儿的!”男的保证着。

    “还要戴头盔!”

    “好好好,戴头盔!”

    “不能闯红灯,你看刚才那个……”

    男的无奈的苦笑,平时他闯的红灯也不少,交警不好管,他也不在意,现在想来,有多少次是在鬼门关里闯过的

    “好好好,不闯红灯!我保证,好了吧!”

    ……

    华东平原的一处小别墅里,赵大胖子搂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面色不豫的看着这期节目。

    他本身是没有兴趣看这么严肃的电视的,不过刚才厂子里的副厂长急切的给他打电话,让他务必看这一期节目,然后当他不耐烦的打开电视的时候,就知道,麻烦了。

    电动车真正发展起来不过一两年,但实际上在华东这一片,已经有大大小小十几家生产厂商了,竞争非常的激烈。

    为了能够在市场里拥有一席之地,赵大胖子也是绞尽了脑汁,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现在电动自行车的监管并不是很严,国家出台的法规太过于专业,那些监管部门也懒的一一遵照执行,所以,赵大胖子就让技术人员按照市场的需求,电动自行车造的越大、速度越快、续航能力越强越好!

    至于时速二十公里、重量四十公斤等这样的标准,管他呢!只要有钱赚,又没有人严查,根本不需要去管!

    这个激进的策略的确让赵大胖子的厂子订单激增,大量的订单也让赵大胖子的腰包鼓了起来,他不仅买了别墅,还有了新的女人,肚子也更大了。

    &



第三百零一章 联合行动
    林涛给许平打了个电话,感谢他在节目里如此的推崇路丰电动车。

    许平却说道:“林总,其实一开始我对你是有成见的。我觉得你搞这个方案,虽然明面上是为了电动车存在的隐患和大家的安全,私底下还是为了你的电动车做广告,所以一开始我过去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抵触的。不过当我从你们厂子里出来,到这边电动车保有量多的城市里进行现场拍摄的时候,我才知道,你的这个方案做的有多么及时!你是不知道,当时看着那血淋淋的场面,我的心里真是又惭愧又自豪。惭愧的是我不能把所有的电动车的负面影响都展现出来,自豪的是至少我这期节目拍出来,能够让许多人警醒,能够让有关部门开始严查,这就够了!据我所知,相关部门已经在东部地区开始对电动车生产厂商以及市面上的电动车排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进行整改,这样以来,至少能少发生一些事故吧!”

    林涛对于央视的影响力还是有认知的。节目在央视顺利播出,那就意味着媒体力量、公众以及有关部门共同对改装电动车、违规电动车宣战,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变化会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可能要求这种影响一直存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国家对于电动车的法规和地方的管理力度肯定也会增加,至少会减少相当多的违章和车祸发生,这也算是自己尽了一份力了吧。

    其实许平的话也没说完,在车祸的现场,他看多了那些电动自行车外表华丽,极尽所能,但真的和汽车相撞,瞬间就四分五裂,相比较路丰电动车,感觉就像是纸糊的一样。至少路丰电动车在碰撞后虽然改装外壳碎掉了,但大框架却只是变形,看得出来,用料是非常实在的。

    许平也不可能就直接相信路丰厂的电动车都这样,但他转过路丰电动车厂的车间,对于那标准化的材料,尽管是外行也能看得出来,至少用料方面不会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这说明,至少在产品质量方面,路丰是过得硬的。林涛敢于在这个时候自揭行业之短,是有那份底气的。

    这也是许平为什么会在节目里大胆的直接说出路丰电动车厂好的原因之一——如果单凭林涛救他的那份感激,还不能完全到这份上。

    和许平约好有机会去京城会找他后,林涛挂了电话。

    想了想,也该是正当时了,林涛给罗朝阳打了个电话,说道:“迪化那边的布置,可以进行了!”

    迪化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几乎在同时接到电话,昨天电视里播放的改装电动车,在迪化有一个大型的生产基地,已经改装生产加工了数千辆电动车,并假冒路丰电动车的牌子准备外销其他省份!

    只是一个电话,一下子让这些单位立刻变得忙碌起来!

    昨天《今日说法》新闻一播出来,这些单位今天分别接到了一些电话,有些是打假的,有些则是以前同事关于电动车在西疆数量庞大不同影响的。

    要说,因为林涛的原因,电动车在西疆的保有量提前大增,特别是电动三轮车,已经成了城乡居民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时候虽然有电动车的标准,却没有强制上牌的规定,就跟前二十年,虽然自行车有上牌的要求,但并不强制,检查也不严,所以比较宽松。

    但这节目一出来,相关领导立刻就闻出味来,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所以立刻提前布置起来。不说禁行电动车、电动三轮车,而是加大管理力度。看过节目的人都清楚,这事就是央视的节目组和西疆的路丰厂合伙搞出来的,路丰厂在节目里大出风头,这也是西疆的骄傲。这种事情在西疆历史上可不多见,保护自家的骄傲还来不及呢,谁会去压制



第三百零二章 对方的目的是什么?
    林涛在家里接到了罗朝阳的电话。

    “林总,那边的事情解决了。迪化成立了联合检查组,直接把那个改装厂给封掉了。好家伙,从里面拉出来好几千辆改装车!咱们的这个电话打的真及时,如果再晚点儿,那个搞事的姓王的就准备带着改装车离开了!这一次啊,他们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啊!”

    听着罗朝阳电话里哈哈大笑的声音,林涛也觉得这事情解气。

    其实在哈萨克斯坦的时候,林涛接到罗朝阳的电话,知道对方先是要求路丰厂改装,在被拒绝后,退而求其次,要求得到授权。

    放在目光短浅的人眼里,这妥妥的就是送钱的,肯定就签了这合同,直接把钱拿在手了。

    林涛两世为人,虽然上一世没有经商,但看过听过的例子不少,天上可真没有白来的馅饼可掉,但凡看着送钱来的,肯定是有所图谋。

    无事献殷勤,非奸既盗,古人诚不欺我!

    所以,当后来林涛回来,在听说有代理商那里大规模被人提走电动三轮车的时候,就留了意,找人调查,很快就查到了对方的底子。

    这些人根本没有防范意识,也压根不会想到林涛会有这么一手。这时候地方相关部门的调查也并不严。这种法规界限比较模糊的地方,只要有熟人,还是很容易蒙混过去的。

    其实是在许平过来拍摄的时候,林涛就已经知道了对方的谋划,他只是在等。等节目播出,全国瞩目,到时相关部门肯定重视,那时候把这线索往上一报,妥了。

    就像现在的结果一样。

    完美!

    林涛并不是圣人。但钱多了,必然会想着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旧时为什么富人会修桥铺路、灾时施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富起来了,才能在尽社会责任方面,做更大的贡献。

    挂了电话,林涛也觉得很解气,不过随即,他想到的是更深层次的事情。

    这些人千方百计的想要做改装车,其实是可以有更好的办法的。为什么偏偏要冒用路丰的牌子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直接在内地建厂,生产电动车,自己改装,这样以来,省的运费、成本费多了去了。

    在迪化生产改装车,还要费心费力从代理商那里进路丰的电动三轮车。价格高还麻烦。

    难道只是因为路丰的车子质量好

    这肯定不是的。

    电动三轮车的原理并不复杂。以华夏人的解构能力,拆个三五辆,懂点技术原理的大约就能造了。所以内地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电动自行车厂——原因很简单,因为门槛低、投入小、市场大、好赚钱。

    那么,这些人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林涛感觉到了浓浓的阴谋味儿!

    这绝对是对兴农集团的一个大坑!

    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呢

    林涛脑子飞速的转着。这种事情已经露出了线索,就看自己能不能找到对方具体的目标点了!

    刚才升起那股子爽劲已经消失掉了。林涛觉得,自己必须尽快找到症结所在,不然的话,恐怕兴农集团会栽大跟头!

    想到这里,林涛立刻坐不住了,他掏出电话,先给王大胖子拨了一个。

    “哟!林大董事长还知道给我一个小小的厂长打电



第三百零三章 症结所在
    因为心里有事,当晚林涛睡的不踏实,所以第二天一早,匆匆吃完早饭,就去了兴农农资超市的总店。

    总店已经开张,虽然现在不是农资采购的旺季,但还是有好几位客人在里面询问着农资的情况,大多都是化肥和农药的。

    新的店员林涛并不熟悉,只是点点头算打个招呼,便往里走去。

    总店开张几年,这里的店员换了几茬,原来的店员大多都升任其他职务,像聂晓华当了店长,还有的在集团任职,有的则去了其他店里当店长,还有少数的离职了。

    私企人员的流动性显然是比国企和有关部门大的多。

    林涛听到有导购低声说道:“这就是咱们的老总吗这么年轻”

    “年纪轻轻就搞出这么大的企业,听说县领导和林总说话都客客气气的呢!”

    “那是啊!咱们县里,就咱们兴农这一家大企业,据说已经进入国内五百强了呢!旁边的石城都想请咱们老总去那边落户,咱们老总念旧不去,不然咱们总部就去石城了!”

    “真厉害!”

    ……

    听着这些议论,林涛也只是淡然一笑。在集团成立之初,这样的言论就已经满耳都是了。那时林涛还略有些飘飘然,不过现在想来,自己有了重生的金手指,有了那么多的便利条件和有用信息,如果还搞不好这些企业,那真算是白活了。

    来到店长办公室,门开着,林涛看到聂晓华正低头看着数据,便敲了敲门。

    “林总来了!”聂晓华抬头看到林涛,立刻站了起来,微笑着说道:“怎么不提前打声招呼,这是微服私访调查来了”

    林涛坐到沙发上,笑笑说道:“不是不是。有件事情,觉得还是当面说比较好一些,就过来了。”

    聂晓华扭头给林涛倒了杯水,然后坐下来说道:“那林总请说!”

    林涛有些感慨,当初把聂晓华招进来,一为同学情谊,二来也是欣赏这位同学的能力。后来果然证明他的眼光没错,聂晓华踏实好学,很快当了店长,而且坐稳了这个位子。

    现在他能够感觉得到,当初聂晓华的那点儿自卑早就消失掉了,而且也不再因为自己是她的同学而不好意思。看来,工作果然能锻炼人!

    “是这样的。”林涛把事情的前因说了一遍后,解释道:“我觉得肯定有人针对我们,不过不太清楚是哪方面。所以想把各方面都查一下。路丰厂的事情已经算是解决了。香妃厂那边老王盯着,我已经问过了,没什么大问题。现在我就担心咱们农资超市这边。农资超市连锁的店太多,分布的广,容易出事。我的想法是先问问你,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如果没有,那么近期我准备各分店都转转,例行检查。不然真等出了问题,那麻烦就大了!”

    林涛这么一说,聂晓华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现在聂晓华虽然是总店的店长,实际上还担负着所有分店的监督检查职责。她想了想,说道:“前段时间我在南北疆进行了抽样检查,大部分分店还是按照咱们的要求经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小问题也当场就让纠改了。每季一



第三百零四章 果然有猫腻!
    李大发是迪化县兴农农资超市的店长。他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当初迪化市里有兴农农资超市的时候,他是一直在观望着,当超市开遍了北疆,准备往南疆开的时候,他找到了张雪灵,以自己的农资商店为资本,想要加盟。

    张雪灵对李大发倒是没什么偏见,毕竟这个时候,能够自己开一家农资商店,那在本地也算是有着不错的人脉,有一定的销售渠道的。

    其实到了后来,兴农农资超市已经不是全凭自己出资买楼、招聘人员、统一装修,而是一部分这样,一部分采取收购的形式完成。

    李大发就属于后一种。他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开了家农资商店,有手腕、有渠道有关系,他的农资商店在迪化市里数不着,但在迪化县里算是比较大的了。钱赚的不少,不过当兴农农资超市大面积铺开的时候,李大发就知道,自己发展的关键点到了。要么硬扛,这显然是不容易,毕竟兴农的规模对于他来说是巨无霸,根本抗衡不了。
1...6970717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