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司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工造物

    工程在一点一点的推进,随着大家的熟练程度,越来越快,所有人都被灯塔刺激的斗志昂扬,尤其是负责钟楼建造的数十位大匠,发誓要让钟楼成为比拟灯塔的雄伟建筑,若是建不成,他们就集体跳渭水,自杀以谢罪。

    为此,李宽不得不再次辛苦起来,因为原本设计的那座钟楼,只不过是用来报时用的,远远比不上灯塔的规格,一在青天一在地,实在不是一个级别的。

    所以在数十位大匠的强烈要求以及谴责之下,尊贵的楚王殿下,再次施展丹青妙手,推翻了原先的设计,一座宏伟壮丽的钟楼图纸,让数十位大匠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拿到图纸,他们也不管别的工程了,卯上了劲,就要建钟楼,不让建还不成,不是跳河就是拼命,不得已,李宽与阎立德批了人手,随他们去弄去了。

    这座钟楼不比灯塔,结构更复杂,更宏大,也更严密,尤其是巨大的座钟上,一丝一毫都不能出差错,不然报时不准,那就是大问题了。

    至于古人一天12个时辰的问题,也很好解决,24小时制度也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嘛,12个时辰有什么问题完全没有问题!大家就这么过呗,习惯了就好,反正大唐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唐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就这么简单!

    时辰之后自然是刻,1刻便是15分钟,至于如何解释分、秒这个高难度问题,当李宽问道阎立德的时候,阎立德哈哈大笑,他认为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更能让人珍惜时间。

    完全没有问题!又是这么简单!

    于是大唐版的时刻表就出现了:时、刻、分、秒。

    钟楼李宽自然是参照了大本钟设计的,只不过外墙换成了极具大唐特色的模样,就是换了一层皮而已。

    为了让钟楼与灯塔并驾齐驱,满足大匠们的野望,李宽特意加高了底座,整座钟楼同样高达108米,灯塔周围,这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以方便人们欣赏这座钟楼。

    钟楼的正北方,则是一片宏伟的建筑,那里将是未来烟波荡的府衙所在,还有各种衙门的办公地点。

    把衙门修的美轮美奂,满天下就李宽敢这么干,别人这么干早就被弹劾的体无完肤了。

    阎立德强烈要求比照其他衙门,被李宽一句话就堵住了。

    “小爷建了一座古今往来第一商业雄城,你弄一个破破烂烂的衙门放在里面,成什么样子装穷酸吗”

    。。。。。。

    乐极容易生悲,所有人都沉浸在烟波荡雄伟壮阔之中时,关中传来了消息。

    红翎急使快马来报,令朝堂之上一片沉默。

    山东青州大旱,令所在贩恤,无出今年租赋。

    李世民急令各地常平仓调粮赈灾,一时间所有人都欢欣鼓舞,大唐这些年还算太平,常平仓粮食足够,关中地广人稀,应付过去不算难。

    李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拔凉拔凉的。

    再强悍的国家,也抵挡不住自然灾害,尤其是破坏之后重建的国家。

    唐初,历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人口锐减贞观二年年,戴胃卜言“今丧乱之后,户口凋残。”唐初政府的诏令中云“户口较隋时百不存一”。

    就算是再宣称盛世,人口依旧是大唐的短板,大唐死不起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劳动力的多少是生产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相当缓慢由于隋末农民战争、唐初的统一战争及贞观初的对外战争,使得唐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直到贞观六年年依然相当缓慢。

    唐初政府颁布的《劝农诏》中云“田亩荒废,饥懂荐臻”。

    高昌王细文泰在贞观十四年唐军进击高昌时,对臣下回顾其于贞观四年年入唐时说“秦陇之北,城邑




第38章 教育之本
    李宽的想法并不复杂,所谓大破大立,不破不立。

    大灾之年,更需要大建设,只有这样,被灾难所累的百姓们,才不会拖家带口的远离故土,来到建设工地上找一口吃的,只要有一口吃的,没有人愿意低声下去的去乞讨,甚至发生易子而食的惨状。

    烟波荡的建设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就算是朝中有御史弹劾,但是看到了涌向长安的数万灾民,被烟波荡的招工管事拉走,安排住宿,安排吃食,谁还敢说些什么呢不怕被满长安人的唾沫星子喷死吗

    “老夫从来没想到,大灾之年,只有大兴土木才能挽救这些可怜的百姓。”老李纲坐在马车里,感慨不已。

    李纲的对面,是房玄龄,房玄龄对于烟波荡的建设是举双手赞同的,但是关中大旱,他也认为应该停止这般浩大的工程,把钱财粮食拿出来赈济灾民才是正事,不曾想他还没出声,就有好事的御史弹劾,工部尚书阎立德当堂怒斥御史,列下了种种详细的数据,烟波荡的工程非但没有停下,反而招募了数万灾民,以更快的速度正在进行,人手尚且不足,朝廷若是没有钱粮赈灾,就把灾民全部送去烟波荡,他阎立德全收下了。

    御史被阎立德怼的哑口无言,不仅仅是这位御史,就连李世民都目瞪口呆,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不好奇的。

    大兴土木一向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灾年,更是为人诟病,为何到了楚王李宽这里,一切就变了模样,非但不是坏事,而且变成了一件大好事

    似乎所有的事情,到了这位楚王手里,就变得举重若轻,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房玄龄作为大唐文官之首,自然要前去一观,至于老李纲,纯粹是怕李宽吃亏,所以上杆子跟着来的。

    一路所见,到处都干的热火朝天,一排排简陋的临时房舍,就是灾民的住所,而且还有公厕这种东西,李宽下了严令,任何人不得随地大小便,否则赶出工地,每个人必须洗澡,工地就在渭水边上,烧点开水费不了多长时间。

    很多奇怪的命令下来,所有人都没有意见。

    王爷嘛,自然有些乖僻,他们只当这是李宽的乖僻了。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尤其是衣衫褴褛的灾民,就是疫病的源头,一个不小心,就会传的满天下都是,李宽虽然熟知历史,今年不会有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但是谁又敢保证呢

    防患于未然!这是必须的。

    “文纪兄,楚王殿下果然有大才,你看这工地之上,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丝毫不乱,数万灾民,几乎没有打乱工地的进程,就连孩子都能捡捡废料,简直是物尽其用到了极点啊。”

    李纲瞥了房玄龄一眼,冷笑道:“收起你的心思,皇家的人也是人,而且都是聪明人,李宽尤其如此。

    朝堂上的那一套,他未必会吃,就算是他表现的再出色,只要陛下不动心思,你们谁动心思都没用。

    太子很好,温良恭谦俱全,孝顺父母,谦让兄弟,观政期间,也算是可圈可点,作为储君,他是合格的。

    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们这些文臣,全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觉得大唐没有敌人了,想自己窝里斗斗

    可不要忘了,这小子的母亲是杨妃,杨妃乃是杨广的闺女,老夫从小看着长大的,那孩子心思重,性情柔软,不会教导自己的儿子争不该争的东西,前隋既然没有了,就让它没有吧,不要因为几个老人,就伤了一些人的心。”

    房玄龄摸了摸鼻梁,有些尴尬,老李纲就是老李纲,看事直指本源,一针见血,不愧是经年的老狐狸,当世文宗。

    来到了李宽的办公地点,两人就听到了李宽稚嫩的咆哮声。

    “本王要的是一座占地数百亩的书院,为何成了一个占地不过十亩的破书院!是谁擅作主张,给本王出来。”

    阎立德的声音传来,辩解道:“殿下哟,书院要那么大干什么殿下要建书院,十亩地足够百十位学子进学的了,占地数百亩



第39章 粥里掺沙子
    李宽三言两语,解释的很简单,但是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信就这么简单,不过这小子不说,他们也就不问了。

    忽然,房玄龄问道:“殿下,如今长安城在赈灾,老夫看你这烟波荡也在赈灾,只是为何你赈灾的粥棚那里,老夫亲眼看到有人往粥里放沙子”

    李宽闻言,哑然一笑,把手里的笔停下,阎立德更是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这事是有典故的,有一年某地发生了灾难,百姓们都很饥饿,有的都没地方可以居住。知府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他就命令县令和此地官绅去了灾难现场。县令马上起身就去了某地他看到灾区的百姓们很是可怜,自己也很难过。很快他就把这情况告诉了知府,让赶快拨下灾款救助百姓们。

    待了几天,县令发现有些不对劲,因为喝粥的人数就没有减少过,还有人会滥竽充数。于是县令就想到一个办法,他往熬粥的锅里放了沙子,搅拌了一下。身边的人看到县令这种行为,都在偷偷的骂他,说他没道德。一切弄好后,县令就让饥民们来喝粥,有的看到粥里有沙子,刚开始还不想喝,但为了不再饿肚子,他们也只能忍着喝下了。

    就在饥民们喝粥的时候,官兵们发现有的人在悄悄的逃走。知府知道后就大笑了起来,官兵们以为这些人是有志气才不喝的,但知府却说,这几天喝粥的人数一直在增多,而且有的人还不是饥民,只是想混进来吃点。等他们看到粥里有沙子的时候,肯定不会再吃了。因为他们还有家,家里的东西比这里的要好得多。正儿八经的饥民才不会想这么多,只要能吃他们肯定会去吃,填饱肚子最重要。官兵们听知府说完后,对县令心悦诚服。”

    房玄龄的面色一阵红一阵白,红是气的,白也是气的,他须发皆张,眼看就要发作。

    阎立德连忙道:“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咱们大唐的百姓还是有骨气的,家里面能有一口吃的,都不会干这种事情,殿下往粥里掺的东西,叫做红糖,是前些日子船队从南边带来的,被殿下全部收了下来,熬制了红糖,添加在粥里,不仅甜丝丝的,还能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是顶好的东西,你没看到掺沙子的粥棚都是孩子吃吗”

    李宽笑的如同偷鸡的狐狸,能戏耍一下大唐宰相,这种机会可不多。

    连红糖跟沙子都分辨不清,这个宰相当的也没啥意思,当然了,主要还是大唐物资匮乏,红糖这种东西实在是稀缺,别说红糖了,但凡甜一些的食物,在大唐都是紧俏品,是上层人士才能享受的东西。

    李宽也不是有金山银山,这些红糖也不多,就是偶然间看到了一大船甘蔗,就买了下来,打算自己吃的,不曾想看到了那些面黄肌肉的孩子,也就放弃了口腹之欲,甘蔗自然不能人人有份,但是熬制成红糖,人人尝尝鲜倒是没有问题。

    房玄龄哭笑不得,老李纲更是放声大笑,显得极其快意。

    李宽嘎嘎怪叫道:“本王从不怀疑大唐百姓的善良,但是也从不信奉无缘无故的付出,在这烟波荡,吃了本王的饭,就要给本王干活,就算孩子也不能白吃白喝,真以为本王是慈善家吗”

    房玄龄肃然一礼,叹息道:“老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望楚王海涵。”

    李宽连忙扶起房玄龄,颇为尴尬,开个玩笑罢了,这老头咋连玩笑都开不起。

    “您老人家还是别了,小子受不起,再说了,这一次大旱受灾之地并不算大,我大唐承平十年,粮草丰足,足够渡过灾年,您老人家有空来小子这里看这乱七八糟的地方,还不如研究一下如何防御灾难,比如蝗虫之流。”

    房玄龄皱眉,犹疑不定的看着李宽,上一次这小子随口一说,颉利可汗要攻打过来,结果果然过来了,若非这小子献上了火药,只怕长安城都没了,这次这小子是随口说说,还是故意说给自己听

    房玄龄忽然惶恐起来,万一是真的呢蝗灾可不比旱灾,那是真正的要人命的玩意,自古以来,蝗灾一起,赤地千里



第40章 补大了
    人参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黄鳝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秦琼黄澄澄的面庞滋养的极其红润,几乎掩盖了他原本的面容,他满面红光的坐在那里,极其亢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咬牙切齿的坐在他的对面,怒气勃发。

    “蠢货!蠢货!蠢货!”老道士连骂三声,一根手指对着李宽指指点点,如同爷爷教训孙子一般,李宽还不敢还嘴,这老道骂谁谁都不敢还嘴,因为他是孙思邈,天底下最牛气的道士,没有之一。

    “讲道理啊,这两样都是大补之物,绝对没有问题啊。”李宽很冤枉,简直冤枉死了,老秦自己不要命的吃,管自己什么事,自己顶多算是失察,绝不至于蠢。

    “臭小子,老道说你两句还敢顶嘴,反了你了!”老道士立刻吹胡子瞪眼。

    李宽抬起头翻个白眼,不再说话,老家伙今年八十七了,身体健壮如牛,时常进山采药,走个百八十里脸不红气不喘,看样子还能活个三五十年,妥妥的人瑞一枚,七十而不逾矩,老家伙就算是在李二的金殿上撒尿都没人敢说个不字,当然,也就是他,换个八十岁的老头试试活腻歪了吗

    “黄鳝补气益血,这是不错的,多吃有好处,尤其是小秦,气血两亏,吃黄鳝自然是大有好处。”

    李宽有气无力的昂着头,接下来就该是贬了。

    “但是这人参,老道试了一下,乃是天材地宝一般的药材,寻常人吃一株都会直接鼻血长流,小秦还吃了一株少年份的,没补死已经是侥幸,补死了才是正理。”

    秦琼闻言,一脸的后怕,不确定的道:“真人,我好像没什么大碍啊感觉自己还能一拳打死牛。”

    孙思邈极度藐视的看着秦琼,一副看二杆子的模样,不屑道:“说了是侥幸,如今你补的过火了,这火需得泄一泄,不然明天老道就要去国公府祭拜了。”

    李宽闻言,恶狠狠的道:“人参找到了,为何不跟我说,自己拿着当萝卜吃,还是千年以上的人参,您是闲命长吗!”

    秦琼尴尬无比,却极其洒脱的道:“这是知节直接送过来的,我想着先试试,谁知道大补之物还不能多吃”

    这队友卖的极为顺溜,说卖就卖,毫不犹豫。

    “人参大补,吃多了也要命,这玩意最适合煲汤,以您的身体,以千年人参一片,辅以食材,每日中午阳气充足之时服用,最是有效,不出三五月,便与常人无疑。”

    孙思邈捻须怒道:“说重点,如何泄火。”

    李宽干脆利落的道:“这方面您老人家是神仙,问小子就有些不厚道了,小子可不是神仙。”

    老神仙被凡人拍了马屁,也是很开心的,当即道:“就知道你小子管杀不管埋,这事老道做了就是,不过……”

    人说话的时候,但凡有不过二字,那不是提条件就是有巨大的转折。

    “你小子倒是告诉老道,你是从何得知人参有如此神效的,老道行医半生,若不是这次没事来长安逛逛,还真就错过了。”

    “没问题!”李宽干脆的道:“您老人家把这事办妥了,小子送你一部医书,虽然只是残篇,但是足够您老人家研究一段时间了。”

    孙思邈二话不说,也没问是什么医书,拉着秦琼就走了,老家伙非但身体强健,力气也大的邪乎,秦琼一介无敌战将,竟然没有反抗
1...1011121314...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