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科技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啸木
航天员们向冯海敬了个礼,杜龙语气严肃的保证道:“我们一定坚守在岗位上,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提供长期在太空站生存的数据。
我们一定会坚守到任务的最后一刻。”
周宇摆了摆手,语气严厉的交代道:“你这个想法不对,如果发现身体不适,立刻打报告返回地球
你们在太空站中长期生活,内分泌与细胞产生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数据。
我们根据你们身体的变化情况,可以调整内分泌和饮食结构,今后能在太空中长久的生存。”
冯海也紧接着说道:“不要做可以避免的无谓牺牲,你们要尽力完成任务,但我们现在不用你们拼命完成任务。”
宋宁的智能设备响起,他说道:“航天发射中心那里已经准备好,我准备送航天员进入宇宙飞船。”
宋宁带着航天员走向运载火箭的检修厂房。
航天员直接通过这里进入到宇宙飞船中,之后宇宙飞船安放在运载火箭上。
他们走后不久,巨大的运载火箭就和火箭支架一起从厂房中平移过来。
冯海看着这个硕大的运载火箭,他感慨的说道:“这是星海一号运载火箭,专门为太空探索研发的大推力运载火箭。
它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主发动机,采用四个粒子电推发动机为调节姿态的辅助发动机。
它可以轻松推起重达200吨的宇宙飞船,能保证每次发射成功率在100%。”
他们通过智能设备,可以看到宇宙飞船里面航天员的状态。
航天员都蜷缩在一个蛋型的座椅上,这个座椅给人的感觉很眼熟。
没错,他们和飞行汽车的座椅相同,就是保护型座舱。
保护型座舱专门为抵消强大的加速度而研发,火箭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加速度。
航天员使用保护型座舱之后,可以有效的抵挡加速度带来的危害。
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很多记者都过来拍摄,航天发射中心
第313章 不怀好意的合作
华夏航天员入驻太空站这个消息,随着媒体的传播,连接网络的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在互联网上,网友们分成乐观派和忧虑派两个南辕北辙的群体。
乐观派认为华夏部署太空站,这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这种技术也不难,世界航天大国都可以做到。
忧虑派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从新闻资料中能够看到华夏太空站的样子。
这种新型的空间站,它要比以前欧美各国联合制造的空间站先进许多倍。
以前的国际空间站已经到达寿命,现在华夏的太空站是近地轨道唯一的空间站。
只需要几年的技术积累,华夏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就会超越自己国家。
忧虑派呼吁各自国家重视华夏的空间站,紧急拨款投入到航天项目中,全力发展自己国家的航天技术。
航天领域的专家,了解到华夏太空站的信息,他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从公开信息中察觉到的华夏工业能力,那真是太可怕了。
美国总统正在询问航天专家,道:“你们已经了解华夏太空站的具体参数,我们现在能否制造出性能相同的空间站。”
航天专家立刻回复道:“总统先生,华夏太空站采用的技术不难,但它需要的工业加工能力非常高。
我们国家工业有些空心化,现在基本无法加工出与之相媲美的航天器。”
美国总统一拍桌子,愤怒的说道:“必须要让国会通过特别法案,保证美国的高端工业。
我们也要重新拾天产业,以前的航天产业高投入还看不到明显的利润。
这个项目太过烧钱,冷战结束我们就放弃了。结果华夏抓住机会已经完成技术反超。
现在已经到了最紧急的时刻,我们必须要迎头赶上。”
航天专家皱着眉说道:“总统,我们现阶段很难赶上,技术积累需要一个过程。
再说我们国家主要的科研单位是各个大学和跨国公司。
他们没有看到发展前景,是不会把资金投入到航天产业中。”
秘书在一旁插话道:“总统,华夏不是有现成的太空站,我们即使不能鸠占鹊巢。
那我们派专家与华夏进行航天合作,趁机了解华夏的太空站。
山寨出一个差不多的太空站,凭我们的技术应该能办到。”
航天专家点头说道:“这是一个好办法,只要了解到华夏的太空站运用什么技术。
我们就知道哪种技术是成熟,不需要进行频繁的研发测试,很快就能研发出结果。
只是这种数据是核心数据,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开放给我们。”
美国总统立刻对着秘书吩咐道:“这个方法是你提出来,那你就要想办法解决,我只看最后的结果。”
秘书走出门之后,就觉得这件事情很棘手。
华夏又不傻,自己研发的东西,怎么可能开放给别的国家。
“这件事情不能只依靠美国,其他国家也应该想达成这个目的。
几个国家共同施压,才有成功的可能。”
总统秘书立刻来到美国国家航天局,通过美国国家航天局的渠道,联系上世界几个航天大国的国家航天局。
国家航天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国际合作,由他们出面正合适。
他们经过紧急磋商,达成了一致的目的,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燕京航天指挥中心,冯海坐在办公室中观察太空站的情况。
现在航天员正在太空站中进行适应性活动,很快就要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冯海的秘书走进办公室,向他汇报道:“主任,美国国家航天局代表查理斯、俄罗斯国家航天局代表吉连科夫斯基、法国国家航天局代表艾米尔联决到来。”
冯海疑惑的嘀咕道:“我现在已经从华夏国家航天局卸任了,有什么国际航天业务合作,也不需要找我来。”
“让他们来我办公室,我倒要看看这些外国人想干什么”冯海对秘书吩咐道。
他们进入到冯海的办公室内,美国国家航天局代表查理斯热情的说道:“恭喜冯主任高升,现在已经负责这个关键的项目。”
俄罗斯国家航天局代表吉连科夫斯基豪爽的说道:“我们以前就非常熟识,两国之间航天合作一直很顺利
第314章 太空站的生活(上)
8月10日,我来到太空站的第5天,经过5天的适应,我已经习惯在太空站中生活。
王彤在日记本上写下这一行字,她要记录自己每一时刻的状态。
刚到太空站的那几天,她就好像乘坐在海面上颠簸的小舟,总觉得脚步虚浮。
太空站有重力系统,人们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在空气中倒一杯水,那也会流淌在地面上。
但太空站毕竟是靠设备转化成的重力,重力转化的强弱与消耗能源成正比。
为了节省太空站能源的消耗,太空站重力只有地球上的7526。
这是经过科学家计算,不会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情况下,最节省能源的数据。
“王彤,过来吃早饭了,龙哥今天亲自下厨,我们有口福了。”孔德阳在王彤的卧室外面催促道。
王彤放下自己的笔记本,简单的梳洗之后,她就准备出去吃饭。
这一个10平米的小房间,就是她的卧室,太空站上面寸土寸金,个人有10平米的休息房间,这还是她身为女性享受到的福利。
杜龙和孔德阳两人共用10平米的房间。
他们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前辈们好许多,前辈们以前只能在宇宙飞船上面休息。
那里根本没有床,直接把自己吊在睡袋中睡觉。
王彤自己在航天员培训基地,多次尝试过在失重环境下,把自己吊在睡袋中睡觉。
那种感觉别提了,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哪怕是24小时没睡觉的人,都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熟睡。
王彤走到狭小的餐厅中,孔德阳已经坐在他的位置上,杜龙端上他做的饭菜。
红烧肉、清蒸鱼、蒸肘子、水煮肉片、蒸土豆、四喜丸子。
杜龙笑着说道:“大家将就吃吧,太空站只能蒸煮炖,或是利用电磁炉加热菜肴。
连续吃5天炖菜,大家都快没有食欲了。”
孔德阳大大咧咧的说道:“龙哥谦虚了,你做菜可是一绝,百吃不厌。
再说我们现在能在太空中吃一顿热菜,这真是技术的进步。
我们以前的前辈只能挤牙膏吃,前些年才研发出可以装袋儿的航天食品,他们终于能吃上熟食了。
但这完全和我们比不了,我们可以想吃什么就自己做什么,这样多自由。”
“快点吃饭,我们已经度过5天的适应阶段,从今天开始,就要辅助科学家完成太空实验。”
航天员们开始吃丰盛的早餐,他们吃完饭有智能机器人收拾。
杜龙开始分配任务,道:“根据地面安排的任务,我们今天要去观察太空植物,要协助智能机器人检修太空工厂,要接收一批运输过来的物资。”
“王彤最细心,你去观察太空植物,按照科学家的要求做好记录。
孔德阳去协助智能机器人检修太空工厂。我去接收地面运来的物资。”
“龙哥,还是由我来接收物资,你的检修经验比我丰富。”孔德阳忍不住说道。
接收地面物资,需要穿着宇航服出舱进行太空行走,手动方式引导航天器的对接。
没有人主动引导航天器,有5的可能对接失败,有人来主动控制引导航天器,对接成功率近乎100。
在太空行走最为危险,除了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影响。
还不知道什么时刻,就可能有一个没有被清理的太空垃圾,如果它撞击在人的身上,绝对没有命在。
宇航服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导致航天员直接损命。
杜龙瞪了他一眼说道:“我是队长,危险的任务由我来负责,等到我走之后,你成为老人,你那时也要顶上去。”
“开始行动,现在只是非常简单的任务,以后还会有更复杂的任务。”
王彤和孔德阳穿好航天服,准备去指定的标准舱,杜龙穿好宇航服,带好设备之后,就在舱门边等待地面航天器的到达。
航天服主要用于太空站内部活动,它有维生供氧系统,非常
第315章 太空站的生活(下)
孔德阳准备好检修太空工厂的设备,把它放在卧室的边上,等一会儿自己回来带工具去检修。
他除了地面分配的任务,在太空工厂,他还有一个日常任务。
三个航天员,只有他能完成这个日常任务,这和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孔德阳农村出身,他有一个比龙哥和王彤强很多的技能,那就是养猪。
他现在就要去农业标准舱的猪舍,猪是太空站唯一养殖的动物。
他们吃的其他食物,绝大部分都是从地面上运输过来,只有少量的蔬菜和猪肉,可以靠农业标准舱提供。
孔德阳来到猪舍,猪舍里面的猪与地球上的猪不同。
它们身上被智能机器人处理的干干净净,一点都不显得肮脏。
猪这个动物其实很爱干净,猪舍如果太脏,猪就很容易患有某些疾病。
地球上圈养猪的猪舍很脏,主要是里面的猪活动范围受限。
哪怕是把一个人圈养在很小的空间,他为了生存也比猪干净不了多少。
猪舍里面的猪,和地球上的猪最大不同地方,在于它们的鼻子上都插着氧气管。
给太空站农业标准舱这里配属和生活舱完全相同的标准大气,这完全是在浪费。
为了保证某些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是按照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它们配相应的大气环境。
孔德阳来到猪舍,他不是来亲自喂猪,喂猪有智能机器人负责。
他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猪的状态,因为这些猪的食谱与地球上的猪不同。
它们吃的饲料,那都是由太空植物配的饲料。
孔德阳知道科学家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让太空站实现食物循环,哪怕是部分食物循环。
这个技术完全是为了以后开发月球或是其他星球研发。
太空站上只有他们三个人,从地球上运输食物完全足够。
如果月球上有30万人,那所耗费的资源就非常庞大,国家根本承受不起。
如果在火星上开发基地,从月球到火星的时间需要行走数年,紧急状态下还没等到食物运输过来,人就都饿死了。
智能机器人给猪喂食太空植物做成的饲料,孔德阳记录猪的状态。
科学家们选择猪做个动物,一个是它们是人类的常见食谱。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常见的食草或杂食动物中,只有猪长时间食用太空植物后,体内的各种成分都没有发生变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