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小哑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吃元宝
“荒唐!”
燕守战嗤之以鼻,“真以为处死了生母,就能一劳永逸吗全府上下所有人都知道庶子的出身,瞒不住人。”
“虽说瞒不住人,但是只要生母那边连个人都没有,也就翻不起风浪。”
燕守战眼一瞪,“你是说,凌家不仅会处死庶子的生母,还会处死母族的人”
“差不多吧!若是遇到身份不一般的妾室,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操作。”
杜先生语气平淡,一副轻描淡写,司空见惯的样子。
燕守战蹙眉,“就不怕庶子出息后复仇”
杜先生哈哈一笑,“侯爷多虑了。庶子之所以会出息,除了自身的才学外,还需要家族的支持。没有家族全力支持,即便才学堪比大儒,这辈子也出不了头。但凡有复仇的心思,转眼间就会被打压下去,永世不得翻身。
凌家这一套,实施了几百年,据老夫了解,早些年还出过庶子反噬的情况。后来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防范措施后,上百年来,再没有出过事。可见,凌家这一套办法,也算是行之有效。”
燕守战呵呵冷笑,对于凌家的规矩十分不屑。
“凌家需要云权有个嫡出的身份,本侯可以将他记名在萧氏名下。但是绝不可能处死陈氏。”
“那是当然!大公子已经成年,若是处死陈氏,此乃结仇,并非结亲。”
燕守战琢磨此事,“先生真的认为,应该将云权记名在夫人萧氏名下”
杜先生知道他在担忧什么,于是说道:“区区身外之物,为了大公子的前程,有一个得力的妻族,老夫认为值得。”
“若是萧氏提出更过分得要求,比如给云同更多的兵权,又该如何”
“当然不能同意,但是可以先稳住夫人。夫人是个明理的人,她知道侯爷的底线在哪里。即便她提出给二公子更多的兵权,她肯定心知肚明,侯爷不会同意。之所以还会提出这个要求,无非就是讨价还价的一种手段和态度。”
燕守战微微点头,“言之有理!只是本侯不甘心,不想将云权记名在萧氏名下,叫她得意。”
他对妻子萧氏的感情很复杂。
爱吗
肯定是没有的。
佩服
或许有一点。
恨意
曾经或许有过吧。
总而言之,这对夫妻同别的夫妻有很大的不同。
两口子彼此心知肚明,没感情但也要努力造孩子,生孩子。
并非为了爱,而是萧氏需要孩子,燕守战也需要她生孩子。
孩子是牵绊,是筹码,也是拖累……
端看怎么利用这段复杂的夫妻关系。
他打压燕云同,扶持燕云权,实则是在打压萧氏。让萧氏在侯府,在上谷郡,在幽州寸步难行。即便手握三千东宫侍卫,也休想有所作为,休想拉着燕家军队为东宫复
第215章 萧氏非常人
杜先生被燕守战一番似是而非的说辞,震得一愣一愣。
是他老了,脑子反应不过来。
还是侯爷想太多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侯爷是不是担忧太多”
燕守战眼一瞪,极为凶恶,仿佛要吃人。
杜先生心头一颤,心里头有点慌。
燕守战脸色阴沉,眼神凶恶异常,“你认为本侯是在胡说八道你认为这一切都是本侯的臆想先生智谋过人,为何不肯花点时间,将萧氏离开侯府后所发生的事情一一梳理一遍。最终,你会得到同本侯一样的答案。”
没等杜先生回答,他又继续说下去。
“本侯记得,萧氏进京的路上,遭遇过一次刺杀。行刺的人,是一位小黄门。这件事,到现在都没有结论。先生说说看,到底是谁处心积虑要杀萧氏为何这件事,一直没有下文”
杜先生心头一惊,“难道侯爷怀疑,刺杀一事,是夫人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燕守战阴沉着一张脸,“有这个可能!所以这件刺杀案一直没有下文。也有可能,真的有人要杀她。只是,本侯一直有个疑问,谁想杀她皇帝,还是皇后若是这二位要杀人,犯不着这么迂回曲折。如果是别人要杀她,这个‘别人’和她又是什么关系
当年‘章义太子’案爆发的时候,你我皆不在京城。京城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都是听别人说。任何人说的内容,都比不上亲身经历那一切的萧氏来得清楚。你说,东宫真的死绝了吗真的只剩下萧氏一个人吗”
杜先生忙说道:“这事肯定做不得假。既然有人设计了这么庞大的一个阴谋,肯定会死死盯着东宫。东宫想要暗度陈仓,将男丁偷运出东宫,在那种情况下,根本没可能。不确认东宫男丁死绝,对方就不会罢手。夫人能活下来,只能说幸亏她是个女子。她若是男丁,早在当年,肯定也死了。”
燕守战点点头,“你说的有理。那种情况下,东宫想要保存血脉,几乎没可能。那你说说看,她上京路上,被人刺杀,这事怎么解释”
杜先生仔细想了想,“要么有人不想让她上京城,比如个别手握重兵的武将,以及某些心中有鬼的皇室宗亲。要么,就如同侯爷所说,这是一出夫人自导自演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消除皇帝对她的戒心。
不过,老夫更倾向于第一种可能,有人不想让夫人进京城。毕竟,夫人离开京城二十年,即便她在京城有人脉有关系,也不至于手眼通天到能收买宫里的小黄门。”
燕守战呵呵冷笑,“你太小看她!东宫死绝,唯独她能活下来,你真以为她靠的是运气‘章义太子’不止一个闺女,名下至少有七八个闺女,嫡出就有三个。为何只活了她一人单靠运气,是活不下来的。”
杜先生点点头,赞同这话。
在那种东宫全灭的情势下,能活下来,绝非尽靠运气。还得有急智,有快速地反应能力,能审时度势,果断采取恰当的措施,方能活下来。
活到中宗皇帝幡然醒悟,收回诛杀东宫的命令。
当年,萧氏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能在险恶的环境下,活下来,可见智谋非同一般。
更令人害怕的是,她不仅拥有超越常人的智谋,她还非常能忍。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一切。
她能下嫁燕守战,无任何勉强。
夫妻没有感情,她也能一口气连生四个孩子。
她能忍侧夫人陈氏二十年,冷眼瞧着陈氏嚣张跋扈。
外人都说她过得憋屈,瞧不起她。
谁又知道,她是在韬光养晦。
她就是过得惨一点,越惨越好,方能取信外人,取信京城,取信皇族。
让皇室一家子彻底放心。
只是,二十年啊!
整整二十年地忍耐。
即便到了京城,这些年,她也一直在忍。
这份耐心和忍耐力,哪是常人所能拥有的。
杜先生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们都小看了萧氏。
过去,只当她是个普通的妇人。
失去了父母亲人,失去了一切,无依无靠,所以只能忍。
殊不知,人家是故意忍耐,是在做戏给宫里人看。
若是没有二十年的忍耐,也就不会有那道召广宁侯燕守战进京述职的旨意,萧氏也就没机会代替燕守战进京,并且带走了两个闺女。
她独独留下儿子,既是为了争夺兵权,也是一种象征性的“人质”,让广宁侯燕守战放心她去京城的“人质”。
厉害了!
将这几年的事情梳理了一遍,杜先生也意识到,燕守战说的那些话,并非全都是胡说八道。
很有可能,说中了真相。
真相就是,他们都被萧氏耍了。
那个女人,不动声色间,玩弄了所有人。
用二十年的时间,让人相信她是无害,是可以被轻视的人。
结果,一记响亮耳光,打在脸上……
生痛!
杜先生一声苦笑,“老夫有眼无珠,请侯爷责罚!”
他身为谋士,却没有看透夫人萧氏的谋划,有罪!
燕守战摆手,不甚在意地说道:“不是你的错。我们所有人都看走了眼。因为比拼耐心,没有人是她的对手。她可以心平气和筹谋二十年,只为等待一个机会。换做本侯,万万做不到。本侯佩服她,打心眼里佩服她。只是可惜,她和本侯不是一条心。”
“未必就不是一条心。”杜先生突然说道。
&n
第216章 皇帝发狂(三更)
远在京城的萧氏,并不知道燕守战的内心活动如此丰富。
她正忙着筹备燕云同的婚礼。
唯一的儿子成亲,她自然想大肆操办。
只是,灾情加重,很多地方确定绝收,已经出现大量逃荒的流民。
这个时候大肆操办婚宴,恐怕引来御史弹劾,引来众人侧目,引来宫里的不满。
以皇帝的小心眼,吝啬的脾性,得知她大肆操办婚宴,定会记上一笔。
将来时机合适,就要秋后算账。
“哎……”
她有钱,却不能大肆操办孩子的婚礼,心头难免觉着遗憾。
燕云同满脸不在乎,“母亲不必叹气。我们两家的亲眷,都不在京城。婚礼本来就没办法大肆操办,也不能大宴宾客。请个一二十桌客人,足矣!”
萧氏不高兴,“你是本宫唯一的儿子,你的婚礼,却只有一二十桌客人,你是在寒酸谁你的婚礼,少说也该有上百桌客人。”
燕云同蹙眉,“可是,我们燕家和刘家的亲眷都不在京城,一百桌客人,不可能啊!”
萧氏冷哼一声,“就凭本宫和刘驸马的人脉关系,别说一百桌,就是两百桌客人也能请来。”
只是,不能广洒请帖。
斟酌来斟酌去,犹豫来犹豫去,最后定下三十五桌。
燕云同嫌多。
萧氏眼一瞪,就镇压了他的反抗。
燕云同私下里同四妹妹嘀咕,“母亲脾气好大!我就是说了句三十五桌客人有点多,母亲就嫌我碍眼,叫我不要在她跟前晃悠。”
“你活该!”
燕云歌半点不同情。
“母亲是在替你操办婚宴,你不感激就算了,竟然还敢挑三拣四。”
“谁说我不感激。”燕云同急得跳脚,“我是怕累着母亲,看她总叹气,这才提出少请几桌客人的意见。”
燕云歌连连摇头,看着哥哥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智障。
“哥哥啊,你真是太不了解母亲。准确地说,你是太不了解女人。母亲叹气,你就是说少请几桌客人,不骂你骂谁。母亲为什么叹气,不就是因为不能广洒请帖,不能大肆操办。你竟然还说少请几桌客人,你分明是在唱反调。对于你这种喜欢唱反调的人,就该大力镇压。”
燕云同深觉冤枉,“我是怕累着母亲。”
“为亲儿子操办婚礼,母亲永远都不会觉着累。你个笨蛋!”
燕云歌终于骂出来了,爽!
燕云同气得抓狂,“我哪里笨,我哪里笨我分明是好心。”
“好心办坏事。”
燕云歌一句话,直接暴击。
燕云同心好累。
燕云歌哈哈一笑,“你看我,我只顺着母亲。即便有不同意见,只会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来。你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有什么说什么。你不笨谁笨。”
“是是是,我是笨蛋。”
燕云同很是无语,直接投降。
讲道理,他讲不过四妹妹。
这是用血泪换来的深刻教训,他牢记在心。
他又问道:“那我该做什么”
“游山玩水,喝酒应酬,熟悉京城,结交人脉。看哪个人顺眼,就给发一张请帖。”
燕云歌随口一说,燕云同还当真了。
他跑去太学找沈书文,让沈书文当向导,带着他在京城四处游玩。
干旱!
偌大的京城,天下脚下,也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仿佛生机即将断绝。
走在大街上,来往行人,个个脚步匆匆,面色愁苦。
粮食涨价,工钱却一降再降。
找活干的人太多,工钱就被压了下来。
收入减少,开销却增加,身为天子脚下的京城小市民,同样生活困苦,朝不保夕。
很多人,已经许久许久,不曾吃过一顿饱饭。
人人脸上,皆是菜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