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侯府小哑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吃元宝

    饭都吃不饱,就不要指望吃肉。

    肚子里没有油水,这日子艰难啊!

    灾荒年间,肉价趁势而涨。

    因为,没有粮食养家禽养猪羊。

    肉类货源减少,肉价自然水涨船高。

    在京城逛了几天,燕云同顿时失去了兴趣。

    人人死气沉沉,面带菜色,实在是看不下去,也没什么好看。

    人都向往生机勃勃,看到市场繁荣,即便没有参与其中,也会觉着欢喜。

    看到死气沉沉一片,心情也会跟着受到影响。

    这是天性。

    沈书文一声叹息,“民生多艰,朝廷却无有效赈灾措施。”

    他身为太学学生,生活没有受到灾情影响。

    只是见不得京城凋敝成这般模样。

    作为将来会出仕做官的太学学生,心中责任感油然而生。

    燕云同随口说道:“书文兄不妨和同窗联合,上书朝廷,请朝廷开放京仓赈灾。”

    沈书文蹙眉,“听闻京仓无粮,而且还要为过冬储备粮草。”

    燕云同闻言,嗤笑一声,“京仓怎么会没粮。你可知道皇庄有多少少府一年收入粮食多少说没粮食,怎么没见皇室宗亲饿肚子粮食是有的,只是不能拿出来,得先保证王公贵族有足够的粮食。”

    沈书文大皱眉头。

    他不是什么都不懂,只凭一腔热血做事的愤青。

    他虽没亲眼见证家族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却也体会过民间艰苦,亲眼看到自家昔日的大宅院,变成他人房舍,挂上他人门匾。

    体会过别人的白眼和轻视。

    知道人想要体面活在世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因此,他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特别珍惜。

    做事之前,他必须考虑后果,考虑对自身对家人有什么影响。

    因为他没有退路。

    他没有万贯家资,容不得他任性胡来。

    他轻声说道:“成阳公主出粮帮助三皇子殿下出京赈灾,有没有可能,这批粮食,留一部分在京城,压一压京城的粮价。只要粮价下降,百姓也能喘口气。”

    燕云同挑眉,“你觉着有可能吗让成阳公主出粮打压京城粮价,功劳算谁的损失算谁的对她有什么好处谁来补贴她的损失”

    说完,他拍拍沈书文的肩膀,“别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粮价上涨,并非单纯的价格问题。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无数人的利益。只要老天不下雨,粮价就会一直上涨。背后有无数双手,托着粮价,绝不让粮价下跌。”

    沈书文苦笑一声,这个道理他懂。

    粮价上涨,自然是肥了背后的世家。

    都说缺粮缺粮。

     




第217章 太难了
    陶皇后急匆匆赶到兴庆宫。

    面对众臣期待的眼神,她冷哼一声,拂袖而去,直接进入寝殿。

    这群朝臣,平日里落井下石比谁都狠。

    这会要被问罪,就开始想起她这个皇后。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今年旱灾,灾情之所以这么严重,全都是这群朝臣背后的家族弄出来的。

    但凡,佃户的田租低一点,钱庄利息少一点,遭灾的乡农也不会那么惨。

    道理谁都懂,却没有人,哪怕施舍一点点善心。

    开口必称百姓,闭口必说民生,干的事情却没有一件真的为百姓民生着想。

    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狠人,呵呵……

    永泰帝已经醒来,不愿意起身,躺在床上自闭。

    孙邦年也不敢劝,他劝不动。

    见陶皇后到来,他明显松了一口气。

    好歹,不用他一个人承受压力。

    陶皇后往床头一坐,轻轻握住皇帝的手。

    皇帝没动静。

    她轻声说道:“朝臣都在外面等着,陛下如果不想见他们,臣妾这就去亲自打发他们。”

    永泰帝终于有了动静,他侧头,盯着陶皇后,“你是在看朕的笑话”

    陶皇后一脸难过,“都这个时候,陛下还在怀疑我的用心吗”

    永泰帝突然坐起来,掐住陶皇后的脖颈。

    陶皇后惊呆了,一脸惊恐。

    孙邦年更是张大了嘴巴,却不敢发出声音,怕惊动外面的朝臣,更怕惊动皇帝成为炮灰。

    永泰帝厉声低吼,“休想看朕的笑话。朕的江山社稷,谁都别想抢走。谁敢坏事,朕就杀谁。”

    陶皇后抓住他的手,“陛下,你放开我。我快喘不过气来。”

    永泰帝冷哼一声,终究还是放开了陶皇后。

    陶皇后趴在床头,咳得嘶声力竭,有种想死的感觉。

    她捂着脖颈,很难受。

    每呼吸一口气,都在刺激喉管,生痛生痛。

    不用看,她都知道自己的脖颈一定已经是青紫色。

    她抬起头,望着永泰帝,目光前所未有地冷静。

    “陛下高兴了吗要不要我把命给你”

    永泰帝大怒,“你敢抱怨”

    “我为何不能抱怨”

    陶皇后直接反问他。

    永泰帝被套皇后一句反问,给搞懵了。

    他充满迷惑地看着眼前的陶皇后,不能理解,她为什么态度如此恶劣,难道不怕他治她的罪吗

    陶皇后整理衣领,尽量遮住脖颈上的青紫痕迹。

    天很热,寝殿内摆放了冰盆,依旧难挡暑热。

    孙邦年满头大汗,躬身站在角落,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只恨没有隐身术。

    陶皇后语气平静地说道:“天下大旱,民生凋敝,南方已经开始秋收,然而收成不及往年的三成。别说交赋税,连吃饭都成问题。官府粮仓空空如也,朝廷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拿出来。三郎出京赈灾,还要靠成阳公主出粮支持。

    这个时候,陛下不思如何赈灾,缓解灾情,安顿灾民,却在宫里大逞威风,拿剑砍人,甚至还要掐死我。自从平息了诸侯王之乱,陛下当真是意气风发,已经忘了当初刚继位时候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今,一点打击,陛下就承受不住吗”

    “你放肆!”永泰帝怒斥。

    陶皇后嗤笑一声,“我的确放肆!只是,陛下都已经对我动手,有些话我不得不趁着还没死之前说出来,否则我怕自己没时间。陛下惦记民生,惦记大魏的江山社稷,深恨地方官员不思赈灾,反而同地方豪强狼狈为奸,逼良为奴。

    一群害群之马,又有现成的证据,正所谓非常时候行非常事,陛下何不拿起屠刀,学中宗皇帝,斩尽天下贪官。杀他个血流成河,就不信还有人敢顶风作案,逼良为奴。还是说,陛下怕了,不敢让官场染血”

    “你……是谁让你当着朕的面说这番话是谁”

    “没有任何人指使,这些话全都是臣妾的肺腑之言。臣妾虽是一介女流,却也知道以江山社稷为重,区区人命不算什么。只是,陛下有这个决心吗”

    砰!

    永泰帝砸了瓷枕,踢翻了杌凳。

    陶皇后冷眼看着,不为所动。

    永泰帝一把抓过她的衣领,将她拉扯到自己跟前,“你想做什么蛊惑朕大开杀戒,对官场动刀子,你到底想干什么”

    陶皇后冷冷一笑,“臣妾斗胆问一句,陛下是要江山,还是要保官场保官场失民心,保民心就必须杀尽天下贪官。没有第三条路可走。除非,陛下可以凭空变出粮食。”

    永泰帝急促呼吸,呼出的热气,直接喷洒在陶皇后的面颊上。

    陶皇后觉着热,感觉身上已经被汗水打湿。

    但是她不敢有丝毫松懈,也不敢称累。

    她得撑住,不能露出丝毫软弱。

    永泰帝呵呵冷笑,“谁给你出的主意是谁想挑起官场厮杀,目的何在是不是陶家,还是成阳公主”

    陶皇后摇头,“和他们无关,刚才说的那些话,都是臣妾的心里话。”

    “你骗不了朕。你是不是笃定朕不会杀你,所以你才敢肆无忌惮在朕面前大放厥词你放肆!你胆敢干涉朝政,试图左右朕的决定,你找死!”

    “那么陛下要处死臣妾吗”

    呼!呼!呼!

    永泰帝地呼吸很粗,清晰地传入陶皇后的耳中。

    陶皇后冷漠地看着他,目光直视,且平静。

    永泰帝冷冷一笑,“你放心,朕不会处死你。无论是你个人的想法,还是有人给你出主意,朕现在正式回答你,休想染指朝政。天灾也好,**也好,朕自有分寸。”

    陶皇后展颜一笑,美得惊人。

    她说道:“臣妾恭喜陛下!陛下既然已经有了决断,臣妾这就告退!”

    她微微躬身,低着头,等着皇帝松开她的衣领。

    永泰帝在松开她衣领的同时,猛地一推,陶皇后朝后一仰,差点倒在地上。

    好不容易稳住身形,就听见皇帝一声呵斥,“滚!朕最近都不



第218章 很要命
    二皇子萧成文一脸病弱地走进未央宫。

    耽误了这么长时间,陶皇后的怒火已经平息下来。

    此时,她已经有心情烹茶。

    “过来坐!”

    她率先招呼萧成文。

    萧成文上前几步,躬身行礼,“给母后请安!”

    “免礼!你身体不好,以后就不要这么多礼。坐下说话吧!”

    “儿子遵命!”

    萧成文席地而坐,眉眼舒展。

    陶皇后亲自斟茶,将茶杯放在他面前,“尝一尝本宫的茶艺,可有退步。”

    萧成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细细品味,含笑说道:“恭喜母后,茶艺又有精进。”

    陶皇后闻言,笑了起来。

    “今儿略有所悟,没想到倒是促进了茶艺精进。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人啊,真是难以说清楚。”

    她颇为感慨。

    萧成文笑了笑,“听内侍说,母后今儿发了好大的脾气。”

    陶皇后嗔怪,“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本宫的心情刚刚好一点,又被你破坏。”

    “是儿子的不是。只是,母后叫儿子进宫,不就是为了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萧成文毫无诚意地道歉,很是理直气壮。

    陶皇后端着茶杯喝茶,她慢条斯理地说道:“今儿你父皇收到金吾卫的报告,气狠了,在思政殿大发雷霆,砍伤砍死了好几个宫人,朝臣也被惊动。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本宫岂能装作不知,第一时间赶了过去。却没想到……”

    说到这里,陶皇后讥讽一笑。

    不知是在讥讽自己,还是在讥讽永泰帝。

    她继续说道:“你父皇行径癫狂,竟然掐住本宫脖颈,仿若要杀了本宫。好在,他还有一丝理智尚存。”

    说完,她稍稍松开衣领,露出青紫痕迹的脖颈。

    萧成文见状,眉头紧蹙,“母后受苦了!父皇不应该如此对待母后。”

    陶皇后紧了紧衣领,嗤笑一声,“本宫说了,你父皇人已经癫狂。那些话,本宫都和他说了,叫他大开杀戒,狠狠杀一批官员,就能从根本上缓解灾情。可是他却怀疑本宫包藏祸心,离间他和朝臣的关系。真是不知所谓。你一心为朝廷分忧,可惜啊,你父亲根本不领情。”

    她面上带着嘲讽,既是在嘲笑永泰帝,也是在嘲笑萧成文。

    做人,不能太天真。

    萧成文并不失望,而是细细询问,“母后能否详细说说父皇当时的反应。”

    陶皇后微蹙眉头,显然不想回忆起那些不愉快的经历。

    见萧成文坚持,她才开口讲述。

    萧成文听得很认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反复询问。

    问完后,他反而笑了起来。

    “母后之前说儿子是白费功夫,父皇并没有听进去那些建议,但是儿子却不这么认为。儿子反倒觉着,父皇正是上了心,认可了母后的建议,才会大发雷霆,说出诛心之言。”

    陶皇后闻言,不由得紧皱眉头。

    “本宫和你父皇二十几年的夫妻,本宫比你更了解他的脾气。”
1...109110111112113...5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