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小哑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吃元宝
萧氏笑着摇头,“本宫还是住在建州城。人老了,不爱动。等到你北伐成功那一天,本宫再回去。”
“好!母亲一言为定,女儿会尽快北伐,拿下整个北地,让刘宝顺死不瞑目。”
她可是记仇的人。
始终没有忘记,当初刘章刘宝顺扣押萧逸的那件事。
……
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燕云歌带着儿子萧元初,在三千侍卫的簇拥下,登船离开建州。
燕太后带着少年皇帝萧焱,母子二人站在城墙上,登高望远,望着码头方向。
“她终于离开了。”
燕太后心情复杂,似乎有所不舍,又像是松了一口气。
少年皇帝萧焱这段时间明显成长了许多。
他心中有猜疑,却始终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叫人猜不透他的想法。
燕云菲亲自到码头送别。
姐妹拥抱,告别。
她郑重告诫燕云歌,“做你想做的,不必顾忌其他。”
“大姐姐这是……”
“记住我的话就行了!”
侯府小哑女 第864章 定江山
广袤北方大地,很艰难。
自去年年底开始干旱,一直持续到今年。
眼看秋收在即,老天爷也不肯痛痛快快下一场雨。
走在北地,四处可见干旱而死的庄稼,干枯的野草树苗……
北梁朝廷‘积极’抗旱,但是能想的办法着实有限。
打井,地下水都快干了,往下打二十仗都未必能出水……
疏通沟渠,也要大河里面有足够的水,方能流入小沟渠……
总而言之,今年很难。
每一天,北梁皇帝刘宝顺的案头上面,都会多出许多请求朝廷赈灾的奏疏,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地方官员。
朝廷财力有限,粮草储备有限。
如果只是局部干旱,朝廷还能全力赈灾。
可是……
目前是整个北方地区干旱,包括京畿在内,处处都需要赈灾。
夏收减产过半。
不出意外,秋收减产至少三分之二。
这就意味着,不仅现在很艰难,等到冬天严寒之时会更艰难。
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干旱不缓解,没有足够的粮食,百分百大批自耕农卖田卖房卖儿卖女,直接破产沦为奴仆,或是直接饿死。
实在不行就只能逃荒,沦为社会不稳定人口。
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冬天一直到明年春天,山匪流寇会再次大行其道,社会治安饱受考验。
历朝历代,天灾都会伴随着人祸。
严重的天灾,颠覆一个政权,绝不是意外。
对于年幼的北梁,势力有限的北梁,缺乏南方富庶之地粮食和税收支援的北梁,已经开始背负沉重负担,每一口呼吸都伴随着粗重的喘气。
处处都要赈灾,要钱要粮,要稳定生产。
偏偏天公不作美,天天都是阳光普照,能将人晒死。
北梁皇帝刘宝顺愁得头发发白,整夜整夜睡不着。
请来高人登台做法,以天子之尊,祈求上天降下甘霖。
花费数十万贯钱,连续做法七天七夜,高人说一定会起作用。
结果七天做法结束,上天依旧没有落下一滴雨。
刘宝顺一怒之下,命令皇城司一刀宰了得道高人。
高人大呼冤枉。
眼看人头即将落地,高人高呼:“刘氏江山倒行逆施,必将遭受天谴!”
“找死!”
随着一个‘死’字,铡刀落下,鲜血喷溅,人头落下滚动数圈,落在了监刑的大理寺卿杨慕的脚下。
杨慕一脚踢飞高人的人头,眼中是嗜血的兴奋。
这些年,他从大理寺少卿一路过关斩将,杀伐决断。
别人不敢办的案子,他敢办。
别人不敢抓的人,他敢抓。
别人不敢杀的人,他来杀!
短短数年,从一个毫无根基的叛逃者,成为刘宝顺身边第一侩子手,杀一切可杀之人,青云直上,很快升任大理寺卿。
成为大理寺的一把手。
手底下都是一群跟他一个德行的嗜血严酷之人。
这些年大理寺在他的治理下,隐隐有压过皇城司的势头。
从一个正正经经的朝廷衙门,硬生生成为了半个特务机关,背负万千骂名。
恒益侯萧成礼当年说的那些话,全都兑现了。
侩子手杨慕这辈子,都别想踏进世家的大门,别想被世家接纳。
他已然成为世家眼中最卑劣的人物,一个没有人性的打手。
然而……
世家越是看不起他,越是羞辱他,对付起世家,他的手段就越发严苛血腥。
但凡有哪个世家落在他的手里,那可惨了,不被扒皮剔骨,别想活着走出大牢。
若是打点不到位,流放的罪名肯定会成为斩首。
就算打点到位,也有可能被罗织罪名,全家全族覆灭。
一切,全看他的心情。
心情好,放你一马。
心情不好,杀你全家。
这样一个屠夫式的人物存在,弄得北梁朝廷上下人人自危,避杨慕而远之。
杨慕在北梁朝廷混了数年,愣是没有交到一个真心朋友。
甚至那群读书人都公开将他开除了读书人群体,不承认他是读书人,羞于和他为伍。
读书人的面子,都被他丢光了。
进而延伸到燕云歌的头上。
瞧瞧……
这就是燕云歌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什么玩意啊!
燕云歌的识字班,就是侩子手培训基地。
杨慕:呵呵!
燕云歌:“……”
关她屁事!
……
北梁的局势不妙,燕云歌和萧逸就动了北伐的心思。
再不是以前小打小闹的场面,而是要一举定江山,全面北伐。
“单靠我们力量不够,还要联络幽州兵马,南北夹击,趁其病要其命。”
燕云歌很果断,北方大旱,是她的机会,她不想错过。
这么做,貌似对于小民来说,过于残酷。
然而……
她有她的原因。
她郑重说道:“北地若是在我治下,即便全境干旱,小民也有活命的机会,也有吃饱的机会。
在刘宝顺的治下,只要这场干旱持续到明年春天,北地小民怕是要死掉十之二三。
剩下的不是沦为奴仆,就是成为盗匪。想要一家人全须全尾活下来,好好活着,想都别想,没可能的!”
萧逸问她:“准备好了吗?是要趁机北伐,还是再等一等,等待下一个机会。”
燕云歌很果断,“不等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会亲自联络家父,还有云同。希望他们会选择支持我。”
……
数千里之外,北地边关重镇。
镇守边关的幽州王燕守战,这些年基本上没拿过大魏朝一文钱的俸禄和粮草,却兢兢业业镇守者边关,抵抗异族南下。
养兵所需的粮草器械,基本上都是经过海运,从平阳郡送来。
理所当然……
燕云歌在给朝廷缴纳赋税的时候,会扣除这一部分开销。
没道理她又给朝廷缴纳赋税,还要负责养边关将士。
最多就是,从她的应缴赋税里面扣。
如此做,已经仁至义尽。
即便只是名义上大魏朝的臣子,她也远比那些口称大魏忠臣的臣子做得好!
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如今……
她要实施更大的计划,更远大的抱负。
她需要兵马相助。
她亲自书写信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希望你那个说服父兄出兵助她一臂之力。
燕守战的手在颤抖。
不是因为他老了,而是因为他太激动。
他看着信件内容,手一抖一抖,就跟得了鸡爪疯似的。
他脸色涨红,瞳孔放大,兴奋得不能自已。
“哈哈哈……老夫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哈哈哈……当年那个算命的没有欺骗老夫,那个梦也没有欺骗老夫。哈哈哈……”
杜先生很担心燕守战激动过头,一口气没提上来,于是一命呜呼。
所以……
他急忙劝阻,“王爷莫要高兴太早,一切都还是未知。王爷还是先想想,这仗到底要不要打。”
“打!当然要打,必须得狠狠打。刘章已经死了,剩下的那些将领不足为虑,刘宝顺老夫更是没放在眼里。云歌肯下定决心全面北伐,一举定江山,本王岂能落后于人。难道本王连云歌的胆量都没有吗?”
“话是这么说,只是……”
“只是什么?”
燕守战眼一瞪,显得格外骇人。
杜先生轻咳一声,“王爷有没有想过,如果战事顺利,拿下整个北地,军功怎么分?地盘怎么划分?王爷确定一切都归云歌夫人?世子会同意吗?手下的将领会同意吗?”
燕守战冷哼一声,“这个问题云歌早有所料。谁打下的地盘归谁的。要是治理不好,可以统统交给她来治理。”
“王爷确定这个办法真的合适?”
“难道你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
杜先生拍着大腿,激动说道:“治理地方不比打仗,我们名下没那么多官员啊!
打下了地盘,无人治理,全靠军管,如何是好?
到时候,别没收到一文钱赋税,反而成了负担。
但是云歌夫人不一样,这些年她一直坚持办学,开展科举,培养人才。
只要有地盘,她就有足够的官员,要多少有多少。
如此一来,老夫很担心,王爷打下的地盘最终还是会落到云歌夫人的手中。
老夫倒是没所谓,然而下面的将领呢?他们未必能理解王爷的想法。”
燕守战冷哼一声,“依着你的意思,本王不该出兵相助,眼睁睁看着?”
杜先生急忙摆手否认,“王爷误会了!老夫的意思是,如果王爷没有抢占地盘的想法,不如开战之前就谈好价码,多少粮草多少军械多少人口。
如果王爷有称帝登基的想法,从现在开始就得仔细谋划一番,抢先占领哪些城池,拿下哪些要塞堡垒。如何收拢世家以及读书人……总之,一切全凭王爷吩咐!”
这是要逼着燕守战拿主意,定决心。
到底是要为闺女做嫁衣,还是为燕家世世代代着想。
燕守战自个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脑子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他迟疑道:“本王有当皇帝的命吗?”
杜先生掷地有声地说道:“只要王爷想当皇帝,随时都可以身披龙袍称帝。以王爷的威望,边关军民都会支持王爷做皇帝。”
“离开边关呢?本王若是称帝,拿什么去养子民?”
侯府小哑女 第865章 要不要称帝(二更)
夜深人静!
边关重镇,燕守战的书房还亮着烛火。
他没有睡意,或者说完全不想睡。
此刻,他精神亢奋,其精力堪比二十岁的小年轻。
杜先生身为谋士,只能陪着他一起熬夜。
熬夜伤身啊!
杜先生端起一杯浓茶,大口大口灌下去,提神!
轻抚胸口,心头满是哀伤。
这一夜熬下去,少说减寿十天。
真是……
到老都不得消停。
“究竟称帝与否,王爷既然如此迟疑,老夫以为不如就此作罢。”
燕守战眉头紧皱,略显不满。
要不要称帝?
要?
还是不要?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当皇帝好不好?
当然好!
可是,凡事有两面。不能光想着当皇帝的好处,却不想想当皇帝的坏处。
尤其是眼下的局面,再看看自己手中的底牌,称帝真的是时候吗?
他真的能守得住?
会不会落到刘章的下场。
真是愁死了他了。
其实……
他现在当王爷,在上千里的边关沿线,堪称土皇帝。
他说二,没说敢说一。
只是离开了边关,没了幽州,他的话屁用都没。
愁人啊!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要不,王爷派人将世子请来,问一问世子的想法。毕竟燕家的家业,将来都要交给世子。世子的态度也很重要。”
燕守战看了看沙漏,“时辰还早。来人,去将世子请来。”
亲兵得令,领命而去。
……
这么晚了,世子燕云同一直没有睡。
父王同杜先生关在书房一整天,晚上都没出来,他就知道肯定出事了。
他一直在等,从白天等到天黑,从天黑等到夜深人静,终于让他等到了。
一听亲兵传令,他即刻往书房赶去。
身上衣衫整齐,精神抖擞,显然早就等着这一刻。
书房……
父子见面,燕守战开门见山,直接将燕云歌的信件交给他看。
“你四妹妹下定决心,要全面北伐,希望我们能出兵支持她。但,杜先生问了本王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打下的地盘归谁?如果能够顺利吃下北梁,谁来做皇帝?”
燕云同:“……”
他迅速地看完信件内容,心中各种念头翻滚。
他不答反问,“父王想要称帝登基?”
燕守战撩了撩眼皮,不动声色地问道:“何以见得?”
燕云同郑重说道:“父王和杜先生,关在书房讨论了一整天,从白天到黑夜还没得出结论。儿子思来想去,唯有称帝一事,才会让父王难以抉择。”
燕守战笑了笑,“是啊!你说的没错,本王在犹豫要不要趁机称帝。亦或是要不要出兵相助云歌。”
燕云同直接问道:“父王做好了称帝的准备吗?打算在哪里登基,将哪座城池定为京城?还是说不定朝廷?
丞相人选可有确定,六部尚书人选可有?兵马将领该如何调整,如何封赏?
登基称帝,首先就是要封赏有功之臣,不仅仅是官职爵位,还得有实实在在的金银玉器田庄人口等等……
刘章当初称帝,可是沾了前面两位皇帝的光。
司马斗劫掠世家,积攒下来的钱财便宜了萧成业,最后又便宜了刘章。
有了这份现成的家底子,刘章登基称帝才会那般顺利。
不知父王攒了多少家业,亦或是打算从哪里劫掠一批财宝,封赏有功之臣?”
一连串的问题,把人都给问懵了。
燕守战很生气。
臭小子,成心和他作对吧。
他怒道:“没有钱,难道就不能称帝吗?”
燕云同正色道:“父王难道忘了,宣宗元平帝活着的时候最愁的是什么,是钱啊!永泰帝同样为钱发愁。
轮到太宁帝,天和帝,哪个不是想尽办法弄钱。
不说远的,就说刘宝顺,他现在发愁什么,一是粮草,二是银钱。
有银钱就有粮草,可他没有银钱,买不起养活黎民百姓的粮草。
父王如果称帝,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钱从何来?
现在的赋税,养兵都只是堪堪够用,还得靠云歌妹妹补贴,方有一点点结余。
一旦称帝,官员数量暴增十倍,还有后宫人口,御前侍卫,各个衙门备齐,开销怕是现在的十倍都不止。
如此庞大的开销,儿子实在是想不出该从哪里弄钱。
除非做个空头皇帝,只设临时朝廷。
就像草原上的那些部落,搞一个流动王庭,就那几个官员。
只是,这样的皇帝有何意义?还不如继续当着王爷,比那什么空头皇帝强多了,也威风多了。”
燕守战恼怒不已。
虽然,燕云同说的都是实话,然而实话不好听啊。
他现在最讨厌听实话。
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哄哄他,将他哄高兴。
半夜三更,还要发一顿脾气,成心想让他今晚睡不着吗?
“杜先生,世子说的那些话有没有道理?因为没钱,所以本王不能称帝,是不是?”
这个……
杜先生很为难啊。
他捋着胡须,谨慎地说道:“世子担忧的问题,其实也正是老夫担忧的事情。
一旦称帝,就得设朝廷,有了朝廷就得有六部,有少府,有后宫……各种衙门配齐。
正如世子所说,官员人数暴增十倍恐怕都不止。
人口多,开销就大。加上有功之臣的封赏,称帝头一年,节俭点用,至少也要准备上百万贯钱。
这还不包括养兵打仗的开销。钱,的确是个大难题!”
嘭!
燕守战一拳头砸在桌面上,发出巨大动静。
“说来说去,就是不到称帝的时候,本王就没有做皇帝的命。”
他不甘心啊!
之前一直犹豫迟疑,到底要不要称帝。
这不等于他不想做皇帝。
他内心无比期待着称帝当皇帝的那一天,之所以犹豫,就是在权衡利弊,盘算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接下来应对措施。
唯独没想到的就是,钱的问题。
称帝不称帝都是其次,钱才是首要问题。
真以为称帝登基,只需披上龙袍就可以了吗?
没有钱,没有拥护自己的文武大臣,披上龙袍也不是皇帝,就是个唱戏的。
哎!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百万贯钱,难倒一心想做皇帝的幽州王燕守战。
他甚至异想天开,“要不,本王找云歌支用一百万贯钱。”
噗!
燕云同差点没笑死。
想当皇帝想疯了吧,竟然借钱登基。
“如果四妹妹只是一介商人,倒是可以这么操作。大不了登基称帝后,想个由头解决掉这件事。
可惜,四妹妹本身就是拥兵数万的一方诸侯,找她借钱,父亲就不怕称帝后,朝廷受四妹妹节制?
如此一来,父王岂不是成了傀儡皇帝。”
他分明有危言耸听的嫌疑。
当然……
他的假设,的确有可能发生。
让燕守战做傀儡皇帝,当然不行。
好好的王爷,说一不二,不好吗?
非得去做傀儡皇帝,万事都要听别人的,就算是亲闺女也不行。
宠爱支持是一回事。
叫闺女替他做决定,架空他的权柄,又是另外一回事。
万万不行,绝不接受。
当家做主一辈子,没道理到了老年,却要受制于人。
这对于燕守战来说,这事比死还要可怕恐怖。
“照着你们的意思,本王不适合称帝?”
燕云同尽量含蓄,“儿子以为,还不到时候。”
杜先生则说道:“王爷可以缓一缓,不急在一时。可以先考虑要不要出兵配合云歌夫人,之后再见机行事。有了足够的地盘人口和赋税,或许称帝的时机也会随之到来。”
燕守战冷哼一声,对杜先生感到不满,“之前你提醒本王,说是没有足够的治理地方的官员,得了地盘恐怕也会成为负担。如今你又改口,说可以借此机会称帝。先生啊先生,话都让你说完了,你让本王怎么办。”
杜先生面不改色,“虽然王爷手底下没有足够的官员,但是地方衙门有啊!打下一个地方,收编当地衙门的官员,笼络当地世家,如此一来,所有问题全都解决。”
“先生的意思是,继续使用投降的官员,让他们为本王效力?”
“正是!”
“信得过吗?”
“有了足够的武力威慑,相信那些地方官员一定会识时务。”
“哈哈哈……先生言之有理。不过,还是不如用自己人放心。”
“王爷有大抱负,一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也是可以忍受的。”
主仆二人就开始讨论起如何驾驭地方官员,这个深刻的问题。
燕云同一边听一边翻白眼。
他找准机会,插话道:“当初刘章就是采取这个招数,用投靠他的官员继续治理地方。
结果就是,酷吏横行,从南到北,处处都是反对他的声音。
他以杀戮震慑人心,却无法收拢人心。以至于北梁民生凋敝,商贸难以发展。
如今遇到干旱,刘宝顺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粮赈灾,弄得焦头烂额。
但凡刘章当初手段不那么严苛,或许今日的北梁就是另外一番局面。
要知道,北地苦寒,收成有限。历朝历代,很多时候都是靠南方富庶之地的粮食和赋税支援,用以救济北地受灾的百姓。
如今的北梁,就是缺乏一个像南方那样的富庶之地,才会如此狼狈不堪。
父王想要称帝,将一切都想得很美好。怎么就不想想,称帝后从哪里拿钱赈灾?总不能指望,父王一称帝,老天爷就开眼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