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侯府小哑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吃元宝


侯府小哑女 第866章 开杀戒
燕云同的话都是大实话。
只是不中听。
燕守战脸色一沉,怒道:“照你这么说,本王就别指望登基称帝。老老实实做个王爷,足矣?”
燕云同很想点头称是,又怕他老子暴起打人,乱发脾气。
他小心谨慎,“儿子只想提醒父亲,别将凡事都想得那么好。历朝历代几百上千年,又有几人能做皇帝。做了皇帝能得善终的人又有几个?仔细想一想,真不如做个王爷逍遥。”
“没出息!”燕守战报以鄙视。
燕云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
杜先生突然出声问燕云同,“世子可有想过,云歌夫人为何这个时候出兵?打下地盘,一样需要赈灾。难道云歌夫人就有足够的粮食和钱财去赈灾吗?”
“四妹妹储备了多少粮草我不清楚,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不差钱。只要有钱,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甚至是皇帝面临的大难题,同样可以解决。”
燕守战冷哼一声,“本王没有钱,但是本王有兵马。只有兵马在,照样可以解决粮草问题。大不了纳捐,再不行,直接纵兵劫掠。”
燕云同偷偷翻了个白眼,“此乃下下策!既然想称帝,就不可失去民心。纵兵劫掠,必遭反抗,何来民心可言。
就算不称帝,也不可纵兵肆意劫掠。没人想腹背受敌,遭遇暗算。
维持地方稳定,还需要当地世家出面帮忙。
劫掠百姓,百姓穷哈哈,这样的兵马同盗匪有何区别。父王不想被人称之为土匪头子吧!”
燕守战一拳头砸在桌上,气呼呼地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气煞本王。臭小子,从小就知道惹本王生气,到如今还是老毛病。本王今儿非抽你一顿不可。”
燕云同急忙跳开,“父王分明是恼羞成怒。眼看当不成皇帝,就拿我出气发泄。我不服!”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你给本王站住,乖乖站好让本王抽一顿。”
想得美!
燕云同当机立断,果断跑路。
遇到一言不合就要抽人鞭子的渣爹,真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嘤嘤嘤……
燕守战发了一顿脾气,郁闷的心情反而有所好转。
果然……
心情不爽打儿子,此乃至理名言。
真真是打儿子治百病。
他摸摸头,感受着稀松的头发,真是令人伤心。
几个儿子,都是年纪轻轻开始使用燕云歌提供的养发秘方,已经有效遏制脱发的遗传病,改善了头皮,头发乌黑发亮。
目前看来,儿子们应该不会步上他的后尘,整日为脱发烦恼。
真乃可喜可贺。
只可惜,他使用养发秘方的时候,年龄大了些。
有些问题已经不可逆。
真是令人遗憾。
他一抬头,就看见杜先生双眼发肿,刚打完一个哈欠。
老年人熬不得夜啊!
“先生不如直抒胸臆,本王到底该不该称帝?到底有没有帝王命?”
杜先生一声叹息,“哎……王爷魔怔了。王爷不止一次问高人批命,可还记判词?
机会在云歌夫人的身上,王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准备好为云歌夫人献策献力。
为何事到临头,却又迟疑不决?
正所谓天命难违,王爷既然拿不定主意,不如就顺应天意,走一步看一步。
或许天意难改,王爷的那个梦终有实现的一天。”
嘭!
又是一拳头砸在桌面上。
燕守战怒火中烧地说道:“本王就是不甘心。如果云歌是男儿,大不了燕家的家业全都给她,本王心甘情愿助她一臂之力。
可她偏偏是女子,已经嫁人生子。
就算有朝一日她真的登基称帝,继承她皇位的人也不是燕家人,而是萧家人。哎,你叫本王如何甘心。”
杜先生摆摆手,一脸洒脱地说道:“不甘心又能如何?事实上,云歌夫人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她有兵,有粮,有钱,她有底气,甚至可以说她输得起。
就算输个五次八次,她还有本钱东山再起。
可见,天意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筹谋。
既然天意站在了云歌夫人那边,老夫以为王爷还是顺天应命。其中利弊,世子已经说得很清楚。王爷切莫自误啊!”
燕守战大为不满。
他瞪着眼,目光凶狠异常,“你这老头,蛊惑本王称帝的人是你,反对本王称帝的人还是你。人是你,鬼也是你,你让本王怎么信任你?”
杜先生哈哈一笑,“老夫只是将所有可能摆在王爷面前,供王爷选择。
现在不甘心,总好过仗打完了,开始论功行赏的时候不甘心。
那个时候一旦不甘心,就意味着开战内讧,自相残杀。
王爷肯定不想和云歌夫人开战,老夫身为谋臣,自然要替王爷考虑到一切可能,扫清一切障碍。”
燕守战挥挥手,示意他少说废话。
称帝与否,其实就在他的一念之间。
皇帝……
那个位置,那个身份,着实充满了无上的诱惑力。
怕是十个人九个半都拒绝不了那样顶级的诱惑。
剩下半个,当然不算人,没有人类正常的欲望诉求。
燕守战身为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而且离着帝位就差一步,大权在握,一呼百应的幽州王,更是难以抵挡做皇帝的诱惑。
此时此刻,他真的很羡慕刘章。
刘章走在了他们这一代所有人的前面,果断登基称帝。
虽然寿数有限,好歹也是以帝王规格下葬,史书上有名有姓,生平大事一一记载。
子孙后代受他庇佑,也是天潢贵胄。
这等人生际遇,方显男儿本色。
所以……
放弃很困难。
燕守战无法做决定,只能接受杜先生的建议,走一步看一步。
先顺应天意,帮助闺女打下江山。
剩下的事情,等将来再说。
或许,事情发生转机,也是有可能的。
……
燕云歌得到父亲燕守战愿意出兵的回复,就开始整军备战,时刻关注着北梁的动静。
秋收,北梁全境注定减产。
情况甚至比预料中的更严重。
朝廷虽然减少了一部分赋税,然而地方官府依旧要征收各种摊派,使得民不聊生。
十月,北梁爆发第一起民间暴乱。
一场本来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民乱斗,在有心人的领导指挥下,变成了有组织有预谋有分工的暴乱。
后果就是……
当地官府被乱民冲击,衙门当差之人逃得逃,死得死。
一县县令被杀,妻儿被羞辱屠杀……
县衙库房被洗劫一空。
甚至有衙役,被迫或是主动加入了暴乱的乱民中,成为了主力军。
这场暴乱,辐射影响周边各地州府,郡府,县府。
人心越发混乱暴虐。
官府严阵以待,草木皆兵,每日警戒。
为求稳妥,有的官府甚至不派衙役下乡征收赋税已经各种摊派,先度过眼前这一关再说。
刘宝顺焦急忧心。
一听说地方发生乱民暴乱,官员被杀,差点当庭下令斩杀有关官员。
还好,他控制住了脾气。
他责令兵部,果断派兵平乱,同时调派粮食赈灾。
“陛下,户部没有粮食!”
皇帝是一心为民,想要平息小民心中的怒火。
然而,官员未必就是好官。
户部确实没粮,但是不等于世家也没有粮。
世家占据着最上等的良田,有着完整的储水灌溉系统。
这次干旱,对于小民来说,乃是灭顶之灾。
但是对于实力强横的世家来说,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庄稼得到了灌溉,几乎没怎么减产,照旧是一个丰收年。
甚至……
世家还可以趁此灾年,大发一笔横财,低价购入自耕农手中的田地,将自耕农变为佃农,甚至是田奴。
类似的操作,千百年来一直是这么过来的,没人觉着不对。
个别有良心的人,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做不了主,毫无话语权。
就像南魏的少年皇帝,空有皇帝身份,却事事都做不得主。
刘宝顺是从世家成长起来的,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鬼名堂。
甚至可以说,刘家发迹,靠得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天灾,才有了今日。
想让世家拿出粮食赈灾,其中之难度,他都不敢想象。
于是……
他想念起父皇刘章。
如果父皇还活着,遇到眼下难题如何做?
那就是杀!
大开杀戒,杀一批有钱有粮的世家,眼下面临的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至于大开杀戒的后果,现在顾不了那么多。
凡事讲究程序,先礼后兵。
刘宝顺下旨,要求官员和世家纳捐,捐钱捐粮。
结果当然不如人意。
堂堂官员,家产百万贯,竟然只捐区区五百贯钱,区区五十担粮食。
“欺人太甚!分明将朕当成了叫花子打发。真当朕手中的刀生锈了,砍不动人吗?责令皇城司抓紧时间纳捐,一个个都给如实登记。朕要秋后算账。”
皇城司奉皇命,倾巢出动。
所到之处,风声鹤唳。
已经过去数年,但,刘章给广大世家留下的阴影尚在。
皇城司的大举动,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当年刘章杀戮成性。
“难道终究是一场空?陛下和先帝当真是一脉相承,要学先帝开杀戒?”




侯府小哑女 第867章 开战前(二更)
刘宝顺下定决心要大开杀戒,回一波血,岂会因为别人三言两语的劝解而改变主意。
最大的让步,就是少杀几个世家。
其余免谈。
名单已经呈上,就摆在他的案头。
杀谁,不杀谁,全凭他的一句话。
刘宝顺指着名单,问皇城司要理由,要原因。
他毕竟不是先帝刘章,杀人,好歹他也会遵守一下程序,给朝堂一个能接受的理由。
皇城司很果断,这个有钱,那个豪强,这个奸淫掳掠,那个欺压良民……
总而言之,想要罗织罪名,都无需皇城司作假,现成的罪名一抓一大把,要多少有多少。
这世上有没有清清白白的豪门世家?
基本上应该没有。
能成为一方豪强,必然会走上吞并压榨的道路,这个过程必然有弱者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刘宝顺一口气点了五家世家,全都是有钱有粮,还不肯大方纳捐,平日里做官也让他看不顺眼的家伙。
皇城司得令,倾巢出动。
杀世家,他们最兴奋最爱干。
没有比杀世家更拉轰的事情。
一时间,北梁朝廷人人自危,高官勋贵齐齐反对。
“陛下不可啊!”
“大好局面,一朝毁于陛下手中。陛下于心何忍?”
“哪来的大好局面?”
刘宝顺怒极。
他厉声呵斥,“粮食减产,这才刚过完秋收,百姓已经手中无粮,四处借贷,被迫卖儿卖女。
地方乱民暴动,杀官造反,全都是因为没粮食。
朕给了你们机会,朕让你们纳捐,结果你们将朕当成叫花子打发。
既然你们不仁,休怪朕不义。别说朕滥杀无辜,朕所杀之人,全都罪有应得,罪行累累。
就算是三司会审,也改变不了被杀头抄家的下场。”
“那就三司会审,给天下人一个公正的交代。”
“给天下人交代的是朕,从不是你们。朕要赈灾,谁肯帮朕?”
这就像是一份投名状。
皇帝要朝臣的忠心任事,朝臣需要皇帝维护大家的利益。
赈灾?
的确要赈灾,选取灾情最严重的地方赈灾,做一个样板。
数位朝臣主动站出来,愿意去地方上赈灾。
刘宝顺哈哈大笑,格外满意。
这个朝廷,并没有完全令他失望,还是有救的。
一边杀人抄家,一边赈灾。
粮食有限,杯水车薪,加上官府层层截留,真正能落到灾民手中的粮食很有限。
还不到寒冬腊月,越来越多的灾民选择离开故土,逃荒。
逃出被干旱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家乡,前往城池,前往富庶之地,寻求一线生机。
官道上,是成群结队的逃荒人。
多是以家族姓氏,或是一个村为单位,有序地逃荒。
地方官府自然不乐意逃荒人来到自己的地盘,增加治下压力,下令驱赶逃荒人,不许他们进城,甚至不许他们逗留城池外面。
于是,逃荒人逐渐汇集,往北梁的皇城而去,要去找皇帝,要吃大户,要活命。
乱民暴动,杀官造反,就像是传染病,迅速传染蔓延。
又有地方发生杀官造反的恶劣事件。
又组织,闯出名堂的山匪反贼,已经成批出现。
军队出动,剿匪杀反贼立军功。
北梁全境,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火药桶。
一点点火星,就能让全境爆炸,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战场,王朝覆灭。
所以……
刘宝顺压力山大。
区区五家世家,搜刮的粮食钱财,远远不够。
因为灾民源源不断,干旱的情况在持续,没有半分缓解。
毕竟,北梁只是一个成立几年的王朝,其积攒和底蕴着实有限。
本钱除开军队,其他本钱少得可怜。
他下了决心,“五家不够,就杀十家。若是谁肯出资赈灾,朕记他首功。”
一句话,要么出钱出力帮朝廷赈灾,要么就等着皇城司上门杀人抄家。
北梁境内世家,不分大小,前几年被刘宝顺一些列温和措施收买的心,转眼就开始反复。
私底下,已经出现各种声音。
有辱骂者,有反抗者,有哀叹者,也有坚决支持刘宝顺的世家。
为了免于祸事,大大小小的世家都开始出粮赈灾。
不管真心假意,至少姿态要做足。
可就算这样,皇城司也不曾放下屠刀,依旧磨刀赫赫,伺机寻找下手的机会。
反了!
有地方官员带头造反。
地方官员的背后,不出意外,定有世家支持。
甚至还有武将造反!
果然是一个火药桶,处处都有可能因为一个火星子爆炸。
终于……
下了第一场雪,刘宝顺紧皱的眉头得以舒展。
却在此时,传来更坏的消息。
萧逸亲自领兵,陈兵边境,随时都有大举进攻的可能。
与此同时,幽州兵马调动,朝着双方边境而来,似有南下入侵之意。
嘭!
刘宝顺狠狠砸墙。
“燕云歌想干什么?她想趁火打劫吗?朕待她不薄,她竟然如此回报,欺人太甚!下令边军戒备,随时报告动静。一旦对方有所异动,不必犹豫请示,直接干!”
“陛下三思啊!边军兵力有限,恐怕不是燕云歌的对手。眼下,各处暴乱,军队出动平乱,拖延许多兵力。
微臣以为,最好派遣使臣同燕云歌和谈,问清楚她到底想干什么。
若是能避免刀兵,最好不过。相信,燕云歌一旦决定退兵,幽州兵马也会退去。”
“你是让朕对燕云歌低头认输?”
“陛下误会了。这只是权宜之计,暂时的忍耐,一切都是为了大局着想。若是两头开战,加上平乱,兵力不足,粮草紧张啊!”
刘宝顺很不甘心。
“说来说去,还是粮食不够。老天不公,南魏风调雨顺,我大梁竟然持续了整整一年的干旱。偶尔落下几滴雨,竟然连路面都浇不透。老天是成心要亡我大梁吗?”
“陛下慎言!老天有眼,定会给我大梁生机。”
“好!朕就派你做使臣,去和燕云歌谈判。”
“陛下明鉴,微臣愿意替陛下出使平阳郡。奈何,微臣人微言轻,同燕云歌没有半分交情。在南边,也没有同窗亲友,找不到一个外援。微臣以为,此事还是让熟悉平阳郡和燕云歌的人出使,方能事半功倍。”
“你的意思是,让林小宝出使?”
“林大人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他曾出使平阳郡数次,同燕云歌颇有渊源。而且,每次出使,基本上都是顺利完成了任务。想来这一次,也不例外。”
“嗯!言之有理。就让林小宝走一趟平阳郡。尽快!”
……
目前只是陈兵边境,燕云歌还没下达进攻的命令。
她在等,等一个契机。
北梁境内的火烧得还不够旺,多数世家都持观望态度,并不是真的要反刘宝顺。
如果这个时候出兵进攻,这些观望的世家,很有可能就会倒戈刘宝顺,将矛头对准她。
她需要北梁境内的火焰烧得更猛烈,民怨更沸腾。
当刘宝顺焦头烂额之际,必定会昏招频出。
所以……
听闻林小宝到来,燕云歌满脸堆笑的迎接了他。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林小宝就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窗口。
她可要好好利用起来。
喝着滚热的茶水,地龙烧得暖暖的,往椅子上一坐,林小宝感觉自己此刻就像是神仙。
他已经数不清,究竟有多长时间没有这么地放松过。
在刘章手底下当差,要命!
在刘宝顺手底下当差,同样要命!
此次,身负重任来到平阳郡,没想到迎接他的会是春风细雨,将他感动坏了。
嘤嘤嘤!
太激动了!
“多谢夫人热情招待。”
“林大人这些年做什么去了,看上去苍老许多。”
林小宝下意识摸摸额头上的皱纹,往事不堪回首啊。
他叹了一声,“夫人也知道,在北梁,我就是三姓家奴。不对,实际上我是四姓家奴。
先是跟了司马斗,之后又是萧成业,期间还有邓少监恒益侯,最后才是刘家父子。
看似风光,左右逢源,其中艰辛唯有自己清楚。
北梁境内情况不好,干旱连连,陛下焦头烂额,我身为臣子,自然也是每天愁眉苦脸。”
燕云歌招呼他喝茶,“既然来到本夫人的地盘,林大人暂且放松心情,不必忧心那些令人苦闷的事情。”
“多谢夫人好意,只是我不能不忧心。不瞒夫人,此次前来,我是身负重任。得知萧将军陈兵边境,陛下派我来问一声,为何?双方本是友好睦邻,为何这个时候出兵,似有进攻之意图。这可不是友好睦邻该做的事情。”
燕云歌哈哈一笑,“林大人何时变得这么急躁,难道你是赶着回去复命吗?”
林小宝尴尬一笑,然后承认道:“我的确是赶着回去复命。陛下交代的任务,必须限期完成,请夫人体谅我的难处。”
燕云歌轻声说道:“现在北梁境内,从上到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吧。
听闻有大批逃荒流民拥堵皇城,朝廷下令赈灾,却苦于粮食不足。
刘宝顺为了筹措粮食,不惜杀人抄家,弄得人人自危。
就算旱情缓解,抓紧时间补种庄稼,等到下一茬庄稼收割,至少都是半年时间。
这半年怎么办?朝廷用兵,需要粮食。朝廷赈灾需要粮食,当官的也要吃粮。难啊!”




侯府小哑女 第868章 要命啊
“如果夫人肯出售粮食予我,不光是我,我家陛下也会感激不尽!”
林小宝顺杆子往上爬。
既然对方提起了粮食这桩最难最难的事,他当然要把握机会,趁机提出购粮请求。
燕云歌似笑非笑,“本夫人治下人口不下百万,还要养兵数万,每日都要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你去市面上看看,粮铺每日售出粮食,都要登记。我这里,也粮食紧张啊!对于北梁境内的惨剧,恐怕是无能为力。”
林小宝急切道:“夫人富甲一方,从不缺钱粮。就算是灾年,也是粮食满仓。
北梁境内,最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受灾小民,天寒地冻连个遮蔽风雨的地方都没有,还要冒着风雪出门乞讨,只求有一口活命的粮食。
否则,只能冻饿而死,客死异乡,连个回归故里的机会都没有。
夫人大慈大悲,不求为我家陛下分忧,只求看在灾民的份上,卖点粮食予我,拯救万千灾民。”
哎……
燕云歌一声叹息,“虽然不曾亲眼见到灾民惨状,却也能想象到其中之凶险凄凉。
然而,北梁的灾民,之所以受灾,责任在北梁朝廷,在刘宝顺,并非在本夫人身上。
本夫人首要是替治下百姓考虑,若有余力,方能帮助其余地方的人。然而,本夫人眼下力有不逮,售粮一事莫要再提。”
1...484485486487488...573
猜你喜欢